册府元龟 - 第 359 页/共 736 页
陈殷不害仕梁为东宫通事舍人侯景之乱不害从简文入台城及台城陷简文在中书省景带甲将兵入朝陛见过谒简文景兵士皆羌胡杂种冲突左右甚不逊侍卫者莫不惊恐避易惟不害与中庶子徐ゼ侍侧不动及简文为景所幽遣人请不害与居处景许之不害供侍益谨。
孔奂为侍中五兵尚书世祖疾笃奂与高宗及仲举并吏部尚书袁枢中书舍人刘师知等入侍医药世祖常谓奂等曰:今三方鼎峙生民未四海事重宜须长君朕欲近则晋成远隆殷法卿等须遵此意乃流涕欷而对曰:陛下御膳康和痊复非父皇太子春秋鼎盛圣德日跻安成王介弟之尊是为周旦阿衡宰辅。若有废立之心臣等愚诚不敢闻诏世祖曰:古人遗直复见於卿。
袁宪为尚书仆射祯明三年隋兵来伐隋将贺。若弼进宫城北掖门兵卫皆散走朝士稍各引去宪卫侍左右後主谓宪曰:我从来待卿不先馀人今日见卿可谓岁寒知松柏後凋也。後主遑遽将避匿宪正色曰: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依梁武见侯景故事後主不从因下榻驰去宪从後堂景阳殿入後主投下井宪拜哭而出。
後魏古弼为尚书令太武大阅将较猎於河西弼留守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太武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太武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诛弼告之曰:吾为臣事君使田猎不过盘游其罪小也。不备不虞使戎寇恣逸其罪大也。今北方孔炽南虏未灭狡焉之志伺边境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吾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此自吾罪非卿等之咎太武闻而叹曰:有臣如此国之宝也。赐衣一袭马二疋鹿十头。
薛提为侍中治都曹事太武末秘不发丧尚书右仆射兰延侍中和延等议以为皇孙幼冲宜立长君徵秦王翰置之秘室提曰:皇孙有世嫡之重民望所系春秋虽少令问闻於天下成王孝昭所以隆周汉废所宜立而更求君必不可延等犹豫未决中常侍宗爱知其谋矫皇后令徵提等入遂杀之。
高允为中书令献文时有不豫以孝文幼冲欲立京兆王子推集诸大臣以次诏问允进跪帝前涕泣曰:臣不敢多言以劳神听陛下上思祖宗托付之重追念周公抱成王之事献文,於是传位於孝文赐帛一疋以标忠亮。
于烈孝文时为散骑常侍及穆泰陆谋反旧京帝幸代泰等伏法代卿旧族同恶者多惟烈一宗无所染豫帝嘉其忠操益器重之。
王为吏部尚书太和二年孝文及文明太后率百僚与诸方客临虎圈有逸虎登阁道几至御坐左右侍卫皆惊靡独执戟御之虎乃退去故亲任转重于忠为侍中领军宣武延昌末忠与门下议孝明帝幼冲以高阳王雍任城王澄辅政奏中宫请节敕授御史中尉王显欲逞奸计与中常侍给事中孙莲等厉色不听寝门下之奏侍中黄门但牒六辅姓字赉来孙莲等密欲矫太后令以高肇录尚书事显与高猛为侍中忠即於殿中收显杀之。
申徽大统中为中书舍人修起居注河桥之役大军不利近侍之官分散者众徽独不离左右。
北齐杨魏永安初为通直散骑侍郎时年十八元颢入雒时从父兄侃为北中郎将镇河梁至侃处便属乘舆中失夜至河侃虽奉迎车驾北渡而潜南奔固谏正之遂相与扈从达建州除通直散骑常侍。
裴让之任为中书侍郎齐受禅静帝逊居别宫与诸臣别让之流涕欷。
陈元康为侍中属世宗将受魏禅元康与杨崔季舒并在世宗坐将大迁除朝士共品藻之世宗家苍头兰固成先掌厨膳甚被宠昵先是世宗杖之数十吴人性躁。又恃旧恩遂大怒与其同事阿谋害世宗阿时事显祖常执刀随从云:若闻东齐叫声即以刃加於显祖是日值魏帝初建东宫群官拜表事罢显祖出上东门别有所之未还而难作固成进食置刀於盘下而杀世宗元康以身蔽被刺伤重至夜而终杨狼狈走出野季舒逃匿於厕库直纥奚舍乐贼死是时秘世宗凶问故殡元康於宫中以出使南境虚除中书令。
