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资治通鉴长编 - 第 280 页/共 607 页

【一一】狱讼烦多同上三本作「狱讼频多」。   【一二】然此三处形势既均「形」原作「刑」,据同上三本及刘敞公是集卷三三论纠察司疏改。   【一三】吏无试法之幸「吏」字原脱,据同上书补。   【一四】洽于民心矣「于」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补。   【一五】然则名号与礼非同物也「号」字原脱,据宋会要礼一○之六及文义补。   【一六】况敢正其仪者乎「仪」原作「义」,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改。   【一七】议已决矣「议」原作「义」,据阁本及同上书改。   【一八】臣之与妻「与」原作「于」,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同上书改。   【一九】景灵宫「宫」字原脱,据同上二本补。   【二○】以成追复之义「义」原作「议」,据同上二本改。   【二一】议者以谓阴逼母后「逼」原作「迫」,据同上二本及宋史卷三四○苏颂传与下文改。   【二二】但奉行台谏风旨而已「行」字原脱,据编年纲目卷一六及宋史全文卷九补。   【二三】知杭州孙沔「沔」原作「抃」,据阁本及宋史卷二九二孙抃传改。   【二四】所以名臣感慨抗论于朝原作「所以名臣或抗论于朝」,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会要礼一○之七改补。   【二五】亦未见其合也「亦」字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二六】前世之君「君」原作「道」,据同上二本及宋会要礼一○之六改。   【二七】伏节死争「伏」原作「仗」,据同上书改。   【二八】妄渎正礼「正礼」二字原倒,据彭城集卷三五刘敞行状乙正。   【二九】而反崇饰诽谤「反」原作「又」,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会要礼一○之七改。   【三○】召知州学「知」,宋本、宋撮要本、阁本作「置」。   【三一】开封界阁本、活字本同。疑「封」下脱「府」字。   【三二】侍讲学士向传式「侍讲」原作「侍读」,据阁本改。   【三三】而轻议宗庙久行之仪「议」字原脱,「行」原作「衍」,「仪」原作「议」,据宋本、宋撮要本及编年纲目卷一六、彭城集卷三五刘敞行状补改。   【三四】似诬洞也「诬」原作「误」,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三五】聊城高唐总万四千八百四十七「四十七」原倒为「七十四」,据宋本、宋撮要本及长编纪事本末卷四四均赋、宋史卷一七四食货志乙正。   【三六】李柬之为给事中「柬」原作「东」,「中」字原脱,据宋会要职官六五之一九、王偁东都事略卷五一李柬之传、王安石王文公文集卷一○刑部侍郎充集贤院学士李柬之改兵部侍郎加食邑食实封制、及王珪华阳集卷三四送太子少保致仕李柬之归西京诗序改补。   【三七】彻豆奏充安「充」原作「□」,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及宋史卷一二七乐志改。   【三八】中官张宗礼过郡宋本、宋撮要本「礼」下有「迎虏使」三字。   【三九】韩缜原作「韩镇」,据阁本及范镇东斋记事卷二、宋史卷三一五韩缜传改。   【四○】何故一例止满三年「三年」原作「二年」,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四一】南京原作「西京」,据下文及宋会要职官六五之一九、宋史卷三二○本传改。   【四二】戴小八「八」原作「人」,据阁本及宋会要职官六五之一九、本书卷一八九嘉佑四年六月己巳条改。   【四三】士人有节行「行」下原衍「者」字,据宋本、宋撮要本删。   【四四】每路各三两人同上二本作「每路各两人」。   【四五】本纪「纪」原作「记」,据宋史卷一二仁宗纪改。   