册府元龟 - 第 613 页/共 736 页

虞荔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梁西中郎行参军寻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於城西置士林馆荔乃制碑奏上帝命勒之於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 沈初明为吴令侯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初明委以书记之任初明固辞子仙怒命斩之或救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为王僧辩所败僧辩素闻其名於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铁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事皆出於初明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皆上表於江陵劝进僧辩令初明制表甚工当时莫有逮者高祖南下与僧辩会於白茅湾登坛设盟初明为其文。 徐陵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才辩梁简文在东宫掌长春殿义记使陵为序元帝遣使北齐累求复命终留不遣乃致书於齐仆射杨遵彦遵彦不报齐送贞阳侯渊明为梁嗣乃遣陵随还太尉王僧辩初拒境不纳渊明往复致书皆陵辞也。入陈为侍中太子少傅自有陈创业文檄军书及受禅诏策皆陵所制而九锡尤美为一代文宗亦不以此矜物未尝诋诃作者其於後进文徒接引无倦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其文颇变旧体缉裁巧密多有新意每一文出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遂被之华夷家藏其本後逢丧乱多散失存者仅三十卷。 徐俭陵之子勤学有志操侯景乱陵使魏未反俭时年二十一携老幼避於江陵梁元帝闻名召为尚书金部郎中尝侍宴赋诗元帝叹赏曰:徐氏之子复有文焉。 蔡景历为度支尚书景历属文不尚雕靡而长於叙事应机敏速为当世所称。 姚察武帝永定初为始兴王府记室参军吏部尚书徐陵领著作复引为史佐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察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专志著书白首不倦徐陵名高一代每见察制述尤所推重尝谓子俭曰:姚学士德学无前汝可师之也。尚书令江扌与察尤笃厚每有制作必先以简察然後施用扌为詹事时尝制登宫城五百字诗当时副君及徐陵已下诸名贤并同此作徐公後谓江曰:我所和第五十韵当入弟集内及江编次文章无复察所和本江述徐此意谓察曰:高才硕学庶光拙文今须公所和五百字用偶徐仆射也。察谦逊未付江曰:若不得公此制仆诗亦须弃本复乖徐公所寄岂得见令两失察不获已乃写本付之为通人推挹例皆如此。 颜晃少孤贫好学有词采初为文帝记室参军高祖永定二年幸大庄严寺其夜甘露降晃献甘露颂词义该典高祖大奇之。 陆琰字温玉累迁始兴王外兵参军直嘉德殿学士文帝听览馀暇颇留心史籍以琰博学善占诵引置左右尝使制刀铭琰援笔即成无所点窜世祖嗟赏久之赐衣一袭。 傅绎在湘州王琳闻其名引为记室琳败随琳将孙还都时文帝使颜晃赐杂物绎启谢辞理优洽文无加点晃还言之文帝寻召为撰史学士除司空府记室参军。 阴铿幼聪慧五岁能诵数千言及长博涉史传尤善五言诗为当时所重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文帝尝宴群臣赋诗徐陵言之於帝即日召铿预宴使赋新成安乐宫铿援笔便就帝甚叹赏之。 褚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丽靡所制章奏杂文二百馀篇皆切事理繇是见重於时位终御史中丞陆琛少警俊文帝为会稽太守琛年十八上善政颂甚有词采繇此知名举秀才赴京衡阳王主簿兼东宫管记。 徐伯阳为侯安都司空参军宣帝大建初与中记室李爽记室张正见尚书郎贺彻学士阮卓黄门郎萧诠三公郎王繇礼处士马枢记室祖孙登比部贺循长史刘删等为文会之友後有蔡凝刘助陈暄孔范亦预焉皆一时之士也。