王松年孝昭擢拜为给事黄门侍郎帝每赐坐与论政事甚善之孝昭晏驾松年驰驿至邺都宣遗诏发言涕泗迄於宣罢容色无改辞吐谐韵宣讫号恸自绝於地百官莫不感恸还晋阳兼侍中护梓宫还邺诸旧臣避形迹无敢尽哀惟松年哭甚流涕朝士咸恐武成虽忍松年恋旧情切亦雅重之以本官加散骑常侍食高邑县侯。
後周徐招初仕後魏为二千石郎中尔朱荣死尔朱世隆屯兵河桥庄帝以招为行台左丞自虎牢北渡引马场河内之众以抗世隆後尔朱兆得招锁送雒阳尔朱仲远数招罪将斩之招曰:不亏君命得死为幸仲远重之曰:凡人受命理各为主今。若为戮何以劝人臣乃释之用为行台右丞及仲远南奔招独还朝。
薛端孝闵帝践阼再迁户部中大夫进爵为公晋公护将废帝召群臣议之端颇怀同异护不悦出为蔡州刺史。
厍狄以右下大夫从武帝东伐及并州军败侍臣歼焉及帝之出惟侍从以功授上仪同大将军尉迟运为右宫伯建德三年武帝幸灵阳宫。又令运以本官兼司武与长孙览辅皇太子居守俄而卫刺王直作乱率其党袭肃章门览惧走行在所运时偶在门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阖门直党与运争门斫伤运指仅而得闭直既不得入乃纵火运恐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运率留守兵因其退以击之直大败而走是夜微运宫中已不守矣。武帝嘉之授大将军赐以田宅妓乐金帛车马什物等不可胜数。
宇文孝伯宣帝时为小蒙宰初帝为皇太子时西征在军有过行郑译时亦预焉军还孝伯及王范尽以白高祖高祖怒挞帝数十诏除译名是时译。又被帝亲帝既追憾被杖乃问译曰:我脚上杖痕谁所为也。译答曰:事繇宇文孝伯及王范郑译。又因说王范捋须事帝乃诛范(初王范因内宴捋高祖须言太子之不善)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徒必不免祸为之奈何孝伯对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犭旬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直。且远之,於是各行其志运寻出为秦州纟管。
颜之仪为御正中大夫静帝大象末刘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弗从等草诏署讫逼之仪署之仪厉声谓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冲幼阿衡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朝恩当思尽忠报国奈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帝,於是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後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於是隋文帝大怒命引出戮之然以其民之望也。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隋卢楚大业末为尚书右司郎中江都难作楚与元文都等於东都共立越王侗为帝及世充作乱兵攻太阳门武卫将军皇甫无逸斩关逃难呼楚同去楚谓之曰:仆与元公有约。若社稷有难誓以俱死今舍去不义及兵入楚匿於大官署贼党执之送於充所充奋袂令斩之,於是锋刃交下支体麋碎。
唐温彦博为中书侍郎突厥入寇命左卫大将军张瑾为并州道行军纟管出拒之以彦博为行军长史与寇战於大谷军败彦博没于北庭突厥以其近臣苦问以国家虚实及兵马多少彦博固不肯言颉利怒迁於阴山苦寒之地太宗即位突厥送款始徵彦博还朝授雍州治中。
朱敬则天后时为冬官侍郎以张易之等权宠日盛恐有异图常密谓左羽林将军敬晖曰:公。若假皇太子之令举北军之兵诛易之兄弟两飞骑之力耳其後晖等竟用其策及易之昌宗伏诛晖遂矜功自恃故赏不及於敬则俄出为郑州刺史。
