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330 页/共 1125 页

天禧元年正月,都大巡检汴河堤岸韦继升、(长)[张]君平言:「汴河(遂)[逐]年栽种榆柳,并于人户科配,栽种失时,少有青 活。递年增数帐管,遂勒逐铺作畦,收榆荚种莳,于闲隙地内栽种。欲望自今在任三年,如能沿河于闲地栽种椑五万株已上青活,委新官点检交割,州府保明闻奏,令佐免选,与家便官,使臣免短使,京朝官知县优与亲民。其在任官每一年栽种二万株,亦与依前项处分。」诏缘汴河州军管勾河堤京朝官使臣、令佐等任满,如委栽种及五万株已上青活,河堤别无 虞,新官点检交割,取本州岛府官吏保明以闻。仍自(齐)〔赍〕赴阙,于中书、枢密院通下,候看详应条,京朝官使臣与免短使、家便差遣,令佐免选。如不应条,不及数,显有情幸,干系官吏重行朝典。 九月,诏曰:「睠彼京师,寔通汴水,是四海会同之处,念一夫覆溺之忧,俾设巡防,合行拯救。苟失性命,深用悯伤。爰形(勤)[劝]赏之文,式表好生之旨。应沿汴河州县,有误坠河之人,委本界巡检及习水人等画时救接,如溺者家愿出钱与拯济之人者听。或救接得贫阙人,即以官钱给赐。」 二年六月,汴水涨九尺,遣臣诣万胜梁固斗门,谕勾当使臣均调水势,无致泛溢。 八月,遣开封府推官周好问与八作、(推)[排]岸司检汴堤毁官司庐舍,计工料修迭。凡工二百四万。时开封府言,民屋低下,岸多(拥)[摧]圮故也。 仁宗天圣三年八月,以汴水浅涩,遣使祭汴口。 四年七月,枢密院言:「汴水涨,堤危急,欲令八作司相度京城西决泄入护龙河以减水势。」从之,遂于贾陂开决迭 水口。毕,赐役兵缗钱。 庆历六年十二月八日,勾当汴口张从一、张滋言三年水势调均,诏从一转西上合门副使,滋迁西京作坊。 皇佑二年八月,命开封府判官张中庸往中牟县修筑汴河堤岸。 三年九月,诏缘汴河商税务毋得苛留公私舟 。又诏三司河渠司,每年一开浚之。 嘉佑二年六月,诏以真宗皇帝御制《发愿文》刻石于汴口灵津庙。 六年闰八月六日,同判水监杨佐(官)[言],据汴口检计功役八万三百一十一工,具到功毕, 日取放水势。诏汴口见攸人(贡)[员]兵士并等〔第〕特支。 英宗治平二年七月,诏以狭汴河赏官吏有差。初,嘉佑六年,以汴河久不浚,(河久不浚)诏命都水监与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使李肃之(祖)[相]度利害。都水监(察)[奏]:「汴河自泗(洲)[州]以上至南京水道直流湍驶湍:原无,据《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补。,不复须治;自南京至以上汴口水阔散漫,以故多浅。欲乞自南京至都门三百里修狭河木岸木:原作「水」,据《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改。,扼束水势,令深驶。俟三五年见次第,即复修汴口至京东水门外。所用桩梢止伐岸木为之可足。」诏从之。而以岸木不足,又募民出杂梢,度以为僧。凡用梢桩竹索三百八十四万二百,役工百八十六〔万〕四千,为岸三万一千四百步。自祖宗时固已尝狭河,其后久不复狭,方兴是役。论者纷然,以为不利,及成,人乃(使)[便]之。以上《国朝会要》。 神宗熙宁六年六月十二日,上批:「汴水比忽减落,中河绝流,其洼下处才余一二尺许。访闻下流公私重船,初 不预知放水淤田时日,以故减剥不及,类皆阁折损坏,致留滞久,人情不安。