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331 页/共 1125 页
广济河自都城历曹、济及郓,其广五丈,旧云五丈河,开宝六年改今名。
【宋会要】
太祖建隆三年三月,控鹤右厢都指挥使尹勋责为许州教练使,殿直周令谦决杖,配隶郑州。坐护役夫浚五丈河,有避役逃者,辄馘七十人,专杀十二人,有诣阙称冤者,故责之。太祖素爱勋勇,欲贷之,会兵部尚书李涛抗疏极言,以国家法令可惜,遂特行之。
干德三年,京师引五丈河造西水硙,募诸军子弟数千人,以八作使赵璲领其役。硙成,车驾临视,赐役夫缗钱。
仁宗天圣六年七月,驾部员外郎阎贻庆言:「五丈河下接济州合蔡镇梁山泺,至郓州,久来舟运。自河决淤昧,合蔡而下漫散不胜舟,渰毁民田,请仍旧拨五丈河入夹黄河。」因诏贻庆与勾当沟河李守忠、京东转运使规度检计,具功料闻奏。
神宗熙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诏广济河元额岁漕京东斛斗,宜速委官修(元)[完]坝闸。
元丰五年二月十一日,诏罢广济河辇运司及京北排岸司,移上供物于淮阳军界,计置入汴,以清河辇运司为名,差朝奉郎张士澄都大提举。先是,京东路转运司言:「广济河用无上源陂水陂:原作「防」,据《长编》卷三二三改。,常置坝以通漕运坝:原作「清河」,据《长编》卷三二三改。,岁上供六十三万石,间一岁旱,底着不行。欲移人舡于淮阳军界上吴镇、下清河及南京、谷熟、宁陵、会亭会亭:原作「会宁」,据《长编》卷三二三改。按会亭,镇名,属南京下邑县。,临汴水共为仓三百楹,从本司计置七十万石上供。置辇运司,隶转运司,岁减舡三百五十,兵工二千七百纲,官典三十三,使臣十一,为钱
八万二千缗。」下提点刑狱司按实,以为如转运司言。京北排岸司沿广济河置,故并罢之。
七月二十一日,御史王桓言:「昨发广济河辇运,自清河转淮、汴入京。臣每见累官京东、博知利害者,询之,皆以为未便。如广济安流而上,与清河泝流入汴,远近险易,较然有殊,望更体量。」诏令转运、提点刑狱、提举辇运司,以旧广济河并令清河行运,比较利害。
七年八月十九日,提举汴河堤岸司言:「广济河下接逐处,但以水浅不能通舟,今欲于通津门里汴河岸东城里三十步内开河一道,下通广济,接行运。」从之。先是,都大提举清河辇运司乞以旧广(清)[济]河并清河行运,诏令工部相度可与不可应接广济河行运。至是乃从埽岸司之请。
哲宗元佑元年三月十九日,三省言:「广济河辇运,昨因李察等言废罢,改置清河辇运,显是迂远。」诏(和)[知]棣州王谔措置兴复。
十二月二十二日,诏广济河都大管勾催造辇运,三十月为任。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六 诸河 惠民河
惠民河
与蔡河一水,即闵河也。建隆元年,始命右领军卫将军陈承昭督丁夫导闵水,自新郑与蔡水合,贯京师,南历陈、(颖)[颍],达寿春,以通淮右,舟楫相继,商贾毕至,都下利之。于是以西南为闵河,东南为蔡河。至开宝六年三月,始改闵河为惠民河。
太祖建隆元年四月,命中使浚蔡河,设斗门节水,自京距通许镇。
二年,发畿甸陈、许丁夫数万浚蔡水,南入(颖)[颍]川。
干德二年二月,令陈承昭率丁夫数千凿渠,自长社引潩水至京师,合闵水。潩水本出密县大騩山,历许田。会春夏霖雨,则泛(隘)[溢]民田。至是渠成,无水患,闵河益通漕焉。
淳化二年,诏以潩水泛溢,侵许州民〔田〕,令自长葛县开小河道,分流二十里,合于惠民河。
真宗咸平五年七月,京师霖雨,沟洫壅,惠民河溢,泛道路,坏庐舍,自朱雀门抵宣化门尤甚。知开封府寇准治丁冈古河泄导之。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诏:「如闻浚蔡河召集丁夫,其未入役者不给禀食,暴露原野,朕甚悯焉。自今令主者饷之,宽其程约。」