萧华天宝末为兵部侍郎陷贼伪授魏州刺史使人潜通表状官军至以为内应贼闻禁锢之收魏州得华於狱百姓父老举华庇百姓免其屠戮肃宗乃以为魏州刺史本州防御使诏曰:萧华素有材能擢居省闼间者见迫狂虏陷於艰危遂能殉节本朝乃心王室潜通诚款以表忠纯杀身独难通其不死之理行权有赏道其归正之心终以见疑妄遭禁锢事则昭著理可甄明今魏郡既收疲思黔黎载请允叶人心宜更剖符仍思御侮可魏州刺史。
张镐为左拾遗玄宗幸蜀自山谷徒步扈从肃宗即位玄宗遣镐赴行在所镐至凤翔奏议多有引益拜谏议大夫。
卢奕为御史中丞知东都武部选事安禄山犯东都人吏奔散奕在台独居为贼所执见害。
苗晋卿天宝末为宪部尚书致仕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自陈希烈张均已下数十人尽赴雒阳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所即日拜为左相军国大务悉以咨之。
杨绾为右拾遗天宝末肃宗即位绾自贼中冒难披榛求食以赴行在时朝廷方急求贤及绾至众心咸悦拜起居舍人知制诰颜真卿为刑部尚书李辅国矫诏迁玄宗居西宫真卿乃首率百僚上表谢问起居辅国讠替之贬蓬州长史。
李岘代宗初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属銮舆幸陕岘由商山路赴行在既还京师拜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裴永泰中为考功郎中代宗居陕步怀考功及南曹二印赴行在帝见而谓之曰:疾风知劲草果信矣。
郭为工部尚书建中末丁父子仪丧洎朱Г反京师竟称疾不出Г︹见之将授以兵噤不言仅得免。
萧昕为散骑常侍朱Г之乱徒步出城Г急求之乃窜山谷间至奉天迁太子少傅。
郑逵为谏议大夫奉天之难逵奔赴行在。
刘为兵部郎中建中四年泾原兵叛时卧病在私第贼Г遣使以甘言诱之乃称疾甚後。又使其伪宰相更来招谕乃托疾。又炙灼遍体伪宰相蒋镇至知不可劫胁乃叹息曰:镇亦尝忝列曹郎苟不能死以至於斯宁以自辱膻腥岂复污秽贤哲乎!欷而退及闻舆驾出幸梁州乃自投於床搏膺呼天因是危瘵绝食数日而终赠礼部尚书。
柳浑为尚书左丞及驾幸奉天浑微服徒行潜遁终南山谷逾旬方达行在扈从至梁州改左散骑常侍裴度为右仆射长庆二年十一月庚辰穆宗与中官击鞠于禁中然有中官如为物所击遂堕马而仆帝警恐罢戏及殿足下履风玄就床自是外不闻帝起居者三日庚寅宰臣及百寮至延英门。又请入谒不许中外忄匈忄匈相视无色群臣请立皇太子度累上疏请至内殿候上起居。又请速定储位乃宣旨许以翌日见群臣辛卯群臣序立於宣政衙内数刻方唤仗然後入阁如常仪帝在紫宸殿御大绳床尽去左右卫臣以中官数十人侍侧百官拜舞称贺连呼万岁宰臣李逢吉进言景王年已长成请立为皇太子度。又复奏曰:自陛下即位以来皇王典礼无不备举东宫虚位未见储副今万灵降福圣体痊和臣等得以此时瞻拜轩陛不敢不面献血诚伏惟速降明诏以副天下之望帝虽不言感动颜色。
孔纬为御史大夫僖宗幸山南遣中使传诏令纬率百僚赴行在时京师悉变从驾官属至并为乱兵所剽资装殆尽纬承命见宰相论事萧遘裴澈以田令孜在帝左右意不欲行辞疾不见纬纬遣台吏促百官上路皆以袍笏不具为辞纬无如之何乃召三院御史谓之曰:吾辈世荷国恩身居宪秩虽六奔迫而咫尺天颜累诏追徵皆无承禀非臣子之义也。凡布衣交旧缓急犹相救┰况在君亲策名委质安可背耶言竟泣下三院曰:夫,岂不怀但剽剥之馀乞食不给今。若首途聊营一日之费俟宿信继行可也。纬拂衣而起曰:吾妻危疾旦不保夕丈夫岂以妻子之故忽君父之急耶公辈善自为谋吾行决矣。即日见凤翔节度李昌符告曰:主上再有诏命令促百僚前进观群公之意未有发期仆忝宪闱不宜居後道途多梗公幸假五十骑送至陈仓昌符嘉之谓纬曰:路无顿处聚粮办耶乃送钱五十缗令骑士援纬达散关纬知朱玖必畜异志奏曰:关城小邑不足以驻六师请速幸梁州翌日车驾离陈仓才入关而岐之兵围宝鸡攻散关微纬之言几危矣。
●卷四百六十七
○台省部 举职宣赞举职
《书》曰:莅事惟勤《传》曰:官修其方盖夫执事之人咸服其政靖恭而思不出位亻黾亻免而罔或告劳斯所以职修事举而臻於治者也。汉氏之後政归台阁枢机关决品式具备典章宪令,於是出焉乃有恪恭自任周旋匪懈服勤夙夜访求遗坠董率下吏表正官联职思其忧守不假器用能发挥故实振举纲目俾庶工之无旷而攸司之咸国之蛊益身之荣非夫蔼蔼之吉士其孰能臻此也。已。
