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370 页/共 736 页
韩为镇海节度建中四年德宗行幸及归京师军用既繁道路。又阻关中饥馑加之以灾蝗江南两浙转输粟帛府无虚月朝廷赖焉。
田季安为魏博节度使时中官吐突承领兵讨王承宗季安亦出师以具饷运。
李宪宗时为淮南节度使元和十一年以军兴进绢三万疋金五百两银三千两以助军十二年。又进助军绢三万匹时朝廷以兵兴国用不足命盐铁副使程异乘驿谕江淮诸道俾助军以境内富贵乃大藉府库一年所蓄之外咸贡於朝诸道以为倡首悉索以献自是王师无匮乏之忧(又元和十二年至自江南得供军钱一百八十五万贯以进)。
王遂为宣歙观察使进助军钱三万四千二百贯皇甫钅专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元和十三年正月进钱三万贯。
程异为卫尉卿盐铁使进绢十万疋并号羡馀。
韩弘为汴州节度使元和十三年进绢五万疋。又十四年王师讨淄青弘进助平淄青绢二十万疋。
卢坦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在镇三年後请收闰月军吏粮料以助行营人多非之。
李逊为陈许节度穆宗初方锐意讨贼诸道发兵例於度支贷借唯逊出兵率先诸道赏赐犒宴备於当军朝论美之故加检校吏部尚书。
元锡为宣州观察使长庆元年进助军绫绢一万匹弓箭器械共五万二千事。
杨元卿敬宗时为泾原节度使宝历元年上言营田收禾粟二十万斛请付度支充军粮文宗时为河阳节度使奏请自出三月粮料自备行营(又云:杨元卿为河阳节度大和四年进粟)。
杜元颖文宗时为西川节度使太和三年奏发助军第一般匹段二万匹到河阴县。
张惟清为泾原节度使太和五年进助边粟麦合二十万。
王淮为盐铁使太和五年五月进羡馀绫绢二十万匹凡十次。
殷侑为天平军节度使观察等使太和七年十月侑奏请起今年发遣当管郓曹濮三州两税榷酒等上供钱千万贯粟五万石敕天平军元和以前地本殷实自分为三道十五馀年虽班诏敕竟未入赋殷侑承兵戈之後当歉旱之馀勤力奉公谨身守法才及周岁已致阜安而。又体国推忠率先入贡成三军奉上之志陈一境乐输之心循省表章深用嘉叹所奏依。
王潜为荆南节度使在任聚敛所至仓库盈溢属朝廷方讨沧镇以助军为名常赋献之外进钱七十万贯四十万以助有司经费张元仲为幽州留後时徐人作乱请以弟元皋领兵伐叛懿宗不允乃进助军米五十万石盐二万诏嘉之。
王为镇州节度使僖宗中和二年进助太原军士家口粮光启元年。又进扈卫战马五百匹。
梁赵唐昭宗天复元年徵为同州节度留後时太祖统军岐下在冯翊输免调发旁午道途俄而昭宗还长安诏徵入觐锡迎銮功臣之号。
开平二年七月湖南节度使马殷奏天军先与本道兵士同收复明州进赏犒将士钱十万贯。
七月魏博节度使罗绍威进绢三万匹时敌入临汾诸将征讨曰:闻其捷绍威进以备犒师之用。
乾化元年十月北征密州奏助军绢二千疋青州节度使进绢五千疋兖州进绢三千疋。
後唐张全义为河南尹庄宗同光二年五月进粟四万石助军。
末帝清泰二年六月癸未枢密宣徽使进添都马一百三十疋河南尹百匹时侦知契丹寇边一日促骑军故有此献欲表率藩镇也。
三年七月丁酉青州房知温献马五千疋邓州皇甫遇马千匹钱千缗以助讨伐辛丑郓州王建立献助军钱千缗绢千疋粟五千斛马二千疋。
八月丙寅宿州刺史武从谏献助军钱五百缗复州刺史郭延鲁贡钱五百贯马十匹助征。
晋高祖天福二年四月汴州杨光远进助国钱二万贯宋州赵在礼进助国绢三千疋钱二千贯陕府进助国绢三千疋银一千两玉腰带一条马十匹。
五月丁卯许州苌从简进助国钱五千贯丝五千两甲戌徐州安彦威进助军钱五千贯绵丝六万己卯宋州赵在礼进助国茶三万斤郓州安审琦进助军绢三千疋丝五千两花纟五十匹银器五百两。
七月秦州康福进助国钱五千贯。
八月甲午州安叔千进助军马五千疋。
癸卯宋州赵在礼进大小麦一万石同州符彦卿进助国银一千两公五只。
九月辛亥湖南马希范进助大茶三万斤丙辰荆南高从诲进助国绢五千匹绵绮一百匹癸酉镇州安重荣进马三十疋乙亥雄州刺史袁正辞进助国钱三万贯。
十一月甲寅前荆州节度李德琉进马三十匹丁巳襄州安从进献马二十疋绢一千疋。
