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 - 第 93 页/共 398 页

设栖部。   弥陀部。   案版寨。   罗必甸。   带良甸。   普甸。   部目甸。   落甸。   带洋甸。   他郎。   因远。   不通。   沙财。   泥大。   带思。   奚泥伽。   乌尤。   罗配。   法处。   七十门一处。   大甸。   越甸。   兀好滞。   带来普胜侣也构甸。   部目司摩。   带思带良甸。   因远罗必甸。   违远带羊撒里甸。   马龙马郎沙则尼甸。   罗尼罗初不甲甸。   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中统四年置。   大理路军民总管府。上。唐姚州,治叶愉洱河蛮。后蒙舍诏皮罗阁并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晱诏、浪施诏,合五诏为一,号南诏。治大和城。至阁罗凤。号大蒙国。至异牟寻。又迁于羊苴乖城,即今府治,改号大礼国。后段氏有其地,更为大理国。宪宗三年,收附。六年,置上下二万户府。至元七年,并二万户为大理路,领司一:   录事司。宪宗七年,立中千户,属大理万户。至元十一年,罢千户,立录事司。十二年,升理州。二十一年,复为录事司。   县二:   太和,下。附郭。唐开元末,皮罗凤据其地。宪宗七年,于城内外立上、中、下三千户。至元二十六年,改中千户为录事司,上、下二千户立县。云南。下。唐为云南州,又改匡州。后张仁果据之,号白子国。蒙氏、段氏并为云南州,又称品甸。宪宗七年,立品甸千户所。至元十一年,复为云南州。后降为县。   府二:   永昌府。蒙氏、段氏皆为永昌府。宪宗七年,分永昌之永平县立千户所。至元十一年,置永昌州。十五年,升为府,隶大理路府。领县一:   永平。蒙氏为胜湘郡。至元十一年,改立千户所。后又为县。   藤冲府,蛮名越晱。僰、骠、峨昌三种蛮居之。唐置羁縻州。蒙氏取越晱,置软化府,又改腾冲府。宪宗三年,府酋高救内附。至元十一年,改藤越州,又立藤越县。十四年,改腾冲府。十二五年,省顺江州及藤越、越甸、古涌三县。按越甸,至元中置。古涌置县年分阙。入之,隶大理路。   州三:   邓川州。下。夷有六诏,□晱其一也。唐置□晱州,治大厘城。蒙氏改德原城,隶大理。段氏因之。宪宗三年,内附,置德原千户所。至元十一年,改为邓川州。领县二:   浪穹,下。蛮名弥茨,乃浪穹诏所居之地。后其酋铎罗望为南诏所侵,移保剑川,更称浪剑。贞元中,南诏灭之,以浪穹、施浪、邓晱总三浪为浪穹州。宪宗七年,内附,立浪穹千户所。后改为浪穹州。至元十一年,降为县,与凤羽县俱隶本州。凤羽。下。蒙氏细奴逻兴,有凤翔于此,故名。至元十一年,置县。   蒙化州。下。为罗罗摩及僰蛮之地。后寨氏细奴逻筑城居之,号蒙舍诏,改称南诏,改蒙舍城为阳瓜州。段氏改开南县。宪宗七年,立于户所。至元十一年,置蒙化府。十四年,升为路。二十年,降为州,隶大理路。   赵州。下。罗落蛮所居。蒙氏立十睑,赵州晱其一也。皮罗阁置赵郡,阁罗凤改为州。段氏又改天水郡。宪宗七年,置赵睑千户所。至元十一年,改为州,又于白崖睑立建宁县隶本州。二十五年,省建宁入本州。   姚安路军民总瞥府。唐故州。蒙氏改为弄栋府。段氏又改姚州。宪宗三年。内附。七年,置统矢千户所、大姚堡千户所。至元十二年,罢统矢,置姚州,隶大理路。天历间,升姚安路总管府。领县一:   大姚。下。蛮名大姚堡。宪宗七年,立千户所。至元十一年,改为县。   十二关防送千户所。本云南县楚场地。至正间,因地僻险,立千户所。   蒙怜路军民府。至元二十七年,从云南行省请,以蒙怜甸为军民总管府领只迷甸、金井甸。   蒙莱路军民府。本蒙莱甸,与蒙怜路同时置。领邦毛甸金齿等处宣抚司。其地在大理西南,土蛮凡八种,曰:金齿、白夷、白僰、峨昌、骠、繲渠、罗比、苏。自汉以来,不与中国通。蒙氏取其地为大理属部。及段氏时,金齿诸蛮浸盛。中统初,金齿、白夷诸酋各遣子弟入朝。二年,立安抚司以统之。至元八年,分金齿、白夷为东西两路安抚使。十二年,改西路为建宁路,东路为镇康路。十五年,改安抚为宣抚,置六路总管府。二十三年,罢两路宣抚司,并入大理金齿等处宣抚司。   柔远路。其地曰怒江,曰普坪睑,曰申睑僰寨,曰乌摩坪。中统初,僰酋阿八思入朝。至元十三年,与茫施、镇赓、镇西、平缅、麓川俱立为路,隶宣抚司。后并于麓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