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329 页/共 1125 页
十八日,上谕执政曰:「闻河埽久不修,故几坏者数处,鱼池、原武、阳武皆已遣水官乘疾置护役。昨日报洛水又大溢注于河,若广武埽坏,大河与洛水合而为一,则清汴不通矣。京都漕运殊可忧,宜亟命吴安持与王宗望同力督作。苟得不坏地,此亦须措置为久计,其促安持往营度之。」
九月十三日,北外丞李举之言:「春夫一月之限,减缩不得过三日,遇夜及未明以前,不得令入役。如违,官吏以违制论。」从之。
十月十四日,左中散大夫、直龙图阁谢卿材为福建、陕西、河北三路转运使,河北兼外都水使者。时河决小吴,议者欲复东流,卿材建言,近岁河流稍行北,无可回之理,上《河议》一编,召赴政事堂会议,持论不屈,忤大臣意,徙河东转运使。
十一月十三日,知南外丞李伟言:「清汴贯京都,下通淮、泗,自元佑以来屡危急,而今岁特甚。臣相视就武济河下尾废堤佑河基址,增修
导,回截河势东北行,留旧埽作遥堤,可以纾清汴下注京城之患。」诏宋用臣、陈佑甫覆按以闻。详见汴河门。
十二月二十日,权工部侍郎吴安持言:「京西路转运使拖欠年额梢草钱计七十万贯有余,止称岁计窘(之)[乏]及应副军储,无由办集。欲别赐钱物,或降度牒收买。」诏京西转运司,自绍(兴)[圣]二年后合认诸埽年计梢额钱,并须依限数足。
十八日,诏祠部给空名度牒一千道与北外丞司,五百道与南外丞司,令乘时计置梢草。
二年六月三日,详定重修敕令所申明黄河泛桥火禁,揭榜于两岸。
元符元年正月十八日,工部言:「今年黄河埽并诸河合用春夫,除年例人数外,少三万六千五百人,乞给度牒八百二十一道,充雇夫钱。」从之。
五月二十七日,诏朝散大夫、试户部尚书吴居厚,朝散郎、权刑部侍郎周之道,并转一官;发运副使张商英减磨勘一年;淮南转运副使张元方赐帛。以修支河毕功故也。
九月十九日,水部员外郎曾孝广言:「今河事已付转运司,责州县共力救护北流堤岸,则北外都水丞别无职事,请并归转运司。」从之。
三年正月八日,吏部言:「都大并河埽使臣、兵士,及修河物料,虽不拘常制抽差取射者,并听本监与转运、外丞司执奏占留。」从之。
徽宗崇宁元年六月二十九日,臣寮言:「伏见黄河自商胡口决以来,治水者辟为两堤,相去数十里,许不尽与
河争,以顺其势。余二十年,河底渐淤积,则河行地上,失其本性,一遇泛溢,河道变徙。自金堤第四埽、第五埽决溢之后,治水者惟与河相争,殊不原水性润下,岂特遏之而后行之。先帝留神河事十余年,究览孙民先之奏,慨然下诏,不得回澜。已而黄河涨淤(刑)[邢]、洺、深、冀之间,流行于瘠卤低下之地,入界河,漂北界以归于海。自北京、澶、濮至于怀、博、齐、郓,桑麻被野,禾忝如云,可谓万全之策矣。中间大臣谋不出此,必欲回河东流,以破北流之议。自商胡口决之后,一如先帝圣断与孙民先所陈。今录民先书进呈,乞下河北,如其所说引水筑堤去处,以图来上。」诏付三省。
闰六月十四日,诏翰林学士郭知章为枢密直学士、知邓州,都水使者黄思放罢,皆以昔论河事尝主东流之议,为言者所弹故也。
七月八日,枢密直学士、知邓州郭知章以辨言官所弹,降充龙图阁直(阁)学士。知章奏:「东流利害,乞下都水监相度施行。朝廷未尝以臣言为是,寻下提(转)[举]、安抚司、都水监同共相度,第二次又差吕希纯、井亮采相度,第三次又差王宗望相度。王宗望定议上禀,朝廷遂闭北流。吴安持、郑佑等各保过涨水二年,累转 官。其后河决,谏官王祖道乞罪水官,亦未尝一言及臣。其水官得罪,或安置,臣虽罢中书舍人,尚得集贤殿修撰、知和州。未行间,哲宗有旨令上殿,则当时朝廷已察见非臣之罪。况前后臣