可令都水应干官司分析,仍下三司委差官同府界提点司自京抵陈留仍:原作「上」,据《长编》卷二四五改。,具有无损坏舟 ,比较累年所坏数以闻。」后提点吴审礼等言,检视舟 ,初无损坏者无:原脱,据《长编》卷二四五补。。 十一月七日,中书门下言:「权判将作监范子奇乞不闭汴口,造木 截口,或打拨大河浮凌不入,常使水势通流,外江纲运直入汴至京,公私利便,经久委实可行。淮南江浙荆湖都大制置发运司乞再展十日闭口。」诏汴口相度。既而乞依范子奇所请,差人打拨凌牌及就汴口造木 栏截浮凌。从之。旧制,汴口启闭有时,至是遂不闭之。会高丽入贡,因令泝流而上。 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同判都水监宋昌言、李立之、丞王令图言:「汴口已生杂滩,秋冬之交必稍退背,乞权闭汴口使水涸,增修堤岸斗门毕,再相度。」同判都水监侯叔献、丞刘璯乞不闭汴口,于孔固斗门下权作截河堰,使水入都门,候修堤岸毕,即开堰。诏如叔献等所请。 八年二月二十四日,同管勾外都水监丞程昉等言外:原作「水」,据《长编》卷二六○改。:「尝乞京西三十六陂为塘乞:原作「以」,据《长编》卷二六○改。,潴水入汴漕运入:原无,据《长编》卷二六○补。,其陂内民田,欲先差官量顷亩,依数拨还,或给价钱。又采买材木遥远,清汴欲作三二年修,仍乞选知河事臣僚再按视措置。」诏翰林侍读学士陈绎、入内都知张茂则与昉等覆视以闻。其后绎等言水源足用,清汴有可以必成理。 六月十六日, 都水监言,汴、蔡两河就丁字河置通漕,从之。时有诏籴西京米赴河北封桩,患蔡河舟运不能达河北,故水官侯叔献、刘璯建议,汴河可因故道凿堤置,引汴水入蔡河。 十二月二十六日,都水监言:「孙贾斗门之西,汴河北岸,共八处可置虚堤,渗水入西贾陂;并淤田司栏水堤开河一道,引水透入减水河,下注务泽陂,为五丈河上源。乞差杨琰管勾修置,陈佑提举。」从之。 九年正月二十八日,中书门下言:「今安南营器械什物发付潭州,欲令都水监早开汴水。」从之。 十年二月十三日,诏:「春候已深,无甚寒冻,高丽进奉使非久离京,汴口可令都水监于元拟日前促五七日。」 六月二十八日,范子渊言,今月十八日兴工浚汴。 九月二十六日,权判都水监俞充等言:「勘会汴口取黄河水经由京师,应副东南漕运,久来选任能吏,增置兵力,广聚物料,以为缓急之备。后多裁减,事难济办,合具申请。一、汴口久来差大使臣二员,内或小使臣一员勾当,并兼京西都大巡检汴河堤岸贼盗斗门。近岁兼管勾(洪)[淤]田,仍一员官高者同河阴县兵马都监,以便缓急差借河阴县教兵士。昨因裁减日,差小使臣二员,改作勾当汴口管勾京师汴河堤岸斗门淤田。况勾当汴口使臣所管地方,自京城西至汴口一百里,事责重于京东都大(堤)[提]举,权轻任(毕)[卑],难为集事。欲乞差谙晓河事大使臣一员,仍留见在小使臣一员 勾当汴口,并兼京西都大巡检汴河堤岸贼盗斗门、管勾淤田。内大使臣仍同河阴县兵马都监,其替罢小使臣却与河上一等差遣,不为遗阙。一、河阴管城县等沿夹河巡检,自汴口至赵桥地分约五十里,并河阴县雄武埽黄河巡河,旧有使〔臣〕二员通管,近减罢,令勾当汴口使臣兼行管勾。缘勾当汴口使臣常须在本口调匀水势,岂可更令兼管夹河巡检公事 欲乞比旧裁减一员,只差小使臣一员,自汴口至赵桥(汾)[沿]汴夹河巡检,专切修护堤岸,兼河阴县〔雄〕武埽巡河。乞本监选举。一、京西都大巡河司及汴口旧管部役使臣四员,内差使臣管押人船般运巩县山滩柴草二员,专管勾汴口上下约堤埽外,有一员诸处部役。近裁减都大司部役,只留汴口二员,全然阙人。欲乞依旧添差部役使臣二员,从本〔监〕选举。