十二月辛丑定州皇甫遇奏般军粮八万石赴魏州乙巳杨光远进助国钱一万贯。
三年正月壬戌昭义军杜重威进助国马二十疋银五百两玉带五条戊辰郓州安审琦进助国丝二万两绢二千匹。
二月戊寅徐州苌从简进助国钱三千贯同州符彦卿进马三十疋戊戌北京留守安彦威进助国马二十五疋绢一千疋东京留守高行周进助国钱五千贯。又镇州安重荣进助国绢六千疋绵一万两晋州相里金进银一千两钱一千贯。
三月庚戌安州李金全进助国钱一千贯茶三千斤四月戊戌杨光远进草十万束粟三千石大豆二千石白米三千石壬寅襄州安从进助国茶一万斤。
五月西京留守李周进助国银二千五百两。
九月许州进马五十疋剑五十口银装钅仓五十条镇州安重荣进添都马五十疋。
十月州安审晖晋州相里金定州皇甫遇进添都马三十匹秦州康福州安叔千共进添军马七十疋。
十一月晋昌李周进添都马三十疋河中安审信进助国钱一万贯青州王建元进助国绢七千疋绵一万两银三千五百两金酒器一副沧州马全节进助国绢三千疋绵三千两丝八千两添都马二十疋兖州李从温进助国钱五千贯安州李金全进助国钱二千贯甲子襄州安从进助国绢三千疋茶一万斤十二月陕府李从敏进绢二千疋绫五百疋小麦二千石同州符彦卿进助国钱一千贯绢一千疋戊戌湖南进助国银一万两秦州康福进助国马七千疋银一千五百两细布一千疋廷布五百疋。
七年闰三月湖南奏差人押军运粮米一万石往襄州军前进计四万石。
少帝以天福七年六月即位八年七月京兆府奏军食不充左金吾卫上将军皇甫立进助国粟三千石许州李从温进粟一万二千三十石。
开运二年尚食副使郑延祚自州回赍新授节度使冯晖表进马三千三百五十匹骆五百头粮草一百万束衣甲器械一万事件其马器械请供奉官萧处钧先押赴阙粮草在灵武道收贮。
是年镇州杜重威进厅头小底牵拢官共三千四十四人马军七百七十二人步军一千七百七十二人马八百疋衣甲器械旗枪共四十三万事件并在本道。
晋州安叔千进厅头军何彦温已下一百人鞍马器仗全。
汉史弘肇为侍卫使乾元年献钱万缗马二十疋以助供军讨叛也。三年肇与邺都留守各贡助军绢万匹宰臣三司使各有贡物助军。
周符彦卿为青州节度使太祖广顺二年车驾平定兖州彦卿进锦采三千匹军粮万石。
○邦计部 输财
邦家所急食货为先虽属之计臣亦成於民力焉西汉而下乃有迹在编民名参著位属戎车屡驾有蠲金之费岁不登无九年之蓄天子为之旰食黎民由是阻饥于是乎!发其私帑献其井赋以助国用而归之有司焉斯亦爱君忧国感於忠义者之所为也。汉卜式齐人武帝时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帝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言子苟如此输财必有所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式归牧田岁馀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仓粟所积也。府钱所聚也。)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者帝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外繇役之外得复除四百人也。)式。又尽复於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匿藏也。)惟式尤欲助费帝,於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杜缓御史大夫延年之子缓为太常嗣建平侯元帝初即位贵民流永平中西羌反辄上书入钱数以助用前後数百万。
後汉王丹京兆下邳人家累千金光武时前将军邓禹西征关中军粮乏丹率宗族上麦二千斛禹表丹领左冯翊称疾不视事免归。
东海顷王肃安帝永初中以西羌未平上钱二千万元初中复上缣万匹以助国费。
张禹为太尉封安乡侯後连岁灾荒府藏空虚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许之。
