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440 页/共 736 页
刘绘为中书永明末魏使来绘以辞辨敕接魏使事毕当撰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
梁范岫仕齐为国子博士永明中魏使至有诏<玄少>选朝士有辞辩者接使於界首以岫兼淮阴长史迎焉萧为太子中舍人东魏遣李谐卢元明使於梁武帝以辞令可观令兼中书侍郎受币於东宾馆。
危胥为太学博士有口辩大同中尝兼主客郎对接北使魏使李谐问胥曰:主客在郎官几时答曰:我本训胄臣钦。若等曰:绘与魏使李彪问答甚多事具奉事敏辨门虎门後今任谐言国子博士不应左转为郎胥曰:特为应接远宾故权兼耳谐言屈己济务诚得事宜繇我一介行人令卿左转胥曰:自顾菲薄不足对扬盛美岂敢言屈。
傅岐为镇南谘议参军兼中书通事舍人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後魏裴骏为中书侍郎宋武帝遣使明僧朝贡以骏有才学乃假给事中散骑常侍於境上劳接。
李安世献文时为主客令齐使刘缵朝贡安世奉诏劳之安世美容貌善举止缵等自相谓曰: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缵等呼安世曰:三代不共礼五帝各异乐安足以亡秦之官称於上国缵曰:世异之号凡有几也。安世曰:周谓掌客秦改典客汉名鸿胪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响文武而殷勤亡秦缵。又指方山曰:此山去燕然远近安世曰:亦繇石头之於番禺耳国家有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好容服者货之今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问价缵曰:北方金玉大贱当是山川所出安世曰:圣朝不贵金玉以同瓦磔。又皇上德通神明山不爱宝故无川无金无山无玉缵初将大市得世言惭而罢。
刘芳穷窘笃学有志行会齐使刘缵至芳之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寻拜中书博士甄琛孝文时兼主客郎迎送齐使彭城刘缵深钦其器貌尝叹咏之。
成淹为著作郎齐遣其散骑常侍裴昭明散骑侍郎谢竣等来吊文明太后丧欲以朝服行事主客报之云:吊有常式何得以朱衣入凶庭昭明等言本奉朝命不容改易如此者数四执志不移孝文敕尚书李冲令选一学识者更与论执冲奏遣淹时昭明言未解魏朝不听朝服行礼义出何典淹言吉凶不同礼有成数玄冠不吊童孺共闻昔季孙将行请遭丧之礼千载之下犹共称之卿远自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谓义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异哉!昭明言二国交和既久南北皆颁准望齐丧高帝魏遣李彪通吊於时初不素服齐朝亦不以为疑那得苦见要逼淹言彪通吊之日朝命以吊服自随而彼不遵高宗追远之慕乃逾月即吉彪行吊之时齐之君臣皆以鸣玉盈庭貂曜目百僚内外朱服焕然彪行人不被主人之命复何容独以素服间衣冠之中来责虽高未敢闻命我皇帝仁厚之性侔於有虞处谅ウ以来百官听於冢宰卿岂得以此方彼也。昭明乃摇膝而言三皇不同礼亦安知得失所归淹言。若如来谈卿以虞舜高宗为非也。昭明遂相顾而笑曰:非孝者宣尼有成责行人亦弗敢言希主人裁以吊服使人惟赍褶此既戎服不可以吊遂缁衣舀以申命今为魏朝所逼违负指授还南之日必得罪本朝淹言彼有君子也。卿将命折中还南之应有高赏。若无君子也。但以有光国之誉虽复非礼见罪亦复何嫌南史董日狐自当直笔既而帝遣李冲问淹昭明所言淹以状对帝诏冲曰:我所用得人敕仍送衣舀给昭明等赐淹果食明旦引昭明等入皆令文武尽哀淹後为侍郎南齐遣其散骑常侍庾荜散骑侍郎何宪主书邢宗庆朝贡值朝廷有事明堂因登灵台以观云物帝敕淹引荜等馆南瞩望行礼事毕还外次馆赐酒食宗庆语淹言南北连和既久而比弃信绝好为利而动岂是大国善邻之义淹言夫为王者不拘小节中原有菽工采者获多岂得眷眷守尾生之信。且齐先王历事宋朝荷恩积世当应便尔欺夺宗庆庾荜及何皆相顾失色何宪知淹昔从南入以手掩目曰:卿何为不作于禁而作鲁肃淹言我舍危效顺欲追踪陈韩何于禁之有宪亦不对。