游宴赋诗遂勒成卷轴伯阳为其集序盛传於世伯阳为新安王记室时鄱阳王为江州刺史伯阳尝奉使造焉王率府僚与伯阳登匡庐岭置宴酒酣命笔赋杂韵二十伯阳与祖孙登共成王赐以奴婢及杂物皇太子幸太学诏新安王於辟雍发。《论语》题仍命伯阳为辟雍颂甚见嗟赏陆瑜少笃学美词藻为东宫学士宣帝大建二年太子释奠於太学宫臣并赋诗命瑜为序文甚赡丽。 谢贞为南平王友加招远将军掌记室事府长史河南周霍新除都官尚书请贞为让表後主览而奇之尝因宴席问霍曰:卿表自制邪霍对曰:臣表谢贞所作後主因敕舍人施文庆曰:谢贞在王处未有禄秩可赐米百石。 江扌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然伤於浮艳故为後主所爱幸多有艳篇有好事者相传讽玩於今不绝至隋为上开府卒於江都有文集三十卷行於世。 陆从典为太子舍人後主赐仆射江扌并其父琼诗扌令从典为谢启俄顷便就文华理畅扌甚异焉。 萧允为鄱阳王长史王出镇会稽允行经延陵季子庙设藻之荐为异代之交为诗以叙意词理清典後主尝问蔡徵曰:卿世与萧允相知此公志操何如徵曰:其清玄远殆不可测至於文章可得而言因诵允诗以对後主嗟赏久之其年拜光禄大夫。 沈不害为通直散骑兼尚书左丞不害治经术善属文虽博综坟典而家无卷轴每制文操笔立成曾无寻简仆射汝南周宏正尝称之曰:沈生可谓意圣人乎!著文集十四卷初不害为衡阳王记室参军兼嘉德殿学士表改定乐章文帝诏使制三朝乐歌八首合二十八曲行之乐府。 张正见幼好学有才累迁通直散骑侍郎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诗尤善大行於世。 江德操好学善属文位终新渝令所著文章十五卷庾特笃志好学尤善书记每属辞好为奇字有集十卷位终步兵校尉。 後魏张衮好学有文才道武为代王选衮为左长史从太子破贺纳遂命群官登勿居山游宴终日从官及诸部大人请聚石为峰以记功德命衮为文。 邓颖为中书侍郎驾幸漠南高车莫弗库。若干率骑数万馀驱鹿百万诣行在所诏颖为文铭於漠南以纪功德。 袁跃字景腾博学有隽才为员外散骑常侍将立明堂跃乃上议当时称其博洽蠕蠕主阿那瑰之破来奔朝廷矜之送复其国既而每使朝贡辞旨颇不尽礼跃为朝臣书与瑰陈以祸福言词甚美後迁太傅清河王怿文学怿之文表多出於跃。 崔玄伯少有隽才因苻坚乱欲避地江南於泰山为张愿所获本图不遂乃作诗以自伤而不行於时盖惧罪也。及父浩诛中书侍郎高允受敕收浩家始见此诗允知其意允孙绰录於允集玄伯位至天部大人玄伯自非朝廷文诰四方书檄初不染翰故世无遗文。 封轨为廷尉少卿沉谨好学博通经传以务德慎言修身之本奸回谗佞世之巨害乃为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文多不载。 陆拟急就篇为悟蒙章及七诱十醉章表数十篇位至伏波将军。 高允作塞上公诗有混欣戚遗得丧之致为太常卿上代都赋因以讽规亦二京之流也。初允太武神中与卢玄等俱被徵拜中书博士再迁中书令献文初以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盖止於应命者其有命而不至则阙焉群贤之行举其梗。 高和仁为殿中侍御史少清简有文才为五言诗赠太尉属卢仲宣仲宣深所叹重。 李籍之性谨正粗涉文史为大中大夫著忠诰一篇文多不载。 胡叟少聪慧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初入长安京兆韦祖思召而见之待叟不足叟拂衣而出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年十有八矣。具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末及鄙冫卖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以为笑狎归後为武威将军家於密被徵至谢恩并献诗一篇文成时召叟及金城宗舒并使作檄刘骏蠕蠕之文舒劣於叟舒寻归家。 游雅为秘书监文成诏为太华殿赋。 高闾为中书侍郎奉诏造鹿野苑颂北伐碑献文善之位至光禄大夫好为文章军国书檄诏令碑颂铭赞百有馀篇集为二卷其文亦高允之流二高为当时所服。 赵逸好学夙成为中书侍郎凡所著述诗赋铭颂五十篇。 卢道将秘书监渊子颇有文才为一家後来之冠位至司徒司马卒所遗文笔数十篇。 刘懋字仲华博综经史位至太尉司马所著诗诔赋颂及诸文笔见称於世。 