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510 页/共 736 页

高堂隆为历城侯徽相遭太祖丧不哀及游猎驰骋隆以义正谏甚得辅导之节蜀霍弋为太子中庶子太子好骑射出入无度弋援引古义尽言规谏甚得切磋之体。 晋安平王孚初为魏国太子中庶子文帝初闻太祖薨号哭过甚孚谏曰:大行晏驾天下恃殿下为命当上为宗庙下为万国奈何效匹夫之孝乎!太子良久乃止曰:卿言是也。 嵇喜为齐王攸司马攸居文帝丧哀毁过礼左右以稻米乾饭杂理中丸进之攸泣而不受喜谏曰:毁不灭性圣人之教。且大王地即密亲任惟元辅匹夫犹惜其命以为祖宗况荷天下之大业负帝室之重任而可尽无极之哀与颜闵争孝不可令贤人笑愚人幸也。喜躬自进食攸不得已为之强饭喜退攸谓左右曰:嵇司马将令我不忘居丧之节得存区区之身耳。 丁绥为高密王泰司空祭酒楚王玮之被收泰严兵将救之绥谏曰:公为宰相不可轻动。且夜中仓卒宜遣人参审定问泰从之。 王修为东平王长史惠帝北征以都督徐州率众赴邺汤阴之役东海王越奔于下邳不纳越乃还国帝既西幸越总兵谋迎大驾甚惧修说曰:东海宗室重望今将兴义公宜举徐州以授之此克让之美也。从之。 卞为明帝东中郎长史。又为世子师前後居师佐之任尽裨辅之节一府贵而惮焉。 温峤为太子中庶子数陈规讽。又献侍臣箴甚有弘益(峤。又与阮放等共劝太子游谈老庄不教以经史太子甚敬之)。 华е为太子少傅动遵礼典得辅导之义。 梁江革为武陵王长史王惮之雅相钦重每至侍宴言论必以诗书王因此学好文典签沈炽文以王所制诗呈高祖高祖谓仆射徐勉曰:江革果称职乃除都官尚书。 後魏游雅为太子少傅时恭宗总百揆监国雅上疏曰:殿下亲览百揆经营内外昧旦而兴谘询国老臣职忝凝承司是献替汉武时始启河右四郡议诸疑罪而レ徙之十数年後边郡充实并修农戍孝宣因之以服北方此近世之事也。帝王之於罪人非怒而诛之欲其从善而惩恶レ徙之苦其惩亦深自非大逆正刑皆可从徙虽举家投远忻喜赴路力役终事不敢言苦。且远流分离心或思善如此奸邪可息边陲足备恭宗善其言然未之行。 杨昱为詹事丞于时孝明在怀抱之中至於出入左右乳母而已不令宫寮闻知昱谏曰:陛下不以臣等凡浅备位宫臣太子动止宜令翼从然自此以来轻尔出入进无二傅辅导之美退阙群寮陪侍之式非所谓示民仪轨著君臣之义陛下。若召太子必降手诏令臣下咸知为後世法,於是诏曰:自今已後。若非朕手敕勿令儿辄出宫臣在直者从至万岁门。 程骏为任城王郎中令进箴於王王纳而嘉焉。 裴瑗为汝南王悦郎中令悦散费无常每王俸初入一日之中分赠极意瑗每随例常辞多受少伺悦虚竭还来奉贡悦虽性情不常然亦相赏爱。 宗钦初仕沮渠蒙逊为世子洗马钦上东宫侍臣箴北齐邢峙为国子助教授皇太子经厨宰进太子食有菜曰:邪蒿峙命去之曰:此菜有不正之名非殿下所宜食文襄闻而嘉之赐以被褥缣纟广拜国子博士王为常山王友时文宣昏乱王以切谏为文宣所挞王从容谓曰:主上起居不常卿耳目所具吾,岂可以前逢一怒遂尔结舌卿宜为撰谏草吾当伺便极谏遂条十馀事以呈切谏王曰:今朝廷乃尔欲学介子匹夫轻一朝之命狂药令人不自觉刀箭岂复识亲疏一旦祸出理外将奈殿下家业何奈皇太后何乞。且将顺日慎一日王欷不自胜曰:乃至是乎!明日见曰:吾长夜九思今便息意便命火对焚之。 後周伊娄穆初为卫公直长史武帝建德初授荆州复以穆为总管府长史穆频贰戚藩甚得裨赞之誉萧圆肃建德中为太子少傅以任当师傅调护是职乃作少傅箴太子见而悦之致书劳问。 郑译为太子宫尹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常不自安其後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阴乃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乌丸轨上信臣也。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勿为他虑太子然之。 隋裴政为太子勇左庶子多所规正见称纯悫东宫凡有大事皆以委之。 唐孔[A13C]达为右庶子皇太子承乾始自幼小太宗令[A13C]达专侍读书[A13C]达性真正每读书至可规诫必反覆引谕然以早居侍奉意颇狎之虽心有不平而免於憎忿时左庶子于志宁。