崔景俊历侍御史主文中散受敕接齐使萧琛范云李宪字仲轨清粹善风仪好学有器度为孝文所赏稍迁散骑侍郎接对齐使萧琛范云薛ら驹好读书举秀才除中书博士太和九年齐使至乃诏ら驹兼主客郎以接之。
李系少聪慧有才学为中散大夫梁武遣使朝贡侍中李神俊举系为尚书南主客郎系前後接对凡十八人颇为称职。
刘骘为中书舍人时与梁和通骘前後受敕接对其使十六人。
孟威孝明时为直阁将军沃野镇将正光初蠕蠕主阿那瑰归国诏遣前郢州刺史陆希道兼侍郎为使主以威兼散骑常侍为副远畿迎接阿那瑰之还国也。复以威为北将军光禄大夫假员外常侍为使主护送之。
东魏李谐为中书侍郎天下平时南北通好务以俊相矜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梁使陆晏来聘谐郊劳过朝歌晏曰:殷之顽民正在此谐曰:永嘉南迁尽归江东。
北齐魏收初仕後魏为散骑常侍兼著作郎敕兼主客接梁使谢徐陵。
祖孝徵弟孝隐有文学早知名词章虽不逮兄亦机警有口辩兼解音律魏末为散骑常侍迎梁使时徐君房庾信来聘名誉甚高魏朝闻而重之接对者多取一时之秀卢元景之徒并降阶摄职更递司宾孝隐少处其中物议称美。
薛叔字昙珍形貌魁伟少以用称为典客令每引客见仪望甚美魏帝召而谓之曰:卿风度峻整姿貌秀异後当升进以处何官叔曰:宗庙之礼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自此以外非庸臣所及。
裴让之为太原公记室梁使至尝令让之摄主客郎元景安东魏天平末世宗入庙景安随从在邺于时江南款附朝贡相寻景安妙闲驰骋有容则每梁使至尝令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
崔瑜之为扬州平东长史带南梁太守梁义州刺史文僧明来降瑜之接迎有勋赐爵高邑男。
皮景和天统中为侍史後周通好之後冠盖往来常令景和接对每与使人同射百发百中甚见推重。
李谔字士恢好学解属文为中书舍人有口辩每接对陈使。
郎茂为司空府参军会陈使傅综来聘令茂接对之陆彦师为通直散骑常侍每陈使至必高选主客彦师所接对者前後六辈。
後周柳弘为御正上士陈遣王偃民来聘高祖令弘劳之偃民谓弘曰:来日至於蓝田正逢滋水暴长所赍国信溺而从流今所进者假之从史请勒下流为追寻此物也。弘曰:昔淳于之献空笼前史称以为美足下假物而进讵是陈君之命乎!偃民惭不能对高祖闻而嘉之尽以偃民所进之物赐弘仍令报聘占对详敏见称於时。
隋柳肃开皇初为太子洗马闲於占对陈使谢泉来聘以才学见称诏肃宴接时论称其华辩。
辛公义为主客郎中每陈使来朝尝奉宴接。
陆爽为太子洗马博学有口辩陈人至境帝令迎劳之。
柳謇之历兵部司勋二侍郎朝廷以雅望善谈谑。又饮酒至一石不乱繇是每陈使至辄令接对迁光禄少卿。
史祥大业初为鸿胪卿时突厥启民可汗请朝炀帝遣祥迎接之。
阎毗为殿内丞从幸张掖郡高昌王朝於行所诏毗持节迎遂将护入东都。
苏夔为尚书职方郎燕王司马时炀帝方勤远略蛮夷来朝帝问宇文述虞世基曰:西夷率服观礼华夏鸿胪之职须归令望宁有多才艺美容仪可接宾客者为之乎!咸以夔对即日拜鸿胪少卿其年(大业五年)高昌王麴伯雅来朝朝廷妻以公主夔有雅望令主婚裴矩大业末为虎贲郎将从炀帝至东都属射匮可汗遣其犹子率西番诸胡朝贡诏矩对接之唐陈大德为职方郎中贞观十四年高丽长子桓权来朝遣大德迎劳於柳城。
○卿监部 监牧
周官校人掌王马之政其属有牧师圉师趣马巫马及庾人之职所以授地教养简节攻疾然後十有二闲之政成矣。施及列国亦马政秦氏之霸并吞六国六万骑之马尽归之焉汉承秦制亦重太仆之任乃有三令五监边郡六牧诸苑三十六所马牛杂畜充刃其间应乾之策何啻百倍凡大祀戎事军国所须皆取足焉历代已来数之耗登署之废置或申侵蹂之禁或下辜之令随时立制可以悉数。然则牧于野盖避於民居齐其饮食不违於物性诗礼所载可不务乎!