游肇以文雅见称为诗赋表启凡七十五篇皆传於世位至骠骑将军。 崔纂字叔则博学有文才为散骑侍郎既不为时知乃著无谈子论。 李彪为御史中尉所著诗赋诔颂章奏杂笔百馀篇别有集。 李谐博学有文辩当时俊才咸相钦赏所著文集别有集录行於世位至秘书监。 邢产字士宝好学善属文少时作孤蓬赋为时所称举秀才除著作佐郎。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迁中书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甚为孝文所知待尝曰:孝伯之才浩浩如黄河东注固今日之文宗也。太和中依宫商角徵羽本著而为五韵诗以赠李彪彪为十二次韵以报光光。又为三百郡国诗以答之凡所为诗赋铭赞及表记启数百篇五十馀卷。 甄密字叔雍侍中琛从父弟也。太和中为奉朝请密疾世俗贪竞乾没荣宠曾作风赋以见意。 甄琛为侍中所著家诲二十篇笃学文一卷。又著磔四声姓族废兴会通缁素三论颇行於世袁翻少以才学擅美一时自廷尉少卿出为平阳太守颇有不平之论及之任不自得遂作恶归赋累迁度支尚书所著文笔百馀篇行於世。 常景少聪敏长有才思为太常博士宣武季舅护军将军高显卒其兄右仆射肇私记景及尚书邢峦并州刺史高聪通直郎徐纥各作碑铭并以呈御宣武悉付侍中崔光以景所造为最乃奏曰:常景名位乃处诸人之下文出诸人之上遂以景文刻石正光中除景龙骧将军孝明於国子寺行释奠之礼并召百官作释奠诗时以景作为美初平齐之後光禄大夫高聪徙於北京中书高允为之聘妻给其资宅聪後为允立碑每云:吾此文报德足矣。豫州刺史常绰以未尽其美景尚允才器先为遗德颂司徒崔光闻而观之寻味良久乃云:高光禄平日每矜其文自许报允之德今见常生此颂高氏不得独擅其美也。寻进号冠军将军时尚书令季崇等追讨蠕蠕不及诏景出塞经瓮山临瀚海宣敕勒众而返景经山水怅然怀古乃拟刘琨扶风歌十二首景性温和恭慎每读书见韦弦之事深薄之危乃图古昔可以鉴戒指事为相赞而述之所著数百篇行於世。 邢臧字子良博学有藻思为太学博士孝明正光中议立明堂臧为裴一室之议当时称其理博有文笔凡百馀篇。 裴景融虽才不称学而敏缀无倦文辞泛溢理会处寡所作文章别有集录。又造邺都晋都赋云:孝庄时为谏议大夫领著作。 柳玄达曾著大夫论备陈裴叔业背逆归顺契阔危难之旨。又著丧服约而易寻官至司徒谘议参军。 杨固为治书侍御史尉王显奏固剩请米麦免官既无事役遂阖门自守著演顺赋以明幽微通塞之事张烈为家诫千馀言并自叙志行及所历之官位至瀛州刺史。 高谦之有学艺所著文章百馀篇别有集录官至御史。 冯元兴博通礼传有文才为中书舍人有文集百馀篇。 封肃字元邕早有文思博涉经史修起居注兼廷尉监为圜园赋其词甚美孝明正光中京兆王西征引为大行台郎中委以书记撰古来文章并序作者氏族号曰:文谱未就病卒时贤良惜之其文笔凡百馀篇。 邢虬为光禄少卿明经有文思所作碑颂杂笔三十馀篇。 梁祚为中书博士作代都赋颇行於世。 夏侯道迁为豫州刺史虽学不周洽而历览书史闲习尺牍札翰往来甚有意理。 裴敬宪学博才清为太学博士五言之作独擅於时名声甚重後进咸共宗慕之中山镇部朝贤送於河梁赋诗言别皆以敬宪为最其文不能赡逸而有清丽之美。 温子博览百家文章清婉为广阳王渊贱客在马坊教诸奴子书作侯山祠堂碑文给事中常景见而善之故诣渊谢之景曰:顷见温生渊怪问之景曰:温生是大才士渊由是稍知之累迁中书舍人散骑常侍领本州大中正梁武使张皋写子文笔传於江外梁武称之曰:曹植陆机复生於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阳夏太守傅标使吐谷浑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是子文也。济阴王晖业尝云: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我子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杨遵彦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负才遗行浇薄险忌惟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彬彬有德素。 梁为大中大夫从容风雅好为诗咏。 李仲尚仪貌甚美少以文学知名二十著前汉功臣序赞及季父司空冲诔时兼侍中高聪尚书邢峦见而叹曰:後生可畏非虚言也。起家京兆王参军。 