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492 页/共 736 页

北齐潘乐为东雍州刺史神武尝议欲废州乐以为东雍地界山河境连胡蜀形胜之会不可弃遂如故杨津为岐州刺史有武功民赍绢三疋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驰驿而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劫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出而哭云:是巳子,於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合境畏服。 祖为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不开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坐街巷禁断人行鸡犬不听鸣吠贼无所闻见者不测所以或闻人走空城不设警备忽然令大叫鼓讠聒天贼大惊登时走散後复结陈向城乘马自出令录事参军王君植率兵马乃亲临战贼先闻其盲谓为不能抗拒忽见亲在戎行弯弧从镝相与惊怪畏之而罢。 李愍为南荆州刺史当州大都督此州自孝昌以来旧路断绝前後刺史皆从间道始得达州愍勒部曲数千人径向悬弧从比汤旧道。且战。且前三百馀里所经之处即立邮亭蛮酋大服。 後周崔猷西魏大统中为浙州刺史侯景据河南归款行台王思政赴之太祖与思政。《书》曰:崔猷智略明赡有应变之才。若有所疑宜与量其可不思政初顿兵襄城後於颍川为行台并致书于猷猷。《书》曰:襄城控带京洛实当今之要地如有动静易相应接者也。颍川既叱谏官出者数四时中外属望大寮三数人廷辨其事仆射窦易直曰:人臣无将将而必诛闻者愕然惟京兆尹崔大理卿王正雅连上疏请出内狱。且曰:王师文未获即狱未具请出豆卢者与申锡同付外廷勘当人情翕然推重初议申锡抵死顾物论不可。又将杀于岭表帝终悟外廷之言乃有开州之命初申锡既被罪怡然不以为意自中书归私第止于外厅素服以俟命妻出谓之曰:公为宰相人臣位极於此何负天子反乎!申锡对曰:吾自书生被厚恩擢相位不能锄去奸乱反为所罗网夫人察申锡岂反者乎!因相与泣数行下申锡至自居内廷及为宰相以时风侈靡居要位者尤取纳不顾风俗不暇更方远古。且与贞观时甚相背矣。申锡至此约身谨洁尤以公廉为己任四方问遗悉无受者既被罪为有司验劾多获其四方收领所还问遗之状朝野为之叹息丁未诏曰:朕以菲德奉兹丕构虽处恭修已不敢暇逸而诚意格物未能弘敷遂使奸凶怀非觊之端藩同日生日言貌有贵相在陈世已据南海平陈後文帝因而抚之即拜安州刺史然骄倨恃险未尝参谒熙手书谕之申以交友之分其母有疾熙复遗以药猛力感之诣府谒不敢为非。 李询为司卫上士武帝建德三年幸阳宫委以留府事卫王直作乱焚肃章门询於内益火故贼不敢入帝闻而善之。 隋梁睿周末为益州总管威振西州夷獠归附惟南宁酋帅爨震恃远不宾时高祖总百揆睿上疏曰:窃以远抚长驾王者令图易俗移风有国常典宁州汉氏之地近代以来分置兴古南建宁朱提四郡户口殷众金宝富饶二河有骏马明珠益宁出盐井犀角晋太始七年以益州旷远分置宁州至伪梁置南宁州刺史徐文盛被湘东徵赴荆州属东夏尚阻未遑远略土民爨瓒遂窃据一方国家遥授刺史其子震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献不过数十匹马其处去益路止一千朱提北境即与戎州接界今闻彼民苦其苛政思被皇风伏惟大丞相礻卑赞圣朝宁济区宇继後光前方垂万代辟土服远今正其时幸因平蜀士众不烦重兴师旅压獠既讫即请略定南宁自泸戎以东军粮须给过此即于蛮夷徵税以供兵马其宁州朱提南西爨并置总管州县计彼熟变租调足供城防仓储一则以肃蛮夷一则礻卑益军国今谨件南宁州郡县及事意如别有大都督杜神敬昔曾使彼俱所谙练今并送往书未答。