周孝王时非子居大丘(今槐里也。)好马及畜善养息之大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渭之间马大蕃息孝王欲以为大骆嗣申侯之女为大骆妻生子成为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生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以亲故归周保西乖西乖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生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也。)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者以和西戎。
宣王以厉王之时牧人之职废宣王始兴而复之故有考牧之诗。
鲁庄公二十九年春新延厩延厩者法厩也。(。《周礼》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每厩一闲言法厩者六闲之旧制也。)。
僖公牧于野鲁人尊之,於是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颂曰:牡马在之野(良马腹肥张也。晋野也。牧於野避民居与良田也。)薄言者有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牧之野则然骊马白跨曰:黄白曰:皇纯黑曰:骊黄も曰:黄诸侯六闲马四种有貌马有戎马有田马有驾马彭彭有力有容也。)。
秦始皇八年马东就食。
汉景帝时始造苑马以广用(苑马谓为苑以牧马)。
武帝元狩四年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两军之出塞塞阅官及私马凡十四万匹而後入塞者不满三万匹自青围单于後十四岁而卒并不复击モ奴者以汉马少也。
五年天下马少平壮马二十万匹(贵平壮马贾欲使人竞畜马)御史大夫卫绾奏马高五尺九寸已上齿未平(马十岁齿下平)不得出关初武帝为伐胡故盛养马马之往来食长安者数万匹卒掌者关中不足乃调旁近郡。又以车骑马乏县官钱少买马难得乃著令令封君已下至三百石吏以上差出壮马天下亭亭有畜字马岁课息。
太初元年更名家马为扌同(徒孔切)马初置路令(音零)先是太仆掌舆马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家马者主供天子私用非供大祀戎事君国所须故谓之家马也。)。又有车府路令骑马骏马四令。又有宠马闲驹橐泉余承华五监长(橐泉厩在橐泉宫下闲阑养马之所。故曰:闲驹余出北海中其状如马音徒高切余音涂)。又有边郡六牧师苑令(。《汉书》北海郡灵州县有河奇苑号非苑归县有堵苑白马苑都郅县有牧师苑西河郡鸿门有天封苑东郡襄平有牧师官汉官仪云: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置北边西边分养马二十万头)。又有牧橐昆号令(牧橐言牧养橐佗也。昆兽名也。冥号者谓其踬下平也。号音蹄)。
昭帝始元五年罢天下亭母马及马弩关(武帝数伐モ奴再击大宛马死略尽乃令天下诸亭养母马欲令其繁孳。又作马上弩机官令悉罢之旧马高五尺六寸齿未平弩十石已上皆不得出关今不禁也。)。
後汉和帝永元五年二月戊戌诏有司省减内外厩及凉州诸苑马。
安帝永初二年正月庚申诏越置长利高望始昌三苑。又令益州郡置万岁苑犍为置汉平苑(犍为郡名故夜郎国也。故城在今眉州隆山县西北也。)。
