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通典 - 第 365 页/共 410 页

淮安路   淮安路 【上】 宋为淮安州元至元十三年行淮东安抚司十四年改立总管府领山阳盐城淮安淮阴新城清河桃园七县设录事司二十年升为淮安府路并淮安新城淮阴三县入山阳兼领临淮府海宁泗安东四郡其盱眙天长临淮虹五河赣榆朐山沐阳各归所隶二十七年革临淮府以盱眙天长隶泗州领县四州三州领八县山阳 【上至元十二年安东州归附以木县马罗军寨作山阳县十三年淮安路归附仍存淮安县二十年省淮安新城入焉】 盐城 【上】 桃园 【下 按明史槀金以宿迁县之桃园镇地置淮滨县后省元复置桃园县谨附识】 清河 【下本泗州之清河口宋立清河军至元十五年为县】 海宁州 【下】 唐海州宋隶淮东路元至元十五年升为海州路总管府复改为海宁府未几降为州隶淮安路初设录事司二十年与东海县并入朐山领三县朐山 【中】 沐阳 【下】 赣榆 【下】  泗州 【下】 宋隶淮东路元至元十三年降为下州旧领临淮淮平虹灵璧睢宁五县十六年割睢宁属邳州十七年割灵璧入宿州以五河县来属二十一年并淮平入临淮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以盱眙天长二县隶焉领五县临淮 【下】 虹 【下】 五河 【下初隶临淮府十七年来属 按宋史地理志度宗咸淳七年于泗州五河口置淮安军领五河县当是元初废军为县谨附识】 盱眙 【上宋昭信军元至元十三年行招信军安抚司事领盱眙天长招信五河四县明年升昭信路总管府十五年改为临淮府十七年以五河县在淮之北改属泗州二十年并招信入盱眙二十七年废临淮府为盱眙县】 天长 【中】  安东州 【下】   高邮府   高邮府唐为县宋升军元至元十四年升为高邮路总管府领录事司及高邮兴化二县二十年废安宜府为资应县来属又并录事司改高邮路为府属扬州路今隶宣慰司领县三高邮 【上】 兴化 【中】 宝应 【上旧为宝应军至元十六年为安宜府二十年废府为县来属本府】   荆湖北道宣慰司 山南江北道肃政廉访司   中兴路   峡州路   安陆府   沔阳府   荆门州   德安府   中兴路   中兴路 【上】 宋为荆南府元至元十三年改上路总管府设录事司文宗天历二年以潜藩改为中兴路领县七江陵 【上】 公安 【中】 石首 【中】 松滋 【中】 枝江 【下】 潜江 【中】 监利 【中宋未兵乱民散收附后始复旧】   峡州路   峡州路 【下】 本峡州宋隶荆湖北路后徒治江南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七年升为峡州路领县四夷陵 【中宋未随州迁治不常归附后复归江北旧治】 宜都 【下】 长阳 【下】 远安 【下】   安陆府   安陆府唐郢州宋隶京西路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五年升为安陆府领县二长寿 【中】 京山 【中兵乱移治汉滨至元十二年还旧治】   沔阳府   沔阳府本复州宋理宗端平闲移州治于沔阳镇元至元十三年归附改为复州路十五年升为沔阳府领县二玉沙 【中倚郭】 景陵 【中兵乱徒治无常归附后还旧治】   荆门州   荆门州 【下】 唐为县宋升为军理宗端平闲移治当阳县元至元十三年归附十四年升为府十五年迁府治于古城降为州领县二长林 【下】 当阳 【中】   德安府   德安府唐安州宋为德安府咸淳闲徒治汉阳元至元十三年还旧治隶湖北道宣慰司十八年罢宣慰司直隶鄂州行省为散府后割以来属领县四州一州领二县安陆 【下】 孝感 【下】 应城 【中】 云梦 【下】  随州 【下】 宋为崇信军又为枣阳军后因兵乱迁徒无常元至元十二年归附十三年即黄仙洞为州治领二县随 【下】 应山 【下】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三十五 ●钦定续通典卷一百三十六 州郡十六     元三   ○元三【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   陕西诸道行御史台 陕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四府五州二十七属州十二属县八十八 