一、汴口旧管河清三指挥,广济、平塞各一指挥,并以八百人为额,计四千人。昨减并平塞并河清(地)[第]三两指挥,欲乞只将见管河清、广济三指挥并依添作八百人为额,据见少人数,乞下外都水监丞司于北京以下埽分割移河清人兵千人赴汴口填配,余数即令招填,比旧亦减一千六百余人。一、汴口官吏调匀水势,固护堤埽,近经裁减赏格,却以减省工料为重,调匀水势为轻,官吏务减省工料,不顾水势,以致汴水多不调匀,阻节行运。欲今后汴口官吏任满,减省工料虽应赏格, 仍须埽岸斗门无虞,水势调匀,不阻行运,方与酬奖。凡诸勾当汴口兼管雄武埽官员任满,埽岸斗门无虞,调匀水势,不阻行运,方有赏格。」并从之。 十月十七日,提举修闭决口所乞专差内臣,于断河内门处打断栏水堤,不得放水东流,从之。续诏凡取借什物、动使家事等,并(计)[许]不依常计,及所举受纳管勾等文武官,共不得过二十人。 元丰元年三月二日,诏都水监调拨汴口水势,通接淮汴行运,其曹村决口水虽已还故道,三日一具疏浚次第以闻。 六月十五日,权都水监丞范子渊言:「乞于汜水镇北门导洛水入汴,为清汴通漕,以省开闭汴口功费闭:原作「门」,据《长编》卷二九○改。。」诏候来年取旨。 十月七日,权都水监丞范子渊言:「自来前冬至二十日闭汴口,今岁闰月,较之常年已是深冬,虑大河凌牌为患,乞先期闭口。」诏听前至日半月。 十一月四日,都水监言,乞下京西人夫一万赴汴河口,限一月开修河道。诏止差七千人。 十二月六日,知都水监丞范子渊言:「奉诏相视导洛通汴,今自河阴县西十里签河处步量至洛口,地形西高东下,可以行水,乞差知水事臣僚再按视。」诏遣史馆修撰、直学士院安焘,入内都知张茂则。 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诏入内东头供奉官宋用臣及河水未通,毋俟卢秉押米运到京,先往按视导洛通汴利害以闻。 三月十三日,诏发壮役兵二千,京东路厢军一千,滨、〔棣〕州修城拣中崇胜兵五指挥,并 赴洛口工役。 二十一日,诏入内东头供奉官宋用臣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前差卢秉罢勿遣。初,去年五月,西头供奉官张从惠言,汴河口岁岁闭塞,又修堤防劳费,一岁通漕纔二百余日。往时数有人建议引洛水入汴,患黄河啮广武山,须凿山岭十五丈至十丈以通汴渠,功大不可为。自去年七月黄河暴涨,异于常年,水落而河稍北去,距广武山麓有七里远者,退滩高阔,可凿为渠,引落水入汴,为万世之利。知孟州河阴县郑佶亦以为言郑佶:原作「郑信」,据《长编》卷二九七改。。时范子渊知都水监丞,画十利以献:岁省开塞汴口工费,一也;黄河不注京城,省防河劳费,二也;汴堤无冲决之虞,三也;舟无檄射覆溺之忧,四也;人命无非横损失,五也;四时通漕,六也;京洛与东南百货交通,七也;岁免河水不应妨阻漕运,八也;江淮漕船免为舟卒镌凿沈溺以盗取官物,又可减泝流牵挽人夫,九也;沿汴巡河使臣、兵卒、薪楗皆可裁省,十也。又言:「汜水出玉仙山,索水出嵩渚山,亦可引以入汴。合三水,积其广深,得二千一百三十六尺,视今汴流尚赢九百七十四尺汴:原作「淮」,据《长编》卷二九七改。。以河、洛湍缓不同洛:原脱,据《长编》卷二九七补。,得其赢余,可以相补。犹惧不足,则旁堤为塘旁:原作「劳」,据《长编》卷二九七改。,渗取河水,每百里置木一,以限水势。堤两旁沟湖陂泺,皆可引以为助,禁伊、洛上源私取水者。大约汴舟重载,入水不过四尺,今深五尺,可济漕运。起巩县神尾山,至任家堤,四十七里,以捍大河。起沙谷至河阴县十里 店,穿渠五十二里,引洛水属于汴渠,总计用工三百五十七万有奇。」