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887 页/共 1125 页
俱废。盖由贪一时之功,不为经久之计,冒受赏典,恬不知耻。乞自今姑令置籍,候经三年委实坚固,方许推赏。」诏除缮治器械外,余依所奏。
六月五日,吏部侍郎司马伋言:「二广奏到州县官授讫任满推赏,缘阙名与赏格类多不同,本部无所勘验赏格,并未推行。乞下敕令所早立成法,有阙名、赏格不同去处,看详改正,庶几法令归一,有以遵守,使应被赏者早沾恩典。」从之。阙名与赏格不同,如吏部注官阙名有融州文村堡准备差使,《淳熙总类赏格》则云融州文村寨之类。
十四日,吏部侍郎司马伋言:「臣昨任司勋郎官,将崇宁以来应系赏典格法取会类写成册,编至干道六年二月。自臣改除以后,不曾编类。所有法册见在司勋,乞下司勋,令取会自干道六年二月以后推赏指挥,接续编类检照。」从之。
七月十八日,吏部侍郎司马伋言:「自今小使臣校尉应差重难短使,偶无籍定人,却差常程短使人前去。二广、荆湖、淮南、福建路为重难短使,如回日无绾系,与比附四川已得指挥,以地里远近等第推赏。」从之。
二十一日,左司谏萧燧言:「捕盗官应格改官,将以劝功。而奸生诈起,往往凑足人数,迁就狱情,求合法意。乞诏敕令所改修成法,止与循资,其能擒捕剧贼自立奇功者,取特旨改官。」从之。建宁府建阳县尉陈伯和将百姓应干三十九人第十一名诬伏强盗,结正解府审问得实,伯和特降一资放罢。
故有是命。
九月二十四日,吏部尚书韩元吉言:「捕盗之赏非特选人改官一事,自余条目尚有数四。若今来止将选人改官减作循资,则轻重不均。若并数降削减,则捕盗之赏骤废。今乞正官在假而暂权者,所获盗赏止与循资。其捕剧贼及人数多者,听奏裁。仍令本州岛及提刑司指定保明,其不实者守倅、监司一例坐罪。」从之。
五年五月二十八日,吏部言:「乞将选人合得循资、酬赏存留后任收使者减半,其淳熙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指挥更不施行。」先是,吏部尚书蔡洸言:「乞自今选人酬赏不许于改官后收使。」从之。至是臣僚言:「选人劳绩,遂成干没,乞别立法。」事下吏部看详,故有是命。
七年二月二十五日,诏:「吏、户部行下外路官司自今保明到任满酬赏并遵依新降专法供申,不得引例。」从中书门下省请也。
二十六日,吏部言:「诸处保明小使臣校尉酬赏,今新修酬赏格法内有减损去处,系是今年正月颁行,其间却有到、罢在今降指挥前者,乞依旧法推赏。若在今来颁降条格之后,并从新格。」从之。
三月十九日,诏:「自今承直郎以下捕盗合得转一官,与改次等合入官,每岁以八员为额。若合得减三年磨勘,与循一资。余一年磨勘,候改官毕日收使。其干道赏令内承直郎以下捕盗改官条令敕令所删修。」先是,宰执呈进重修县尉捕盗赏格。上曰:「朕未尝轻易改法,缘县尉捕盗赏
前后臣僚论其太滥,不得不少严之,务要适中,可令敕令所依此删修。」故有是诏。
十二年九月四日,诏:「二广监司及诸郡守倅、州县镇寨等官到任、任满依旧格推赏。」先是,广西路安抚使詹仪之并臣僚申请乞依旧格复二广赏典,奉旨令吏部看详闻奏。至是本部勘会:「诸州所得到任、任满酬赏,近缘 令所删修淳熙一州一路到罢赏格,并各比之旧赏例行减损。今取到进奏院状,称二广州郡内有瘴疠、沿边沿海或水土恶弱及外接蛮猺去处,即与其余裁减诸路州军赏典不同。昨来 令所将二广诸郡酬赏一 删修镌削,是致间有连年无官愿就,久阙正官,实为利害。尚书、侍郎、左、右选今同共看详,欲照应詹仪之及臣僚奏请,将二广监司及诸郡守倅、州县镇寨等官如到罢在今降指挥之前,自合遵从淳熙一州一路酬赏条格推赏。若到罢在今降指挥之后,其到任、任满与悉依旧格推赏施行。」故有是命。