又请曰: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拓土开疆王者所务南宁州汉世之郡其地沃壤多是汉民既饶宝物。又出名马今。若往取仍置州郡一则远振威名二则有益军国其处与交广相接路乃非通汉世开此本为讨越之计伐复之日复是一机以此商量决谓须取高祖深纳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未之许後竟遣史万岁讨平之并自睿之策也。唐敬晖为卫州刺史时河北新有突厥之寇方秋而修城不辍晖下车谓曰:金汤非粟而不守,岂有弃收获而缮城郭哉!悉令罢散繇是吏人感悦。 王方翼为夏州都督属牛役无以营农方翼造人耕之法施关键使人推之百姓赖焉。 王为河中少尹节度留後有悍将凌正者横猾扰军政因约夜鼓讠斩关以逐有告者乃缩夜漏数刻以差其期贼惊而遁遂戮其首乱者。 康日知为赵州刺史会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卒其子惟岳谋有父位令兵马使王武俊统众击日知日知遣使谓武俊曰:惟岳孱而无谋何足同反我城坚众一未可以岁月下之。且惟岳恃田悦为援前岁悦之丁男甲卒涂地於邢州城下犹不能陷况此城乎!复绐为手诏招武俊武俊信之遂倒兵入镇州杀惟岳。 李承建中初为襄阳节度时李希烈虽归蔡州留守将校等於襄州守当所掠得财帛什器等繇是使使襄汉往来不绝承亦使腹心臧叔雅往来许蔡厚结希烈腹心周曾王姚忄詹等及曾谋杀希烈以众归朝多承首建谋也。累赐密诏褒美之。 刘怦为涿州刺史居数年朱氵将兵讨田承嗣奏署怦领留府宽缓得众心时李宝臣为田承嗣间说与之通谋承嗣。又以沧州与宝臣乃以兵劫朱氵于瓦桥氵脱身走乘胜欲袭取幽州怦设方略镇抚宝臣不敢进以功加御史中丞自是氵每将兵皆以怦为守。 韦皋为凤翔判官权知陇州营田留後德宗幸奉天凤翔兵马使李楚琳杀张镒以府城叛归於朱Г陇州刺史郝通奔於楚琳先是朱Г自范阳入朝以甲士随因为凤翔节度故陇州有卢龙之卒五百人而牛光为之将光素事ГГ既以兵围奉天光因称疾请皋为帅将谋乱擒皋以赴Г皋将翟晔知之白皋光知事泄遂率其兵以奔Г及阳遇Г之家僮苏玉将使于皋所苏玉因请光曰:太尉既为天子矣。今使我持诏以韦皋为御史中丞君可领兵士疾返韦皋。若承命即吾人矣。如不受彼图之无不济矣。乃反旗疾趋陇州皋迎劳之先纳苏玉受其命乃问光曰:始不告而去今。又来者何光曰:前未知公心故前去今公既受新天子命则复来愿与公合力立功同生死耳皋应曰:大使苟不怀诈请纳器甲使城中人无所疑众乃可入光以书生视皋。且以为信然乃并戈甲皋即受之乃纳其众明日皋伏兵宴光苏玉并陈牛酒犒其卒即就坐杀其卒斩光苏玉首以殉。 刘昌裔为陈州刺史贞元十六年韩全义讨蔡州败於氵殷水诸道兵皆走保陈州求舍昌裔登城谓曰:天子命公讨蔡州今乃来陈州义不敢纳请舍城外已而从千骑入全义营持牛酒劳军全义不自意惊喜叹服。 郗士美为鄂州观察使贞元末安黄节度使伊慎来朝其子宥主留事朝廷未能去会宥母卒於京师宥贪其土不发丧士美命从事他故过其境宥果迎之告以凶问先备宥监即日遣之。 