疏奏,上重其事,是年冬,遣直学士院安焘、入内都知张茂则行视。正月,焘等还奏:「索水在汴口下四十里,不可引;洛、汜二水积其广深,纔得二百六十余尺,不足用。渗水塘引入大河,缓则填淤,急则冲决。洛水唯西京可分引入城京:原脱,据《长编》卷二九七补。,下流还归洛河还:原作「连」,据《长编》卷二九七改。,禁之无益。置 禾恐地勢高下不齊 禾:原作「牌」,据《长编》卷二九七改。,不能限节水势。黄河距广武山有纔一二里者,又方向着南岸退滩,坚土不及二分,沙居十之八,若于其间凿河筑堤间:原作「开」,据《长编》卷二九七改。,至夏洛水内溢,大河外涨,有腹背之患。新堤一决,新河势必填淤,则三百余万工皆为无用。又子渊建此,本欲省汴口岁岁劳费,今则埽堤水之类,岁计恐不啻一汴口之费,而又有不可保之虑。虽然,财力在人,犹可为之,唯是水源不足,则人力不可(疆)[强]致。盖伊洛山河,盛夏虽患有余,过此常苦不足。疑谋勿成,唯陛下裁之。」上以子渊计划有未善者,乃命用臣经度,以杨琰往。至是,用臣还奏可为,请自任村沙谷口至汴口开河五十里,引伊、洛水入汴。每二十里置束水一,以刍楗为之,以节湍急之势,取水深一丈以通漕运。引古索河为源,注房家、黄家、孟王陂及三十六陂,高仰处潴水为塘,以备洛水不足,则决以入河。又自汜水(闕)[關]北開河五百五十步,屬於黃河,上下置(牌)[ 禾]啟閉,以通黃、汴二河 筏。(节)[即]洛河旧口置水(达)[],通黄河,以泄伊、洛暴涨 之水。古索河等暴涨,即以魏楼、荥泽、孔固三斗门泄之。计用工九十万七千有余。又乞责子渊修护黄河南堤埽,以防侵夺新河。诏如用臣策,故有是命。 二十三日,诏:「近已差宋用臣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可令范子渊俟修黄河南岸毕,留卒二千给用臣工役。仍令转运副使李南公专应副河南府都巡检一人,往洛口编栏。用臣支赐,依所寄诸司使给。」 四月十二日,诏司农寺出坊场钱十万缗赐导洛通汴司,增给吏兵食钱。内以二万缗给范子渊,为固护黄河南岸薪刍之费。 十七日,诏导洛通汴用是日甲子兴工,遣礼官祭告。如河道侵民冢墓,量给钱令迁避,无主者官为瘗之。 六月四日,赐导洛通汴司开河筑堤役兵特支钱。 十七日,提举导洛通汴司言清汴成。四月甲子起兵役,六月戊申毕工,凡四(百)[十]五日。自任村沙谷至河阴县瓦亭子,并汜水(阙)[关]北通黄河,接运河,长五十一里。河两岸为(提)[堤],总长一百三里。河所占官私地二十九顷。已引洛水入新口斗门,通流入汴。候水调均,可塞汴口,乞徙汴口官吏、河清指挥于新开洛口。从之。 二十二日,诏:「应道洛通汴事,令宋用臣主管。一年如洛水通快,委范子渊闭黄河水口。其沿汴淤田既非浊水,可并闭塞,并水东下,接应江淮漕运。」 七月二日,诏:「汴口闭断黄河水,遣礼官致祭。」以都水监丞范子渊言前月甲子已塞汴口故也。 同日,诏:「导洛水入汴,已 通漕,向缘河水湍怒,纲运阻难,增置河堤使臣、河清军士、技头、水手、廨舍营房、请受水脚工钱,及汴口每年开闭物料兵夫之费,自可裁损,令转运使卢秉条析以闻。」 五月,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言:「洛河清水入汴,已成河道,疏浚司依旧揽起沙泥,却致填淤,乞权罢疏浚。」从之。 八月十三日,上批:「导洛水入汴及治堤岸捍河,悉有成绩,可令宋用臣、范子渊具总事 力官吏第赏。」 同日,御史何正臣言:「近弹奏安焘、张茂则验覆导洛通汴利害不当,切闻诏候来年岁运了日取旨。以臣所闻,则自不须如此。