顺帝汉安元年七月初置承华厩(时以远近献马众多园厩充满始置承华令六百户)。
灵帝光和四年正月初置厩丞领受郡国调马豪右辜拥马一匹至二百万(辜障也。拥专也。谓障馀人卖买而自取其利)。
中平元年十一月诏厩马非郊祭之用悉出给军。
後魏太武平统万定秦陇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地畜产滋息马至二百馀万匹橐半之牛羊无数孝文即位之後复以河阳为牧场常置戎马十万匹以拟京师军警之备每岁自河西从牧於并州以渐南转欲其习水土而无死伤也。而河西之牧弥滋矣。太延二年十一月行幸稠阳驱野马於云中置野马苑。
献文帝时吕文祖以勋臣子补龙牧曹奏事中散以牧产不滋坐徙於武川镇。
孝文帝时李坚为太仆卿捡课牧产多有滋息其後宇文福为都牧给事时迁雒敕福捡行牧马之所福规石济以西河内以东拒黄河南北千里牧地事寻施行今之马场是也。及徙代移杂畜於牧所福善於将养并无损耗孝文嘉之寻补司卫监。
宣武帝正始四年十一月禁河南牧马自碣石至于剑阁东西七千里置二十二都延昌元年六月通河南牧马之禁。
隋高祖开皇中以驾部侍郎辛公义句检诸马牧所获十馀万匹高祖喜曰:惟我公义奉国罄心。
炀帝大业五年七月置马牧於清海渚中以求龙种无效而止。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以尚乘奉御张万岁为太仆少卿勾当群牧。
二十三年以厩马糜费留三千匹馀并送陇右。
高宗麟德三年以太仆少卿鲜于正俗简较陇右群牧监(张说为陇右群牧使颂序云:大唐承周隋离乱之後贞观初仅得牝牡三千从赤苇泽徙陇右始命太仆卿张万岁葺其政焉至麟德中四十年至七十万六千匹置八使以董之设四十八监以葺之跨陇右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幅员千里犹为狭隘更析八监布於河曲丰旷之地乃能容之於斯之时天下以下缣易一马及张氏中废二十年间所残益寡唐会要云:张万岁三代典群牧恩信行於陇右故陇右之人以马岁为齿为张氏家讳之也。)。
上元元年以右卫中郎将丘义检校陇右群牧监。
仪凤三年十月以太仆少卿李思文检校陇右诸牧监使(自此始有使号其後苏夏侯亮杨道昕张仁德张思兼宗元爽周履冰魏元忠李道广贺兰爽姚元之宗楚客宋王成器相次为之)。
永降二年七月夏州群牧使安元寿等奏从调露元年九月已後至二年五月已前死失马一十八万四千九百匹牛一万一千六百头。
玄宗先天中以鸿胪少卿朔方军副大总管兼安北都护王为太仆少卿陇右群牧使(其後王毛仲席楚珍薄承祧韦衢章仇兼琼王钅共安禄山王凤唐钦吕崇贵李辅国彭礼盈乐子昂皆为之)。
开元二年九月太常少卿姜晦上封请以空名告身於六胡州市马率三十匹马酬一游击将军时厩马尚少深以为然遂命赍告身三百道往市马。
三年四月敕诸牧监官有阙交要者委本使简择明闲牧养者奏付选司勘责补拟如非其材所繇科贬经负犯者不在奏补之限牧使有阙亦委使司差补申牒所繇如不足并申省司速访补拟。
七年三月诏曰:调敛恶繁差科在简每思重人贱畜之政轻徭薄赋之宜厩马略配於诸军课驹扌留於畜牧则应税之草不假循前今年所支已减旧数可於此数内更三分减一。
九年正月诏如闻天下有马之家州县或因邮递军旅即先差遣帖助兼定户之次缘被此百姓嫌疑多不养畜遂令骑射之士顿减曩时益国富人何繇可致自今已後诸州百姓不问有荫无荫。若能每家畜马十匹已上缘帖驿邮递及征行并不得偏差遣帖助。若要须供拟任临时率户出钱市买定户及差重色役亦不须以马充财数。
十一年敕诸州府马阙数稍多既合官填复须私备贫兵力致实以为难宜令所司即勘会阙数与闲厩使计会取监牧马充。