十三年十二月九日,诏司勋减书令史一人,贴司二人。以司农少卿吴燠议减冗食,下 令所裁定,故有是命。
十四年八月十七日,诏:「应夔路沿边差遣今后特依旧格推赏,其到罢人依十二年九月四日二广已降指挥施行。」以权发遣夔州杨辅援二广例建请,故有是命。
十五年九月八日,明堂赦:「应命官管押纲运,偶缘元差官司失于照应,未有举主,见碍推赏。如交纳别无少
欠,可与放行一次。」
绍熙二年十月二日,臣僚言:「捕盗之赏最为优异,果有劳 ,固无可议。然外路诸州未必详审,其间巧于营图,委曲装饰,容亦未免。乞申严行下,精加究核,结罪保明,无或卤莽。如有违戾,或因事彰露,重寘于宪,庶几不致虚授。」从之。
绍熙五年九月十四日,明堂赦文:「应命官管押纲运,偶缘元差官司失于照应,致有年及六十以上,或举主未曾到部,但所押钱物别无少欠见碍推赏之人,可特与放行一次。」
庆元二年七月十二日,六部长贰看详到:「吏部侍郎张抑言,守臣保奏到知县、县令,灾伤最重处,各减三年磨勘,内二年磨勘比类合占射差遣一次。缘本部格法恩赏、循资并合移注,以降指挥日为名次,又诸应得循资以上酬赏人不许留后任使。今选人动待远次,岂肯以三年磨勘比类循资赏罢见任、反待远阙之理。乞应似此比类一等酬赏,如在任人许任满收使,或先循资,行下取问本官愿与不愿移注罢任,将来到部,更不破考。今看详恩赏循资自有条法合行遵守外,若特旨恩赏,如今来赈济推恩之类,内有因循资合该移注之人,欲从本官陈请,许就任循资,将来更不破考。仍先行下会问,如愿移注者仍听,庶几朝廷特恩不致与常格酬赏一律施行。」从之。
开禧二年七月三十日,右正言朱质言:「检准令,诸任满酬赏而本任犯赃及私罪重,若公罪降官或本职旷阙者不在酬赏
之限。即犯私罪稍重,降赏格一等,此酬赏本法也。今司勋审覆,有隐落过名、巧为饰说而理赏者,其已经按劾或论奏,虽不曾推勘体究,固与善罢不同。有选人任左藏库监官,不就任满而引二年为界先受赏者,其本任既未满替,安保后无遗阙 有县尉巡捉私茶盐矾,盐亏而以茶无透漏循转者,其盐即是本职旷阙,岂有更推茶赏 巧于营求,唯务相蒙。乞今后任内应得酬赏,并候任满,关会所属官司次第保明,无诸般违碍,方许审验放行。其本任犯赃、私罪但曾经按 论奏,或公罪降官,或本职内有一事旷阙,并不许推赏。惟私罪稍重,则降等。」吏部 令所看详:「今后任内应得酬赏,并候任满,关会所属官司次第保明,无诸般违碍,方许审验放行。」从之。寄案《大典》卷三千二百八十八引
《神宗正史 职官志》司勋郎中、员外郎,参掌勋赏之事。凡勋级十有二:曰上柱国,曰柱国,曰上护军,曰护军,曰上轻车都尉,曰轻车都尉,曰上骑都尉,曰骑都尉,曰骁骑尉,曰飞骑尉,曰云骑尉,曰武骑尉。《宋史 职官志》:上柱国,正二品;柱国,从二品;上护军,正三品;护军,从三品;上轻车都尉,正四品;轻车都尉,从四品;上骑都尉,正五品;骑都尉,从五品;骁骑尉,正六品;飞骑尉,从六品;云骑尉,正七品;武骑尉,从七品天头原批:「夹注不写。」。自从七品推而上之至于正二品,三岁一迁,必因其除授以加之。凡赏有格,皆设于此,以逆其至焉。若事应赏,从其所隶之司考实以报,则审其状,以格覆之。非格所载,则参酌重轻拟定,以上尚书省。录用前代帝系及勋臣之后,则考验而奉行其制命。分案四,设吏十有九。哲宗《职官志》同天头原批:「自寄以下至《哲宗 职官志》同。接私名五人下,空一格。夹注写首页第七行。」又天头原批:「六字(校点者按:即「哲宗职官志同」)接上直写。」。
哲宗元佑元年四月二十六日,三省言:「尚此条内容不全。其全文已载本卷第一页。
