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610 页/共 807 页

国朝康熙十二年巡抚张凤仪藩司施天裔再辑扩前志十之三四雍正七年濬与法敏等又遵   防重修十三年书成   山西通志二百三十卷   巡抚山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觉罗石麟等监修【臣】等谨按明成化中督学佥事胡谧尝撰为通志至嘉靖中副使周斯盛万厯中按察使李维祯尝两修之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提督学政刘梅又踵事排纂分类三十有二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十二年书成   陜西通志一百卷   署理陜西总督吏部尚书刘于义等监修【臣】等谨按旧志五十卷为康熙初年巡抚贾汉复所编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董其事者督臣查郎阿刘于义抚臣史贻直玛尔泰硕色学臣王兰生等取原书增为百卷十二年书成   甘肃通志五十卷   巡抚甘肃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许容等监修【臣】等谨按明代甘肃府州即隶陜西至   本朝康熙年间始别为一省雍正七年有增修通志之   命于是容等遵   防纂修其凡例曰甘肃旧无志统于陜西通志中陜西详于西安延安凤翔汉中兴安诸郡而畧于平巩临庆至河西诸卫所则尤在所畧今分二省自应详辑越乾隆元年书成   四川通志四十七卷   总督四川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黄廷桂等监修   【臣】等谨按旧志在明凡四修我   朝康熙十二年总督蔡毓荣巡抚张德地又续事纂辑是编乃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十一年书成   广东通志六十四卷   巡抚广东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郝玉麟等监修   【臣】等谨按岭南舆地自汉魏以至明代记载甚多然皆不能详备至   圣祖仁皇帝二十二年始纂成通志雍正七年复遵防重修而抚臣郝玉麟鄂弥达等踵相采辑乃称该备九   年书成   广西通志一百二十八卷   巡抚广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鉷等监修【臣】等谨按自史记有桂林象郡之名而粤西舆志乃代有作者然而古今之形势既殊则建置之更张不一雍正七年   命修通志于是督臣鄂尔泰遵   防纂辑歴高其倬尹继善以至抚臣金鉷相续编辑十一   年书成   云南通志三十卷   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   【臣】等谨按滇中地志实昉于唐明艺文志载洪武既平云南诸儒臣定为志书六十一卷今已无存   本朝康熙三十年始复辑为成书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时鄂尔泰总督云贵因旧志而增损之继其事者为督臣高其倬尹继善抚臣张允随等分为三十卷乾隆元年书成   贵州通志四十六卷   大学士鄂尔泰等监修   【臣】等谨按贵州为西南僻壤故凡纪载之书自唐宋以前未闻作者明赵瓒始创为新志而谢东山郭子章辈踵而修之   国朝康熙初巡抚曹申吉重加厘订为书三十三卷雍正七年遵   防重修较他省通志最后成凡经督臣鄂尔泰尹继善张允随张广泗抚臣元展成诸人之手而始告竣増为四十六卷乾隆六年书成   歴代帝王宅京纪二十卷   顾炎武撰炎武见经类   【臣】等谨按是书考歴代帝王所都断自黄帝终于故明其偏安者各按时代附焉   