祖莹历散骑黄门侍郎以文学见重尝语人云: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盖讥世人好窃他文以为己用而莹之笔札亦无乏天才但不能均调玉石兼有制裁之体不减於袁常焉裴伯茂学涉群书文藻富赡为中军大将军伯茂好饮酒颇涉疏傲久不徙官曾为豁情赋东魏天平初迁邺。又为迁都赋。 邢昕好学蚤有才情为平东将军光禄大夫时言冒窃官级为中尉所劾免官乃为述躬赋。 北齐邢邵字子才臧之弟也。十岁能属文文章典丽既赡。且速年未二十名动衣冠後为著作佐郎深为领军元所礼新除尚书令尚书李神俊与陈郡袁翻在席令邵作谢表须臾便以示诸宾神俊曰:邢邵此表足使袁公变色魏孝昌与黄门侍郎李琰之对典朝仪自孝明之後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有一文初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 荀士逊好学有思理为文清典为中书侍郎撰典言行於世。 祖字孝徵神情机悟词藻遒逸尝为冀州刺史万俟受雒制清德颂其文典丽繇是神武闻之时文宣为州刺史署开府仓曹参军神武送魏兰陵公主出塞嫁蠕蠕魏收赋出塞及公主远嫁诗二首皆和之大为时人传咏後为秘书丞领舍人事文襄与令史等作晋州启请粟二千石代功曹赵彦深宣神武教给城局参军事过典签高景略疑其不实密以问彦深彦深答都无此事遂被推简即引伏神武大怒决鞭二百配甲坊加钳其倍徵未及科会并州定国寺成神武谓陈元康温子曰:昔作芒山寺碑文时称妙绝今定国寺碑当使谁作辞也。元康因荐才学并解鲜卑语乃给笔札就禁所具二日内成其文甚丽神武以其工而。且速特恕不问然犹免官散参相府。 祖鸿勋涿郡范阳人神武曾徵至并州作晋祠记好事者玩其文位至高阳太守。 颜之推博览群书辞情典丽有文三十卷并行於世曾撰观我生赋文致清远入隋为太子学士。 郑元礼字文规少好学爱文藻名望文襄引为馆客历太子舍人崔昂後妻即元礼之妹也。魏收。又昂之姊夫尝持元礼数篇诗示卢思道乃谓思道云:看元礼此来诗咏亦当不减魏收答云:未觉元礼贤於魏收但知姊夫疏於妇弟终台州别驾。 杨字彦遵风度深敏所著诗赋表奏书论甚多及诛後散失门生鸠集所得者万馀言位至骠骑大将军开封王。 北齐裴诹之字士正少有儒学杨阖门葬记诹之顿作十馀墓志文皆可观入周为文帝大行台仓曹郎中卒。 陆印字驹少机悟善属文所著文章十四卷行於世齐之郊庙诸歌多印所制位终吏部郎中。 王昕字元景少笃学雅好清言有集二十卷位至银青光禄大夫判祠部尚书。 王字叔朗好学不倦文宣天保初行太原郡事尝诣晋祠赋。《诗》曰:日落应归去鱼鸟见留连。 刘逖字子长留心文藻颇工诗咏所制诗赋及杂文笔二十卷位至散骑常侍。 荀仲举为义宁太守仲举与赵郡李交游死仲举因至其宅为五言诗十六韵以伤之辞甚悲切世称其美。 萧悫工於诗咏曾秋夜赋诗两句云: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为知音所赏官为田曹参军。 李广博涉群书有才思文义之美少与赵郡李謇齐名为邢魏之亚兼侍御史南台文奏多其辞也。曾荐毕义於崔暹广卒後集其文章十卷魏收为之序其族人子道亦有文章。 樊逊寓居邺中为临漳小史县令裴鉴莅官清苦致白雀等瑞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赏重擢为主簿。 ●卷八百四十 ○总录部 文章第四 後周薛忄登字景猷初仕西魏文帝为中书侍郎大统四年宣光清徽殿初成忄登为之颂。又文帝作二歌忄登各为颂。 王褒博览史传能属文初仕梁元帝为仆射江陵未陷前褒作燕歌行妙尽关塞寒苦之状元帝及诸文士并和之而竞为凄切之词至此方验焉。 唐瑾为司中大夫兼内史所著赋碑诔二十馀万言薛幼览坟籍好属文所著文章二十馀卷行於世位至骠骑大将军封开府仪同三司柳虬字仲盘博涉子史雅好属文为中书侍郎修起居注时人论文体者有古今之异虬。又以为时有今古非文有今古乃为文质论虬有文章数十篇行於世。 卢柔为开府仪同三司卒於位所作诗颂碑铭檄表启行於世者数十篇。 宗懔少聪慧博有才藻位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集二十卷行於世。 刘字宝义笃志好学兼善文笔终为黄门侍郎仪同三司尝卧疾居家对雪感兴乃作雪赋以遂志有集二十卷行於世。 吕思礼好学有文才长於论难所为笔诔表颂并传於世位至都官尚书。 