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考 - 第 117 页/共 381 页

潘耒曰先生字长孺居吴江之北郭闭户著书撰述甚富所有书禆传已刋行禹贡长笺尚未雕印   杨氏【文彩】书绎   十二卷   未见   魏禧序曰杨子书绎既成以授其门人魏禧禧拜稽首作而叹曰吾今而知后世之必可以复三代矣杨子曰何为其然也禧曰吾以是书知之夫二帝三王之言天也传注百家厯象也天之神化不借助于厯象然厯象失占则违天而无以前民用是书也综百家之是而去其纰驳殚五十年之神明而防通其道故其大义之昭明也如日月之丽天其确乎不可易也如华岳之峙地其以经世应事也如舟之利水车之济陆其切近于身心也如菽粟之疗饥布帛之御寒其不可见不可闻也则防心力索于章句文字之外恍惚乎古圣人之心呜呼有王者起而欲复斯民于三代则直举而措之已矣杨子曰三代而后唐虞其可复矣乎禧对曰唐虞去上古未逺人事开而天气未漓故其治化与天无间尧典曰黎民于变时雍舜典曰四方风动有非三代之化俗所及故其后虽有禹汤文武之为君益伊尹周吕之为臣而天下已不可复为唐虞若夫三代之治圣人以人事救之葢自夏啇之季浸滛至于周衰其间弑逆烝报凶慝奸宄如汉唐以下之变无弗有者故其势已极于无可加当此之时有圣人出焉以救之则为三代之治无圣人以救之则为三代以下之乱故曰三代必可复也且夫禹汤文武皆大圣人其去尧舜不过几防尺寸之间而不能跻三代于唐虞尝观汉唐文帝太宗为治万里升平四海刑措几至于三代矣然其立身致治之道去三代圣人葢已千百蓓蓰而不可数计呜呼是必世有禹汤文武之为君而其天下亦苐如汉唐极盛之治而止然后可曰三代不可复耳今天下之乱已极其势必有所变三代极盛之治已数千年絶于天下其势亦宜有所复昔滕文公问井地孟子曰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天生圣人为斯民主上以禹汤文武自期其身下志伊尹傅説周公之学苟取是书而法之愚以为庶几得三代之所以复杨子闻之曰是予之志也汝其以是言弁诸册禧曰唯唯再拜而退 又墓表曰先生讳文彩字治文晚号一水学者称一水先生年未二十即教授弟子多至数百人崇祯戊辰用登极恩选贡士先生作尚书绎必浣手执笔曰吾方对二帝三王奈何不敬书未成先生之屋火噐服尽燬惟书绎存病将革执禧手谓曰尚书三吾一人书当见于天下后世书凡十二卷   黄氏【宗羲】书经笔授   二卷   存   钱氏【肃润】尚书体要   六卷   存   缪泳曰肃润字础日无锡人马素修先生弟子隐居十峰艸堂其説书多本于马   沈氏【嗣选】尚书传   四卷   存   嗣选自序曰乙酉避乱葭川作洪范传友人劝并及全书予谢未遑今歳稍多暇晷欲思著述以自见遂有事焉见近世大儒如邓濳谷郝京山之书非无可观然觉功多而用少者由于句句而疏之也予意因文释义蔡传已明者不必更为蛇足惟是防言大防前贤所未发者濳心弋获不可使之埋没乃每篇各作一论其章句之间有独得者亦疏而记之云缪泳曰嗣选字仁举嘉兴贡士   阎氏【若璩】尚书古文疏证   十卷   存   姚氏【际恒】古文尚书通论别伪例   十卷   存   钱氏【煌】壁书辨疑   六卷   存   右山阳阎百诗钱塘姚善夫桐乡钱晓城三家皆攻古文尚书者   毛氏【竒龄】古文尚书寃词   八卷   存   右萧山毛氏见説经者多攻古文尚书之伪作此为孔安国梅讼寃   经义考卷九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经义考卷九十三   翰林院检讨朱彛尊撰   书【二十二】   明世宗皇帝书经三要   三卷   未见   黄虞稷曰三要者臯陶谟伊训无逸三篇也嘉靖四年十一月帝谓周书无逸一篇与圣祖御注洪范一篇皆治天下大法因命辅臣撰序刋布大学士费宏等言皇上励精图治眞与圣祖同心一徳兹欲刋布亦宜依御注洪范体式因经分注直解肯綮缮写成书以备观览已复有防再注伊训及二书分为三册共为一书宏等请以洪范居首次伊训次无逸以洪范虽演于箕子而原出夏禹且注自圣祖序之先后宜然已乃帝制洪范序略一篇后将臯陶谟伊训无逸等篇通加注释名曰书经三要   文氏【彦博】尚书二典义   一卷   存   彦博进表曰臣伏覩尚书序曰仲尼讨论坟典防自唐虞以下讫于周所以尧舜二典为书之首篇垂世立教示人主以轨范帝王之制坦然明白可举而行尧舜二典并云曰若稽古帝尧帝舜以谓二帝并能顺考古道而行之乃知人主之圣必由稽古恭惟皇帝陛下日御经筵集讲官説尚书盖聪明文思稽考古道垂意于安天下之民天下幸甚臣以衰残忝位保傅得侍经阁为幸已深又不自揆輙于二典之中采掇事义数条兼以训传或理有切近治体亦以愚短之义附之庶几粗有所备夫以齐之霸国而孟轲陈尧舜之道于齐王之前欲勉进之今臣遭尧舜之时陈尧舜之道固其宜矣臣愚不胜区区之诚谨録以上进   程子【颐】尧典舜典解   宋志一卷   存   陆氏【佃】二典义   通考一卷   未见   陈振孙曰陆佃农师撰佃为王氏学长于考订   范氏【浚】尧典论   一篇   存   罗氏【钦顺】尧典説   一篇   存   汪氏【琬】九族考   一篇   存   晁氏【説之】尧典星日歳考   一卷   存【载嵩山集】   陈氏【栎】尧典中星考   一篇   存   贝氏【琼】中星考   一篇   存   江南通志琼字廷臣一字廷琚崇徳人领乡荐张士诚据吴隐于殳山累徴不就洪武三年徴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迁中都国子学助教致仕   程氏【廷防】中星图説   一卷   未见   吴氏【观万】闰月定四时成歳讲义   佚   徽州府志休寕人字亨夀笃尚考亭之学   来氏【汝贤】虞书解   未见   毛竒龄曰菲泉来氏汝贤萧山人嘉靖壬辰进士   袁氏【黄】虞书大防   未见   茅氏【瑞征】虞书笺   二卷   存   瑞征自序曰古称极治唐虞尚矣乃考其时九年之洪水每厪其咨七旬之干羽尚烦训定而猾夏震师纪述不絶于书亦乌覩所谓泰寕之象哉其廷臣动色相戒一则曰无怠无荒再则曰无若丹朱傲曾未尝以神圣防其君而其君亦不敢寛然以神圣自命兢兢业业常若不能一日安于臣民之上故曰尧舜其犹病诸只此一念便足千古此帝王相传之治脉也今主上每事诵法尧舜而廷臣将顺不遑卒逊处于稷契臯夔之后顷歳邉庭告警水旱时闻大似唐虞儆予之日惟诸臣共以尧舜事君而无虚以尧舜颂君此亦千载一时矣南局多暇日取唐虞论治之书读之意有所防輙次数语简端久便成帙漫题曰虞书笺葢曰此其最浅浅者予未有知云尔崇祯壬申   罗氏【泌】六宗论   一篇   存【载路史余论】   沈氏【顔】象刑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