六月,开封〔府〕言尉氏县惠民河决,遣使督视完塞。
二年四月,陈州言:「州地洿下,苦积潦,岁有水患。请自许州长葛县浚减水河,及补枣村旧河以入蔡河。」从之。
八月,选使臣巡辖京索惠民河,其殿最如黄、汴河例。以每岁修防不精,主者多不经习,以致决溢害田故也。
十月,御史中丞王嗣宗言:「许州积水害
民田,盖惠民河不谨堤防,每决坏。」即诏遣合门祗候钱昭厚经度之。昭厚请开小(颖)[颍]河分导水势,帝曰:「是虽泄其上源,无乃移患于(颖)[颍]河下流乎 」昭厚等不能对。陈州石保吉复言:「此河浸广则陈州为水之冲,其害滋甚。」遂诏白波发运判官史莹与京西转运使、逐州官吏按视畎导之。莹请于顿固减水河口改修双斗门为东水鹿巷以泄其流,可减陈、(颖)[颍]每岁水患,从之。
九年,知许州石普请于大流堰穿渠,置二斗门,引沙河以漕京师。遣使按视,又请废段家 ,移长平镇于建雄镇长平镇:原作「长平领」。按长平镇属陈州西华县,见《九域志》卷一,据改。。诏问知陈州冯拯,言无害,乃许农隙兴事。
四月,诏遣中使至惠民河,规画置埧子以通舟运。
天禧三年,新堤决坏,崇仪副使、巡护史莹坐护治不谨,责为供备库副使。
仁宗天圣二年二月,崇仪副使、巡护惠民河田承(说)[悦]献议,重修许州合流镇大流堰斗门,创开减水河通漕,省迂路五百里。诏遣使与承悦同规画利害以闻。
四年闰五月,都大巡护惠民河田承悦言:「昨褚河水遂置埧子应接舟舡,近西华县埧子南西匣口板,称冀国长公主宅炭舡撞下,节级刘荣受钱不曾修补。按蔡河斗门上下 、咸下咸下:疑当作「咸平」,开封府到镇名,见《九域志》卷一。、义声、建雄属开封府,长平、西华属陈州,大流三门及都使堰属许州。请自今应有乞觅百钱及擅离地分者,所属断遣;再犯及邀滞损撞乞钱,禁锢奏裁;使臣不觉察,亦治其罪。在任三经罚,并与降等远小差遣。仍令所在板
榜晓谕。」从之。
五年八月,都大巡护惠民河王克基言:「先准宣,惠民、京、索河水浅下,缘出源西京、郑、许州界,惠民河下合横沟、白雁沟,京、索河下合西河、湖河、双河、栾霸河、丈八沟,(名)[各]为民间截水莳稻灌园,宜令州县巡察,偷畎者捉搨勘罪。近巡(泺)[栾]霸河,阎庄西有掘河一条,放水种稻田等,牒郑州收捕治罪。又巡至谷口,复有七巡放水灌稻之人,即乞严断。」从之。
七年,王克基言:「检会条,蔡河斗门栈板须依时开闭,调停水势,应接纲 ,不令邀滞。其使臣如钤辖齐整,不致搔扰,得替日批书,理为劳绩,与免短使。近巡(察)[蔡]河,见官纲并不计会斗门下栈擗水,却于河内打软堰栏河,践踏堤岸,隔碍舟运,虽行止绝,未有条约。今请申明旧条外,更下逐处匀调水势,躬亲开闭板栈。钤辖邀滞,如官中察探得知,依法断遣,使臣乞行朝典。如无阻滞,钤辖齐整,依先降宣命批书,理为劳绩,与免短使。其官私舟船须分两岸牵驾,不得打软堰。如遇水小,逐斗门计会放水,遗者送官勘逐。」从之。
嘉佑三年正月,开京城西葛家冈新河。以有司言「至和中,大水入京城,请自祥符县界葛家(纲)[冈]开生河开:原脱,据《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补。,直城南好草陂,北入惠民河北:原作「不」,据《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改。,分于鲁沟,以(纡)[纾]京城之患」也。以上《国朝会要》。
神宗熙宁四年八月二十五日,以殿中丞乐换提举修置惠民河上下坝闸,三班借职杨琰勾当修置。
八年六月十六日,都水監言汴、蔡兩河可就丁字河置(插)[ 禾]
通漕,从之。详见汴河门。
十月七日,诏都水监相度开展惠民河利害以闻,以宋用臣与护惠民河官乞开展河道以便修城也。