僚、台谏言东流者非一,今来已经九年,言事者不详本末,至烦朝廷再有行遣。伏望圣慈悯察。」检会朝奉郎、监察御史郭知章奏:「臣窃见大河分东北,生灵被害滋久。往年朝廷议欲回河,盖尝患之而未能也。今兹复故道,水之趋东者已不可遏,若顺而导之,议闭北而行东,其利百倍。近日朝廷遣使按视,闻已闭梁村北流,尚有阚村、张包河等处,逐司议论未一。臣(论)[谓]。方兹隆冬霜降,水落复槽,则利害易办也。臣比缘使事至河北,自澶入北京,渡孙村口,见水趋东者河甚阔而深。又自北京往洺州,过杨家浅口渡,见水之趋者纔十分之二三。然后知大河之闭北而行东无疑也。今东流之河即商胡之故道,询诸父老,具言水旧行者七十余年矣, 都水监,水官也,朝夕从事于河上,耳目之所闻见,心志之所思虑,议论之所缀接,莫非水也。河流之曲折高下,利害之轻重本末,宜熟知之矣。今使水官不得尽其职而惑于浮议,臣恐河事一误,则北方之民未得安堵而乐业。伏望陛下特降睿旨,专委水官以图经久可行之策,以幸河北一路元元之民,不胜幸甚。」又检会朝奉郎、监察御史郭知章秦:「臣切见以大河分东北之流数年矣,论议起,上惑朝廷之听,至今未决。河北之民被患滋久,亡失赋租,荡析田亩,其害不可胜计。臣以谓地形有高卑,水势有逆顺,河道有浅深,水流有缓急,利害皆可以目
今者水之复行,天也,殆非人力也。而议者欲固违水之性,必使趍北,诚私忧过计也。东流利害,其大略则存塘(洎)[泊]也,通御河也,固北都也,复民田也。至于堤防之费,兵夫之役,官员之敕,梢(莫)[草]之用,所省不赀,则其利可胜言哉!臣职为御史,亲见利害,不敢不言。如以臣言为可取,即乞早降睿旨,下都水监相度施行。」故有是诏。
二年五月十一日,通直郎、试都水使者赵霆奏:「臣切见黄河地分调发人夫修筑埽岸,每岁春首骚动良民,数路户口不获安居。内有地里遥远,科夫数多,常至败家破产以从役事,民力用苦,无计以免。契勘滑州鱼池埽今春合起夫役,尝令送纳免夫之直,却用上件夫钱收买土檐,增贴埽岸。会计工料,比之调夫反有增剩。乞诏有司,应干堤岸埽合调春夫,令依此例免夫买土,仍照所属立为永法,不唯河埽事务易于办集,又可以示宽恤元元之意。」诏河防夫工岁役十万,滨河之民困于调发,可上户出钱免夫,下户出力充役,皆取其愿,买土修筑。可相度条画(开)[闻]奏。
十八日,通直郎、都水使者赵霆札子:「契勘管埽岸文官,见今南北两丞地分,未有官员注授处甚多。盖缘文臣管埽岸事,下与巡河监场为敌,上为都大埽司所统,凡举执事,动有牵制。惟能雷同含糊,漠然不顾,然后可以自保,而复有失职连坐之患;不能雷同含糊,则必深中小人祸机。今相度,欲乞于大河应系
置都大去处,各添文臣都大一员,仍令本监选举公勤廉干之人以充,使之表里相援,安心职守。」吏部取到都水监备元丰元年闰六月六日敕节文,黄河逐处都大并令本监不以文武官奏差。诏今后都大并举文官。
