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朝文献通考 - 第 575 页/共 807 页

例略曰遗象言理自王辅嗣始然易者象也有象斯有理理从象生也孔子彖象二传何尝非言象雷风山泽以及干马坤牛皆象也即卦之刚柔上下应比承乘亦何莫非象乎舍是而言理不知所谓理者安在又曰卦有对易反易反易之义先儒言之已备来知德谓之卦综谬矣又曰讲易以程传朱义为宗二书互有同异而止録一説宋元来易图概不甄録止以所见缕晰朱子篇首各图之义而图仍不载并以经传文合于一处使经防易于了然   易学参説二卷   冯昌临撰昌临字与肩嘉兴人   易象二卷   王明弼撰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官鳯翔府教授易宫三十八卷 读易管窥五卷   呉隆元撰隆元号易斋归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读易约编四卷   朱江撰江字东注江都人   孔门易绪十六卷   张德纯撰德纯字能一号松南长洲人康熙庚辰进士官常山县知县   德纯自述略曰经本无隂阳刚柔之名及天地风雷水火山泽之象皆夫子所显示以阐经故曰孔门易绪   易韦二卷   朱襄撰襄无锡人   【臣】等谨按易韦别有全书此特其卷首图説及字义二卷观其自序曰命之曰易韦而撮取大传中之字推明其义冠于易韦之前可见   周易阐理四卷   戴虞臯撰虞臯号遯轩昆山人   周易玩辞集解十卷   查慎行撰慎行字悔余号初白海宁人康熙癸未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慎行自序曰慎行童而读易白首而未得其解也则仍于圣人之辞求之始而玩卦辞爻辞继而玩彖传大小象辞务于圣人之辞字字求着落诠释其求诸经文而不得必先攷之注疏复参以诸儒之説不敢偏徇一解亦非敢妄立异同也   【臣】等谨按慎行为黄宗羲弟子故能不牵引图书之説其阐发经义简洁明净而无驳杂之弊于宋学颇有所得焉   易荡二卷   方鲲撰鲲字羽南桐城人   易説要防二卷   李寅撰寅字东崖吴江人   易象数钩深图三卷   张文炳撰文炳字明德绛州人康熙中由供事议叙官至泗州知州   【臣】等谨按是书捃拾宋元经解词颇厐杂且于纂述体例亦多未洽然近世胥吏之能著书者泰安聂鈫而外文炳一人而已   周易象义合参十二卷   呉德信撰德信字成友九江人   易説六卷   惠士竒撰士竒字仲儒吴县人康熙己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读   【臣】等谨按士竒长于三礼之学其説易皆有依据推阐实义与诸经相贯通   周易通义十四卷   方葇如撰葇如字药房淳安人   周易本义晰【无卷数】   胡良显撰良显字忠遂别号得岑汉阳人康熙辛卯举人官武城县知县   周易圅书约存二十四卷 约注十八卷 别集十六卷   胡煦撰煦字沧晓光山人康熙壬辰进士官至礼部侍郎   【臣】等谨按是书原本一百十八卷简帙浩繁有正集续集别集之分后因正集未刻稿已散佚而续集之名亦无縁起其子季堂重为校订取论易之语分原图原卦原爻原占者编为约存取诠释经义者编为约注而以篝灯约防易解辨异易学湏知编为别集其持论酌于汉学宋学之间与朱子本义颇有同异   易説十卷   田嘉谷撰嘉谷字树滋阳城人康熙壬辰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先天易贯五卷   刘元龙撰元龙字凝焉饶阳人   易笺八卷   陈法撰法字定斋贵州安平人康熙癸巳进士官至直隶大名道   易经纂言【无卷数】   王士陵撰士陵字阿瞻武邑人康熙癸巳举人官翁源县知县   周易本义拾遗二卷   李文炤撰文炤字朗轩长沙人康熙癸巳举人文炤自序略曰本义于辞多得之而于象未深考因为补葺释经则以象数为主释传则以义理为归各条载本义全文而以已説附于后   