九年七月二十日,都水监言:「看详提举修京城所乞引务泽陂水至咸丰门,合入京、索河,及京、索河签入副堤河,下合惠民河。本监相度,于顺天门外签直河身,及于染院后签入护龙河至咸丰门南,却及京、索河,委是为利。」从之。
徽宗崇宁元年二月二十三日,都水监言:「惠民河都大提举赵思复状,惠民河地分见役人兵兴修签河次下硬堰,今已毕功,欲乞今后遇有盗决堤堰,许诸色人等告官,仍乞立定支赏钱一百贯文。如内有徒中告首之人,乞与免罪,亦支钱一百贯充赏。」从之。以上《国朝会要》。《中兴》、《干道会要》无此门。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六 诸河 金水河
金水河天头原批:「此下两页,小字改为正
文大字,以大字改为小字,注各段『河渠志』下。」按此题原作「宋史金水河」,今移「宋
史」二字于正文「河渠志」上,以统一体例。
《宋史河渠志》:金水河一名天源,本京水,导自荥阳黄堆山,其源曰祝龙泉。
太祖建隆二年春,命左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率水工凿渠,引水过中牟,名曰金水河,凡百余里。抵都城西,架其水横绝于汴,设斗门,入浚沟,通城濠,东汇于五丈河,公私利焉。
干德三年,又引贯皇城,历后苑,内庭池沼,水皆至焉。
开宝九年,帝步自左掖,按地势,命水工由承天门凿渠,为大轮激之,南注晋王第。《会要》云:金水河渠,其后又令入替龙园及公主第,因幸其第赐宴,太宗作诗称谢。
真宗大中祥符二年九月,诏供备库使谢德权决金水,自天波门并皇城至干元门,历天街东转,缭太庙入后庙,皆甃以甓,植以芳木,车马所经,又累石为间梁。作方井,官寺、民舍皆得汲用。复东引,由城下水窦入于濠,京师便之。《会要》云:大中祥符元年九月,真宗曰:「昨见八作司奏事,言及京城缘街渠水所置井,从来官收水钱。可降诏蠲除,任从公私汲取。」天禧二年八月,命殿中丞史莹相度金水、惠民河水势。时以水浅少,命按视川源,莹言周视之须五六十日,请止以近便相度,画图开浚,便舟船通济之急。郑州畎索水入金水,止役卒七千,望发郑州丁夫,一月毕工。诏止以军士万人给之,令右(军领)〔领军〕卫大将军魏荣为总管,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张荣副之。元料底阔二丈,今减半。乞徙河清兵士九十六人置舍营,令巡防斗门河道,固检计河堤工料,诏役兵千,(后)[役]六十日。二年五月,崇仪副使史莹言,民庶纳课买金水河漕里浅滩种莲芡之类,践污河水,望令传废。从之。
神宗元丰五年,金水透水槽阴碍上下汴舟,遣宋用臣按视。请自板格桥别为一河,引水北入于汴。后卒不行,乃由副堤河入于
蔡。以源流深远,与永安青龙河相合,故赐名曰天源。先是,舟至启槽,颇滞舟行,即导洛通汴,遂自城西超宇坊引洛水,由咸丰门立堤,凡三千三十步,水遂入禁中,而槽废。然旧惟供洒扫,至徽宗政和间,容佐请于七里河开月河一道,分减此水,灌溉内中花竹。命宋(升)[ ]措置导引,四年十一月毕工。《绩会要》云:熙宁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都水监言:「相度将金水河上自咸丰门里下至街道司口子,并割与西水磨务管勾,今后不问河水大小,须管依元定尺寸应副。内并太庙、万寿观等处供使,稍有阙 ,责在本务。及乞拨与巡河铺分剩员、河寨兵级,令在务管。」元丰五年三月十八日,提举汴河堤岸宋用臣言:「奉旨金水河透水槽阻碍上下汴舟,今以相度措置,已行按视,可以自汴河北岸超宇坊开河一道,取水入内,径至咸丰门合金水河,却将金水河自板桥下石斗门东修斗门,开河一道,引至金明池西北三家店湾环入汴河,其旧透槽可废彻。」从之,拆透糟回水入汴。后有诏,自汴河北引洛水禁中,以天源河为名。徽宗政和四年十一月十三日,诏创开天源河了当,优等张珪、孙严、路天民、韩拯、刘圭各转一官,更减三年磨勘。