黄河自元丰年间小吴口决,北流入御河,下合西山诸水,至清州独流寨三 三年六月六日,朝散郎、守都水使者吴玠奏:「伏(又)[叉]口并归入海。虽深得保固形胜之策,而岁月寖久,行流侵犯塘堤,冲坏道路,啮损城寨。臣近蒙诏旨修治堤防,御捍涨溢,然筑八尺之堤,当九河之尾,臣复恐他时经来年岁,其堤道为大河冲啮,必不能敌其湍猛之势。若不遇有损缺,逐旋增修,即又至隳坏。使与塘水相通,则于边防非计之得也。欲增添埽兵,创置官局,又为并边虏情不测,或至疑似。欲乞睿旨,诸寨铺依自来条令,遇有些小工料,即令寨铺使臣营修,无使损垫堤寨。候任满日,依黄河榆柳法差官交割。若果有用心修葺,别无损坏,其城寨官及巡亏堤道使臣,并与依黄河第二等向着巡河法推赏。不唯无增兵创官(户)[之]疑,而边防得久完固。」诏如无违碍,即依所奏施行。
政和元年正月十二日,(诏)[都]水监状:「契勘见行河道次第,将年额合得诸路河防春夫一十万人相度均分,黄河诸河合用春夫,本监已将诸路春夫一十万人相度均科。检准 :都水监状,春夫不具夫帐上朝廷,只从本监
依数科拨路分,具功役窠名申尚书省。今均前项役使去讫。」诏今后科夫,并依旧具抄拟奏,所有元佑年指挥内更不具夫帐上朝廷一节更不施行。
二年三月一日,京畿转运、提刑司申:「相度到提刑乞管下阳武上下、酸枣三埽巡河使臣,依大观二年四月二十八日敕,命(荣)[荥]泽等八埽巡河兼巡检,捕盗赏罚、差破捉贼兵员等,委是别无违碍,经久可行。」从之。
三年正月二十三日,诏:「访闻黄河诸埽自来招填阙额兵士,多是干系人作弊,乞取钱物,将本营年小子弟或不任工役之人一例招刺,致防工役,枉破招军例物、衣粮、请受。自今后可将合招河清兵士,令外丞司委都大并巡河使臣拣选少壮堪任工役之人招刺,逐旋据招到人申都水监,差不干碍官覆验。如有招下年小或不堪工役之人,乃立法施行。」
二月六日, :「尚书工部奏,据都水监状,束鹿上埽今年涨水过常,比之已前年分行流湍猛,委系非次变移河势。自降作第三等向着后来,到今实及三年以上,乞依条升作第二(年)[等]向着。检会崇宁看详尚书水部条,诸埽向着退背各分三等,每三年一定,若河势非时变移,都水监申本部拟奏。」诏依都水监所乞,深州束鹿上埽作第二等向着。
三月十六日, :「中书省、尚书省送到屯田员外郎刘绛札子:契勘河清兵级,于法诸处不得抽差,其擅差(惜)[借]或内有役使者徒一年,盖废功役
者有害堤防。诸处功作名目抽差占破官司,临时申画朝旨,须至发遣,不能占留,遂使本河阙人。今欲乞除官员依条差破白直人,其承久例差占窠名条法不载者,并令本河勿收入役,今后不许差占外,诸处申请到朝廷特旨并冲改一切条禁等指挥,抽差本河兵级者,并令都水监执奏,更不发遣。」诏从之。
政和四年经过夏秋涨水,河流上下并行中道,亦无泛溢紧急去处,埽岸平安。伏乞宣付史馆及称贺。」诏送秘书省,许拜表称贺,官吏依条推恩。检 四年十一月七日,都水使者孟昌龄奏:「伏(桧)[会]崇宁四年大河安流推恩体例,本监使者、监、丞、主簿各转一官,人吏等第受赐。诏经大河安流年分三次,都水监官转一(次)[资],工部官减三年磨勘;经二次二次:原作「一次」,据前后文叙述次第改。,都水监官减三年磨勘,工部官减二年;经一次,都水监官减二年磨勘,工部官减一年磨勘。内孟昌龄许回授本宗有官有服亲。人吏等第支赐。
五年十月二十一日,诏中散大夫王仲 特差知冀州,替辛昌宗赴阙。以中书省言辛昌〔宗〕系武臣,虑不谙河事也。
六年闰正〔月〕二十八日,工部奏:「知南外都水丞公事张克懋状:『契勘本司管下三十四埽,见阙四千七百七十人,欲乞以十分为率:内四分下都水监于北外都水丞司地分退慢埽分并诸州移拨;其三分特许将合配五百里以下情犯稍轻之人,依钱监法拨行配填;其余三分,乞下所属预
