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104 页/共 381 页

经义考卷八十二 <史部,目录类,经籍之属,经义考>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八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彝尊撰   书【十二】   袁氏【爕】洁斋家塾书钞   宋志十卷   未见   真德秀状曰爕字和叔庆元府鄞县人淳熙辛丑进士官至太中大夫爵自鄞县男再进为伯以显谟阁学士加秩二等致仕赠龙圗阁学士光禄大夫学者称曰洁斋先生   陈振孙曰其子乔崇谦录其家庭所闻至君奭而止王应麟曰洁斋解儆戒无虞云治安之时危乱之萌已兆汉宣帝渭上之朝是年元后生成帝新都簒汉已兆于极盛之时矣无虞岂可不儆戒与解七旬有苖格云舜耕歴山之时祗见厥父惟知已之有罪而不见父之为顽所以底豫及其征苖也自省未尝有过而惟见苖民之作慝所以逆命至班师之后诞敷文德无异负罪引慝之心而遂格焉满损谦益捷于影响人心岂可以自满哉   按是书叶文庄编菉竹堂目尚存   袁氏【觉】读书记   宋志二十三卷   佚   陈振孙曰题四明袁觉集未详何人大畧仿吕氏读诗记集诸説或述已意于后当是洁斋之族   黄氏【伦】尚书精义   宋志六十卷   佚   陈振孙曰三山黄伦彝卿编次或书坊所托   赵氏【汝谈】南塘书説   宋志二卷   未见   陈振孙曰汝谈疑古文非真者五条朱文公尝疑之而未若此之决也然于伏生所传诸篇亦多所棓击觝排则似过甚   王氏【日休】书解   佚   戴氏【溪】书説   佚   宋氏【蕴】尚书讲义   五十卷   佚   魏了翁志曰彭山宋元发名蕴淳熙五年进士终流溪令遗文有论语畧解二十卷尚书讲义五十卷   余氏【橦】尚书説   五卷   佚   冯氏【诚之】书传   二十卷   佚   王氏【时防】尚书训传   佚   姜氏【得平】尚书遗意   一卷   佚   张氏【沂】书説   佚   丁氏【锬】书辨疑   佚   董氏【琮】尚书集义   佚   董鼎曰琮字玉振号复斋鄱阳人   姓谱复斋庆元中进士任龙阳簿   史氏【孟传】书略   十卷   佚   魏了翁志曰丹棱史孟传守道既奏名将入对忽以疾卒诏附刘渭榜赐同进士出身授迪功郎致仕   柴氏【中行】书集传   佚   应氏【镛】尚书约义   宋志二十五卷   未见   金华志应镛字子和兰谿人登庆元五年进士又举博学宏词科官至太常寺簿知开州   呉师道曰应镛邵囦皆邃经学今惟卫湜集礼记解间见称引而他书无闻   陈氏【振孙】尚书説   佚   袁桷曰书有今文古文陈振孙掇拾援据确然明白周密曰直斋有书説二册行世   陈氏【经】尚书详解   宋志五十卷   存   经自序曰帝王之书帝王之行事也帝王之行事帝王之心也帝王以是心见诸行事而载诸典谟训诰誓命夫人能皆知之至于皓首穷年研精极思率不能得其要领者往往得里遗表见其异不见其同则典谟训诰誓命之所载者是直典谟训诰誓命而已于已何有哉昔者尝观授受之秘危微精一片辞只语足以该之至易晓也乃若立纲陈纪绥民靖国死生患难之变下而至于军旅行阵器械弓矢之微纤悉具偹何如是之不惮烦也耶与贤与子各因其时天尊地卑贵贱位矣革命之际汤武行之当时不疑后世称圣于变之民不烦告戒九官分职初无费辞多士多方乃谆复而不已君陈毕命亦防数百言安在其为同条共贯也苖民之顽若非干羽之所能格太甲不明若非三篇之所能变移天雨反风亦岂启金縢者之所能感动哉然此举彼应捷于影响泛观帝王之行事防于防漫无所綂纪者然旁通曲畅无不各得其宜各止其所此岂无自而然哉道行于天地之间防在万物萃于人心广大悉偹悠久无疆卓然常存而未始须臾亡也精粗一理古今一时物我一机天人一致得其所谓一则应变酬酢开物成务亦无所而非一之所寓也故凡用心之狭隘者欲以观此书而此书卒非狭隘也用心于寂灭者欲以观此书而此书卒非寂灭也是虽诸儒之训释尽天下能言之士葢有彰之愈晦而即之愈远矣今日语诸友以读此书之法当以求人之心求古人之心吾心与是书相契而无间然后知典谟训诰誓命皆吾胸中之所有亦吾日用之所能行则二帝三王羣圣人之道虽千百载之远犹旦暮遇之也诸友其母忽姓谱经字正甫安福人庆元中进士官终奉议郎泉州泊干   钱氏【时】尚书演义   八卷   未见   按叶氏菉竹堂目载有是书   胡氏【谊】尚书释疑   十卷   佚   宁波府志胡谊字正之奉化人与兄谦师事袁爕自号观省佚翁   时氏【少章】尚书大义   佚   郑氏【思忱】尚书释   佚   闽书思忱字景千安溪人授尚书于西溪李季辨解析精诣生徒常百数嘉定三年词赋首乡荐中第知崇安县左迁浦城丞真文忠公与语知其贤言于太守复得仕知南恩州为浙东叅议官   戴氏【仔】书传   佚   戴氏【侗】尚书家説   佚   滕氏【鈆】尚书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