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元史 - 第 88 页/共 398 页

内江。下。   珍州。下。宋故州,属夔州中。领县二:   乐源,下。绥阳。下。   绍庆路。下。宋绍庆府,属夔州路。至元二十八年,置总管府。泰定四年,绍庆路四洞酋何者等降,并命为蛮夷长官,仍设巡检司以抚之。户三千九百四十四,口一万五千一百八十九。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县二:   彭水,下。黔江。下。   绍熙路。下。宋绍熙府,元初废。至正初,置绍熙路总管府。领县四:   营怀,下。威远,下。资官,下。应灵。下。   怀德府宣抚司。至顺二年,四川行省招谕怀德府驴谷什用等四洞及生蛮十二洞内附。诏升怀德府为宣抚可以领之,诸洞各设长官司及巡检司。   领州四:   来宁州。下。   柔远州。下。   酉阳州。下。宋思州,又改酉阳州,元初因之。领县三:   务川,下。中水,下。宁夷。下。   服州。下。   石柱军民宣抚司。宋石柱安抚司,元初改宣抚司。   石耶洞军民府。本石柱宣抚司地,元初析置军民府。   邑梅沿边溪洞军民府。元初改并乡洞,置军民府。   夔州路。下。宋为夔州都督府。至元四年,置夔府路总帅府,戍开州。十五年,改夔州路总管府,以施、万、云安、天宁四州来属。二十二年,又以开、达、梁山三州来属。二十五年,析施州清江县地入本路。户二万二十四,口九万九千五百九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数。领司一:   录事司。   县二:奉节,下。巫山。下。   州七:   施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旧领清江、建始二县。至元二十二年,省清江县入本州。领县一:   建始。下。   达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至元十五年,隶四川东道宣慰司。二十二年,改隶夔州路。旧领通川、永睦、新宁、巴渠、东乡、明通六县。永睦、巴渠、明通、东乡四县,至元中并省。领具二:   通川,下。新宁。下。宋志作新兴,误。   梁山州。下。宋为梁山军,属夔州路。至元二十二年,改为州。领县一:   梁山。下。   万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旧领南浦、武宁二县。至元二十年,省南浦县入本州。领县一:   武宁。下。   云阳州。下。宋为云安军,属夔州路,又析置安义县,寻为云安监。至元十五年,置云安军。二十年,升云阳州,省云安监入之。   大宁州。下。宋为大宁监,属夔州路,至元二十年,升为州。省所属大昌县入之。   开州,下。宋故州,属夔州路。旧领开江、清水二县,元初,俱省入本州。   叙南等处蛮夷宣抚司。大德七年,改叙州宣抚司为叙南等处宣抚司。后至元三年,立横江巡检司。   叙州路。下。宋戎州,属潼川府路,后改叙州。宋末,城登高山为治所。至元十二年,宋将郭汉杰以城降。十三年。置安抚司,未几徙治三江口。罢安抚司,仍为叙州。十八年,升为路。二十二年,复置安抚司。二十三年,复为路,旧纪:降叙州为县,误。隶蛮夷宣抚司。领县四:   宜宾,下。有宪宗神御殿。庆符,下。南溪,下。宣化。下。宋旧县,后废为镇。元初,复置县。   州二:   富顺州。下。宋富顺监,属潼川府路。至元十二年,置富顺监安抚司。二十年,罢安抚司,置富顺州。   高州。下。宋为羁縻州,后属长宁军。熙宁八年,夷人得个祥献十州,内有高州。至元十五年,云南行省遣使招谕内附。十七年,知州郭安复行州事。   马湖路。下。本马蛮地。宋时,蛮主屯于湖内。至元十三年内附。十九年,置总管府,迁于夷部溪口,濒马湖之南岸为府治。二十五年,以沐川等五寨析隶嘉定者,还隶本府。领州二:   长宁州。下。本羁縻州,宋政和中建为长宁军。至元十二年,守将黄立以城降。二十二年,设录事司,后与所属安宁县俱省入本军。泰定二年,又改军为州。   戎州。下。宋晏州,为羁縻州。熙宁八年,夷人得个祥献。至元十三年,蛮夷部宣抚司遣使招谕。十七年,部长得兰纽来见,授大坝都总管。二十二年,升为戎州,州治在箐前。所领长官司六:   泥溪长官司   平夷长官司。   蛮夷长官司。   夷都长官司。   雷波长官司。   沐川长官司。以上六长官司,宋俱为马湖部落。后至元二年,并为三长官司。   镇安路。下。领州一:   上林州。下。   长官司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