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513 页/共 736 页
盖文达为蜀王师坐王非法免。
萧嵩玄宗开元中为太子太师尝以城南别业遗宦者牛仙童仙童得罪嵩坐交通小人出为青州刺史令狐亘初为衡州刺史李泌辅政召拜右庶子修史无何泌卒窦参秉政恶其为人贬吉州刺史。
苏弁为太子詹事初入朝班位失序殿中侍御史邹儒立对仗弹之弁於金吾待罪数刻特释旧制太子詹事班次太常宗正卿之下贞元三年御史中丞窦参叙定班位移詹事在河南太原尹之下弁乃引旧班制立台官诘之仍绐云:已白宰相请依旧故为儒立弹之。
韦绶宪宗元和中为谏议大夫充皇太子侍读绶好谐戏兼通人间小说太子因侍,或以绶所谭言之他日帝谓宰臣曰:侍读者当以经术辅导太子使深知其君臣父子之教今或闻绶之谈论有异,於是岂导太子者因命罢其职寻。又出之。
白居易元和中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先是居易母因看花坠井死时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名教之士讥焉,或以其事上言因命宰臣与居易远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淮上言居易所坐事迹不合理郡乃授江州司马。
後唐司徒诩为户部员外郎秦王从荣之开府也。朝廷以诩充河南府判官王之遇害例贬宁州寻移相州司马。
●卷七百十六
○幕府部 纟总序
《周礼》六官六军并有吏属大则命於朝廷次则皆自辟除春秋诸国有军司马尉侯之职而未有幕府之名战国之际始谓将帅所治为幕府秦分天下为郡属官有丞边郡有长史主兵汉丞相三公开府置掾史司隶刺史有从事史佐京尹守相有掾史曹属皆幕府之职也。文帝二年丞相府置两长史秩千石武帝时有三长史。又分丞相长史为两府(三长史盖有守者非正员故也。至刘屈为相始分丞相长史为两府)元狩五年初置丞相司直比二千石掌佐丞相举不法其馀寮属之职逮於中兴名次大备太傅太尉司空府皆有长史一人掾属令史御属各有差(太傅掾属二十四人令御史属三十二人太尉掾属同太傅加置令史御属一人司徒皆置掾属八人令史御属十三人司空减司徒掾属二人加置令史御属八人正曰:掾副曰:属)长史掌署诸曹事掾史属则西曹主府史署用东曹主二千石长史迁除及军吏户曹主民户祠祀农桑奏曹主奏议辞曹主辞讼法曹主邮驿科程尉曹主卒徒转运贼曹主盗贼决曹主罪法兵曹主兵金曹主货币盐铁仓曹主仓令史则有阁下令史主阁下威仪记室令史主上章表报书记门下令史主府门其馀令史各典曹文书御属主为公御职如录事太尉府别有黄阁主簿录省众事司空别有桥道掾主桥道大将军骠骑将军府有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长史掾属同司空府令史御属减司空府五人骑卫将军无长史司马。又减大将军掾属九人御属六人别有部集一人纟总知营事兵曹掾史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外刺刺奸主罪法皆无员其领兵外讨则营有五部部置校尉军司马各一人部有曲曲置军候一人曲有屯屯置长一人。若不置校尉则部但有军司马假军候其别部则有别部司马其馀将军置以征伐者则府无员职惟有部曲司马军候以领兵其城门屯骑越骑步兵胡骑射声等校尉各有司马一人主兵使匈奴郎将护羌护乌桓等校尉皆置从事二人有事随事置掾因而为员司隶校尉有从事史二十人假佐二十五人都官功曹别驾簿曹兵曹等从事主簿门亭长功曹书佐经师月令师律令师簿曹都官等书佐皆无员所部郡国各有从事书佐一人刺史省都官从事改功曹从事为治中从事馀官同司隶河南京兆等尹有掾史五人四部督邮吏部掾二十六人案狱仁恕掾三人监津渠漕水掾二十五人卒吏二百五十人文学守助掾六十人书佐五十人循行二百三十人小史二百三十一人郡守官属有掾史督卸仓功等曹(史不备载其职)光武建武中置司徒司直寻省。又罢边郡丞以长领职明帝增骠骑将军长史掾史员为四十人(四府长史掾史皆无四十人东平王苍为骠骑明帝特置四十人以优之)和帝时窦宪为车骑将军置官属如司空府。