宣和元年六月宣和:《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作「重和」。,复命蓝从熙、孟揆等增堤岸,置桥槽坝,浚澄水,导水入内。内庭池御既多,患水不给,又于西南水磨引索河一派,架以石渠绝汴,南北筑堤,导入天源河以助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六 诸河 白沟河
白沟河
咸平六年秋,自渠溢天头原批:「『自』疑『白』」。,害民田。〔邢〕用之时为度支员外郎用之:原作「月之」,据《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改。,遂诏往度工役,乃自襄邑疏下流以导京城积水,即令董役,成之。
大中祥符二年八月,以京东积水,令转运司分视诸州积水及理堤防。时使臣自东来,询其事,云近河洼下处尚有水浸田,故诏督之。是月,诏合门祗候康宗元与中使、军头各一人,领水匠经度京城积水及补塞诸河。时秋雨,金水河防决,浸及琼林苑墙。有言汴河南有三十六陂,古停水之地,必有下流以通诸河,遂令度地画图以闻。宗元初请广修近堤,复多开斗门,设堤垒,遇河泛即自斗门泄之,至下流复还河道。真宗面论利害,曰:「大筑堤防拥东河水,下流溢狂,为患益深。今虽斗门减水,然而非远却复河道,即其下隘狭之患尚在。」又遣使寻源,果金水河新修堤津漏甚猛,即督元修官补塞。帝曰:「地西积水,皆民之腴田,昨令使臣 视,皆无以疏导,独有留面河,俟汴水减,即由此导之。」面河者,注水分之南流,盖李继源所开,以其分水作碾硙,故谓之面河。
三年六月,供备库使谢德权言:「准诏于太一宫侧疏导积水,今开河抵陈留县界,入亳州涡河,望令逐处造桥以济行者,仍约束缘河州军,常令导治。」从之。
五年正月,帝谓近臣曰:「京城开河,自来役兵般泥填于街衢
上,势高人户不便,又(抵)[低]下地近水,甚于桥梁损坏。所由司不时完葺,有妨事乘,可差皇城副使焦守节与所由司经度制置,具利害以闻。」
真宗天禧元年八月,入内押班周怀政言:「顺天门远门外汴河西积水,浸营舍、道路,欲望规度疏入汴。」诏内侍雷允恭督八作司治之。允恭等相度顺天门远门积水,欲开汴河西第三坐斗门,渐次通流入汴。及于宣城营西南京水河下直透槽透流雨水过河,南寻河开展旧流水小河,透流入新城濠,以入惠民河。又安上门外亦有积水,欲于桥河南开旧水口放入新城濠内,兼造小斗门子一。并从之。
三年五月,以大雨京城积水,遣清卫都虞候袁俊相度开畎河道,浚太一宫前河,及修移水窗以便水势。
八月,巡护河岸史莹言:「准诏于京西创减水河二,今已疏通,望令祥符县常切提振,量留兵卒二百护守。」从之。
四年闰十二月,诏近京诸州有积水处,并遣官开治。
仁宗天圣二年三月,内殿崇班、合门祗候张君平言:「近京诸州古来沟河堙塞,望差官开浚。」诏君平往诸州,同长吏规度,渐次开治,务为悠久之利。因诏开封、应天府、陈、许、亳、宿、(颖)[颍]、蔡州长吏县令兼开治沟洫事。
四月,诏:「开封府应食禄官员等,今后更不得令人下罾网打鱼,拦截河道,妨公私舟船往来。如违,随处勘逐,仍具职位、姓名闻奏。地分巡河人如不止绝,亦当严断。」
七月,同提(典)[点]开封府诸县镇公
事张君平言:「府界逐州甚有古沟洫可以疏决,望自今后逐县界沟洫河道,如令、佐能多方设法,劝谕部民开浚深快,值雨别无积潦,显著劳绩,替日委批历具状保明闻奏,令佐与免选,家便注官,京朝官家便优与差遣,知州、同判劝课催督,亦量劳绩旌赏。」从之。