任城王崇顺帝时羌虏数反崇辄上钱帛征边费冲帝初复上钱三百万助山陵用度朝廷嘉而不受。
宋徐耕晋陵延陵人为平原令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大旱民饥耕诣县陈辞曰:今年亢旱禾稼不登氓黎饥馁采掇存命圣上哀矜已垂存拯但罄未久困殆者众米转贵籴索无所方涉春夏日月悠长不有微救永无济理不惟凡琐敢忧身外鹿鸣之求思同野草气类之感能不伤心籴得少米资供朝夕志欲自竭义存分餮今以千斛助官赈贷此境连年不熟今岁尤甚晋陵境内特为偏枯此郡虽弊犹有富室丞陂之家处处而是并皆保熟所失盖惟陈积之皆巨万旱之所弊实锺贫民温富之家各有财宝谓此等并宜助官得过俭月所损至轻所济甚重今敢自励为劝造之端实愿决水扬尘崇益山海为言上当时议者以耕比汉卜式诏书褒美以县令。
严成东海人孝武帝大明八年东土饥旱成与东莞王道盖各以五百斛助官赈恤。
梁高祖天监七年以兴师费用王公以下各上国租及田谷以助军资。
後魏任城王澄为尚书孝文南伐留澄居守澄表请以国秩一岁租帛助军资诏受其高平租。
彭城王劭袭父勰封孝明初梁武遣将犯边劭上。表曰:伪监游魂觎边境劳兵兼时日有千金之费臣仰藉先资叨享厚秩思以埃尘用裨山海臣国封徐州去军差近谨奉粟九千斛资绢六百疋国吏二百人以充军用灵太后嘉其至意而不许之。
城阳王徽为镇军将军于时戎马在郊王师屡败徽以军旅之费上助国绢二千疋粟一万石以助军用孝明不纳。
侯纲初为太子中庶子迎孝明于东宫以功封武阳县侯食邑二千户後为军骑大将军启曰:军旅稍兴国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给征人孝明许之。
隋王辩字警略冯翊蒲城人祖训以行商致富魏世出粟助给军粮为假清河太守。
唐彭惠通安州人贞观十八年太宗征辽东惠通请出布帛五千段以资征人太宗嘉之比于汉之卜式拜为宣义郎。
霍王元轨高祖子高宗调露二年二月率文武百官诣阙上表请各出一月俸料供军以讨突厥诏从之严震梓州盐亭人祖父田农为业以财於乡里肃宗至德乾元以後震屡出家财以助边军授赐合州长史王府谘议参军。
《郭子》仪为宁节度使代宗大历八年十二月回纥赤心卖马一万匹有司以国计不充计市六千匹子仪以回纥前後立功不可阻其意请自纳一年俸物充回纥马价虽诏旨不允内外称之。
罗绍威为魏博节度使哀帝即位绍威进救接百官绢千疋绵三千两。
後唐郭崇韬庄宗同光中为枢密使初在汴雒稍通诸侯赂遗亲友密规之崇韬曰:予备位将相禄赐巨万不俟他财以致富但以朱氏之日以赂遗成风今之方面藩侯皆梁之旧将吾主射钩斩之怨也。一旦革面化为吾人坚拒其请宁先拒乎!藏于私室无异公帑及庄宗将行郊礼有司计府库阙劳军钱崇韬首出积十万贯以助郊祀。
安重诲为枢密使明宗三年五月以有事于中山进马三十疋助戎事藩侯郡守遂相次进之。
张筠为左骁卫上将军致仕长兴元年十月进助军粟五千石是月兴元府奏军府官共进助军粟三万三千石。
郑师文绛州人清泰中末帝亲征太原师文献钱五千万助西军进讨诏本州补教练使人。
晋袁正辞初仕梁乾化贞明中历飞龙沂州副使後唐清泰中进钱五万贯寻领衢州刺史及高祖即位後献钱五万贯出典雄州辞以州在灵武西鄙处吐蕃部族之中不愿任进亦如前方免其行少帝开运元年加检讨司徒使与朝请二年助国钱三万银一万两。
冯晖为灵州节度使天福中官吏言朔方军自康福张从宾张希崇相承三正市马和籴入蕃客赏赐军州俸禄供事戎仗三司岁支钱六千万自晖临镇已来皆以己物供用。
周彦儒平虏军节度使知温之子知温积货数百万天福元年卒幕客颜ぅ劝彦儒进钱以助国用乃进钱三万贯绢二万匹布一万匹金一百两银一千两茶一千五百斤丝绵十万两寻授彦儒沂州刺史。
皇甫立为金吾卫上将军少帝天福八年进助国粟三千石。
周郑阳前为颍川马步军教练使家富于财显德三年一云:十万贯世宗亲征淮南至寿春阳进钱二万以助军用盖亻效卜式之意也。帝以阳为左监门卫将军致仕赐袭衣银带。
●卷四百八十六
○邦计部 户籍迁徙户籍