又置中参军一人与参谋议安帝置右扶风都尉京兆虎牙都尉皆置诸曹掾史略如公府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五官椽署功曹及诸曹事五部督邮曹掾主监属县亭长主正门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无令史阁下及诸曹各有佐主文书桓帝元嘉二年置礼仪大将军增掾属令史置舍人各十人(时以梁冀为礼仪大将军)灵帝时以九卿出州牧(太常刘焉为益州宗正刘虞为幽州太仆黄琬为豫州)其任渐重官属有别驾从事史主财簿书兵曹从事史主兵事主簿录阁下众事省署文书门亭长主州正门功曹书佐主选用孝经师主监试经月令师主时节祭祀律令师平律簿曹佐主簿书各一人部郡从事史主察非法典郡书佐主一郡文书每郡各一人献帝建安十二年置中护中军领军各有长史司马员魏武帝为丞相置左右长史各一人徵事二人省西曹掾是时三国鼎峙官府吏属各因汉制加有正行参军行参军员後晋景帝为魏大将军置东西户仓贼金水兵骑兵等曹掾各一人不置属文帝为相国府官置中卫骁卫二将军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各四人舍人十九人参军二十二人参战十一人後复置左右户贼金水兵等曹属各一人仓曹属二人增置铠集法奏等曹掾属各一人士马媒等曹属各一人散属九人晋初诸公开府位从公(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军护镇中军四征四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左右光禄光禄三大夫开府者皆为位从公)长史一人西东阁祭酒西东曹掾户仓贼曹令史属各一人御属阁下令史西东仓户贼等曹令史门令。《史记》室省事令史阁下记室书令史西东曹学事各一人司徒加置左右长史各一人主簿左西曹掾属各一人改西曹为右西曹司空加置桥道掾一人其加兵者增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主簿记室督掾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铠士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为持节都督者增参军六人骠骑以下及大将军不开府非持节都督及三品将军者置长史司马各一人主簿功曹史门下督录事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帐下都督功曹书佐门下书史各一人州刺史置别驾治中从事主簿门亭长录事记室书佐诸曹佐守从事武猛从事都水从事等吏四十一人所领郡各置部从事一人边州。又置弓马从事五十馀人徐州别置淮海从事凉州别置河津从事荆州别置监佃督各一人凉益州。又加置吏员八十五人郡置主簿主记室门下贼曹议生门下。《史记》室史录事史书佐门下书佐循行小史五官掾功曹书佐循行小史五官掾文学掾等员(河南郡京师所在则置尹王国以内史掌太守事其吏属并同凡郡国户减五千者职五十人散吏十三人五千以上加职吏十三人散吏八人万户以上。又加职吏六人散吏十八人)武帝初置左右卫将军亦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员後安平献王孚为太宰而分府兵铠士营军刺奸五曹增置属杨骏为太傅。又增祭酒为四人分兵曹为左右法金田集水戎车马等曹皆置属赵王伦为相国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参军二十人主簿记室督祭酒各四人东西曹。又置属馀十八曹加置掾诸曹。又皆置御属令史学等员东海王越为丞相府。又置行参军兼行参军元帝初为镇东将军置录事参军为丞相置从事中郎分掌诸曹有录事度支三兵等中郎以谘议参军主讽议事有录事记室东西度支户法金仓理中兵外兵骑兵典兵兵贼运禁防典宾铠田士骑士车直兵长流刑狱城局水右户墨等曹其后公府止置长史仓曹掾户曹属东西阁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二人御属二人令史无定员领兵者置司马一人从事中郎二人参军无定员加崇者置左右长史司马从事中郎四人掾属四人增置仓曹属户曹掾领兵者。又置军谘祭酒参军督护以领兵中护中军领军府增置功曹主簿出征则置参军(时。又有长兼参军除拜则为参军事府版则为行参军。又为版行参军)五校亦置司马功曹主簿员後省(五校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校尉也。)