又受诏辅导承乾志宁正色直道多所补益撰谏苑二十卷以进承乾太宗并嘉之二人各赐帛百疋黄金一斤以厉承乾之意仍迁志宁为詹事。 王为礼部尚书兼魏王师王问以忠孝答曰:陛下王之君也。事君思尽忠陛下王之父也。事父思尽孝忠孝之道可以立身可以成名当年可以享天馀芳可以垂後叶王曰:忠孝之道已闻教矣。愿闻所习答曰:汉东平王苍云:为善最乐太宗谓侍臣曰:古来帝子生於宫闼及其成人无不骄逸是以倾覆相踵少能自济我今严教子弟欲令皆得安全王我久驱使是所谙悉以其意存忠孝选为子师尔宜语泰汝之待如事我也。可以无过泰每为之先拜亦以师道自居物议善之。 苏少以明经累授徐王府记室参军王好畋猎每谏止之刘宪睿宗景初为太子詹事玄宗在东宫留意经籍宪因上启曰:自古及今皆重于学至于光辉盛德发杨令问安静身心保宁家国无以加焉殿下居副君之位有绝人之才岂假寻章摘句盖止略知大意用功甚少为利极多伏愿克成美志无弃暇日上以慰至尊之心下以答庶寮之望侍读褚无量经明行修耆年宿望时赐召问以察其言幸甚褚无量为国子司业景初玄宗在春宫无量兼皇太子侍读尝撰翼善记以进之太子降书嘉劳赉绢四十疋。 ○宫臣部 讲习 夫先王之教子也。建师保之职申诲谕之道莫不先之以礼乐遵之以典法使其近正人而闻正言达古义而式古训化与心会习与性成然後德智长而治道得矣。汉氏而下学术尤盛名儒硕生乘时间出乃有奉持素业入参讲议敷畅经旨进对宴说以师道而自处蒙体貌之殊等博约浸润以敦乎!艺文切磋琢磨以成乎!德范自非诵说有法进退可度秉践言之善行富博古之多闻者畴以充是选哉! 汉瑕丘江公受梁春秋及诗於鲁申公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为博士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江公讷於口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於是帝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由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闻梁而善之。 欧阳地馀其先欧阳生事伏生授倪宽宽授欧阳生子世世相传地馀宣帝时为太子中庶子授太子萧望之为太傅以。《论语》礼传授皇太子。 张禹元帝初元中立皇太子而博士郑宽中以尚书授太子荐言禹善。《论语》令禹授太子。《论语》由是迁光禄大夫。 孔霸事太傅夏侯胜传尚书之学为大中大夫授太子。 郑宽中有隽材事小夏侯建传尚书为博士授太子後汉桓荣门徒尝四百馀人何汤为高第明帝始立为皇太子选求明经乃擢汤为虎贲中郎将以尚书授太子光武从容问汤本师为谁汤对曰:事沛国桓荣帝即召荣令说尚书甚善之拜为议郎。 刘昆受施氏易於戴宾光武时代杜林为光禄勋乃令入授皇太子及诸王小侯五十馀人。 包咸习。《论语》举孝廉为郎中建武中入授皇太子。《论语》。 锺兴习严氏春秋明帝时为左中郎将诏令定春秋章句去其复重以授皇太子。又使宗室诸侯从兴受章句召驯习韩诗章帝时为左中郎将入授诸王音衤复魏应习鲁诗建初四年拜五官中郎将诏入授千乘王伉。 蜀尹默为仆射以。《左氏传》授太子(太子後主也。)。 吴张休字叔嗣大帝以子登为太子欲登读。《汉书》习知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劳之乃令休从昭受请还以授登(休弱冠与诸葛恪顾谭等俱为太子登僚友以汉授登)。 晋徐邈为中书侍郎武帝时皇太子尚幼帝甚锺心文武之选皆一时之俊以邈为前卫率领本郡大中正授太子经帝谓邈曰:虽未敕以师礼相待然不以博士不相遇也。魏晋以来使人教授号为博士不复尊以为师故帝有云: 阮放字思度为太子中舍人迁庶子时虽戎车屡驾而放侍太子常说老庄不及军国明帝甚友爱之。 邓攸以儒学尝授皇太子诗。 庾亮为中书郎领著作侍讲东宫其所论释多见称述。 宋何承天为率更令领国子博士皇太子讲孝经承天与中庶子颜延之同为执经。 蔡茂之侍庐陵王义真读书官至彭城王义康骠骑从事中郎。 南齐伏曼容字公仪武帝永明初为太子率更令侍皇太子讲。 王俭为少傅文惠太子於崇政殿讲孝经俭令摘句太仆周撰为义疏。 梁何佟之初仕齐明帝建武中为镇北记室参军侍皇太子讲。 张讥为士林馆学士简文在东宫每有降集必使召之及侯景寇逆於围城之中犹侍哀太子武德後殿讲老庄。 