绍圣二年天头原批:「此条原粘在本卷第二页之前。」,户部言:「元丰官制,司勋覆有法式酬赏,定无法式酬赏。元佑三年有法式者,止令所属勘验。自后应干钱谷,本部指定关司勋,则是户部兼司勋之职。愿依元丰官制。」从之。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 勋 官
勋官
【宋会要】
勋官:上柱国,正二品;柱国,从二品;上护军,正三品;护军,从三品;上轻车都尉,正四品;轻车都尉,从四品;上骑都尉,正五品;骑都尉,从五品;上骁骑尉,正六品;上飞骑尉,从六品;上云骑尉,正七品;上武骑尉,从七品。上凡十二等,率因旧制。凡赐勋者皆以制敕授之,司勋给告身。五代以来初叙勋,即授柱国。
太宗淳化元年,诏:「自(分)[今]京官、幕职州县官始武骑尉,朝官始骑都尉,历级而进。内殿崇班初授则骑都尉,三班及军员吏职并初授武骑尉。」
英宗治平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诏:「应文武常参官子为父后见任官者赐勋一转。」以立神宗为皇太子也。
神宗元丰三年九月十七日,诏:「臣僚加恩并依旧勋,已至上柱国即并加食邑、实封。给、谏、待制许加寔封。省副、知杂许并加勋,勋已至上柱国加食邑。」详见封爵门。
六年十二月一日,诏:「升朝官加勋依宗室法,并自武骑尉始。」旧法升朝官加勋,内殿崇班、内常侍赐勋,并自骑都尉始也。
朝廷以郎与大夫之名易武士之官称,究其立意命名,皆有深旨,寔万世不刊之成法。至于文臣虽选人亦以七阶换见任官,亦正其名矣。若夫勋官之赐,自武骑尉至上护军皆武臣之名,悉以为恩数加之,有司沿袭旧制,而未之改,则 徽宗政和三年二月八日,降授儒林郎、充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李嘉奏:「伏
于名寔之际尚窃疑之。且有是名者必责之以自寔也,今官为文品,而勋带武名,借如使相或赐户之官,而勋带轻车、护军之类,岂其所宜哉 名不正则言不顺,有在于此,欲乞文臣赐勋如易武士之官称,别命之名,使文武不相混淆,庶几上副循名责寔之政。」诏文勋官并罢,令尚书省措置。
高宗绍兴三年二月八日,详定一司敕令所言:「见修司勋一司法令,其间该载逐等勋赐。今既见遵依政和三年三月三十日指挥,应文武臣勋并罢,欲行删去。缘又见依当年九月九日指挥,蕃官、蕃兵勋并依旧。其条内勋赐即难以删去,欲乞存留。」从之。
职官 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 考功部
考功部
【宋会要】
考功掌幕职州县流外官年终考帐,次年三月奏较给牒据。仍申关铨曹,以定减、殿选数及掌覆太常拟谥、都省集议之事天头原批:「集议之事以上大字居中。」。
《两朝国史志》:考功判司事一人,以带职朝官或无职事朝官充。凡考课之法,分隶他司,或以他司专领,本司但掌覆太常拟谥及幕(府)[职]州县官流外较考之事。令史五人。元丰官制行,郎中、员外郎始实行本司事。郎中一人,掌考课之法及应文武臣磨勘、关升、资任、较考等事。案十二:曰六品,曰七品,曰八品,曰曹掾,曰令丞,曰从义,曰成忠,曰资任,曰检法,曰校定,曰知杂,曰开拆。吏额:主事二人,书令史十人,守当官一十人,正贴司八人,私名一十人。