。又罢左右卫将军长史员成帝咸康中置江州别驾祭酒省诸郡丞宋高祖为相止置谘议录事记室户仓外兵骑兵长流贼刑狱城局法田水铠士集右户墨等曹参军皆无员合中兵直兵置一参军曹仍旧为二自後公府皆循其制而小府省长流参军置禁防参军诸府参军督护罢领军兵骑将军以下为刺史都督仪同三司者置官属并如公府都督不带仪同者不置从事中郎置公曹一人主吏在主簿上刺史则有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从王簿西曹书佐祭酒从事史议曹从事史部郡从事史扬州无祭酒以主簿治事荆州别有从事史广州徐州别有月令从事豫州别有长史参军别驾(西曹主吏及选事西曹汉之功曹也。治中主众曹文书祭酒分掌诸曹事)郡属卒因前制文帝元嘉四年定置郡官略如公府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举五官掾主诸曹部县有都御门亭长主记史催督期会齐州郡之职亦循前制三公府置左右长史左西曹掾属主簿祭酒令史从事中郎仓曹掾户曹属东西阁祭酒主簿舍人御属等员加崇者长史以下并增员数大将军位从公开府仪同等府置左长史司马各一人谘议以下参军并同宋公府而城局以上曹署正参军法以下曹署行参军无曹职为专兼员梁诸公大将军大司马等府置长史司马谘议参军掾属从事中郎记室主簿列曹参军行参军舍人等员司徒府则有左右长史左西曹掾州别有文学从事郡官仍旧陈庶姓公府置谘议参军长史司马从事中郎掾属府中录事记室直兵参军板中录事记室直兵参军主簿祭酒参军等员庶姓持节府省从事中郎参军别置功曹史馀同公府庶姓非公不持节将军止置长史主簿安蛮戎越校尉中郎将止置长史司马正员之外皆有版授官自馀州郡之吏皆循梁制後魏起於代北庶职草创道武皇始元年初令州郡定置刺史太守而寮属未著至大和定令官制始详三公大将军府有司马长史元士谘议参军主簿从事中郎参军行记室督掾属舍人御属令史阁下令史。又有录事参军事功曹记室户仓中兵参军事参军事列曹行参军行参军长兼行参军参军都督开府置长史从事中郎谘议参军正参军主簿行参军记室督令史一品二品三品正从将军开府别有功曹史无元士记室督掾属舍人御属令史其长史谘议录事及诸参军督护员并如公府四品五品正从将军止置长史司马主簿列曹参军列曹行参军中军镇军抚军有长史司马中散行参军校督州有别驾功曹都官司事从事录事从事史治中从事史主簿议曹从事史郡有功曹主簿通事等员宣武永平二年并省诸州谘议记室户刑狱田水集士等曹参军孝庄初增大丞相太宰佐史(时以尔朱荣为大丞相元天穆为太宰)孝静天平中置京畿大都督立府置佐而史阙其职後齐立大三公府无元士分户曹为左右加置外兵骑兵长流城局刑狱等曹参军事东西阁祭酒法墨田水铠集士等曹行参军馀并如後魏制司徒府加左右长史三公以下仪同三司开府者减记室仓城局田水铠士等曹各一人领军中领军参军中参军府皆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录事等员其领军府所领左右卫左右参军府所领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府各减功曹录事员而郎将府加置录事参军统府录事直兵功仓中兵外兵骑兵长流城局等参军法田铠曹行参军司府牧置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州都主簿西曹书佐记室户功金租兵骑等曹都官法部郡等从事(主簿置史西曹以下各置掾史)清都郡置丞中正功曹主簿都御五官门下督录事主记议生功曹记室户田金租兵骑贼法等曹掾中部掾州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录事功仓中兵等曹参军事及掾史主簿及掾记室掾史外兵骑兵长流城局刑狱等参军参军事及掾史参军事法墨田铠集士等曹行参军及掾史左户掾史行参军长兼参军参军督护统府直兵箱录事等员州属官有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州都先迎主簿主簿西曹佐月令史祭酒从事史都郡从事早服从事典签及史门下督省事都录事及史箱录事史朝直刺奸记室户田金租兵左户等掾史(上上州刺史府及州属官佐吏共三百九十三人上中上下州各差减十人中上州。又减五十一人中中中下州。又差减十人下上州。又减五十人下中下下州。