【四六】广南东西路「南」字原脱,据宋撮要本补。   【四七】今附见自「复命转运司裁定」至此整条注文原脱,据宋本、宋撮要本补。   【四八】自今止令进空表「进」原作「建」。「进空表」为当时常语,「建」显误,故改。   【四九】诸路转运司如于二税上重迭科折「迭」原作「垒」,据宋本、宋撮要本、阁本改。   【五○】以祫享礼成饮福也「福」原作「酒」,据宋本、宋撮要本改。   【五一】盖弼之子与传式女结姻「女」字原脱,据同上二本补。   【五二】六十缗同上二本、阁本作「六千缗」。   【五三】章纵原作「张纵」,据同上三本及宋史卷四五八章纵传改。   【五四】二人赐号在此月「人」原作「年」,据同上三本改。   【五五】生等知何髃乎「知何」二字原倒,据同上三本及宋史卷四五七何髃传乙正。   【五六】语言侻易「侻」原作「悦」,据宋本、阁本改。   【五七】人赖其利「利」原作「力」,据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三○○周湛传改。   【五八】加赠皇长子褒王昉为魏王次子豫王昕为越王「魏王次子豫王昕为」八字原脱,误以褒王昉为越王。据同上二本及宋会要帝系一之三六、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补。   【五九】次子鄂王曦「曦」原作「日□义」,据同上二本及宋会要帝系一之三六、宋史卷二四五宗室传改。   【六○】夏国「夏」原作「凤」,据阁本及宋会要蕃夷六之四改。   【六一】举正在经筵二年「二年」,宋本、宋撮要本作「三年」。   【六二】除留放牧外「外」字原脱,据同上二本补。   【六三】虞部员外郎张越与先次指射家便「指射家便」四字原脱,据同上二本补。   【六四】非上之人所当强也「之人」二字原倒,据同上二本、阁本乙正。   【六五】非不欲人人让也「非」,同上二本及刘敞公是集卷三三论让官疏作「夫」。   【六六】不犯非礼也「非」原作「于」,据同上二本、阁本及同上书改。   【六七】采名者售伪「采」原作「乘」,「售伪」二字原倒,据同上三本及同上书改乙。   【六八】公孙段「公」字原脱,据同上三本及同上书补。   【六九】敞以为此皆挟伪求名「为此」二字原倒,据同上三本乙正。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一百九十一 卷一百九十一   起讫时间 起仁宗嘉佑五年正月尽是年十二月   卷  名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一   帝  号 宋仁宗   年  号 嘉佑五年(庚子,1060)   全  文   春正月戊戌,降新知信州、屯田员外郎蔡挺知南康军。初,挺与李仲昌开六塔河,坐罪勒停,以祫享赦,起知信州。而监察御史里行王陶言:「挺前罔朝廷以希功赏,使滨河以来民被其害,至今未已。」故复降之。   己亥,度支员外郎、集贤校理、知登州胡俛特勒停,兵部郎中、秘阁校理、知潍州解宾王落职知建昌军。始,宾王以营葬求知登州。及俛代宾王,乃言营葬者不得请乡郡,又因事杖其妻党。宾王衔之,遂讼俛尝擅役军匠,伐州廨桐木作私器。俛既坐自盗,而知谏院范师道言:「宾王与俛并在馆阁,事缘乡里,嚣然作讼,颇亏士风。」故并黜之。俛,共城人也。二人乡里不同,与师道所言异,当考。宾王知潍州,据江氏杂志。宾王,蓬莱人,已见至和元年。   录刘继元曾孙允为三班借职【一】。允自言其家无食禄之人,故特录之。   己酉,奉安宣祖皇帝、昭宪皇后御容于奉先资福禅院庆基殿。初,庆基殿绘宣祖像具鹷袍,而昭宪皇后具冠帔。至是,别绘兖冕及后服二像,而旧像入禁中。   庚戌,酌献于庆基殿。   辛亥,改新鄜延路钤辖阎士良复为京东西路钤辖。以监察御史里行王陶言其性黠,多生事,不可处于边地,故易之。   甲寅,封皇第九女为福安公主,第十女为庆寿公主。   乙卯,省御书院并翰林图画待诏以下额外所增员。   戊午,大食国首领蒲沙乙来贡方物,授蒲沙乙武宁司阶。   己未,知谏院唐介言,河北缘边州军,多差军士采萑蒲,令日纳钱,名为「地利钱」,以入公使,请行禁止。从之。   是月,有大星坠西南【二】,光烛地,有声如雷。占者曰天狗。