支例物、钱帛,责令畿西、河北路侧近州县寄招,逐(施)[旋]发遣。并限半年须管数足。如有违慢去处,从本司具因依申乞朝廷重赐施行。』工部今勘当,除乞于北外都水丞司并诸路移拨人兵,都水监称有未便,难议施行,余〔依〕张克懋所乞事理施行。」刑部看详:「张克懋所申,乞将三分特许将合配五百里以下情理稍轻之人,依钱监法拨行配填。其钱监乞配填兵匠,皆系免决配填。今勘当,欲下诸路州军,除犯(疆)[强]盗及合配广南远恶州军、沙门岛并杀人放火凶恶之人外,将犯罪合配五百里以下之人,不以情理轻重配填。仍断乞先刺『刺配』二字,监送南外都水丞司分拨诸埽,及填刺配埽分。候敷足,申乞住配。」诏依工部所奏,内情轻人特免决刺填。
七月二十日,诏:「勘会广武、雄武诸埽,(复)[腹]背清汴,虽已降指挥,都水监广贮功料,即今大河向着,下瞰都城,可令都水监常切遵守元丰旧制,于逐埽广贮工料,过作枝梧,不得少有 虞,官吏当行军法。」
十月十八日,诏孟昌龄、王仍,令学士院降诏奖谕,寇茂孙等六人各转一官,孟扩等十八人各减三年磨勘,贾镇等各减二年磨勘。以户部尚书孟昌龄奏,三山河桥经今涨水过,并无 虞,其官吏委有劳 ,乞行推赏故也。
七年五月二十九日,诏:「诸免夫钱应差人管押赴诣定埽分送纳者,元科州县先具年分、钱数、押人姓名、起发日月实封入递,报南北外
丞司。仍别给行程付押人,所至官司实时批书出入界日时,递相关报催促。」从南外都水监丞张瑁所请也。
八月三日,诏:「访闻河朔郡县凡有逐急应副河埽梢草等物,多是寄居命官子弟及举人、伎术、道僧、公吏人等别作名字揽纳,或干托时官权要,以揽状封送令佐,恣其立价,多取于民。或民户陪贴钱物,郡县为之理索,甚失朝廷革弊恤民之意。自今并以违御笔论,不以荫赎及赦降、自首原减。许人告,赏钱一千贯,以犯人家财充。当职官辄受请求者与同罪。」
宣示广武埽所开直河,大河水势直趋下口,不俟人力开拨,大河已直入河行流,皆自陛下降香陈醮,致舒解广武危急,臣不胜大庆。伏乞宣付史馆。」四月九日,奉圣旨送秘书省,许拜表称贺。 宣和元年五月四日,太师、鲁国公蔡京等言:「伏
九月二十五日,诏:「汴河(提)[堤]岸司可就所役兵夫取土,将南岸自京至洛口广阔厚实帮筑,务要劳壮,不得灭裂。自今后须管离堤岸三十步以外,方许开掘种植莲藕等,不致陂水腹背相渰浸。如违,以违御笔论。」
提举三山河桥孟昌龄奏:『奉御笔前去三山河措置西桥河道,臣行历新堤诸埽,点检得南丞官 二十九日,文武百僚太师、鲁国公蔡京等言:「伏(荥)[荣]毖所申,管下三十五埽,自河清及广武埽以下,至三山正东南丞地分以来,卧南行流,皆是向着埽分。唯广武诸埽又居都城之上,腹
背清汴,比年以来,再轸圣虑。今岁涨水之后,诸埽岸下一例生滩,河行中道,实由圣德昭格上下,神祇助顺,协济伟绩,诚非人力所致。』伏望宣付史馆。」诏送秘书省。
十月二十三日,诏淮南西路提点刑狱徐(闵)[闳]中前任知浚州日,应副桥埽,协力固护有劳,特赐紫章服。
二年八月二十日,诏:「开修广武直河,分夺南岸生滩,埽岸无虞,省减劳费,功(和)[利]为大。当职官暴露郊野,日冒大暑,委有勤瘁,与常例恩赏不同。可特依此推恩,内减年人依文武臣比折,选人依条施行。提领措置官保和殿学士、银青光禄大夫孟昌龄,兴德军节度使王仍,各转一官回授;漕臣并两州知州各应办钱粮,同京西转运副使时道、河北转运副使胡直孺、李孝昌,知河阳王序,知怀州李罕,各进职一等。其余官吏第一等各转一官资,内无资人候有名目日收使;第二等各减三年磨勘,诸色人各支绢五匹。」