《神宗正史 职官志》考功郎中、员外郎,参掌考课及名谥、碑碣之事,随文武选分治。凡命官,皆所隶选选:《宋史》卷一六三《职官志》三作「迁」。,以其职事具注于历,给之统属州若司,岁书其功过。应升迁选授者,验历按法而叙进之。有负殿,则正(具)[其]罪罚。凡考监司以七事,一曰劝农桑,治荒废;二曰招荒亡,增户口;三曰兴利除害;四曰劾有罪,平狱讼;五曰失案察;六曰屏盗贼;七曰举廉能。考守令以善最,德义有闻,清慎明着,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为四善。狱讼无冤,催科不扰,为治事之最;农桑垦殖,水利兴修,为劝课之最;屏除奸盗,人获安处,赈恤困穷,不致流移,为抚养之最通算分定三等;五事为上,三事为中,余为下。而择其能否功过,著者别为优劣,以诏黜陟焉原稿旁批:「『屏盗贼』,寄案《大典》卷一百九十四作『平盗贼』。又『考守令』以下至『以诏黜陟焉』,一百有八字,据《大典》卷一百九十四校补。」。执政官、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以上若死而应谥,则覆太常所定行状,考验名实,报尚书集〔议〕以闻。旧置考课院,其定殿最,皆有考辞。至熙宁中及官制行,悉罢。分案十有七,设吏六十有八。《哲宗职官志》同。
神宗元丰五年十月二十七日,尚书吏部言:「待制以上旧法六年迁官,今准新制三年一迁。其已满三年磨勘外有剩年月,
乞许通理磨勘。」从之。
哲宗元佑三年,诏:「知州考课法,吏部上其事于尚书省,送中书省取旨赏罚,劣等应罚而已冲改者,仍从冲降法。县令以下,本部专行。」
四年五月八日,吏部言:「应在任官差出,除应副军期、推鞠录问、验户并考试、部夫、权繁难及课利三万缗以上场务、便籴、和籴、定夺公事外,余事差出,每考通计过百日者,所余月日并不理为考任。即自陈有碍而不为改者,杖一百,其月日与收理。」从之。
六年六月十二日,枢密院言:「元丰七年中书省(条)[牒],堂除知州军三年为任,武臣依此。元佑元年指挥以成资为任,武臣未曾立法。」诏:「武臣任六等差遣,川广成资,余并三十个月为任。」
元符元年三月八日,吏部言:「四选通用在任成资,不因罪犯、替移,许理为任条制。欲(入)[人]曾被对移、破考,虽还本任,通及二年者不在此限。又差使、借差,虽未及二年,听通理。若因事对移及冲〔改〕差替之类者,不在磨勘之限。」从之。
六月二十九日,吏部言:「官员系朝廷差出,除在任人自理在任月日,其非在任人缘军期、边事、刑狱及往水土恶弱处,听理为任。若朝廷差委勾当余事,如无稽迟,许以二日折一日,理为考任。及三年以上者,申尚书省、枢密院审察。事体重者取旨,或与理为一任。」从之。
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诏吏部:「守令课绩在优上等,即关御史台严加考察。如有不实,重行黜责。」从吏部请也。
闰九月八
日,吏部言:「差任未满而朝廷升移者,许通理。前任满日,虽在职,听关升。」从之。
徽宗宣和元年二月二十七日,臣僚上言:「臣窃见吏部牒,宣教郎、行国子小学录范致厚乞用选人时该磨勘后住滞月日,出给公据,已奉圣旨依所乞给还。臣窃详吏部元勘当条制,系承务郎以上并大小使臣磨勘时官司住滞月日,隔碍磨勘,依条许行给还,即未有任选人日住滞、改官、隔过月日许给还之文。伏望特赐详酌施行。」诏改正。
高宗建炎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赦:「应命官犯罪合该原免,如结断未了,合朝见人,特许先次朝见。内合磨勘、改官、关升、差注者,并与放行。」
二十二日,赦:「应今日以前不得差出之官之官:原衍一「之」字,已删。,因官司违法差出,本官失于限内申陈,致破考及不许通理考任者,并特许理为资任。」
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赦:「应承直郎以下因事合殿实年月日,并与放免。」