又差减十人)郡太守属官有丞中正先迎功曹先迎主簿功曹主簿五官省事及西户金租兵集等曹掾佐太学博士助教太学生市长仓督等(上上郡太守官属佐吏共二百十二人上中上下郡各差减五人中上。又减四十五人中中中下郡。又减五人下上郡。又减四十人下中下下郡。又差减二人)後周六官之制公府有上大夫元士统军骠骑车骑柱国大将军四征中镇抚诸将军府有长史司马司录中郎掾属列曹参军戍副等员别将开府有长史司马司录呼药别驾侍中列曹参军等员隋三师不置府属三公依後周置官寮而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大将军并有长史司马录事功仓兵骑曹参军法铠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左右卫武侯各六人武卫八人左右卫。又各统亲卫置开府仪同二府开府府官属减功骑曹参军铠曹行参军仪同府。又减法曹行参军馀如左右卫左右领左右府属同开府府左右监开府别有行参军四人馀官如左右府左右领军府别有掾属各一人明法四人加行参军十人馀官如左右卫後高祖。又采後周之制置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上仪同三司仪同三司大都督帅都督总十一等上柱员国府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事掾属各一人功曹记室户仓兵骑兵城局等曹参军事各一人参军事五人法田水铠士等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十二人典签二人柱国省骑兵参军事水曹行参军员减参军事行参军各一人上大将军。又省谘议参军事田铠曹行参军员。又减行参军一人大将军。又省掾属员减参军事二人上开府。又省法士曹行参军事参军事员开府。又省典签员减行参军二人上仪同。又省功曹城局参军事员。又减行参军事三人仪同。又省仓曹员减行参军二人。又令三师三公置府佐与柱国同雍州牧置别驾赞务州都郡正主簿录事西曹书佐金户兵法士等曹从事部都从事武猛从事并佐史等员五百二十人京兆尹置丞正功曹主簿金户兵法士等曹佐并佐史等员二百四十四人州刺史置长史司马录事功户兵等曹参军法士曹行参军典签州都光初主簿郡正主簿西曹书佐祭酒从事部郡从事仓督市令丞并佐史等员(上上州三百二十三人上中州减十二人上下州。又减十六人中上州。又减二十九人中中中下州。又差减二十人下上州。又减十人下中州。又减十五人下下州。又减二人)郡太守置丞尉正光初主簿县正功曹主簿西仓户兵法士等官曹市令佐史等员(上上郡一百四十六人上中郡减五人上下郡。又减四人中上郡。又减十九人中中郡。又减六人中下郡。又减五人下上郡。又减十九人下中郡。又减五人下下郡。又减六人)开皇二年罢郡以州统县改别驾赞务为长史司马罢辟署令史部除授品官为州郡佐官四年一迁以曹为名者并改为司(自两汉以降府幕官都自辟署亦有朝命者梁魏以州都县正以下皆州郡自调用理时事至是以为乡官始以品官纟总职)开皇十二年悉改诸州司从事为参军十五年尽罢州郡乡官炀帝即位置十二卫将军各有长史录事司仓兵骑铠等曹左右翊卫。又有亲侍鹰扬二府各有司马长史兵仓曹左右侯卫别置察非掾二人罢州置郡罢长史司马赞赞务一人置东西掾主簿司功仓户兵法士等书佐各因郡之大小而为增减改行参军为行书佐其後诸郡。又加置通守一人改赞务为丞位在通守下唐丞相之务归於台省三公无官属改郡为州仍置总管之职武德四年始改总管为都督府贞观中分为二等大都督府有长史司马录事参军录事六曹参军事各二员功士曹一员参军事典狱间事丞佐史仓督等员有差中都督府别有别驾一人馀官并同大都督府上州中州刺史府官同中都督府下州刺史省长史馀与中州同其大都督府无别驾士曹及参军事以下员上都督府。又无法曹员馀同上州。又因隋制置十二卫皆有卫佐(长史录事仓兵骑等曹参军司皆中侯司戈执戟奉车都尉等员龙朔二年置左右羽林军开元二十七年置左右龙武军官属同十二卫佐。又有十六卫将军正有长安史曹录事校尉等员)则天长寿中有经略使睿宗景後有节度使肃宗至德後有观察使明皇天宝後有团练防御使节度使之属有副使一人行军司马一人判官二人掌书记一人参谋无员随军四人观察使有判官支使经略使有判官等员其後节度观察使防御团练皆有推官巡官之职兼度支营田招讨使者。又有度支营田等判官自是正为幕府之职(自後上佐曹官皆为州县之职更不复纪其有军校。