汉张安世汤子也。以父任为郎用善书给事尚书精力於职休沐未尝出。
孔光成帝时为尚书观故事品式数岁明习汉制及法於尚书中给事也。令帝甚信任之转为仆射尚书令(先为仆射後为尚书令)。
後汉侯霸建武中为尚书令时无故典朝廷。又少旧臣霸明习故事收录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於时者皆施行之每春下宽大之诏奉四时之令霸所建也。(月令春布德行庆施惠下人。故曰:宽大奉四时谓依令也。)。
冯勤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每引进帝辄顾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勤均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厌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光武益以为能尚书众事皆令总录之。
陈忠为尚书令数进忠言辞旨弘丽前後所奏悉条於官台阁以为故事。
尹勋为尚书令延熹中诛大将军梁冀帝召勋部分众职甚有方略封宜阳乡侯。
胡广为尚书郎恪勤职事所掌辨护。
周景为尚书令京师游侠有盗发顺帝陵卖御物於市市长追捕不得景以尺一诏召司隶校尉。
左雄诣台对诘雄伏於廷答对景使虎贲左骏顿头血出覆面与三日期贼便擒获左雄为尚书令自雄掌纳言多所整肃每有章表奏议台阁以为故事。
郑弘为尚书令前後有补益王政者皆著之南宫以为故事。
黄香为郎中诏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书郎数陈得失赏赉增加尝独止宿台上昼夜不离省闼帝闻善之後为尚书令晓习边事均量军政皆得事宜。
刘淑为侍中朝夕建议竭忠於朝补正二百馀事悉有篇章朝廷有疑事密谘问焉。
魏卫觊为尚书初汉朝迁移台阁故事散乱自都许之後渐有纲纪觊以古义多所订正卢毓为侍中在职三年多有驳正。
裴潜为尚书令奏正分职科简名实出事使断官府者百五十馀条。
夏侯惠字雅权幼以才学见称善属奏议历散骑黄门侍郎与锺毓数有辨驳事多见从。
晋任恺武帝初为侍中恺有经国之万机小大多管综之性忠正以社稷为己任帝器而昵之政事多谘焉。
贾充为尚书郎典定科令兼度支考课辨章节度事皆施用。
王戎为侍中戎在职虽无殊能而庶绩修理。
荀勖为尚书令在尚书课试令史以下其才能有ウ於文法不能决疑处事者即时遣出武帝尝谓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进善不进不止荀公达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於君也。
裴秀魏咸熙中为尚书仆射始达五等秀专典制度武帝即位为尚书令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
荀绲(音衮)字伯条拜尚书绲性明亮敏於众职以勖群僚。
杜预为尚书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服焉号曰:杜武库言其无所不有。
刘耽为度支尚书加散骑常侍在职公平廉慎所莅著绩。
祖纳为尚书三公郎历官多所驳正有补於时。
杜轸蜀郡成都人也。为尚书郎博闻广涉奏议驳论多见施用时涪人李骧亦为尚书郎与轸齐名每有论议朝廷莫能逾之号蜀有二郎。
范甯为中书侍郎专掌西省在职多所献替有益政道。
徐邈为中书舍人迁散骑常侍犹处西省前後十年每被顾问辄有献替多所补益甚见宠待。
宋王悦为侍中在门下尽其心力检校御府太官太医诸署时奢汰之後奸窃者众悦之按覆无所避得奸巧甚多。
南齐虞玩之宋後废帝元徽中为右丞太祖参政与玩之《书》曰:张华为度支尚书事不徒然今漕藏有阙吾贤居右丞已觉金粟可积也。玩之上表陈府库钱帛器械役力所悬转多兴用渐广虑不支岁月朝议优报之。