吕元膺为东郡留守畿汝防御使时朝廷方讨淮西郓贼李师道遣将率凶徒数十人伏雒阳邸潜结嵩山群盗欲焚劫雒阳屠衣冠以挠朝廷计指日将发会有告者元膺发留守兵捕之贼党白昼持满斩关而去雒人震恐河南府门往往昼闭留守兵残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自。若以故居人稍安後数日得贼于嵩山斩之。 柳公绰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二吏犯法一赃贿一舞文县令以公绰守法必杀赃吏狱具判之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汉赵在礼为晋昌节度使在郡有飞蝗为害在礼使北户张幡帜鸣鼙鼓蝗皆越境而去人亦服其智焉。 ●卷六百九十二 ○牧守部 招辑 小雅鸿雁之作美其能劳来安集使离散者宁其居鳏寡者得其所也。若乃总列城之任膺民社之寄或仍岁凶荒民居流徙或师旅之後疮痍未复或寇盗群萃侵扰封部或夷狄狙犭广密迩亭障乃能怀辑化诱循抚爱养俾襁负者相属而至安堵者无改其旧推以恩信凶戾为之革音敦以仁惠殊俗因而款附下兴乐国之咏上有长城之赖斯固道德齐礼之馀风招携怀远之美政也。 汉王成宣帝时为胶东相流民自占八万馀(占谓隐度名数而来附业也。)帝下诏褒之爵关内侯(事具牧守褒宠门)。 龚遂为渤海太守时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遂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钩Θ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及闻遂教令皆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Θ盗贼,於是悉平。 王尊为益州刺史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服其威信。 後汉郭光武时为渔阳太守在职五岁户口增倍後颍川盗贼群起徵拜颍川太守召见辞谒帝劳之曰:贤能太守去帝城不远河润九里冀京师并蒙福也。君虽精於追捕而山道险厄自斗当一士耳深宜慎之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手诣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後宏吴等党与闻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络绎不绝。 夏恭为太山都尉和集百姓甚得其欢心。 应奉汝南人为郡决曹吏和帝时大将军梁冀举奉茂才先是武陵蛮詹山等四千馀人反叛执县令屯结连年诏下公卿议四府举奉才堪将帅永兴元年拜武陵太守到官慰纳山等皆悉降散。 虞诩安帝时为武都太守先是羌寇武都诩掩击破之乃占相地势筑营壁二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诩始到都户裁盈万及绥聚荒馀招还流散二三年间遂增至四万馀户盐米丰贱十倍于前(一云:诩始到石千盐石八千见户万三千视事三岁米八十盐四百流人还归郡户数万人足家给一郡无事)。 汝郁为鲁相以德教化百姓称之流人归者八九千户。 霍为金城太守性明达笃厚能以恩信化诱殊俗甚为羌胡所敬服。 张乔顺帝时为交太守先是日南象林徼外蛮夷攻烧城寺杀长吏乔至开示慰诱并皆降散。 祝良为九真太守单车入贼中设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数万人皆为良筑起府寺繇是岭外复平。 