若都虞侯都知兵马使之比有武功参军谋者则次焉)皆奏请有出身人及六品以下正员官为之惟两省供奉尚书省御史台见任郎官不得奏请其辟署未有官者皆谓之摄自从诸使兵马留後两京留守後置判官盐铁度支及场院使亦置判官推巡之职後唐庄宗同光二年令诸道节度副使两使判官朝廷除授外幕不职吏皆委本道选任明宗天成二年。又限诸藩镇幕职不得兼录事参军邺都管内诸州录事参军不得兼防御判官始改刺史州防团练判官为军事判官晋高祖天福二年。又限防御团练刺史不得奏未有官人为从事汉乾元年。又禁诸道不得奏荐行军副使两使判官周世宗显德二年始令刺史州置军士推官一员原其参佐将幕礻卑赞公府承刺举之职分守相之务而能左右宣力出入尽规洁素靡渝亮直是与建谋议而惟允集勋伐以居多竭乃忠诚膺其倚赖至於懿文秀茂明识渊粹承辟署之美膺栋梁之重及贪墨自恣回邪是图宪法所罹罪[C260]连及并用论次以儆方来凡幕府部一十六门。
○幕府部 选任
夫任官惟贤前经之丕训以能诏事三代之达道二汉之际始盛宾佐之选故辟署之命行焉施及鼎国兴戎右武晋宋以降藩寄弥重其或誓师遣将建牙开府并建宗室出临屏翰以至掌司留务委之腹心尊崇宰弼重其参赞则必简乎!朝议精择素望既咨其策画亦赖其傅导至乃取於近侍掇自高位,岂非慎重大事贵经武之有功协比正人冀茂亲之盛德者也。
魏杜袭为太祖丞相长史从讨汉中太祖东还当选留府长史镇守长安主者所选多不当太祖令曰:释骐骥而不乘焉皇皇而更索遂以袭为留府长史驻关中。
张缉为温令会蜀相诸葛亮出缉上便宜诏以问中书令孙资资以为有筹略遂召拜骑都尉遣参征蜀军。
晋王舒为溧阳令明帝之为东中郎将妙选上佐以舒为司马转後将军宣城公褚裒谘议参军频领望府咸称明练。
宋张邵为高祖扬州主簿世子始开征虏府以邵为录事参军迁谘议参军领记室。
张敷少整贵文韵端雅武帝闻其美召见奇之曰:真千里驹也。以为世子中军参军。
袁洵元嘉中累历显官卢陵王绍为南中郎将江州刺史少年未亲政以洵为长史寻阳太守行府州事张畅为尚书主客郎未拜除江夏王义恭征北记室参军孝武镇彭城畅为安北长史沛郡太守元嘉末畅履行盱眙城欲立大镇时魏军声云:当出襄阳故以畅为南谯王义宣司空长史。
张永为右卫将军免官时孝武宠子新安王子鸾为南徐州刺史割吴郡属徐州起永为别驾从事史南齐张融字思光吴人宋孝武间融有早誉解褐为新安王北中郎参军。
张岱初仕宋为抚军谘议参军领山阴令时巴陵王休。若为北徐州未亲政事以岱为冠军谘议参军领彭城太守行府州国事後临海王为征虏广州豫章王为车骑扬州晋安王为征虏南兖州岱历三府谘议迁骠骑长史领广陵太守新安王子鸾以盛宠为南徐州高选佐史孝武召岱谓之曰:卿美效夙著兼资宦已多今欲用卿为子鸾总刺史之任无谓小屈终当大伸也。
王琨初仕宋为历阳内史孝武以琨忠实徙为宠子新安王东中郎长史历右卫将军度支尚书出为永嘉王左军始安王征虏二府长史皆孝武诸子也。
王僧虔初仕宋自太子庶子出为豫章王子尚抚军长史迁散骑常侍复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二藩皆孝武之爱子也。
陆慧晓为太子洗马建元初武陵王晔守会稽太祖为精选僚吏以慧晓为征虏功曹。
王缋为东阳太守武帝为抚军时吏部尚书张岱选缋为长史呈选牒太祖笑谓岱曰:此素望也。
张冲建武中为庐陵王北中郎司马未拜丰城公遥昌为豫州帝虑寇未已徙仲为征虏长史南梁郡太守。
胡谐之为武帝江州别驾文惠太子初镇襄阳帝以谐之心腹出为北中郎征虏司马扶风守爵关内侯在镇毗赞甚有心力。
崔慧景为南郡内史南蛮长史加辅国将军内史如故先是蛮府置佐资用甚轻至是始重其选。
孔之为吴兴太守时明帝辅政防制诸藩致密旨于上佐隆昌元年迁之为宁朔将军晋熙王冠军长史江夏内史行郢州事。
梁张率字士简为秘书丞直寿光省晋安王戍石头以率为麾中记室王迁南兖州转宣毅谘议参军兼记室王还都率除中书侍郎王为荆州复以率为宣惠谘议领江陵令府迁江州以谘议领记室出监豫章临川郡率在府十年恩礼甚笃。
到溉为湘东王绎轻车长史行府郡事武帝敕绎曰:到溉非直为汝行事足为汝师。
江革为少府卿时武陵王在东州颇自骄纵高祖召革面敕曰:武陵王年少臧盾性弱不能规正欲以卿代为行事非卿不可不得有辞乃除折冲将军东中郎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行府州事。
後魏邓述为齐州刺史初改置百官始重公府元佐时太傅元丞出为并州刺史以述为太傅长史带太原太守。