焘等以为盛夏洛水外溢,大河内涨,新淤沙堤,当二水腹背交攻之患,其势未易支梧。今既秋矣,二水交攻之患固未尝有。焘等又以为洛水盛夏暴涨,甚于大河,虽盛夏亦有干浅之时。自今夏秋以来,盖亦屡雨而河未尝涨,亦有经旬不雨而水未尝干,舟行往来,昼夜不辍,安俟考察而后见乎 伏望重行诛罚。」诏焘、茂则各罚铜二十斤。 九月二日,知都水监丞、尚书主客郎中范子渊为金部郎中,升一任,同判都水监;入内东头供奉官、寄礼宾使、遥郡刺史宋用臣为寄六宅使、遥郡团练使,给寄资全俸;入内东头供奉官董嘉言、右班殿直杨琰,各进两官,琰兼合门祗候;入内东头供奉官王修己等三十七人,各进一官,优者减磨勘四年,或指射差遣;人循两资者五十六人,迁一资者八十一人,仍等第 赐钱。上批以子渊、用臣首议导洛入汴,及筑堤捍河,悉有成绩,故优奖之,余皆董役有劳也。 十月四日,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言:「汴河纲船久例附载商货入京,致重船留阻,兼私载物重四百斤以上已抵重刑,今落水,汴不至湍猛,欲自今商货至泗州,官置场堆垛,不许诸纲附载,本司置船运载至京,令输船脚钱。」从之。 十二月二十九日,诏范子渊减磨勘二年,余推恩有差,以疏浚汴河有劳也。 三年正月一日,府界第六将言差襄邑县防河兵阙二百余人,已添差讫。上批:「令汴流京岸止深八尺五寸,应接向东重纲,方得济办。若便差人防护,则无时可以放散。况今水流调缓,不须过为支梧。」诏提点司相度,据彼处堤岸去水所余尺寸更行增长,方听上河。 二月十二日,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宋用臣言:「洛水入汴至淮,河道甚有阔处,水行散漫,故多浅涩。乞计功料修狭河。」从之。后用臣上狭河六百里,为二十一万六千步,当用梢桩。诏给坊场钱二十万缗,仍伐并河林木。 四月十七日,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言:「所 河道欲留水面阔八十尺以上,东水水面阔四十五尺。」诏 河处留水面阔百尺。 二十八日,诏非导洛司船辄载商人私物入汴者,虽经场务投税,并许入告,罪赏依私载法。即服食、器用、日费非贩易者勿禁,官船附载发箔柴草竹木亦听。仍责巡河催纲巡检都监司觉察。从宋用臣请也。 五 『HT 』』(五)月一日,江淮等路发运司言:「导洛汴司已修 河道,更不置草屯浮堰。」从之。时以汴水浅涩,发运司请积为堰(雍)[壅]水通漕舟。至是复自请罢。 二十一日,权江淮发运副使卢秉言:「黄河入汴,水势湍激,纲船破人数多。今清汴安缓,理宜裁减。欲令六百料重船上水减一人,下水减二人,空船上水减二人,下水减三人,余以差减。」从之。 二十二日,改都大提举导洛通汴司为都提举汴河堤岸司。 六月十三日,都提举河汴堤岸司乞禁商人以竹木为牌筏入汴贩易,从之。 十五日,权判都水监张唐明请复黄河诸河岁差河客军九千人额,从之。 二十四日,参知政事章惇上《导洛通汴记》,诏以《元丰导洛记》为〔名〕,刻石于洛口庙。 十月四日,都水监言:「奉旨改导洛通汴司作都提举汴河堤岸司,其应系汴河公事,乞令一面主管。」从之。 五年三月十八日,提举汴河堤岸宋用臣言:「面奉旨,金水河透水槽阻碍上下汴舟,令臣相度措置,其旧透槽可废撤。」从之。详见金水河。 十二月二日,诏发运司粜籴斛斗郑佶(灭)[减]磨勘三年,前西头供奉官除名勒停黄州编管人张从惠(灭)[减]一赦叙,并以尝干当汴口,建议导洛入汴,续议赏也。 