庾黔娄为尚书金部郎迁中军表记室参军东宫建以本官侍皇太子讲甚见知重诏与太子中庶子殷均中舍人到洽国子博士明山宾等迎日为太子讲五经义。 贺革为湘东王府谘议参军。 顾越聪慧有口辩说毛氏诗傍通异议解褐扬州议曹吏兼太子左卫率丞越於义理精妙尤善持论与会稽贺文发俱为梁南平王伟所重引为宾客寻补五经博士迁国子博士世祖即位除始兴王谘议参军侍东宫讲读世祖以敦笃厚遇之。 许懋年十四入大学领师说尤晓故事文惠太子闻而召之侍读于崇明殿仆射江┙重之号为经史笥陈沈文阿文帝时为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领羽林监仍令於东宫讲孝经。《论语》。 沈德威笃学无倦遂治经业天嘉元年徵出都侍太子讲礼传。 王元规为鄱阳王记室参军领国子助教後主在东宫引为学士亲授礼记。《左传》丧服等义赏赐优厚国子祭酒新安王伯固尝因入宫会元规将讲乃启请执经时论以为荣。 姚察入隋为员外散骑常侍。又敕侍晋王讲读炀帝初在东宫数被召见访以史籍。 徐孝克初为散骑常侍陈亡入隋授国子博士後侍东宫讲礼传後魏梁越为礼经博士太祖以其谨厚举动可则拜上大夫会授诸皇子经书。 谷洪少受学中书太武令洪入授太子经位至尚书李郁字永穆为广平王怀友怀深相礼遇时学士徐遵明教授山东生徒甚盛怀徵遵明在馆令郁问其五经义例十馀条遵明所答数条而已。 刘芳为中书侍郎与邢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从驾洛阳自在路及旋京师尝侍坐讲读。 高允为秦王翰傅後敕以经授恭宗甚见礼待。 孙惠蔚自宣武在东宫为博士侍读及世宗即位之後常在左右敷训经典自冗从仆射迁秘书丞。 董徵为四门小学博士後宣武诏徵入旋华宫令孙惠蔚问以六经仍诏徵教授京兆清河广平汝南四王。 卢辨孝武时为太子少傅太子及诸王等皆行束之礼受业於辨。 北齐马敬德世祖时为後主择师傅为侍讲後主既不好学敬德侍讲甚疏时以春秋入授。 後周乐逊为太尉李弼府谘议参军太祖召逊教授诸子在馆六年与诸儒分经授业逊讲孝经。《论语》毛诗及服虔所注春秋。《左氏传》辛庆之以经明行与卢诞等。 斛斯徵为司乐中大夫高祖以徵治经有师法诏令教授皇太子宣帝时为鲁公与诸皇子等咸服青衿行束之礼受业於徵仍并呼徵为夫子儒者荣之隋元善洛阳人通涉五经尤明。《左氏传》初仕後周武帝甚礼之以为太子宫尹赐爵江阳县公每执经以授太子。 杨汪字元度勤学专精。《左氏传》通三礼初仕周冀王侍读王甚重之每曰:杨侍读德业优深孤之穆生也。唐孔[A13C]达武德中为秦府文学馆学士以经授中山王承乾。 陆德明为秦府文学馆学士命中山王承乾从其受业。 马嘉连武德中为崇贤馆学士与洗马秦等侍讲殿中恩礼甚渥。 王元感濮州鄄城人也。少举明经累补博城县丞兖州都督纪王慎深礼之命其子东平王续从元感受学。 萧为太子太保贞观十七年十一月甲辰诞皇太孙太宗幸东宫谓皇太子曰:尔国之储贰府藏是同金玉绮罗不足为赐但先圣典籍可为镜诫耳因赐尚书毛诗孝经各一部跪而言曰:臣道德才术无一可称徒以犬马之年谬当求旧之举擢其朽质以保储皇尘露之资实惭无效五经义训臣颇闻之今所赐书请陈其要太宗许之乃先说孝经次述尚书末叙毛诗咸举其要旨申明义趣可为深诫者皆委曲言之太宗大悦以为保傅得人。 高智周高宗时为兰台大夫时孝敬在东宫智周与司文郎中贺凯司经大夫王真儒等俱以儒学受诏为侍读。 吴文为道士以儒学善教诱童孺大历中代宗召入宫太子及诸王尝受经艺。 王起为皇太子侍读文宗开成二年正月诏起及陈夷行再入长生院对皇太子讲读刘仲武桥庶十日对诸王讲读二月诏起夷行三日入长生院对皇太子讲读仲武庶八日入内见诸王授书三月诏起夷行五日一入长生院对太子讲读仲武间日入对诸王授经四月甲午朔皇太子於长生殿对起夷行诸王对仲武。 窦宗直为秘书少监开成二年七月以宗直为太子侍读三年七月诏宗直及周敬复令每遇双日入对皇太子九月。又诏宗直敬复依前隔日入少阳院。 ●卷七百十一 ○宫臣部 文学 《传》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记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知文学者士君子立身修己之本也。乃有锺粹和之气挺晔之才列职宫坊曳裾藩邸ゼ辞奋藻著用之称索隐钩深得待问之旨故彬彬儒雅冠映一时者焉。 