【本省陵站八十处水站一处】   奉元路   延安路   兴元路   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   巩昌等处总帅府   土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等处宣抚司   礼店文州蒙古汉军民元帅府   奉元路   奉元路 【上】 宋分陕西秦凤熙河泾原环庆鄜延为六路金并陕西为四路元中统三年立陕西四川行省治京兆至元初并云阳县入泾阳栎杨县入临潼统南县入盩屋十六年改京兆为安西路总管府二十三年四川置行省改此省为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大德元年移云南行台于此为陕西行台皇庆元年改安西为奉元路设录事司领县十一州五州领十五县咸宁 【下】 长安 【下】 咸阳 【下 按续舆地考咸阳县元省入兴平寻复置谨附识】 兴平 【下】 临潼 【下】 蓝田 【下】 泾阳 【下至元二年并入高陵县三年复立】 高陵 【下】 鄠 【下】 盩屋 【下】 郿 【下旧为郿州添置柿林县至元元年省郿州为郿县废柿林】  同州 【下】 唐为同州宋为定国军金因之元仍为同州 【按同州志云至元六年省冯翊县入同州谨附识】 领五县朝邑 【下】 白水 【下】 合阳 【下 按金史地理志贞佑四年以合阳隶祯州明一统志云合阳县元初隶祯州后仍旧谨附识】 澄城 【下】 韩城 【下唐宋为合城县金曰祯州元至元元年州废二年再立六年州又废止设县】  华州 【下】 旧华州金金安军元复为华州 【按陕西通志云元省郑县入州谨附识】 领二县华阴 【下】 蒲城 【下 按华阴县志蒲城县元中统初省郑县入州谨附识】 渭南 【下 按渭南志元省下邽县入渭南谨附识】 耀州 【下】 宋为感义军又改名感德军又为耀州如故金因之元至元元年并华原县入州又并美原入富平领三县三原 【下】 富平 【下】 同官 【下】  干州 【下】 至元元年并奉天县入州五年复置奉天省好畤入焉又割永寿来属后又改奉天为醴泉领三县醴泉 【下】 武功 【下 按续舆地考武功县金故为武亭县元复旧谨附识】 永寿 【下宋金属邠州元至元十五年徒县治于麻亭】  商州 【下】 领一县洛南 【下】   延安路   延安路 【下】 宋为延安府金为鄜延路元改延安路领县八州三州领八县肤施 【下】 甘泉 【下 按元一统志云至元二年并临真县入甘泉谨附识】 宜川 【下元初置司候司至元六省入宜川 按元一统志云至元六年并丹州入宜川县陕西通志云元省门山县入宜川谨附识】 延长 【下】 延川 【下】 安定 【下本宋旧堡元初升为安定县至元元年析置丹头县四年并丹头入本县】 安塞 【下本金旧堡元初升为县 按安塞县志云元省敷政县入安塞谨附识】 保安 【下金为保安州元至元六年降为县】  鄜州 【下】 旧领洛交洛川鄜城直罗四县至元四年并鄜城入洛川又并洛交直罗入州六年废坊州以中部宜君二县来属领三县洛川 【下】 中 【部下】 宜君 【下】  绥德州 【下】 唐绥州宋为绥德军金为州领八县元初并嗣武入米脂绥平入怀宁至元四年并定戎入米脂怀宁入青涧又并义合绥德入本州岛领二县青涧 【下】 米脂 【下】  葭州 【下】 宋为晋宁军金改为葭州元至元六年并通秦弥川葭芦入州并太和入神木建宁入府谷领三县神木 【下元初创立云州于古麟州之神木寨至元六年废州为县】 吴堡 【下 按元一统志云吴堡县元至元元年省二年复置谨附识】 府谷 【下后唐为府州元初建州治至元六年废为县】   兴元路   兴元路 【下】 宋为兴元府元立兴元路总管废久之以凤金洋三州隶焉宋时领南郑西县褒城廉水城固五县后废廉水入南郑元初割出西县属沔州以洋州西乡县来属领县四州三南郑 【下】 城固 【下】 褒城 【下】 西乡 【下 按续舆地考云西乡县宋端平中废元复置谨附识】 凤州 【下】 宋为团练州元至元五年以在郭梁泉县并入州隶兴元路 洋州 至元二年省兴道真符二县入州 金州 【下】 宋为房开达四州路元为散州 【按续舆地考云平利洵阳汉阴石泉元并省入金州谨附识】   陕西汉中道肃政廉访司   凤翔府   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