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99 页/共 381 页
经义考卷七十八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经义考>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巻七十九
翰林院检讨朱彞尊撰
书【八】
宋眞宗皇帝尚书图诗
一卷
佚
玉海景徳四年崇和殿壁挂尚书图祥符七年作尚书诗三章
郭氏【忠恕】古今尚书
佚
姓谱忠恕字恕先洛阳人仕周为周易愽士宋太宗召为国子监主簿令刋定古今尚书
胡氏【且】尚书演圣通论
七卷
佚
王氏【曙】周书音训
十二卷
佚
宋史王曙字晦叔隋东臯子绩之后世居河汾后为河南人中进士第咸平中举贤良方正科后以工部尚书侍郎叅知政事进枢密使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赠太保中书令諡文康
杨氏【绘】书九意
通考一巻
佚
晁公武曰皇朝杨绘元素撰其序云诗书春秋同出于史而仲尼或删或修莫不有笔法焉诗春秋先儒皆言之书独无其法耶故作断尧虞书夏书禅让稽古商书周书费誓秦誓意凡九篇
东都事畧杨绘字元素汉州绵竹人举进士再知諌院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胡氏【瑗】尚书全解
宋志二十八巻
佚
朱子曰胡安定书解未必是安定所注盖专破古说不似胡平日意又间引东坡说东坡不及见安定必是伪书
张氏【景】书说
未见
董鼎曰景字晦叔
姓谱公安人
袁氏【默】尚书解
佚
姓谱袁默字思正无锡人嘉祐进士官至湖北转运判官
范氏【雍】尚书四代图
一卷
佚
王应麟曰仁宗时枢副范雍绘尚书四代图进之以偹中览
东都事畧范雍字伯仁河阳人举进士官至资政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师諡忠献
谢氏【景平】书传说
佚
姓谱景平皇祐中进士仕终秘书丞
乐氏【敦逸】尚书略义
通志一卷
佚
黄氏【君俞】尚书关言
通志三卷
佚
闽书黄君俞字廷佥莆田人治平四年进士歴官崇文院校书改馆阁校勘
尹氏【恭初】尚书新修义疏
宋志二十六卷
佚
呉氏【孜】尚书大义
宋志三卷
佚
浙江通志呉孜会稽人从安定胡瑗学驰名嘉祐治平间
按绍兴四库续到阙书目有之
顾氏【临】等尚书集解
通考十四卷
未见
晁公武曰皇朝顾临蒋之竒姚辟孔武仲刘敞王会之周范苏子才朱正夫呉孜所撰后人集之为一编然非完书也
姓谱顾临字子敦会稽人皇祐中为国子直讲元祐初拜天章阁待制后歴刑兵吏三部侍郎兼翰林学士
按是书所集相传凡二十家晁氏所未及者司马光王安石黄通杨绘陆佃李定苏洵胡瑗张晦之程頥
文氏【彦博】尚书解
一卷
存
彦愽进表曰臣伏读尚书序云孔子生于周末覩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讫于周举其宏纲撮其机要典谟训诰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宏至道示人主以范也帝王之制坦然明白以其上古之书谓之尚书然则后代圣帝明王莫不祖述寳为大训恭以皇帝陛下聪明文思稽考古道日御迩英延访经义方命讲官讲解尚书孜孜不倦所以圣徳日新比隆尧舜臣以叨侍经筵輙于尚书三十二篇采其切于资益圣治宜于重复温故者凡十篇録进篇别有后序所以发明本篇之大防所冀便于乙夜之观
宋名臣言行录文彦愽字寛夫汾州人中进士第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位至丞相除太尉以太师致仕按潞公尚书解附载集中尧典舜典大禹谟臯陶谟益稷伊训洪范无逸立政周官凡十篇
范氏【镇】正书
佚
宋史范鎭字景仁成都华阳人举进士礼部奏名第一歴端明殿学士以银青光禄大夫致仕封蜀郡公諡忠文
按蜀公正书志传不载莫详其篇目王氏困学记闻采其一条云舜之五刑流也官也教也赎也贼也流宥五刑者舜制五流以宥三苗之劓刵剕宫大辟也胡氏皇王大纪本之而以墨劓剕宫大辟为贼刑之科目可谓精确之论
孔氏【武仲】书说
宋志十三卷
未见
东都事畧武仲字常父新淦人举进士为礼部第一歴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坐元祐党夺职着诗书论语说
按是编诸家藏书目均无之疑其佚久矣康熈乙亥三月西呉书贾目中有抄本二册亟索之云于正月鬻之松江张姓者叩其名字不知无从访获为之惘然
孙氏【觉】书义十述
通志一卷
佚
尚书解
通考十三卷
佚
晁公武曰觉仕元祐谓康王以丧服见诸侯为非礼苏氏之说本此
范氏【纯仁】尚书解
一卷
存
纯仁经进序曰臣近奉徳音俾将前世君臣议论谏争之言编次进呈臣以史籍浩愽采掇未能遽就而君臣之际莫盛于尧舜三代故取尚书自古君臣相饬戒之言关于治道者録为三十章仍于每章之后輙有解释或用孔氏注意或与孔说不同但取理当义通以伸禆补之诚幸陛下赦其愚而少垂采择亦圣人不以人废言之义也
东都事畧纯仁字尧夫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中进士第元祐三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諡忠宣
苏氏【轼】书传
宋志十三卷【万巻堂目二十卷】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