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初在梁事昭明太子为抄撰学士既有盛才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後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京都莫不传诵自梁入周位望通显尝有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後为司宗中大夫明帝雅好文学信特蒙惠礼群公碑志多相焉惟王褒颇与信埒自馀文人莫有及者。 颜之仪博涉群书好为辞赋尝献神州颂辞致雅赡梁元帝手敕报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应贞两世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哀深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後为集州刺史有文集十卷行於世。 柳庆字更兴博涉群书初仕魏孝武为尚书都官郎中时北雍州献白鹿群臣欲草表陈贺尚书苏绰谓庆曰:近代以来文章华靡逮於江左弥复轻薄雒阳後进祖述不已相公柄民轨物君职典文房宜制此表以革前弊庆操笔立成辞兼文质绰读而笑曰:枳橘犹自移况才子也。 柳机博涉群书辞彩雅赡有文集行於世位至御史下大夫。 苏亮字景顺少通敏博学好属文所著文笔数十篇颇行於世位至侍中薛慎能属文善草书为藩部大夫有文集颇为世所传。 李旭解属文武帝时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旭自太祖世已当枢要兵马处分专以委之诏册文笔皆旭所作也。旭尝曰:文章之事不足流於後世经邦治务庶及古人故所作文笔了无藁草。 韦高尚不仕时武帝以佛道儒三教不同诏辨其优劣以三教虽殊同归於善其道似有深浅其致理。若无等级著三教序奏之帝览而称善少爱文史留情著述手自抄录数十万言晚节虚静惟以体道会真为务旧所制述咸削其藁故文笔虽多并不存。 檀翥字凤翔好读书善属文为殿中侍御史台中表奏皆翥为之。 隋虞世基初仕陈为尚书左丞陈主尝於幕府山较猎令世基作讲武赋於座奏之陈主嘉之赐马一疋陈灭归国为通直郎内史省尝为五言诗以见意情理凄切世以为工作者莫不吟咏。 卢恺魏中书监柔之子也。为礼部大夫李穆攻拔轵关拍崖山镇命恺作露布帝读之大悦曰:卢恺文章大进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 许善心幼聪明有思理解属文高祖时为虞部侍郎开皇十六年有神雀降於含章阁高祖召百官赐宴告以此瑞善心於座请纸笔制神雀颂颂成奏之高帝甚悦曰:我见神雀共皇后观之今旦召公入述此事善心於座始知即能成颂文不加点笔不停毫尝闻此言今见其事因赐物二百。 孙万寿博涉子史善属文滕穆王瓒引为文学坐衣冠不整配防江南行军总管宇文述召典军书万寿郁郁不得志为五言诗赠京邑知友盛为当时之所吟诵天下好事者书壁而玩之王贞少聪敏善属文词开皇中举秀才授县尉非其道也,於是谢病於家齐王柬镇江都以书召之。又索文集贞启谢上集云:十三卷复上江都赋。 李德林善属文辞而理畅魏收尝对高隆之谓其父曰:贤子文笔终当继温子隆之大笑曰:魏常侍殊已嫉贤何不近比老彭乃远求温子後北齐任城王谐荐德林於尚书令杨遵彦杨遵彦即令德林制让尚书令表援笔立成文不加点因大相赏异以示吏部郎中陆云:已见其文笔浩浩如黄河东注比来所见後生制作涓浍之流耳仍命其子与德林周旋戒曰:汝无事宜师此人以为模楷齐平为高祖丞相府从事内中郎禅代之际其相国扌百揆九锡殊礼诏策笺表玺书皆德林之辞也。高祖登位为内令史卒既少有才名重以贵显凡制文章动行於世或有不知者谓古人焉初撰奉思赋一篇世称其丽。又德林以梁士彦及元谐之徒颇有逆意大江之南抗衡上国乃著天命论上之所撰文集勒成八十卷遭乱亡失见二十卷行於世。 潘徽性聪敏善属文为秦孝王俊学士从俊朝京师在涂令徽於马上为赋行一驿而成名曰:述恩赋俊览而善之。又为述江都集礼序。 杜正玄自八世祖曼至正玄世以文学相授仆射杨素负才傲物正玄抗辞酬对无所屈挠素不悦久之会林邑献白鹦鹉素促召正玄使者相望及至即令作赋正玄仓卒之际援笔成章素见文不加点始异之因令更拟诸杂文笔十有馀条。又皆立成而词理华赡素乃叹曰:此真秀才吾不及也。 祖君彦言词讷涩有才学大业末为李密所得署为记室参军军书羽檄皆成於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