刁整字景智少有大度颇涉书史为郡功曹太和十五年奉朝请孝文都雒亲自临选除司空法曹参军从帝南讨命广阳王嘉镇荆州以整为嘉外兵参军事。
崔为典属国下大夫太和十八年大将军宋王刘昶南镇彭城诏假立义将军为昶府长史以疾辞免乃以王肃为长史。
李凭唐茂卢尚之孝文时赵郡王为都督冀定瀛三盾王之官属也。州诸军事诏以凭为长史茂为司马尚之为谘议参军以辅弼之。
传永字修期为任城王长史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咸阳王禧虑肃难信言於孝文孝文曰:已选传修期为其长史虽威仪不足而文武有馀矣。肃以永宿士礼之甚厚永亦以肃为孝文眷遇尽心事之情义至穆。
崔鸿为尚书都兵郎中永平初豫州城人白早生杀刺史司马悦据悬瓠叛诏镇南将军邢峦讨之以鸿为行台镇南长史。
李系为主客郎齐文襄王摄选以系为司徒谘议参军因谓之曰:自郎署至此所谓不次以卿人才故有此举耳。
後周薛西魏末为中书令时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燕公于谨征江陵以为司录军中谋略并参之。
薛端字仁直太祖时大军东讨以柱国李弼为别道元帅妙简首僚数日不定帝谓弼曰:为公思得一长史无过薛端对曰:真其才也。乃遣之。
乐逊为小师氏下大夫以经术教授谯王俭以下束行弟子之礼及卫公直镇蒲州以逊为直府主簿加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
隋元岩为兵部尚书高祖初即位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盛选寮佐於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俱侔於高频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亦如曹参相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
令狐熙为上开府会蜀王秀出镇於蜀纲纪之选盛属正人以熙为益州总管长史。
杨异为宗正少卿蜀王秀之镇益州也。朝廷盛选纲纪以异方直拜益州总管长史赐钱二十万缣三百疋马五十匹而遣之。
宇文弼领太子虞侯时朝廷以晋阳为重镇并州总管必属亲王长史司马亦一时高选前长史王韶卒以弼有文武用出为并州长史。
皇甫诞开皇中为尚书左丞时汉王谅为并州纟总管朝廷盛选寮佐前後长史司马一时名士高祖以诞公方著称拜并州扌总管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之谅甚敬焉。
赵轨开皇中自齐州别驾徵至京师时卫王爽为原州纟总管高祖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纟总管司马源师为尚书右丞时蜀王秀颇违法度乃以师为益州纟总管司马。
刘臻开皇中为仪同三司左仆射高频之伐陈也。以臻随军典文翰进爵为伯。
唐宇文歆为右卫将军武德初齐王元吉为并州纟总管时刘武周南侵汾晋遣歆助元吉守并州。
封伦为内史侍郎武德初太宗之讨王世充高祖召伦参谋军事以功封平原县公兼天策府司马。
温彦博为中书侍郎武德中突厥入寇高祖命右卫大将军张理为并州道行军纟总管出拒之以彦博为行军长史。
窦昭为少卿监天宝末玄宗幸蜀以永王为山南东路及黔中江南西路节度度支采访以昭为之副邓景山为陇西太守天宝末玄宗以丰王珙为威武都督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采访使以景山为之副。
裴冕为御史中丞肃宗即位於灵武以元子广平王领朔方河东河北三道节度使以冕为之副。
苏震为吏部侍郎畅璀为谏议大夫至德初肃宗以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元帅以震璀为副使判官。
李进为御史中丞宝应初代宗以元帅雍王统河东朔方及诸道行营兵马时回纥兵马十馀万东讨逆贼史朝义以进为行军司马。又以中书舍人韦少华为掌书记。
李复大历中历江陵府司录江陵少尹建中初李希烈背判荆南节度张伯仪数出兵为希烈所败时朝廷忧之以复久在江陵得军州人心时复在母丧乃起复为江陵少尹兼中丞充节度行军司马。
