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133 页/共 381 页

佚   胡氏【旦】毛诗演圣论   宋志二十卷   佚   宋氏【咸】毛诗正纪   宋志三卷   佚   毛诗外义   宋志二卷   佚   中兴书目毛诗正纪三卷天禧中宋咸撰四十四篇论诗名篇数风雅正变之类又外义二卷   刘氏【宇】诗折衷   宋志二十卷   佚   陈振孙曰皇祐中莆田刘宇撰凡毛郑异义折衷从一葢仿唐陈岳三传折衷论之例凡一百六十八篇   苏氏【子材】毛诗大义   通志三卷   佚   王应麟曰皇祐中武功苏子材采郑谱孔疏仅二百条分爲三卷   欧阳氏【修】毛诗本义   宋志十六卷   存   张爟序曰毛诗有诂训传郑诗有笺欧阳诗有论有本义毛郑之诗三百五篇而欧阳乃百一十四篇何也毛郑二家之学其三百五篇中不得古人之意者百十四篇欧阳公爲之论以辨之曰是不然也其诗之本义一如是也有论而无本义者因论而义见者也如毛郑之所注皆得之则欧阳之书不作矣闗睢之序兼论四诗之大防此独着其数语何也明闗睢之义者也一篇之文自有本书亦犹三百五篇之文自有本书也泛论有统解十附之本义之下何也明乎学诗者所当讲究之事如易之有系辞説卦序卦杂卦也诗谱无三颂何也谱之作爲分类有异同而后有谱周颂皆作于文王之时鲁颂爲一僖公商颂同得于正考父无待于谱而明非缺也大儒著作之体如此不知者以是爲不全之书其知者爲欧阳氏全书也   晁公武曰欧公解诗毛郑之説已善者因之不改至于质诸先圣则悖理考于人情则不可行然后易之故所得比诸家最多但平日不信符命常著书以周易河图洛书爲妖妄今又以生民元鸟之诗爲怪説蘓子瞻曰帝王之兴其受命之符卓然见于诗书者多矣河圗洛书元鸟生民之诗岂可谓诬也哉恨学者推之太详流入防纬而后之君子亦矫枉过正举从而废之以爲王莽公孙述之流縁此作乱使汉不失德莽述何自起而归罪三代受命之符亦过矣陈振孙曰其书先爲论以辨毛郑之失然后断以已见末二卷爲一义解取舎义时世本末二论豳鲁序三问而补亡郑谱及诗图总序附于卷末   楼钥曰由汉以至本朝千余年间号爲通经者不过经述毛郑莫详于孔頴逹之疏不敢以一语违忤二家自不相侔者皆曲爲説以通之韩文公大儒也其上书所引菁菁者莪犹规规然守其説惟欧阳公本义之作始有以开百世之惑曾不轻议二家之短长而能指其不然以深持诗人之意其后王文公苏文定公伊川程先生各着其説更相发明愈益昭著其实自欧阳氏发之   诗谱补阙   通志三卷   存   修序曰郑氏谱序云自共和以后得太史年表接于春秋而次序乃明今诗诸国惟卫齐变风在共和前余皆宣王以后予之旧图起自诸国得封而止于诗止之君旁系于周以世相当而诗列右方依郑所谓循其上而省其下及旁行而考之之説也然有一君之世当周数王者则考其诗当在某王之世随事而列之如鄘柏舟卫淇澳皆卫武公之诗柏舟之作乃武公卽位之初年当在宣王之世淇澳美其入相当在平王之时则系之平王之世其诗不可知其早晚其君又当数世之王则皆列于最后如曹共公身歴惠襄顷三世之王其诗四篇顷王之世之类是也今旣补之郑则苐取有诗之君而畧其上下不复次之而粗述其兴灭于后以见其终始若周之诗失其世次者多今爲郑补谱且从其説而次之亦可据以见其失在予之别论此不着焉   梅氏【尧臣】毛诗小传   二十卷   佚   欧阳修志墓曰嘉祐五年京师大疫四年圣俞得疫卒圣俞姓梅氏名尧臣宣州人以从父防补太庙斋郎歴桐城河南河阳三县主簿以德兴县令知建德县又知襄城县监湖州盐税签署忠武鎭安两军节度判官监永济仓国子监直讲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学长于毛氏诗爲小传二十卷   茅氏【知至】周诗义   宋志二十卷   佚   姓谱茅知至仙游人隐于县之西山以六经教授乡里景祐中厐借以德行荐补州学教授有周诗义二十卷   周氏【尧卿】诗説   三十卷   佚   隆平集周尧卿字子俞初名奭今名及字梦人授之也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有诗春秋説各三十卷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爲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説诗者以意逆志是爲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郑之笺欲详或逺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   欧阳修表墓曰尧卿道州永寜县人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鲁氏【有开】诗集   宋志十卷   佚   李氏【常】诗传   宋志十卷   佚   黄氏【君俞】毛诗闗言   通志二十三卷   佚   周氏【轼】毛诗笺传辨误【绍兴书目轼作式】   宋志八卷【绍兴书目二十卷】   佚   邱氏【铸】周诗集解   宋志二十卷   佚   郑樵曰宋朝丘铸注只取序中第一句以爲子夏作后句则削之   王氏【安石】新经毛诗义   宋志二十卷   佚   舒王诗义外传   宋志十二卷   佚   晁公武曰熈寜中置经义局撰三经义皆本王安石説毛诗先命王雱训其辞复命安石训其义书成以赐太学布之天下以取士云   王应麟曰诗乱离瘼矣爰其适归新经义云乱出乎上而受患常在下及其极也乃适归乎其所出矣噫宣靖之际其言验矣而兆乱者谁与言与行违心与迹异荆舒之谓也   沈氏【季长】诗讲义   十卷   佚   范氏【百禄】诗传补注   二十卷   佚   哲宗奬谕诏曰勅百禄省所上表撰成诗传补注二十卷夫六义之文葢温柔敦厚之教四家之説有训故传笺之殊虽同出于先儒或有非其本义是使后学各务名家卿博识洽闻留心经术讨论之外尤深于诗鉴商周之盛衰考毛郑之得失补注其畧防次成书眞得作者之微颇助学官之阙奏篇来上讲解甚明研味之余嘉叹无已   王应麟曰元祐四年六月吏部侍郎范百禄进补注二十卷诏付秘省   李氏【清臣】诗论   二篇   存   张氏【方平】诗正变论   一篇   存   朱氏【长文】诗説   佚   鲜于氏【侁】诗传   宋志六十卷   未见   按鲜于氏诗传范鎭作墓志秦观撰行状俱云二十卷文渊阁书目曁叶氏菉竹堂目均载有是书   孔氏【武仲】诗説   宋志二十卷   佚   范氏【祖禹】诗解   宋志一卷   未见   王氏【岩叟】诗传   佚   蘓氏【辙】诗解集传   宋志二十卷   存   晁公武曰其説以毛诗序爲卫宏作非孔氏之旧止存其首一言余皆删去按司马迁曰周道缺而闗睢作杨雄曰周康之时颂声作乎下闗睢作乎上与今毛诗序之意絶不同则知序非孔子之旧明矣虽然若去序不观则诗之辞有溟涬而不可知者不得不存其首之一言也   彭氏【汝砺】诗义   宋志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