汉疏受为太子家令好礼恭谨敏而有辞宣帝幸太子宫受迎谒应对及置酒宴奉觞上寿辞礼闲雅上甚说。 吴韦曜为太子中庶子时蔡[A13C]亦在东宫性好博奕太子和以为无益命曜论之。 晋潘尼元康初为太子舍人上释奠颂江统为愍怀太子洗马及太子之死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宋谢连为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时义康治东府城城堑中得古蒙为之改葬使连为祭文留信待成其文甚美。 南齐谢超宗初仕宋为新安王子鸾国常侍王母殷淑妃卒超宗作诔奏之孝武大嗟赏曰:超宗殊有凤毛恐灵运复出(超宗灵运之孙)。 谢为齐王子隆文学子隆在荆州武帝敕还都道中为诗以寄西府。 梁沈约为齐文惠太子步兵校尉管记室直永寿省校四部图书时东宫多士特被亲遇。 王筠为太子洗马中书舍人并掌东宫管记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尝与筠及刘孝绰陆亻垂到洽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袂右拍洪肩昭明薨敕为哀册文大见嗟赏。 刘孝绰为太子仆掌东宫管记时昭明太子好士爱文孝绰与王筠等同见宾礼太子起乐贤堂乃使画工图孝绰焉太子文章繁富群才咸欲撰录太子独使孝绰集而序之。 刘孝威为太子中舍人庶子率更令并掌管记大通九年白雀集东宫孝威上颂其辞甚美。 徐ゼ为太子家令兼掌管记ゼ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高祖闻之怒召ゼ加让及见应对明敏词义可观高祖意释。 刘香为东宫通事舍人注太子徂归赋称为博悉庾肩吾为简文晋安王国常侍兼记室参军王为皇太子肩吾兼东宫通事舍人历率更令中庶子初简文在藩雅好文章士时肩吾与东海徐ゼ吴郡陆杲彭城刘遵刘孝仪仪弟孝威同被赏接及居东宫。又开文德省置学士肩吾子信ゼ子陵吴郡张长公北地傅引东海鲍至等充其选。 萧恺为太子洗马中舍人家令并掌管记简文在东宫早引接之时中庶子谢嘏出守建安於宣猷堂宴饯并召时才赋诗同用十五剧韵恺诗先就其辞甚美简文与湘东王令曰:王筠本自旧手後进有萧恺可称信为才子。 陈徐伯阳为新安王记室鄱阳王为江州刺史伯阳奉使造焉王率府僚与伯阳登匡岭置宴酒酣命笔赋剧韵二十伯阳与祖孙登先成王赐以奴婢杂物及皇太子幸太学诏刘安王於辟雍发。《论语》题仍命伯阳为辟雍颂甚见嗟赏。 陆瑜为东宫学士太建二年太子释奠令宫臣并赋诗命瑜为序文甚赡丽。 顾野王为太子率更令兼通事舍人时後主在东宫宫僚有济阳江总吴国陆琼北地傅纟宰吴兴姚察并以才学显著论者推重焉。 隋柳誓为晋王谘议参军王朝京师还作归藩赋命誓为序词甚典丽初王属文为庾信体及见誓已後文体遂变。 潘徽为秦孝王俊学士尝从俊朝京师在涂令徽於马上为赋行一驿而成名曰:述思赋俊览而善之复令为万字文并遣撰集字书名为韵纂徽为序。 唐杜淹武德中为秦王府文学馆学士尝侍宴赋诗时八人同赋淹为称首赐以银锺。 褚亮为秦王文学秦府初开文学馆以房玄龄等十八人为学士皆图画其象令亮为之赞。 薛元敬武德末太宗入东宫时为太子舍人时军国之劳总於东宫元敬专掌文翰号为称职。 崔融字安成中宗在春宫为侍读兼侍属文东宫表疏多成融手。 ○宫臣部 智识 《传》曰:智者不惑。又曰:识者不求所告盖观乎!事机非智则不周察乎!人情非识则不达。若夫列藩国之任居傅相之地怀研几之虑临事而洞分负先见之明未萌而预辨陈王霸之体序君臣之分继之以礼乐济之以规讽逮汉而下世有人焉皆著於篇以永其誉。 汉宋昌为代王中尉太尉周勃朱虚侯章等既诛诸吕遂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张武等议皆曰:汉大臣皆故高帝时将习兵事多谋诈其属意非止此也。(言尝有异志也。属意犹言注意也。属音之欲切)特畏高帝吕太后威耳今已诛诸吕新喋血京师(喋音长颊切本字当作蹀蹀谓履涉之耳)以迎大王为名实不可信愿称疾无往以观其变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豪杰并起人人自以为得之者以万数然卒践天子位者刘氏也。