天宝十一载十一月敕两京去城五百里内不得置私牧如有一切官牧。
十三载六月陇右群牧都使奏差判官殿中侍御史张通儒副使平原太守郑遵意等就群牧交点扌六十万五千六百三头匹口(马三十二万五千七百九十二匹内二十万八千匹草牛七万五千一百一十五头内一百四十三头驹五百六十三头羊二十万四千一百三十四口骡一头)。
肃宗至德二年十二月诏园苑内有闲厩使扌监各据所管地界耕种收草粟以备国马。
代宗大历十四年七月复置厩马随仗於月华门德宗建中元年五月诏市关辅之马牝牡二万匹以实内厩。
贞元八年裴延龄为户部侍郎判度支京西有污地卑湿处时有卢苇生不过数亩延龄忽奏云:厩马冬月合在槽枥秣饲夏中即须有牧放处臣近寻访得长安咸阳两县界有陂池数百顷请以为内厩牧马之地。且去京城数十里亦与厩苑中无别帝初信之言於宰臣宰臣坚执云:恐必无此及差官阅视事皆虚妄延龄既惭。且怒。
二十年福州都团练观察使柳冕奏置万安监牧泉州界置群牧五悉索部内马五千七百匹驴骡牛八百头羊三千馀口人心扰焉。
顺宗以贞元二十一年即位四月罢闽中万安监先是福建观察使柳冕久不迁欲立事迹以求恩宠乃奏云:闽中南朝放牧之地畜牛马可使滋息请置监许之遂收境内畜产令吏牧其中羊之大者不过十斤马之良者钱数千不经时辄病死。又敛以充之百姓告乏远近以为笑至是观察使阎济美奏罢之。
宪宗元和四年正月右神策军奏绛州龙门临河乡河曲无居人田业请为牧地从之仍禁侵蹂居人田业。
十一年正月命中官以绢二万疋市马於河曲。
十三年十一月赐蔡州群牧号龙陂以刺史丁亻免充使。
十四年五月置临海监牧使命淮南节度使李夷简兼之。
八月襄州城县置群牧赐名临汉监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孟简兼充监牧使。
穆宗长庆二年四月诏如闻馆驿递马死损转多欲令提举所繇悉。又推注中使邮驿称不见券则随所索尽供既无凭繇,岂有定数方将革弊贵在息词自今已後中使乘递如不见券及券外索马所繇辄不得供其常参官出使及诸道幕府军将等所合乘递并须依格式如有违越或分外科人夫并宜具名闻奏(当时中人出使所在多徵驿马大其行李驿马繇此死伤多假如军期急奏行人所乘马多为格夺远近苦之因有是命)。
文宗太和二年十月敕海陵是扬州大县土田饶沃人户众多自置监牧以来或闻有所妨废。又计每年马数甚少。若以所用钱收市则必有馀其临海监牧宜停令度支每年供送飞龙使见钱八千贯文仍春秋两季各送四千贯充市进马及养马饲见在马等用其监牧见在马仍令飞龙使割付诸群牧收管讫分析奏闻。
是月甲戍命中使往龙陂监取马五百匹赐徐州行营三年三月以沙苑楼烦马共五百匹赐幽州行营将士。
七年正月山南东道节度使裴度奏请停临汉监牧从之临汉牧元和十四年置有马三千二百馀匹废百姓田四百馀顷前後节将不能别白条陈奏至度始奏罢。
十一月壬午度支盐铁使王涯奏请於银州置银川监牧使以刺史刘源充使从之开成元年二月以飞龙马二百匹赐京兆府充给诸驿。
四月戊寅邕管经略使裴恭上言洞贼虽深居山谷当其劫掠多在平地防御之道切在马军请赐草马二百匹置监牧以为备诏以度支钱三百万逐便赐之。
二年七月夏州节度使刘源奏自太和七年十一月一日於银川置监城收管群牧今计孳生马七千馀匹今饶州南界有空地周回二百馀里四面悬绝贼路不通只置三五十人守其要害即牧放无虞是臣当管界内并非百姓佃食请割隶监司久远之计诏委本道节度使差人与判使勘验如实无主使任收管仍不得侵夺居人田产。
四年十月飞龙进诸监牧二岁马二千七百匹。
哀帝天三年十一月敕牛羊司牧管御厨羊并乳牛等御厨物料先是河南府供进其肉便在物料数内续以诸处送到羊。且令牛羊司逐日送纳今知旧数已尽官吏所繇多总逃去其诸处续进到羊并旧管乳牛并送河南府牧管其牛羊司官吏并宜停废梁太祖开平元年九月诏先以讨伐北虏因索公私马以济戎事至是虑有搔扰复罢前令如有力者任畜马。