萧复为兵部侍郎建中末晋王谊为扬州大都督持节荆襄江西沔鄂等道节度使兼诸将军行营兵马都元帅讨李希烈以复为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帅统军长史(旧令有行军长史以复父名衡更之)。又以新除潭州刺史孔巢父为右庶子兼御史中丞行军左司马山南东道节度行军司马检校兵部郎樊泽为谏议大夫兼御史中丞行军右司马刑部员外郎刘从一为吏部郎中侍御史韦赞为工部郎中并兼御史中丞充判官兵部员外郎高参为兵部郎中掌书记右金吾卫大将军浑为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中军虞侯。又以左散骑常侍归崇敬参谋(会朱Г乱不行)。
陆长源为汝州刺史贞元中董晋为宣武军节度朝廷恐晋柔懦寻以长源为晋行军司马。
李景略为左羽林将军贞元中对於延英殿奏论ぅぅ有大臣风采时河东李说有疾诏以景略为太原少尹节度行军司马时方镇节度使少徵入换代者皆死亡乃命为行军司马尽简自上意受命之日人心属之。
郗士美未冠为阳翟丞李抱真镇潞州邀为从事雅有参赞之绩其後易二帅皆诏士美佐之。
裴向为户部员外郎德宗季年天下方镇副ヘ多选自於朝防一日有变遂就授之节制向以选为太原少尹德宗召见喻旨寻用为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辛秘为湖州刺史佥以材任将帅元和初太原节度范希朝领师出讨王承宗诏徵秘为河东行军司马。
崔弘礼为棣州刺史元和中魏博田弘正请入觐思得副其事者弘礼以选授卫州刺史充魏博节度副使久之除郑州刺史长庆元年刘扌总入觐张弘靖移镇范阳复以弘礼检校左散骑常侍充幽州卢龙军节度副使。
胡证为长安县令元和中田弘正以魏博内属诏证以左庶子为之副。
马纟总为刑部侍郎元和十二年门下侍郎平章事裴度出为彰义军节度淮西宣尉处置等使宪宗以纟总兼御史大夫充副使右庶子韩愈兼御史中丞充行军司马司勋员外郎李正封都官员外郎冯宿礼部员外郎李宗闵并兼侍御史充判官书记。
钱可复为礼部郎中太和末翰林侍讲学士工部尚书郑注出镇凤翔文宗以可复为检校兵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充凤翔行军司马兼赐紫以驾部员外郎卢简能为检校司封郎中兼侍御史充凤翔节度判官以主客员外郎萧杰为检校工部郎中兼侍御史充凤翔观察判官并赐绯以左拾遗卢茂弘为凤翔节度掌书记。
後唐任圜为工部尚书同光二年魏王继岌为伐蜀行营都统庄宗以圜及翰林学士李愚从王出征参预军机。
任赞为刑部侍郎长兴四年秦王从荣为兵马元帅以赞为兵部侍郎充元帅府判官。
马义为比部郎中天福中以为检校尚书吏部郎中兼御史中丞充河阳节度判官朝廷选佐皇子故也。汉张允初仕後唐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清泰初皇子重美为河南尹典六军诸卫事时朝廷选参佐以允刚介改给事中充六军判官。
周张可复为左谏议大夫汉乾初湘阴公镇徐方朝行中选可ヘ戎者因授武宁军节度副使检校礼部尚书。
王敏为侍御史世宗镇澶渊太祖以敏谨厚有称遂命为澶州节判及世宗尹正王畿改开封少尹。
○幕府部 倚任
夫居牧伯之任当将帅之重虽复奉法遵职尽节效命亦何尝不推择僚佐咨诹委赖然後政成而功立者哉!由汉以来选辟甚盛乃有待遇隆笃周旋倚任至於条教宪令俾之裁处机谋戎务咸用关决假其风望以挟弹豪纵倚其忠厚以纟总督居留极其辞藻之能施之文檄之用知人而善使推诚而不疑繇是怀才者得尽其长立义者得宣其教叶赞斯至勋业用彰古人谓申於知己者。此之谓也。
汉黄霸为河南太守丞霸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为丞处职当於法令太守甚任之。
陈汤为大将军王凤从事中郎幕府事壹决於汤後汉刘平为济阳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韩棱颍川舞阳人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
朱穆举孝廉属江淮盗贼群起大将军梁冀素闻穆名乃辟之使典兵事甚见亲任。
赵勤南阳人太守桓虞召为功曹委以郡事尝有重客过虞欲一事为曹吏虞曰:我有贤功曹赵勤当与议之客潜於内中听虞乃问勤勤对曰:恐未合众客曰:止止勿复道也。