(卒终也。)天下绝望一矣。高帝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所谓磐石之宗也。(犬牙言地形如大之牙交相入也。)天下服其强二矣。汉兴除秦烦苛约法令施德惠(约省也。)人人自安难动摇三矣。夫以吕太后之严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制然而太尉以一节入北军一呼(呼叫也。音文故切)士皆袒左为刘氏叛诸吕卒以灭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弗为使(为音于伪反)其党宁能专一邪内有朱虚东牟之亲外畏吴楚淮南琅邪齐代之强方今高帝子独淮南王与大王大王。又长贤圣仁孝闻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遣太后弟薄昭见勃勃具言所迎立王者昭还报信矣。代王笑谓昌曰:果如公言(大王即文帝也。)。 董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久之王问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种大夫种也。蠡范蠡也。种之勇切蠡音礼)遂灭之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泄庸一也。大夫种二也。范蠡三也。)桓公决疑於管仲寡人决疑於君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大对谓大问也。)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於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伯读曰霸此下亦同)为其先诈力而後仁谊也。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於大君子之门也。(仲尼之门故称大也。)五伯比於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之与美玉也。(石之似玉者也。)王曰:善。 阎崇为太子少傅时哀帝自定陶王立为太子月馀天子立楚孝王孙景为定陶王奉恭王後太子议欲谢崇以为春秋不以父命废王父命(王父谓祖也。)为人後之礼不得顾私亲不当谢太傅赵玄以为当谢太子从之诏问所以谢状尚书劾奏玄左迁少府。 吴是仪为尚书仆射时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时宜镇四方为国藩辅宣杨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但臣言辞鄙野不能究尽其意愚以二宫宜有隆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为傅尽忠动取规谏晋肃为怀帝豫章王典书令帝立为皇太弟。且以清河王覃本太子也。惧不敢当肃曰:二相经营王室志宁社稷储贰之重宜归时望亲贤之举非大王而谁清河幼弱未允众心是以既升东宫复赞藩国今乘舆播越二宫久旷尝恐氐羌饮马於泾川岂众控弦於霸水宜及吉辰登储副上翼大驾早宁东京下允黔首喁喁之望帝曰:卿吾之宋昌也。乃从之。 宋王华为文帝宜都王司马帝将入奉大统以少帝见害不敢下华曰:先帝有大功於天下四海所服虽嗣主不纲人望未改徐羡之中才寒士傅亮布衣诸生非有晋宣帝王大将军(王大将军谓王敦也。)之心明矣。畏庐陵严断将来必不自容殿下宽睿慈仁中外所知己。且越次奉迎冀以见德悠悠之论殆必不然羡之亮晦。又要檀道济王引五人同功孰肯相让势必不行今日就徵万无所虑帝从之曰:卿复欲为吾之宋昌矣。乃留华总後任帝即位以华为侍中右卫将军。 梁何敬容为太子詹事时简文帝频於玄圃自讲老庄二书学士吴孜时寄詹事府每日入听敬容谓孜曰:昔晋代丧乱颇由祖尚虚玄胡贼殄覆中夏今东宫复袭此殆非人事其将为戎乎!俄而侯景难作其言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