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195 页/共 381 页

海盐图经元弼字良叔学者称为武原先生   呉氏【三极】中庸测   一卷   存   管氏【志道】中庸测义   一卷   存   中庸订释   二卷   存   志道自序曰中庸一篇朱子分为三十三章孔丛子説有四十九篇皆子思居宋解围后所作而今不可考矣世儒类知大学之简多错中庸无错则愚尚有疑焉幼读朱子章句即疑哀公问政章礼所生也之下有在下位三句而遗全文据朱子述郑氏之解曰此句在下误重在此夫何以辨下文之非错简而此处之非阙文也又考家语子曰三近之上有伪撰寡人实固不足以成之二语则又疑章句中岂无误混孔氏祖孙言语而强为分章之处尝先订此章其他章句亦有分其合而合其分者藏箧数年不敢出迩得南大司马孙文融书促予作中庸辑略予为心动欣然从之乃取十二年前章本叅互考订修饰其文其章句无大改于朱子之旧而分合间有所裁其注释亦多存原文而与时説相违亦有之要亦不诡于中庸之道已耳   按管氏订释分中庸为三十五章以人莫不饮食也一节合子曰道其不行矣夫为一章析子曰无忧者一节为一章自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至孝之至也为一章以郊社之礼一节自为一章自哀公问政至礼所生也接在下位一节然后接以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一节为一章自天下之达道五至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为一章自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至道前定则不穷为一章自诚者天之道也至明则诚矣为一章自惟天下至诚至惟天下至诚为能化为一章自诚者自成也至无为而成为一章自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至纯亦不已为一章自子曰愚而好自用至亦不敢作礼乐焉为一章自子曰吾説夏礼至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也为一章自唯天下至诚至末为一章谓通篇未有径以诗云作章首者故订之云   周氏【从龙】中庸发覆编   一卷   存   陈懿典序曰中庸发覆编者吾友周彦云所着也其称发覆者从前所覆者自今发之彦云所自命也彦云于吾党中最号博雅淹通而好深湛之思兹编虽成于匝月然其生平积累之工夫见矣世儒狃于旧闻骤而语之必骇且疑以为牵合凿空不知从古圣贤著书精微变化无所不有无所不通本非一家之言一人之见所可画疆而守况经籍流传阙文错简往往有之厘正刋定更不可少兹编订定如武周达孝继述二条次于作述之下纉绪之上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一条次于在下位一条之下天道人道之上虽其中与传注不同者什九而要之皆以中庸解中庸读者又何骇焉余尝窃疑中庸性命之书而古者乃置之礼经岂以武周祭葬郊社为礼之大者故以入礼经中乎论语终篇云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礼之三千三百无非性命也而不可认礼为性命外之物也圣人之致中和无非性命中来则谓中庸为性命之言可也谓为礼经亦可也彦云解礼仪威仪为道之愈析愈大处待其人而行所行即礼君子尊德性要归于崇礼真发我覆也   瞿氏【九思】中庸三书   俱未见   按瞿氏三书一曰中庸口授二曰中庸位育图三曰中庸运卦   姚氏【舜牧】中庸疑问   二卷   存   邹氏【德溥】中庸宗释   一卷   存   呉氏【应宾】中庸释论   十二卷   存   黄虞稷曰字客卿桐城人万厯丙戍进士   袁氏【黄】中庸疏意   二卷   存   顾氏【起元】中庸外传   三卷   未见   林氏【日正】中庸古本   一卷   未见   樊氏【长卿】中庸绎 中庸举正   俱未见   杨氏【文】中庸臆   一卷   未见   李氏【颎】中庸叅   一卷   未见   陈氏【仁锡】中庸渊天绍易测   六卷   未见   洪氏【德常】中庸要领   一卷   未见   黄虞稷曰德常字常伯歙县人谓大易后发明性道莫先中庸着中庸要领   汪氏【于沚】中庸剩义   一卷   未见   周氏【梦华】中庸传   一卷   未见   李氏【清】中庸章句详説   一卷   未见   髙氏【世泰】中庸问荅   一卷   未见   朱氏【应升】中庸诠注   一卷   存   陆元辅曰江东朱应升字允升崇祯巳夘举人   程氏【智】中庸防説   一卷   存   金侃曰休寜程子尚撰中庸防説一卷曾刋行   钱氏【】中庸説   一篇   存   李延昰曰钱氏证中庸为言礼之文   郁氏【文初】中庸郁溪记   二卷   存   程氏【时登】中庸中和説   一卷   佚   瞿氏【九思】中庸位育图説   朱见   黄氏【佐】中庸九经政要箴   一卷   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