李固为梁商从事中郎永和中荆州盗贼起弥年不定乃以固为荆州刺史固到遣吏劳问境内赦盗寇前[C260]与之更始,於是贼帅夏密等敛其魁党六百馀人自缚归首固皆原之遣还使自相招集开示信法半岁间馀类悉降州内清平。 种为益州刺史素慷慨好立事在职三年宣恩远夷开晓殊俗岷山杂落皆怀服汉德其白狼木唐邛诸国自前刺史朱辅卒後遂绝至乃复举种向化。 傅燮为汉阳太守善┰人叛羌怀其恩化并来降附赵温为蜀郡太守桓帝之世板数反温以恩信降服之。 刘虞为幽州刺史转甘陵相甚得东土戎狄之心。又青徐士庶被黄巾之难归虞者百馀万口皆收视温恤为安立生业流民皆忘其迁徙。 魏何夔仕汉为长广太守郡滨山海黄巾未平豪杰多背叛袁谭就加以官位长广县人管承徒众三千馀家为寇害议者欲举兵攻之夔曰:承等非生而乐乱也。习於乱不能自还未被德教故不知反善。若兵迫之急彼恐夷灭必并力战攻之既未易拔虽胜必伤吏民不如徐喻以恩德使各自悔可不烦兵而定乃遣郡丞黄珍往为陈成败承等皆请服夔遣使成弘领校尉长广县丞等郊迎奉牛酒诣郡。 刘繇仕汉兴平中为扬州牧时袁术据淮南繇乃移居曲阿值中国丧乱士民多南奔繇携接收养与同忧剧甚得名称。 刘表汉末为荆州牧荆州人情好扰加以四方骇震寇贼相扇处处糜沸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治其奸猾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表安慰赈饥皆得资全。 张既汉末为京兆尹招怀流民兴复县邑百姓怀之锺繇汉末督关中百事自天子西迁洛阳人民单尽繇徙关中民。又招纳亡叛以充之数年间民户稍实太祖征关中得以为资表繇为前军师。 苏则汉末为武都太守太祖征张鲁过其郡见则悦之使为军导鲁破则绥安下辨诸氐通河西道徙为金城太守是时丧乱之後吏民流散饥穷户口损耗则抚循之甚谨外招怀羌胡得其牛羊以养贫老与民分粮而食旬月之间流民皆归得数千家乃明为禁令有干犯者取戮其从教者必赏亲自教民耕种其岁大丰收繇是归附者日多。 杜袭为太祖丞相长史随到汉中讨张鲁太祖还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馀口。 夏侯尚为荆州牧时荆州荒残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馀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刘馥为太祖司徒掾会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述攻杀扬州刺史严象庐江梅乾雷绪陈兰等聚众数万在江淮间郡县残破太祖表馥为扬州刺史馥既受命单车造合肥空城建立州治南怀绪等皆安集之贡献相继数年中恩化大行百姓乐其政流民越江南而归者以万数。 梁茂为御史时泰山多盗贼以茂为泰山太守旬月之间襁负而至者千馀家。 郭淮为雍州刺史安定羌大帅辟蹄反讨破降之每羌胡来降淮取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正始元年蜀将姜维出陇西淮遂进军追至︹中维退遂讨羌迷当等案抚柔氐三千馀落拔徙以实关中迁左将军。 吕虔为泰山太守郡接山海世乱闻民人多藏窜袁绍所置中郎将郭祖公孙犊等数十辈保山为寇百姓苦之虔将家兵到郡开示恩信祖等党属皆降服诸山中亡匿者尽出安土业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各州郡。 