九月四日,工部尚书陆德先等奏:「契〔勘〕黄河南北两外丞司管下文武都(文)[大]官,所属河防职务事体非轻,须是谙晓河事之人,方可倚办。熙宁以前,选举曾经巡河两任以上使臣,至元丰前选一任之人充,条(路)[格]具存。比来所差都大官,往往不经〔巡〕河,缓急难以倚办。乞今后依元丰选差曾经一任河湍差遣无遗阙之人充。」诏依元丰法。
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吏部奏:「崇宁三年六月十五日 ,诸向着埽添差承务郎以上或
令录,以一员充管勾埽事。大观二年六月十四日 ,诸埽添差文臣罢。政和二年七月五日,奉圣旨南北外都水丞司管下逐都大司,各置文武官二员,内文臣从朝廷选差承务郎以上谙历河事人,武臣令都水监依旧条奏举。(水)[本]部契勘,准元丰六年闰六月十八日敕,黄河都大并令本监不以文武官指名奏差,南北都水丞司管下逐都大司,元丰年只是通差文武官一员为额,后来添增都大一员,即令每都大司文武官都大各一员。」诏添差文臣都大指挥更不施行,见任并已差人并罢,(乃)[仍]依省罢法。今后依元丰法通差文武官一员。
八月二十七日,诏:「访闻今年六月冀州信都等埽大河暴涨,北外都水丞张克懋、知州韩昭、通判晁将之措置救护有方,各特转一官。」
九月二十五日,诏:「朝散大夫、都水监丞梁防职事修举,可令再任。候广武、雄武埽平宁,特与转行一官,仍取旨升擢差遣。」
四年七月二十九日,臣僚上言:「伏见恩州累修立大河堤道,都水监行催促工料等事为名,举辟文武官甚多,至于百二十余员,例皆受牒家居,系名本监,漫不省所领为何事。其间曾至役所者十无一二焉。」诏除正差官一十一员外,余并罢。今后都水监因事张官,正兼管就委策此句文字似有误。,并具所得指挥姓名申尚书省差。应都水监、将作监见因事张官去处,限三日具见差委员数申尚书省裁定,不得隐漏。以上
如违,并令御史台觉察弹奏。
九月二十三日,太宰王黼言:「昨孟昌龄计议河事,至滑州韩村埽检视,河流注冲寸金潭,其势就下,未易御遏。近降诏旨画定,令就港湾对开直河。水司方议疏凿,于元画处自成直河一道,寸金潭下水即流,在役之人聚首仰孍。乞付史馆。」从之。
五年八月十九日,中书省言:「检会京西路都转运司状,准都水监丞贾镇札子,欲乞京西漕臣应副梢草一百万束。今契勘本司每年合应副广武埽(税)[梢]草四百万束,自来系将一百一十万束年例科拨本色(税)[梢]草外,其余二百九十万束,昨宣和三年都水使者与本司官措置,令出备地(理)[里]脚钱,于黄河沿流去处置场收买,遂将本息合纳秋杂钱细数,每束纳本脚钱七十五文,共纳钱二十一万七千五百贯,赴南丞司并诸埽送纳已讫。今(束)[来]梢草一百万束价钱,欲令南外都水丞司依已降指挥,于纳到逐年本脚钱内支给,仍乞量度日限买纳。及依元降指挥,差水部郎中龚端前去点检,自宣和三年以后纳到梢草钱,见在若干,已买梢草若干,见在梢草若干,其钱有无移用。所有贾镇奏上不实,令大理寺取勘,具案闻奏。案取到旨,尚书工省房并不检贴检照,当行手分勒停,职级降两官。」
十一月二十九日,都水使者韩梠奏:「昨奉圣旨,令臣固护滑州天台埽,并降到御笔画定图子,对岸开修直河。臣到日躬亲相视间,大
河水势尽在圣画直河内行流,寻具札子奏闻。」诏许拜表称贺。
七年八月二十二日,诏:「应办广武河事官职修举,备见宣力,京西转运副使刘民瞻、韩奕忠各升一职,提举部夫官各减二年磨勘,内赵鼎减三年。受给差遣官、都濠寨分放工料官、部从官、弹压官、系取土桥官、催促诸县梢草官,各减一年磨勘。」