海昌外志【无卷数】   谈迁撰迁字孺木一字仲木海宁人   西宁志七卷   苏铣撰铣交河人顺治丙戌进士官至广东道续安邱志二十五卷   王训撰训字敷彝安邱人顺治丁亥进士官万全县知县   永平府志二十四卷   宋琬撰琬字玉叔号荔裳莱阳人顺治丁亥进士官至四川按察使   杞纪二十二卷   张贞撰贞字起元号园安邱人康熙壬子拔贡官翰林院孔目   贞自序曰贞族世居潍河东岸庄号高柯实在子故域贞渉猎史传见其有闗于者悉掌记之积纸箧衍漫不省录忽忽十年丙戌夏偶有所触因忆前事从烟煤虫篆中检付儿子在辛厘为二十二卷曰图考曰星土曰舆地曰山川曰系年曰沿革曰封建曰年表曰世次曰原古曰分国曰系家曰苗裔曰春秋经传曰经传别解曰人物曰遗书曰艺林曰杂缀所引书四百有余种   萧山县志刋误三卷 杭志三诘三误辨一卷毛竒龄撰竒龄见经类   台湾纪略一卷   林谦光撰谦光字芝楣长乐人   【臣】等谨按   国初明臣郑克塽窃据台湾负固梗化康熙二十三年始克平定谦光因作是编分十三篇末附以澎湖之志因初经开辟草创未就故名为纪略而不称志焉   登封县志十卷   张圣诰撰圣诰字紫书号韦庵广宁人官登封县知县   琅盐井志四卷   沈鼐撰鼐字枚臣长洲人由贡生官云南琅盐井盐课提举   师宗州志二卷   管抡撰抡武进人官师宗州知州   辽载前集二卷   林本裕撰本裕字益长奉天人   本裕自序曰是编折衷于   盛京志其前集则仿龙门志乘后集则仿涑水编年扬州府志四十卷   张万寿撰万寿字鹤秋浮山人官至扬州府知府河套志六卷   陈履中撰履中字执夫商邱人官至分巡宁夏兵备道   澳门纪略二卷   印光任张汝霖同撰光任字黻昌寳山人官至太平府知府汝霖字云墅宣城人由防贡生官至澳门同知   右地理类都会郡县   钦定河源纪略三十六卷   乾隆四十七年   皇六子永瑢   皇八子永璇   皇十一子永瑆大学士公阿桂等奉   敕撰   皇上御制河源简明语曰予既为河源诗并按语既读宋史河渠志有文命辑河源纪略有谕兹以体大物博考今证古不无费辞虽彼此细勘事则明恐毫厘稍差义乃紊兹为简明之语庶因提要而便览葢河源究以张骞所探蒲昌海盐泽及汉武所定昆仑为是虽山海经水经注皆畧具其説山海经刘歆称伯益所着本无所据水经注则桑钦郦道元皆张骞后人实祖其説而广之以至于烦文且昆仑在回部原出玉也独未明揭伏流至青海于阿勒坦噶达素之天池而出耳歴唐宋以至元乃有鄂敦淖尔为河源之语鄂敦为古语汉语即星宿海也彼时虽未考至天池而中国之河源实由此颇见梗概矣溯伏流以至蒲昌海盐泽非河源而何星宿海亦盐泽之伏流至青海而出为清水黄河挟之以流始为防淡后为纯黄是二水本一源至中国出地为二色而终归于一若夫曲折纤细则见近所为诗文及纪略之书独叙其简明崖略如此   【臣】等谨按是年春有事豫工   上命侍卫阿弥达祭告西宁河神因西溯河源绘图具奏言星宿海西南三百余里有阿勒坦郭勒水色独黄又西有阿勒坦噶达素齐老流泉百道入阿勒坦郭勒是为黄河真源为自古探索所未及   皇上因考征实騐叅订旧文   御制河源诗一章并读宋史河渠志一篇阐河出昆仑   之实古今譌误旷若发防复   命诸臣综览史文旁稽字説撰定是编综为一书首卷   冠以   御制诗文次曰图説三卷曰列表五卷曰质实五卷曰证古六卷曰辨伪六卷曰纪事六卷曰杂録四卷由是河源脉络摹绘精详一展卷而了如指掌葢由   帝德广运无逺弗周是以星使宣劳奉职克称数百年沿譌袭谬始得真源岂张骞笃什之流粗陈梗概者所可同日语哉   河纪二卷   孙承泽撰承泽见经类   承泽自跋曰此非如史家河渠葢漕政也漕之通塞视乎河河安则漕安河变则漕危重漕故重河所纪者治之人治之事治之言   具区志十六卷   翁澍撰澍字季霖吴县人   两河清彚八卷   薛凤祚撰凤祚见经类   北河续记八卷   阎廷谟撰廷谟孟津人顺治丙戌进士官工部主事   河防刍议六卷   崔维雅撰维雅新安人顺治丙戌举人官至布政使   治水要议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