江谧为左民尚书诸皇子出阁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寻敕选曰:谧有才堪为委遇迁掌吏部谧才长刀笔所在事办。
王奂为右仆射本州中正奂无学术以事见处。
孔好典故学与王俭至交宋顺帝明中为尚书仪曹郎屡箴阙礼多见信纳太祖谓王俭曰:真所谓仪曹不忝厥职也。
梁王志为侍郎未拜转吏部尚书在选以知理称。
孔休源为尚书仪曹郎累迁黄门长御史中丞风范︹正明练治体持身俭约学穷文艺当官理务不惮︹御尝以天下为己任高祖深委仗之累居显职纤毫无犯凡奏议弹文勒成十五卷。
徐勉为尚书左丞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乐蔼为中书侍郎尚书左丞时造器甲舟舰军粮及朝廷仪宪悉资蔼焉。
贺琛为通事舍人累迁尚书左丞并参礼仪事琛前後居职凡郊庙诸仪多所创定。
萧介为侍中介博敏︹识应对左右多所裨正高祖甚重之。
陈谢岐梁末高祖引岐参预机密以为兼尚书右丞时军旅屡兴粮储多阙岐所在理深被知遇。
孔奂为侍中时有事北讨克复淮泗徐豫酋长降附相继封赏选叙纷纭重叠奂应接引进门无停宾加以识览人物详练百氏凡所甄拔衣冠缙绅莫不悦伏。
萧弘为金部侍郎时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弘为库部侍郎掌知造弓弩肖箭等事仪在职一年而器械充刃。
宗元饶高祖初为尚书左丞时军国务广事无巨细一以贯之台省号为称职。
司马申为散骑常侍历事三帝内掌机密至於仓卒之间军国大事指麾断决无有滞留。
後魏任城王澄为尚书令当官而行无所回避。又上垦田授受之制八条甚有纲贯大便於时。
邓渊为尚书吏部郎渊明解制度多识旧事与尚书崔玄伯参定朝仪律令音乐及军国文记诏策多渊所为。
公孙良字遵伯聪明好学为尚书左丞雅有用为孝文所知遇。
薛舒绪文成时为给事中典民籍事校计户口号为称职。
游明根孝文初为给事中迁仪曹长加散骑常侍清约恭谨号为称职後迁尚书参定律令屡进谠言。
韩茂字元兴为尚书令加侍中沉毅笃实虽无文学每议论合理。
邢虬为尚书右丞徙左丞多所纠正台阁肃然。
郭祚为尚书左丞长兼给事黄门侍郎祚清勤在公夙夜匪懈孝文甚知赏之。
孔昭为中都大官善察狱讼明於政刑迁侍中。
李平为长兼度支尚书累迁右仆射自在度支至於端副夙夜在公孜孜匪懈凡处机密十有馀年有献替之称。
李崇为尚书令加侍中崇在官和厚明於决断受纳辞讼必理在可推始为下笔不徒尔收领也。
尔朱世隆为仆射自忧不了乃取尚书文簿在家省阅性聪解积十馀日然後出视事。
辛雄为尚书三公郎每有疑议雄与公卿驳难事多见从,於是公能之名甚盛。
宋世景为礼部郎中台中疑事右仆射高肇常以委之世景既才长从政加之夙勤不怠兼领数曹深著称绩。
高肇为尚书令肇出自夷土时望轻之及在位居要留心百揆孜孜无倦世咸谓为能。
刘懋字仲华为考功郎中立考课之科明黜陟之法甚有条贯。
李彦为郊庙大夫时朝仪典章咸未周备彦留心考定号为称职。
羊深庄帝初为青兖行台深处分军国损益随机亦有时誉。
北齐杨居端揆权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
颜之推武成时为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尝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中皆受进止所进文章皆是其封署於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於文字监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
高隆之为尚书右仆射时初给民田贵势皆占良善贫弱咸受脊薄隆之启高祖悉更反易乃得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