十一月十九日,南郊制:「勘会河防免夫钱数目至多,自今相度紧慢,于合兴役埽分雇募人夫、未买梢草外「未」字疑误。,并桩留以备危急支用。访闻并不依条例措置,每至涨水危急,旋行科拨人夫,配买梢草,急于星火,官吏寅缘为奸。自今后并于河防免夫钱内预行置办,并优立价直雇夫役使,不得于仓卒之际却行差科。」
十二月二十二日,诏河防免夫钱并罢。以上《续国朝会要》。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六 诸河 汴 河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六
诸河汴河广济河惠民河金水河白沟河东南诸水
汴河原无此题,据天头原批移入。
太祖建隆三年六月,宋州上言,宁陵县河溢堤决。诏发宋、(毫)[亳]丁夫四千五百人,分遣使臣护役,命西上合门使郭守文总其事。又发丁夫三千三百人塞汴口以息水势,命判四方馆事梁迥董之。
四年八月,又决于宋城县,以本州岛诸县丁夫二千五百人塞之,命八作使郝守浚护其役。
雍熙二年六月,汴又决于宋州宋城县,发近县丁夫二千人塞之,判四方馆周莹、八作使郝守浚护其役。知州、工部郎中刘甫英护堤不谨,(青)[责]濮州防御副使;(郭)[都]大巡河、作坊副使刘(降吉)[吉降]西头供奉官。
至道二年六月,河决谷熟县,遣御前忠佐军头刘能乘急递船往修塞之。
真宗景德元年七月,以水部郎中、三门发遣使许玄豹兼河阴兵马都监、知县事。河阴汴口每岁均(师)[节]水势,以济江淮漕运,玄豹上书自言(皆)[习]知利害,愿兼领以自 ,故命之。自是河阴常命知水事者为都监。其后宋雄以鸿胪亦为之。
三年六月,汴水暴涨,诏宣政使李神佑、东上合门使曹利用、马军副都指挥使曹璨、步军副都指挥使王隐巡护堤。帝曰:「昨晚觇候水势,京城东去窑务约四五十步,水不溢岸者五寸,至一寸。西染院侧水溢坏屋,赖外堤防遏。」遂令并工修补,增起堤岸,自今凡检计似此怯弱处,倍加工料。翌日,乘步辇幸西水门观汴水,问工作兵士,赐钱人一千。又幸东染院,召从官
赐茶。是日,应天府亦言汴决南堤,流亳州,合浪宕河东入于淮。即遣合门祇候胡守节驰往河阴,督兵马监钱昭晟塞汴口,劾罪贬秩。又内园使李神佑驰往应天,固护决堤。所〔须〕物料,三司自京津遣,不得科配差扰。又遣入内高班韩从政、本州岛不该修河官检行经水家,口给米三斗。避水隔在高阜者,以船搬去,随便安泊,不愿离者听自便。阙食者据口给粮,死无主者及贫不能掩(痊)[瘗]者为殡埋。灾伤之民,倍加安抚。
七月,遣屯田员外郎、直昭文馆尹少连祭汴口。自汴决,遂壅汴口,减水势筑堤。至是毕工,后开导之,故祭焉。
四年七月,诏汴堤商旅以牛驴挽舟者,所在官司勿禁止之。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侍卫步军司言浚汴河,差人巡栏,请给器械。帝曰:「约拦丁夫,何用器械 令枢密召谕,不得殴击。」
三年正月,罢汴河沿堤巡检内臣,其缘开汴功料,即分定地,权差内臣检校。
六月,以汴水浅涩,遣知制诰孙(伟)[仅]祭汴口。既而雨泽水涨,公私无滞。
四年正月,诏河南府、孟、郑州所发浚汴口役夫,今年夏税止输本处。