同知谏院范师道言:「汉、晋天文志:『天狗所下,为破军杀将,伏尸流血。』甘氏图:『天狗坠【三】,大贼起。』今朝廷非无为之时也,而备御盗贼,未见其至。虽有将帅,不老则愚,士卒虽多,劲勇者少。夷狄可保也,如州郡何?州郡可保也,如盗贼何【四】?小人思乱,伺隙乃作,必有包藏险心,乘间而动者。宜择将帅,训练卒伍,诏天下防其未然。」   监察御史里行王陶言:「去年日食,今年星坠,皆在正旦。天狗主兵,宜豫防之。请诏中外举智武才勇之士,以备将帅。今武举取格太轻,宜仿唐制设科,优待以官,无若招士伍然。」正旦星坠,实录、本史并不书。今取范师道、王陶传所论列,附见月末。   二月辛酉,内殿承制刘温礼为供备库副使。温礼尝发刘恢私进女口事,下入内省劾之,温礼亦坐不实。温礼寄资已深,出为内殿崇班,御史论其非,改内殿承制。至是,又援赦自陈,故复迁之。恢进女口事,在二年五月。   壬戌,御崇政殿,录系囚,杂犯死罪以下递降一等,徒以下释之。   癸亥,太子少傅致仕王举正卒。赠太子太保,谥安简,赐黄金百两。   甲子,诏河北、河东、陕西、广南东西、荆湖南北路经略、安抚、转运、提点刑狱司体量所部兵官,有不能训戢军旅、肃静寇奸者,密以名闻。   丙寅,礼部贡院请增江、浙、福建、川、广诸州军解额凡一百三十五人。从之。   戊辰,太常丞、监察御史里行王陶为右正言,谏院供职。   亲事官夜入延福宫为盗,有司用疏决以常盗论。陶言:「宫掖之严,而以民间会降为比【五】,非所以尊天子也。」于是配海岛,皇城司皆论罪。上自服药以来,寡于语言,髃臣奏事,颔之而已。陶言:「王者之言,髃臣所禀受以施于天下者也。今政事无大小,皆决于中书、枢密,陛下一无所可否,岂为人主之道哉!」又言:「皇嗣未立,宜择宗子昭穆同者育之。」   以同列志趣不合,数请监灵仙观【六】,不许。   诏殿前马步军司,每三岁将校转员,其病老不任事者,先密具名以闻。   壬申,知谏院唐介言:「朝廷昨支定州籴军粮绢五万,前知定州宋祁用一万,王素用四万,皆质易河东。而素以所易布配卖与禁军三十余指挥,凡出赢利仅万缗,而多所侵费,亦尝兼质私物。至移郡时,犹追索未足【七】,劶取公使库钱数千缗以去。」及诏本路安抚司【八】体量其状,无私入而止。   癸酉,诏陕西经略安抚使,如闻西人多驱牛马于沿边博籴民谷,其令所在禁绝之。   甲戌,镇潼留后李端懿为宁远节度使、知澶州。御史中丞韩绛言端懿无功,不当领旄钺。乃以留后赴澶州。复为留后乃三月乙未,今并书。端懿本传云:自郓代还,除宁远节度、知澶州。   乙亥,户部判官、太常博士、集贤校理钱公辅知明州。先是,牙前法以重、难、积劳差次三等,应格者听指买酒场。然富者数得应格,而贫者以事系留,日益困,应募者鲜,至阙额则役乡户为之,民或竭产不足以偿费。公辅乃取酒场官卖收钱,视牙前役轻重而偿以钱,悉免乡户,人皆便之。然酒场既收,无以酬牙前旧劳,辄预借省钱二十万,取而后奏,朝廷亦不加之罪也。此据神宗史公辅传。   丁丑,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尚书左丞、提举景灵宫田骮为太子少傅致仕。   庚辰,诏入内省内臣曾犯赃私罪勒停,虽经赦,毋得复隶入内省。   壬午,汝州录事参军杨从简为殿中丞致仕,特赐五品服。以从简自契丹归明,守官二十年无他过也。   三班院言:「奉诏看详同勾当三班院杨畋所请,诸路走马承受虽是使臣,缘预闻边要主帅机宜公事,职任非轻,理当遴选,乞应中书制敕院、沿堂五院、枢密院出职人并依诸司人吏,更不预选走马承受差遣。乞依畋请。」从之。   旧制:东头供奉官并诸司人吏、臣僚家仆及伎术进纳人等,并不许选诸路走马承受。会要二月十七日事,今附月末。   三月辛卯,诏京城外四面巡检【九】,自今并选合门祗候以上,尝经外任亲民而无赃私罪者为之。   壬辰,诏礼部贡举。   癸巳,陈州言观文殿大学士【一○】、刑部尚书刘沆卒【一一】,赠左仆射兼侍中。知制诰张绬草词诋沆,其子馆阁校勘瑾诉于朝,帝为改命词臣。其家不敢请谥,帝又为作挽辞,且篆其墓碑曰「思贤」。沆性豪率,少仪矩,然任数,善刺取权近过失,阴持之。故虽以高科仕,其进用多由此,议者乃谓缘结附至宰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