二十日,都提举汴河堤岸司言:「准朝旨,为原武埽闭合水口,见增防堰,令本司权闭断魏楼、孔固、荥泽斗门五七日。自闭合三斗门,汴水增长,今自开远门浮桥以上,凌排查塞水,欲抹岸,望速降指挥 开拨沿汴斗门,及乞于京西向上汴河两岸相度可柜水处,即决堤分减水势。」诏(知)[如]实危急,即依所奏。 六年闰六月十二日,步军副都指挥使刘永年言:「汴水涨及一丈三尺,法许追正防河兵二十八指挥,自西窑务列两岸至东窑务。如涨水一丈三尺二寸,更追准备一千人。臣切以京阙防河,事体至重,乞自今遇水大涨,或淫雨不已,令都巡地分如救火法,于近便增发三两指挥。不足,即指所辖军分奏差。支赐、约束, 依防河兵。」从之。 八月二十八日,都水使者范子渊言:「导洛通汴,将及五年。昨兴役之初,大河北徙,距清汴远,列为堤埽,以障游波。臣今相视水势,大河有可从之理,及上塞河兵夫物料数。」诏子渊详度,从南岸渐进锯牙,约水势入新河,具合行事以闻。已而子渊(于)[请]于武济山麓至河岸并嫩滩(止)[上]修堤及压埽堤,并新河南岸筑新堤,计役兵六千人,限二百日成。开展直河长六十三里,广一百尺,深一丈,计役兵四万七千有奇,限三十日成。合费(稍)[梢]草竹,为钱一十七万缗有奇。从之。 哲宗元佑元年正月十四日,中书省言,点历得宋用臣导洛通汴并京城所出纳违法等事。诏宋用臣降授皇城使,添监滁州酒税。其根究钱物未明事,送户部(给)[结]绝。仍令本部具合措置事件闻奏。 绍圣四(事)[年]五月二十二日,都大提举汴河堤岸贾种民言:「元丰年导洛通汴,改汴口为洛口,止系通放洛河清 水,名汴河为清汴。水势浅涩,即益以柜内清水。自元佑年,于黄河拨口分引浑水,令自上流入洛口,比之清洛难以调节。乞将汴河依元丰年已修狭河身丈尺深浅,检计合用物力,具数申尚书省,复元丰清汴,立限修浚,通放洛水自「流入洛口」至「立限修浚」:原脱,据《长编》卷四八八补。,仍置洛斗门。」从之。 元符元年四月二十二日,工部言:「请复置提举汴河堤岸司,乞应缘河事经画奏请等事,并须关报本部。」从之。 徽宗政和年六月四日「年」上脱一字。,诏:「汴河水大段浅涩,有妨纲运。令蓝从熙差人前去洛口调节水势,须管常及一丈,不得有妨漕运。」 宣和元年七月九日,中书省言:「都提举汴河堤岸司言,近因野人冲抹沿汴堤岸及河道(于)[淤]浅去处功料不少,若止役河清即功不胜。欲乞本司出备钱物,专委本路漕臣贾谠、李佑,候将来农隙和雇人夫应副开修,逐具奏闻。」从之。以上《国朝续会要》。 光尧皇帝建炎元年五月二十三日,诏都水监官各降三官,都水使者陈求道降五官,须管修治汴水一切了毕,方许入城。令留守司觉察,及日具修闭次第申奏。差水部员外郎丁彬催促修补,如监官及都大巡河部役官吏等弛慢不(识)[职]之人,从彬一面牒送所属取勘,具案申奏。仍令都水监限一日开具合降官职位、姓名,申尚书省。先因河口决坏,汴水堙塞,纲运不通,于是差都水使者陈求道前去修治。求道申十五日已星夜前去,至十七日方始出门,臣寮论列,故有是诏命。 三年四月十日,诏:「访闻东京军民等久阙粮食,虽已降指挥拨发斛上京,缘汴水未通,有妨行运。仰杜充限指挥到日,立便差委谙 晓河防官,及 刷人兵,和雇人夫,限十日须管修治口岸,使汴水通流,无致碍滞。仍于在京不以是何官钱内支拨五万贯,应副修闭支用。如限内修治了当,令杜充具名闻奏,当议优与推恩。」以上《中兴会要》。《干道会要》无此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六 诸河 广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