蜀王嗣为西安围督汶山太守绥集羌胡咸悉归服诸种素桀恶者皆来首降待以恩信时北境得以安静。 张嶷为越隽太守汉嘉郡界旄牛夷种类四千馀户其率狼路欲为姑胥冬逢报怨遣叔父离将逢众相度形势嶷逆遣亲近赍牛酒劳赐。又令离姊逆逢妻宣畅意旨离既受赐并见其姊姊弟欢悦悉率所领将诣嶷嶷厚加赏待遣还旄牛繇是取不为患。 吴步骘为交州刺史时益州大姓雍等杀蜀所署太守正昂与士燮相闻求欲内附骘因承制遣使宣恩抚纳繇是加拜平戎将军封广信侯。 虞潭领庐陵太守绥抚荒馀咸得其所。 锺离牧为海南太守揭阳县贼率曾夏等众数千人历十馀年以侯爵杂缯千匹下书购募绝不可得牧遣使慰譬登时首服自改为良民。 晋鲁芝宣帝初为天水太守郡邻於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旧境悉复。又为并州刺史以绥辑有方迁大鸿胪。 华轶为江州刺史甚有威惠州之豪士接以有道得江表之欢心流亡之士赴之如归。 刘弘为荆州刺史于时流人在荆州十馀万尸羁旅贫乏多为盗贼弘乃给其田种粮食擢其贤才随资叙用。 褚为丹阳尹时京邑焚荡人物凋残收集散亡甚有惠政。 曹摅为襄城太守时襄城屡经寇难摅绥怀振理旬月克服。 王彪之为会稽内史居郡八年豪右敛迹亡民归者三万馀口。 桓宣镇襄阳宣遣步骑收南阳诸郡百姓没贼者八千馀人以归。 周处为新平太守抚和戎狄叛羌归附雍土美之。 宋张茂度为始兴相郡经贼寇廨宇焚烧民物凋散百不存一茂度创立城寺吊死抚伤收集离散民户渐复在郡一周徵为太尉参军。 刘道产为西戎校尉梁南秦二州刺史在州有惠化关中流民前後出汉川归之者甚多元嘉六年道产表置陇西宋康二郡以领之。又为襄阳太守善於临民在雍部政绩尤著蛮夷前後叛戾不受化者并皆顺服悉出缘沔为居百姓乐业民户丰赡县此有襄阳乐歌自道产始也。 臧熹为临海太守郡经兵寇百不存一熹绥辑纲纪招聚流散归之者千馀家。 陆徽文帝时为长沙内史母忧去职时张寻赵广为乱于益州兵寇之馀政荒民扰元嘉二十三年乃遣徽为持节益宁二州诸军事益州刺史隐┰有方威惠兼著寇盗静息民物殷阜蜀土安悦至今称之。 王僧虔为湘州刺史巴峡流民多在湘土僧虔表割益阳罗湘西三县缘江分立湘阴县从之。 王景文为江州刺史晋安王子勋起兵以焦度为先锋及事败逃宫亭湖中为寇贼朝廷闻其勇甚忧患之使景文诱降度等度将部曲出首景文以为巳镇南参军寻领中直兵厚待之。 张穆为交太守治有异绩会刺史死交土大乱穆以威怀循拊境内以宁文帝嘉之。 范述曾为永嘉太守所部横阳县山谷险峻为逋逃所聚前後二千石讨捕莫能息述曾下车开示恩信凡诸凶党襁负而出编户属籍者二百馀家自是商贾流通居民安业。 梁萧敷初仕齐为随郡内史招怀远近黎庶安之以为前後之政莫之及也。 杨公则初自高祖举义师於雍州以公则为湘州刺史初公则东下湘部诸郡多未宾从及公则还州然後诸屯聚并散湘州寇乱累年民多流散公则轻刑薄敛顷之户口克复为政虽无威严然保己廉慎为吏民所悦。 安成康王秀为郢州刺史时司州叛蛮田鲁生弟鲁贤超秀据蒙笼来降高祖以鲁生为北司州刺史鲁贤北豫州刺史超秀定州刺史为北境捍蔽而鲁生超秀互相谗有去就意秀抚喻怀纳各得其用当时赖之。 王茂为江州刺史时九江新罹军寇民思反业茂务农省役百姓安之夏侯为豫州南豫二州刺史寿春久罹兵荒百姓多流散轻刑薄赋务农省役顷之民户充复。 张讠赞为湘州刺史州界零陵衡阳等郡有莫亻蛮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至是向化在政四年流人自归户口增益十万馀州境大安。 