自黄帝疆理天下画为万国而户籍之制无闻焉禹汤之际聊可纪述施及周室六官并建而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於版太宰之职听闾里以版图然後计口占数之法著矣。秦民之後迄于汉世书年附籍因革或异鼎国而降逮於东晋侨居颇众多仍旧号尔後南北之制并立公袭之典既殊隋令唐式斯可遵矣。乃。若比屋之登耗夫家之众寡乘乱离之云:瘼因而削减属承平之浸久复以富庶皆开卷而可觌焉信乎!有司之传史官之计不可以忽巳。
夏禹平水土为九州人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
周成王致理刑措人口千三百七十万四千九百二十三。
庄王十三年五千里外非天子之御自太子公卿以下至于庶人凡一千一百九十四万一千九百二十三人。
秦献公十年为户籍相伍。
始皇十六年初令男子书年。
汉高帝初为沛公既至咸阳沛丞萧何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
景帝二年令天下男子年二十始傅(傅音附著也。著名籍给公家徭役)。
元帝始二年人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後汉光武中元二年户四百二十七万九千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十。
桓帝永寿三年户千六百七万七千九百六十口五千六百四十八万六千八百五十六。
魏陈留王时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又平蜀得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天下户九十四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五百三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一。
蜀先主章武元年国有户二十万男女口九十万。
吴大帝赤乌三年国中户五十二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
晋武帝时户一百九十二万六千八百四口千三百八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太康元年平吴收其图籍得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天下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口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有司。又奏男子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以下至十三六十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十二以下六十六以上为老小不事。
元帝时百姓自扌友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
哀帝兴宁二年三月庚戌朔大阅户人严法禁称为庚戌制(一说天下所在土著)。
宋高祖初为晋侍中录尚书上。表曰:臣闻先王制治九土攸序分境画疆各安其居在昔盛世人无迁业故井田之制三代以隆秦革斯政汉遂不改富强兼并,於是为弊然九服弗扰所成旧在汉西京大迁田景之族以实关中即以三辅为乡闾不复系之於齐楚自永嘉播越爰淮海朝有兴复之美民怀思本之心经略之图日不暇给是以宁民缓治犹有未遑及至大司马桓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於此自兹迄今弥历年载画一之制渐用颓弛杂居流寓闾伍弗修王化所以未纯民瘼所以犹在臣荷重任耻责实深自非改调更张无以济治夫人情滞常难与虑始所谓父母之邦以为桑梓者诚以生焉终焉敬爱所耳今所居累世坟垅成行敬恭之诚,岂不与事而至请准庚戌土断之科庶子本弘稍与事著然後率之以仁义鼓之以威武超大江而跨黄河抚九州而复旧土则恋本之志乃速申於当年在始暂勤要终所以能易伏惟陛下垂矜万民怜其所失永怀鸿雁之诗思隆中兴之业既委臣以国重期臣以宁济。若所启合允请付外施行,於是依界土断惟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多被并省。