十月,白波发运判官史莹言:「朝(建)[廷]岁计汴口颇费工料,盖地多砂碛,转移不定。臣久曾相度,乃寻古碑志,请于汜水孤 岭下缘南岸山趾开迭汴口,必可久远水势均调。」帝曰:「河流转(徒)[徙],今古不同,朕详所奏及图所开口处地形甚高,若河势正注而来,下面分泄不及,即溢流为害,亦可虑也。然莹论列
颇坚,可并图付汴口杨守遵,令同经度经度:原脱,据《长编》卷七六补。。」守遵言:「若开之,功力浩瀚,河水猛大,难以枝梧。」莹复指陈守遵为己邀功,乞别委官经度。又令内侍都知阎承翰,言今河流并依南岸,若就开汴口,取河东注,至于京师,亦可忧虑。且请于下流开减水四道以防汜溢。从之,遂罢莹请。莹所上碑志云:「贞观中,文皇帝降洛州长史李杰大开具旧制,创堰凿山,山有坚壤,随山导水,水无激湍。连堤以布具揵,用决涛浪;酾河以延其涛,用舣舟 。巨浸不入,余波常通,以济大川,利有攸往,故无颠覆之忧。虽夏潦暴兴,济沙洎至,深尤过厉,浚未劳人,可为万代之轨也。有或人者(止)[上]言:此之沟洫,无异涓涔,一苇则浮,巨舰则胶。乃特起渠口,寔丁河冲,琢石为门,剡木为阁,壮丽极矣,才力殚矣。始有曰流苟洒矣,少有曰滩自堙矣。奚道之广费,而塞之遄迫,阳侯何情,役夫匪知,佥识其鄙,孰彰其事。皇帝与天合契,登岱勒崇,已遇尧功,尤劳禹迹。恤人之隐,若己纳隍,念彼方割,畴咨俾乂。始命范公往兼之,范公承舜明命,委垂共工,详改作之殊宜,请仍旧而为美。已而诏公为开凿使,使左骁卫中郎将张琰介焉。于是召水工,(雷)[审]地势,调阅五州数万之卒,部勒群吏千夫之长。疏疆画分,荷锸如云,畚之丝, 之沄,人百其力, 弗阗。平塘成浍,夷岸成埧,(槙)[植]以柳杞,揭以杠梁,便道而行,应务斯毕。开元十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建。」
五年闰十
月,帝曰:「汴河有湾曲滩浅溺甚多,盖开浚之际,只依检到功科,检计之际,又河水益核,不见合施功处。自今须先塞上流,尽河槽内水,方行检计。」仍差庄宅副使王承佑、入内殿头杨怀古领其事。
八年六月,诏:「自今开汴口,预选日奏闻,当遣官祭告。」是月,诏:「自今后汴水添涨及七尺五寸,即遣禁兵三千,沿河防护。」时差兵士护河太速故也。因诏自今遣内臣分掌京城门 ,如盛涨,防河兵士即开,点阅放过。
七月,命知制诰刘筠乘传祭汴口,以河流阻涩故也。
八月,太常少卿马元方请浚汴河中流马元方:原作「马尤方」,据《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改。,阔五丈,深五尺,可省修堤之费。即诏供奉官、合门祇候韦继升计度修浚。继升(言上)[上言]:「泗洲西至开封府界,岸阔底平,水势薄,不假开浚,请止自泗洲夹冈,用功八十六万五千四百三十八三十八:原作「二十人」,据《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改。,以宿、亳丁夫充,计减功七百三十一万。仍请于沿河作头踏道擗岸,其浅处为锯牙,以束水势,使其浚成河道。止用河清、下卸卒,就未放春水前,令逐州长吏、令佐督役。自今汴河淤淀,可三五年一浚。又于中牟、荥泽县各开减水河。」并从之,仍命继升都大巡护。及修浚毕,明年继升表请罢修河一年,可省物力。帝曰:「惜得夫役诚好,必然不为民患否 」继升极言其利,帝曰:「当更遣人相度,异日河决,虽罪言者,亦无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