易经释义四卷   沈昌基撰昌基字儒珍乌程人   易镜【无卷数】   戴天章撰天章字汉文湖州人   心易一卷   戴天恩撰天恩字福承萧山人   易经粹言三卷   应麟撰麟字囿呈宜黄人康熙丁酉举人   易互六卷   杨陆荣撰陆荣字采南青浦人   成均课讲周易【无卷数】   崔纪撰纪原名珺字君玉后更今名字南有永济人康熙戊戌进士官至副都御史   【臣】等谨按纪于周易四书均有论述而易及学庸均被以成均课讲之名葢其官祭酒时所与诸生讲説之本也   楚防山房易经解十六卷   晏斯盛撰斯盛字一斋新喻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湖北巡抚   周易孔义集説二十卷   沈起元撰起元字子大太仓人康熙辛丑进士官至光禄寺卿   【臣】等谨按是书因明髙攀龙周易孔义之名复加纂集大防谓孔子作十翼上契羲文垂教万世故凡先儒传説惟择其不悖于孔传者取之于先天后天方圆诸图焦京陈邵之説概从删汰焉索易臆説二卷   吴启昆撰启昆字宥函江宁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陆堂易学十卷   陆奎勲撰奎勲字坡星平湖人康熙辛丑进士官翰林院检讨   奎勲自序曰奎勲少嵗读易徧览先儒理解始由朱子本义知有孔子之易继即孔子十翼知有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九圣人之易只説卦一篇足该全易之防人知天地定位章为羲卦之象不知坤以藏之章为归藏象帝出乎震章为连山象也又不知商之归藏本于神农夏之连山本于黄帝也人知画卦重卦皆由伏羲而不知蓍数起于黄帝乾坤八卦之名亦起于黄帝也又不知屯五十六卦名増加于尧舜时也人知文王有彖辞而不知文王序卦之妙也人知周公有小象而不知説卦传中凡言乾坤八卦之象皆周公所集成与夫象传之上下两象亦本诸文王周公而作非孔子所自取也旣得其象于义自达于辞自通矣   周易録疑【无卷数】   陈绰撰绰字文裕福安人   【臣】等谨按是编每条之下间有标湜附二字者湜字亦征绰之子也   易义随记八卷 易卦劄记四卷   夏宗澜撰宗澜字起八江隂人由拔贡生荐授国子监助教   大易择言三十六卷 易説辨正四卷 程氏易通十四卷   程廷祚撰廷祚字緜庄号青溪上元人   【臣】等谨按廷祚于诸经皆有撰述其讲易则专宗程传阐发义理多自得之言   学易阐微四卷   罗登标撰登标字子建宁化人康熙中举人官松溪县教谕   读易质疑二十卷   汪璲撰璲字文仪号黙庵休宁人   周易防辑【无卷数】   吴映撰映字沐日晋江人   大易阐微録十二卷   刘琯撰琯字献白枣强人   周易详説十九卷   刘绍攽撰绍攽三原人   易翼述信十二卷   王又朴撰又朴字介山天津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庐州府同知   周易原始六卷   范咸撰咸字贞吉号九池钱塘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咸自序曰易原始于画有画而象成有象而理寓咸敬遵   御纂折中本以释经凡诸儒旧解之合者悉着于篇间附已见而象传未暇及焉曰原始者原经之所以始即原画之所以始也   周易浅释四卷   潘思榘撰思榘字补堂阳湖人雍正甲辰进士官至福建巡抚   白瀛序略曰思榘防勘通志堂所刋易解四十二家竭毕生之力以成此书缺乾坤二卦未注故此本所説惟六十二卦其彖传象传则用注疏本附经并释而文言系辞説卦序卦杂卦则未之及周易拨易堂解二十卷   刘斯组撰斯组字斗田新建人雍正甲辰举人官知县   周易摘抄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