范滂字孟博汝南人太守宗资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时人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
岑至字公孝南阳太守成晋下车欲振威严闻至名请为功曹时人谣曰: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晋但坐啸。
王涣为广汉功曹太守陈宠徵为大司农和帝问何以为治宠曰:臣任功曹王涣由是知名(一云:宠显用良吏王涣钅覃显以为腹心讼者日减郡中清肃)。
陈蕃为汝南郡主簿太守王堂搜才礼士不苟自专乃教掾史曰:古人劳於求贤逸於任使故能化清於上事缉于下其宪章朝右简朝职委功曹陈蕃礻卑政理务拾遗补阙任主簿应嗣庶循名责实察言观效焉自是委诚求当不复妄有辞教郡内称治。
魏审配汉末为袁绍冀州别驾绍委以腹心并扌幕府。
臧洪广陵人汉末为郡功曹太守张超兄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果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术优超超甚爱之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奇之。
蒋济为太祖丞相主簿西曹属令曰:舜举皋陶不仁者远臧否得中望於贤属。
杨修字德祖为太祖丞相仓曹属主簿是时军国多事修扌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已上并争与交好。
徐奕字季才为太祖司空掾属从西征马超超破军还时关中新服未甚安留奕为丞相长史镇抚西京称其威信转为雍州刺史复还为东曹属太祖征吴徙为留府长史谓奕曰:君之忠亮古人不过也。然微太严昔西门豹佩韦以自缓夫能以柔弱制刚︹者望之于君也。今使君统留事孤无复还顾之忧也。
满宠字伯宁山阳昌邑人也。年十八为郡督邮时郡内李朔等各拥部曲害於平民太守使宠纠焉朔等请罪不复钞略。
蜀蒋琬字公琰为丞相诸葛亮参军亮住汉中琬与长史张裔统留府事後代裔为长史亮素外出琬尝足食足兵以相供给亮每言公琰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
杨仪为诸葛亮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尝规画分部筹度粮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於仪。
吴刘靖卢江人孙皓为征虏将军督夏口委靖以得失委江夏李允以众事广陵吴硕河南张梁以军旅而倾心亲待莫不自尽。
晋裴秀历文帝安东及卫将军司马军国之政多见信纳迁散骑常侍帝讨诸葛诞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锺会以行台从豫参谋略。
山涛为文帝大将军从事中郎锺会作乱於蜀帝将西征时魏氏诸王公并在邺帝谓涛曰:西偏吾自了之後事深以委卿以本官行军司马给亲兵五百人镇邺。
王祥为吕虔徐州别驾虔委以州事州界清静政化大行时人歌之曰:海沂之康每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一云:民事一以委之世多其任能)。
郭舒顺阳人王澄为荆州刺史既至镇日夜纵酒不亲庶事虽寇戎急务亦不以在怀擢舒于寒悴之中以为别驾委以州府。
罗尚字敬之善属文荆州刺史王戎以尚及刘乔为参军并委任之。
刘毅字仲雄侨居阳平太守杜恕举为功曹月馀日沙汰郡吏百馀人为之语曰:但闻刘功曹不闻杜府君。
应詹为镇南大将军刘弘长史弘詹之祖舅请之曰:君器识宏深後当代。《老子》于荆南矣。乃委以军政弘著绩汉南詹之力也。
温峤为刘琨平北大将军参军琨迁司空以峤为右司马时并土荒残寇盗群起石勒刘聪跨带疆场峤为之谋主琨所凭恃焉。
诸葛恢为元帝琅琊王从事中郎愍帝即位徵用四方贤隽召恢为尚书郎王以经纬硕才疏留之。
卞字望之元帝为琅琊王镇建业召为从事中郎委以选举甚见亲仗。
赵裔为王导从事中郎南顿王宗反裔杀宗,於是导及庾亮并倚仗之转镇军将军。
毛穆之宝之子果毅有父风为安西将军庾翼参军翼等专制陕西以子方之为建武将军守襄阳方之年少翼选武将可信仗者为辅弼乃以穆之为建武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