江革为都官尚书出监吴郡于时境内荒俭劫盗公行革至郡惟有公给仗身二十人百姓皆惧不能静寇及省游军尉民下愈恐革乃广施恩抚明行制令盗贼静息民吏安之。 臧严历监义阳武宁郡郡界皆蛮夷前郡守常选武人以兵镇之严独以数门生单车入境群蛮悦服遂绝寇盗。 王褒为安城郡守及侯景渡江建业扰乱褒辑宁所部见称。 陈沈君理为吴郡守是时兵革未宁百姓荒弊军国足用咸资东境君理招集士卒修理器械民下悦附深以理见称。 後魏于栗明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洛阳虽历代所都久为边裔城阙萧条野无烟火栗刊辟榛荒劳来安集德刑既设甚得百姓之心。 韦阆太武时为武都太守属告城镇将郝温及盖吴反关中扰乱阆尽心抚纳所部。 李祥大武时因南土未宾遣尚书韩元兴率众出青州以祥为军司略地至於陈汝淮北之民诣军降者七千馀户迁之於兖豫之南置淮阳郡以抚之拜祥为太守加绥远将军流民归之万馀家。 司马淮字臣之晋汝南王亮之後为广甯太守悦近来远清俭有称大武嘉之赐布六百疋。 李佐为辅国将军行荆州事在州威信大行边民悦附前後归之者二万许家寻为正刺史。 秦明王翰曾孙祯孝文初为南豫州刺史淮南人相率投附者三千馀家置之城东汝水之侧名曰:归义坊。 韦欣为彭城内史广陵侯元衍为徐州刺史。又请为长史带彭城内史抚绥内外甚得民和。 裴宣为益州刺史善於抚绥甚得羌戎之心後晋寿更置益州改宣所莅为南秦州先是有馀平曷酋扬孟孙拥户数万自立为王通引梁寇数为边患宣乃遣使招喻晓以逆顺孟孙感恩即遣子诣阙武兴曷姜谟等千馀人上书乞延更限宣武嘉焉。 高绰为豫州刺史为政清平抑强扶弱百姓爱之流民归附者三千馀户。 崔鉴为奋武将军徐州刺史鉴欲安悦新附民有年老者表假以守令诏从之。 吕罗汉为秦益二州刺史秦益远南连仇池西接赤水诸羌恃数为叛逆自罗汉莅州抚以威惠西戎怀德士庶帖然。 伊利为兖州刺史善抚导在州数年边民归之五千馀户。 武昌简王平原为齐州刺史善于怀抚边民归附者千有馀家。 临淮王昌弟孚为冀州刺史先是州人张孟都张洪建马潘崔独怜张叔绪崔鬼张天宜崔思哲等八家皆屯保林野不臣王命州郡号曰:八王孚至皆请入城愿致死效力。 京兆王子推为征南大将军长安镇大将性沉雅善于绥接秦雍之人皆服。 安丰王猛子延明为都督徐州刺史频经师旅人物残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尉诺为幽州刺史时改邑辽西燕土乱久民户散诺在州前後数十年还业者万馀家。 裴庆孙为邰郡太守当郡都督民经贼乱之後率多逃窜庆孙务安集之咸来归业。 李仲璇为弘农太守先是宫牛二姓阻险为害仲璇示以威惠并即归伏。 房景伯为清河太守郡民刘简武曾失礼於景伯闻其临郡阖家逃亡景伯督切属县追捕擒之即署其子为西曹掾命喻山贼贼以景伯不念旧恶一时俱下论者称之。 刘藻庄帝永安中为南郡主书号为称职时北地诸羌数万家恃作乱前後牧守不能制奸异之徒并相依附朝廷患之以藻为北地太守藻推诚布信诸羌咸来归附藻稽其名籍收其赋税朝廷嘉之。 刘桃符为豫州刺史善抚蛮夷为吏民所怀。 裴他为荆州刺史蛮酋田盘石田敬宗等部落万馀家恃众阻险不宾王命前後牧守虽屡征讨未能降款他至州单使宣慰示以祸福敬宗等闻他夙德相率归附,於是合境清晏寇贼寝息边民怀之襁负而至者千馀家。 李洪之为秦益二州刺史赤葩渴郎羌深居山谷虽相羁縻王人罕到洪之芟山为道广十馀步示以军行之势乃兴军临其境山人惊骇洪之将数十骑至其里闾抚其妻子问所疾苦因资遗之众羌喜悦求编课调所入十倍于常。 史宁为东义州刺史州既邻接疆场百姓流移宁留心抚慰咸来复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