四年十月颁夺马令先是王师击贼所得马虽一二必具献或被疮殒於道中而战者无所利帝曰:获则有之所以要其奋击也。今主将亡马皆不言取士卒获以为己功甚无谓宜下诸军勿来献擅冒禁者以违敕罪罪之。
後唐庄宗同光三年六月将事西蜀下河南河北诸州府和市战马所在搜括官吏除一匹外官收匿者致之以法繇是搜索殆尽。
三年闰十二月魏王奏东西两川点到见在马得九千五百三十匹。
明宗即位以康福为飞龙使福便弓马少事武皇累补军职庄宗嗣位尝谓左右曰:我本番人以羊马为活业彼康福者体貌丰厚宜领财货可令总辖马牧繇是署为马坊使大有蕃息及後明宗为乱兵所逼将离魏县会福牧小马数千匹於相州乃驱而归命及即位乃有此授。
天成二年三月丙辰宰臣任圜奏臣伏见番牧臣僚每正至庆贺例皆进马臣以捧日之心贵申其忠孝追风之步必择於驯良备乘奉於帝车资。且骏於天厩伏见本朝旧事虽以进马为名例多贡奉马价盖道途之役护养稍难因此群方久为定制自今後伏请只许四夷番国进马其诸道藩府州镇请依天复三年已前许贡绫绢金银随土产折进马之直所贵稍便贡输不亏诚敬兼请约旧制选孳生马分置监牧俾饮而自遂即来牝之逾繁者敕旨任圜方秉国权乃专邦计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当景运之中兴举皇朝之政事不独资其经费亦异便於贡输载阅敷陈允叶事体宜依所奏乃置监牧委为三司使别其制置奏闻。
三年三月吏部郎中何泽请率天下牝马置群牧取其蕃息。
四年四月诏沿边置场买马不许蕃部直至阙下帝自临驭欲来远人党项之众竞赴都下尝赐酒食於禁庭醉则连袂歌土风以出凡将到马无驽良并云:上进国家虽约其价以给之及计其馆锡赉所费不可胜纪计司以为蠹中华无出於此遂止之。
是年八月诏以右军马牧军使田令方刍牧不谨马瘠而多死劾致於法安重诲奏曰:令方损耗官马死未塞责然因马罪死一军使非抚士之道杖减死一等。
长兴元年七月分飞龙院为左右以小马坊为右飞龙院。
三年正月三司奏从去年正月至年终收到诸番所卖马计六千馀匹所支价钱及给赐供费约数。
四十万贯四年十月帝问见管马数范延光奏曰:天下尝支草粟者近五万匹见今西北诸番部卖马者往来如市其邮传之费中估之价日四五千贯以臣计之国力十耗其七马无所使财赋坐销朝廷将不济冯ど奏曰:金商州每年上供绢不过六百疋臣给马价每日约支五千馀疋臣等思惟无益之甚乞陛下深悟其理帝曰:卿等商略可否以闻延光等议戒缘边镇戍番部卖马即择其良壮给券具数以闻从之。
十一月朱弘昭冯ど奏曰:臣等自蒙重委计度国力盈虚而支给尝苦不足者直以赏军无算买马太多之弊也。若不早为节限後将难济宜严敕西北边镇守此後请禁止其来。
晋少帝天福九年正月发使天下率公私之马。
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九月河南诸道并奏使臣到和买战马始帝去冬以北虏犯阙陷战马二万匹而骑卒在焉时方欲攻邺垒而制塞下遂降和买河南诸道不经虏掠处土人私马时制旨略曰:朕方以勤俭一身辑和庶政未尝枉费所在安人今则重威未宾契丹尚扰必多添於战骑期大振於军威言念烦劳事非获巳时天下人心厌虏燔炙之患久矣。皆愿以身为捍闻帝诏谕皆感悟乐而随之。
周世宗显德二年八月帝谓侍臣曰:诸军与飞龙院马向来有病患老弱者多为其主者无故击杀分食其肉,岂可壮则乘骑贵其负重之力老则见弃不免宰之患忘其劳而枉其死有所伤今後应有病患老弱马并可送同州沙苑监卫州牧马监就彼水草以尽其饮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