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言:「见带大小使臣并系军兴以来诸处踏逐抽差到见任寄居、待(关)[阙]并因功换官之人,不能参部注授差遣,乞与理为资任。」从之。
绍兴元年九月十九日十九日:原稿旁批:「寄案《大典》卷一百九十四作『十八日』。」,赦:「命官缘烧劫州军罢任,因批书不圆,合候到部降名者,仰本部长贰审量诣实,特与免降。」
二年五月八日,权考功员外郎楼照言:「欲乞今后选人升改,所用举官内有未了过犯,若系已申朝廷降到指挥,许作举官收使之人,依已
降指挥收使升改。后有违碍,却行改正,庶免申禀重迭,升改留滞。」从之。
十二月二十二日,吏部侍郎席(盖)[益]言天头原批:「寄案《大典》卷一百九十四作席益。」:「考功昨因遗火,文籍烧毁,内有陈乞磨勘、关升等案牍,许经所在别行陈乞。其昨来缴到真本告 、札子、印纸、公据等,在部被火不存者,欲许元陈乞人结罪,具元投下文字、名件及历任家状、功过、请假、事故等赴部审验诣实,关送逐选给据。仍立限半月赴部陈乞,限满更不受理。」从之。其缴到真本文字,如本部有干照,参验诣实,即具事理保明申尚书省,听候指挥,方得给据。
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吏部勘会:「官员定谥、赐谥,出给谥告、命词,别无立定专法,乞下有司参酌重轻,立为定制。」至是中书舍人陈与义等言:「旧来百官谥不命词,至政和、宣和以后有不经太常、考功议定,百官集议,而特赐谥者,始命词。近来乃一 命词,欲乞改正。」诏今后特恩赐谥命词给告外,余给 施行。
四月十五日,吏部言:「左朝请大夫、直秘阁虞沆系通判资序,有举主三人,于靖康元年十月关升,实及三任六考,无过犯,见有批书、印纸照验,缘无当时案牍参照,乞比附去失告 ,召官委保诣实施行。」从之。
六月二十三日,吏部言:「监司、知通见在任官,昨降指挥不得申陈通理,止是欲革数易之弊。今来却有丁忧及朝廷改差已罢任之人,若不与通理历过月日,遂与罪犯之人一等。欲将前任不因罪犯罢
任人,许通计前任考任施行,其见任官自合遵依已降指挥施行。」从之。
十一月三日,吏部言:「承务郎以上到部,遇有收使举主之人,自来系用奏状到部,方许理为分数。如去失奏状,许令举官再发奏状。所用奏检系为考功升改,即本选未曾申明差注许用奏检理为分数指挥。一、侍郎左选。考功建炎三年六月十九日申请,去失奏检,许举官再发奏状,〔奏〕检仍用印。绍兴元年四月四日敕:举状不到吏部,听用奏检,自绍兴元年四月一日已后用真奏状。绍兴元年六月二十二日敕:京朝官、大小使臣收使举主,亦依绍兴元年四月四日已得指挥。(二)[一]、尚书右选。勘会昨绍兴三年三月二十八日指挥,见行遵依外,缘大使臣到部,其举主自来系用照牒收使,若系去失,出给朝廷付身或本部公据许行收使外,如系去失,未曾出给,依已降指挥,不合收使。一、侍郎右选。绍兴三年十月十三日指挥已前,权许用奏检照会差注。上件指挥日后奏状到部,依条合该收使,用为举主差注。若举状不到之人,不许收使。」诏:「绍兴三年十月十三日指挥已后,虽奏状不到,如有用印奏检,亦许收使。仍自来年正月一日,依已降指挥止用奏状。如去失,许依诸选法再奏。」
十二月三十日,吏部言:「右宣教郎刘棆昨于建炎二年七月扈驾维(杨)[扬],得旨转一官,内承直郎与改官。棆系承直郎,无出身,于当年三月成六考,依
格合改通直郎。缘吏部不照考第月日,止改宣教郎,乞与贴转。」从之。
四年五月二十三日,诏:「诸路干当短使人若无前任大添支人,许将合入常程短使人差拨,仍立为赏格。应系差川陕,即依吏部再差纲运重格,广南、荆湖路即依短使稍重格,淮南沿边州郡即依短使稍轻格酬奖,候事平日依旧。」先是,小使臣校尉前任请大添支者合差纲运。以纲运稀少,并籍定名次差诸路干当短使。侍郎郑滋以大添支人少为言,故有是诏。