十一月,张君平等言:「奉诏相度府界、南京、陈、许、(颖)[颍]、蔡、宿、亳等处积水渰潦民田,开畎沟河。窃见陈留等县今岁雨泽调匀,尚有诉水潦数万户,盖沟河堙塞,可以畎治。窃虑县有合该移川陕远宦者,交替之后,不知初检沟河工料条约,致部役人夫开(凌)[浚]不能尽料,枉劳民力,或致霖雨,依前渰伤田苗。乞下审官院,勘会府界县已检计沟河工料向去役夫处,有知县合该移者,并留在任管勾开治。候将来别无壅塞、淹潦民田,即依七月 命施行。」从之。
四年五月,张君平言:「近自徐州相度公事,窃闻知单州高弁擘画开治沟河,霖雨无淹田。其碣山一县窳下,有古沟河例各堙填,壅积水势,若令佐得人,劝诱兴工,可以与民兴利。其单州知州、同判、令、佐等,欲依南京例,并带开治沟河。有因循旷职者,望委长吏体量闻奏,选择对换。自今差单州知州、同判、令、佐管勾沟洫河道。」
六月,应天府言:「本府诸县有检计未修沟河,伏见开封府界知县为修沟河,候三年满日替移,乞依开封府例。」事下张君平等相度,君平言:「南京沃野,古沟尤多,堙填不治,乞
依南京所奏。」诏应天府、(毫)[亳]州系沟河知县处,许满三年得替,于合入去处优便差移。
七月,开封府言:「点检新旧城内东西八作司地分沟渠,有八字九口二百五十三所,多是居人秽恶填塞,阻滞水势。乞委厢界巡检人察视,不令填塞盖闇。」从之。
六年正月,屯田员外郎、提点开封府诸县镇事、管勾沟洫河道张嵩言:「准诏,府界诸县人夫除差开河及滑州役外,有阳武十县人夫,将检到沟河工料分擘开修。续准诏减下一半工役。缘府界沟洫河道并系紧急,合行开修,如只役本县人夫,拖延岁月,虑恐百姓有愿自办工力开修者,逐县令佐不能劝诱。欲令诸县官属设法劝诱,有愿自办工力开修者,听元检工料兴修,替日批历,理为劳绩。」从之。
庆历五年二月,提举在京诸司库务宋祁等言:「近差东西八作司监官及开封府士曹参军张谷等同相度城濠沟河通流积水,看详臂画事理,稍得利便。缘京畿阔远,藉沟渠发泄水势流通,方免积聚。乞特下开封府施行。」从之。
皇佑三年十二月,诏:「开封府诸县岁差人开浚沟洫,颇以为扰,自今有堙塞之处,听所在人户自开浚,而官为检视之。」
嘉佑二年五月十七日,诏:「京城内外沟河,令三司委当职官吏躬亲巡觑,修整开畎,须堤岸坚固,雨水通快,无复阻滞,别致 虞。」以上《国朝会要》。
神宗熙宁元年三月十三日,都水监言:「今年畿内诸县沟河,各役人夫开淘,十分
纔及二三。若次年只留本县人夫,尚须二三年可以讫役。缘逐县沟河至多,须预委官检定紧慢、的确工料,以备兴工。欲乞令府界提点司于三月初选官三员,与逐县官同共检定合开沟河紧慢次第、工料,据本县合差夫数,以五分夫役十分工,依年分专委逐县知县都押开淘。仍令提点司遍行点检。」从之。
二年闰十一月十一月:原作「十月」,据《宋史》卷九四《河渠志》四补。,诏都水监差官沟畎开封府界积水,〔以〕填塞道路,虑妨百姓输纳。
六年八月十六日,诏刘璯同侯叔献所(谓)[请]开白沟河覆视以闻。后覆视河长八百里,工大,分为三岁兴修。从之。详见水利门。
七年正月二十七日,都水监请暂权停修白沟河,移夫浚自盟河。从之。初诏白沟河置锸行运,分三年修,而同判都水监侯叔献以为差夫日逼,又见被命提举汴河堤岸打凌,未可即往白沟,因言自盟河系疏泄汴以南民田积水,最为大川,近岁失于浚导,小常为患,乞辍白沟夫修之,故有是诏。
徽宗政和二年十月四日,朝请大夫、行都水监丞孟昌龄奏:「承朝旨开淘含晖门外白沟河,寻就用创修堤岸人兵开淘了当,开堰放水,依旧通流。除昌龄乞不推恩外,(其)[具]到官吏诸色人职位、姓名、功力等第。」诏官属、人吏、役兵减半赐钱帛有差。
三年八月十九日,尚书虞部员外高掞言:「提举措置修治都城内外积水所申,城东景德寺街、牛行街一带地势最下,潴积尤甚。去都城内外,先求出水所归之地,检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