永初元年八月戊午诏先是开赦限内首出蠲租布二年先有状黄籍犹存者听复本注诸旧郡县以北为名者悉除寓立於南者听以南为号。
孝武大明八年户九十万六千八百七十口四百六十八万五千五百一是时王敬弘上言旧制人年十二半役十六全当以十三以上能自营私及公故以充役考之见事犹或未尽体有强弱不能称耳循吏隐恤可无甚患庸愚守宰必有勤剧况值苛政,岂可称言至令逃窜求免胎孕不育乃避罪宪实亦由兹今皇化惟新四方无事役名之宜应存消息十五至十六宜为半丁十七为全丁帝从之。
後废帝元徽元年诏曰:分方正俗著自虞册川谷异制焕乎!姬典故井遂有辨闾伍无杂用能七教克宣八政斯序虽绵代殊轨氵公革异仪或民怀迁俗或国尚兴徙汉阳烈燕代之豪关西炽齐楚之族并通籍新邑即居成旧洎金行委御礼乐南移中州黎庶襁负扬越圣武造运道一闳区贻长世之规申土断之制而夷险相因盈晦递袭岁馑流戎役惰散违乡寓境渐至繁积宜式遵鸿轨以为永宪庶阜俗昌民反风定保夷胥山之险澄瀚海之波括《河图》於九服振玉轫於五都矣。
南齐太祖建元二年敕黄门郎虞玩之与骁骑将军傅坚意简定簿籍诏朝臣曰:黄籍民之大纪国之治端自顷民俗巧伪为日已久至乃窃注爵位盗易年月增损三状贸袭万端或户存而文书已绝或人在而反死板停私而云:隶役身强而称六疾编户齐家少不如此皆政之巨蠹教之深疵比年虽却籍改书终无得实。若约之以刑则民伪已远。若绥之以德则胜残未易卿诸贤并深明治体可各献嘉谋以振浇化。又台坊访募此制不近优刻素定剧有常宋元嘉以前兹役常满大明以後乐补稍绝或缘寇难频起军易多民庶从利役坊者寡然国经未变朝纪常在相揆而言隆替何速此急病之洪源晷景之切患以何科算革斯弊耶玩之上。表曰:宋元嘉二十七年八条取人孝建元年书籍众巧之所始也。元嘉中故光禄大夫傅隆年出七十犹手自书籍躬加隐校何必有石建之慎高柔之勤盖以世属休明服道修身故耳今陛下日旰忘食未明求衣诏逮幽愚谨陈妄说古之共治天下惟良二千石今欲求治取正其在勤明令长凡受籍县不加简合封送州州简得实方却归县吏贪其赂民肆其奸奸弥深而却弥多赂愈厚而答愈缓自泰始三年至元徽四年扬州等九郡四号黄籍共却七万一千馀户于今十一年矣。而所正者犹未及四万神州奥区尚或如此江湘诸郡倍不可念愚谓宜以元嘉二十七年籍为正民惰法既久今建元元年书籍宜更立明科一听首悔迷而不反依制必戮使官长於简校必令明洗然後上州永以为正。若有虚昧州县同科今户口多少不减元嘉而板募顿阙弊亦有以自孝建以来入勋者众其中操干戈卫社稷者三分殆无一焉勋簿所领而诈注辞籍浮游世要非官长所拘录复为不少寻苏峻平後庾亮就温峤求勋籍而峤不与以为陶侃所上多非实录寻物之怀私无世不有宋末落纽此巧尤多。又将位既众举┰为录实润甚微而人领数万如此二条天下合役之身已据其大半矣。又有改注籍状诈入仕流昔为人役者今反役人。又生不长便谓为道填街溢巷是处皆然或抱子并居竟不编户迁徙去来公违土断属役无满流亡不归宁丧终身疾病长卧法令必行自然竞反四镇戍将有名寡实随才部曲无辨勇懦署位借给巫媪比肩弥山满海皆是私役行货求位其涂甚易募役卑剧何为投补坊吏之所以尽百里之所以殚也。今但使募制明信满复有期民无迳路则坊可立表而盈矣。为治不患无制患在不行不患不行患在不久上省玩之表纳之乃别置板籍官置令史限人一日得数巧以妨懈怠,於是货赂因缘籍注虽正犹强推却以充程限至世祖永明八年谪巧者戍缘淮各十年百姓怨望世祖乃诏曰:夫简贵贱辨尊卑者莫不取信於黄籍,岂有假器滥荣窃服非分故所以澄革虚妄式允旧章然[C260]起前代过非近失既往之愆不足追咎自宋明以来皆听复注其有讠役边疆各许还本此後有犯严加翦治。
梁高祖天监元年土断南徐州诸侨郡县。
陈文帝天嘉元年诏曰:自顷丧乱编户播迁言念馀黎良可哀惕其亡乡失土逐食流移者今年内随其乐来岁不问侨旧悉令著籍同土断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