九月十五日,赦:「应不得差出之官因官司违法差出,本官失于限内申陈,致破考及不许通理考任者,并听理。」
五年闰二月十六日,吏部言:「右迪功郎、洪州新建县丞王真乞将江南西路安抚司差权并筠州奏辟差充筠州高安县尉月日,不曾被受朝廷付身,理为考第。」诏依元降指挥许理为任,今后更有似此之人依此。
十一月四日,中书门下省言:「史馆昨该进书人已降指挥转官资,减半年〔磨勘〕。其未有名目并副尉、下班祗应缘磨勘年限不同,未有该载。」诏:「未有名目人并候出职,或有官日收使。年限不同人,依四年法比折。」
十二月一日,枢密院言:「诸军已有指挥许理为资任去处,其统领、将佐、使臣、部队等若系朝廷差到有付身之人,自合理为资任外,其余使臣非朝廷差到无付身之人,与二日折一日理为考任。」从之。十二月六日指挥:「若二年成任,合
作四年,所有磨勘并初该磨勘合要住程年限,更不比折。」
九年五月五日,吏部言:「勘会选人陈乞升改收使举主,依条会问所属有无责降事故等因依,照条收使。若有降差遣之人,依见降职位理为举主。其间有举主元任常调官,荐举后除侍从官,因言章落职与宫祠,该赦叙复待制,又自陈宫观。今欲将见任待制以上职任后自陈宫祠人,与作常调举主收使。」从之。
六月二十一日,吏部言:「选人陈乞任修职郎,经岳庙差遣一任回,依条关升令录。窃详岳庙差遣止系朝廷优恤西北流寓、江南无产业及久劳于事任之人。今来选人才方出官,及因赏循入修职郎,便授岳庙差遣,一任回许理为考任,关升令录,显属太优。今措置,乞将任修职郎岳庙差遣一任回,及迪功郎用岳庙两任四考、两任五考关升令录之人,除曾历州县官及应任诸司职任差遣,任及二考成资以上之人与关升令录外,其余尽用岳庙差遣理任者,更不许用上条关升。」诏:「迪功、修职郎用岳庙考任关升令录之人,内须实历州县及诸司官属等差遣及二考以上与关升。」
十年四月二十五日,吏部言:「勘会选人陈乞通理,依条前任未满,不因罪犯、体量、替移、别授差遣,愿补前任者听。仍到任半年内申本州岛,录报在京所属依格资序一色,方许补满前任,共成考任。其间却有见任带官别领职任差遣,在任历过考第,通
历任用举主关升,依旧在任,未终满罢间,后来或因省员废并及改差,若丁忧罢任之人,再授差遣,到任半年内陈乞通理,依条止合通理补前任,所有中间资序不同月日,依条不得通理作考第收使。本部官今看详,选人升改并系用实历考第,谓如通理,须是补满前任,方许通理,却与破坏考第,虑恐于理未尽。今相度欲乞将选人任内因关升许依旧在任未终满罢之人,若缘不因罪犯罢任别授差遣,愿补满前任者,到任限半年内申陈,与除豁资序不同月日外,将今任月日补满前任资序,共成考任,庶使选人不坏考第,本部有以遵执。」从之。
十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干办行在诸司审计司阎大钧言:「近乞依左藏库官理当实历。准考功告示,左藏库系朝廷专法,四粮审院别无条格,难以施行。窃见绍兴七年七月二十日已降指挥,粮审院官并理作实历亲民,乞检照施行。」从之。
七月二十三日,诏:「均州依荆南、荆门、复州、汉阳军、归、峡七州军例,文武官到任与减一年磨勘,任满更减一年。选人比类施行。」从合门宣赞舍人、均州兵马都监彭筠等请也。
十三年二月二十七日,吏部言:「右宣教郎、前任黔州黔江县事李缶札子:『窃见四川选人元立法许展就三考、四考者,详其立法之意,欲使有无出身人并就关升也。次任再展考,通历任有出身六考,无出身人七考,方应改官格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