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325 页/共 1125 页

十月十三日,洮河北安乡城,鄯、廓通道也,滨河戎人尝刳木以济行者,艰滞既甚,何以来远 故令景思立营之思:原作「果」,据《长编》卷二四七改。 同日,诏延州永宁关黄河渡口置浮梁。永宁关与洺、隰州跨河相对隰:原作「湿」,据《长编》卷二四七改。,地沃多田收,尝以刍粮资延州东路城寨,而津渡阻隔,有十数日不克济者,故上命赵营以通粮道,兵民便之。 八年八月 八日,诏澶州制造吴舜臣所造(获)[护]浮桥铁叉竿。 九年五月十九日,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李承之言:「延州新修宁和桥,乞依旧存留。若解拆后遇大水,蹙凌吹失,更不添修,依旧置渡。」从之。 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诏改开远门外浮桥毕,赐知将作监吴处厚银绢及使臣、吏人有差。 五年八月七日,诏应诸处广济桥道并隶都水监。 二十四日,前河北转运副使周革言:「熙宁中,外都(中)[水]监丞程昉于滹沱河中渡系浮桥,比旧增费数倍,乞罢之,权用船渡。」从之。 六年八月一日,赐河中府度僧牒二伯八十修浮桥堤岸。 七年七月二十二日,滑州言齐贾下(扫)[埽]河水涨坏浮桥,诏范子渊相度以闻。后范子渊言:「相度滑州浮桥移次州西,两岸相距四百六十一步,南岸高崖地杂胶淤,比旧桥增长三十六步半。」诏子渊与京西河北转运司、滑州同措置修筑。 哲宗绍圣二年六月三日,详定重修 令所申明黄河浮桥禁,揭榜于两岸。 徽宗大观三年正月二十九日,诏:「应系桥渡,官为如法修整,今后擅置及将官桥毁坏者徒二年,配一千里。其官渡桥不修整者杖一百。」 十月七日,尚书度支员外郎王革言:「滑州比年以来修整浮桥,所费工力、物料万数浩瀚,每岁虏使到河,或不及事,或仅能了当,致一一上烦朝廷措置。乞诏都水监与滑州、通利军当职官,于沿流上下从长相视,同状指定 可以系桥去处,权暂系桥,水涨辄拆,以备后用。或令河北、京西路转运司相度增五宿顿,使虏使由孟津趋阙下。俟具办集,检会元丰四年因避冀州济渡改路诏旨施行,实为长久之利。」诏令京西、河北路转运司检会案例年分及所经由京西道路增添,相度有无害程顿去处闻奏。 政和四年八月十日,京西路计度都转运使宋升奏:「河南府天津桥依仿赵州石桥修砌,令勒都壕寨官董士輗彩画到天津桥,作三等样制修砌图本一册进呈。」诏依第二桥样修建,许于新收税钱内支拨粮米,本司应办,仍不立名行遣。仍诏孟昌龄同宋升措置。其后宋升奏:「西京端门前,考唐《洛阳图》,旧有四桥。曰谷水,曰黄道,在天津桥之北;曰重津,在天津桥之南,并为疏导洛水夏秋泛涨。岁月寖久及自经坏桥之后,悉皆湮没。今看详,见修天津桥居河之中,除谷水已与洛河合为一流外,其南北理当亦治二桥以分其势。盖不如是,则两马头虽用石段砌垒,两岸之水东入桥下,发泄不快,则两马不无决溢之患。又桥之上十里有石堰曰分洛,自唐以来引水入小河东南流入于伊。闻之耆旧,每暴涨则分减其势。若今来修建(大)[天]津桥而不治分洛堰,不能保其无虞。臣前项所乞止是天津一桥,今欲如旧制添修重津并黄道桥,及置分洛堰,增梁以疏其流于下,作堰以分其势于上,实为永久之利。」从之。 十一月二日,都水使者孟昌龄言:「近承尚书省札子,滑州浮桥今岁已经涨水,不曾解卸,未见比每岁系桥计使若干工料、钱数,及今岁不曾解拆,计减省数目。昌龄契勘到:政和元年兵士一万余工、钱七万余贯,政和二年兵士三万余工、钱八万余贯,政和三年兵士四万工、钱七万余贯。今岁不曾解拆,将前项三年折计,减省兵士八万一千余工、钱二十二万八千余贯。今具保守过今岁夏秋涨水不曾解折官吏职位姓名。」诏昌龄、万仲友及三等官吏、作头、壕寨,转官、支赐有差。 二十二日,都水使者孟昌龄言:「请于通利军依大酉(宛皿)等山徙系浮桥,其地势下可以成河,倚山可为马头,又有中潬,正如河阳长久之利。」从之。 五年六月二十九日,诏居山至大酉(宛皿)山浮桥,赐名天成桥。大酉(宛皿)山至汶子山浮桥,赐名荣充桥。续诏改荣充桥曰圣功桥。 十一月十七日,尚书工部侍郎孟昌龄言:「三山水桥、万年等新堤,前后役事,并各已成功。然大河非他水之比,或涨或落,掠岸冲激,势不可测。缓急若须令臣出入照管,即待班次朝辞,万一恐失期会。欲权依都水监官出入条例,逐急出门,只具奏闻,及申牒逐处官司,庶免临时误事。」从之。 六年正月一日,提举三山天成桥河事孟扩言:「契勘桥(司道)[道司]旧两指挥,额计一千人。今来两桥四马头,窠占并差定看船守宿之人及祗补打凌整桥道用人甚多,即目 尚阙人数,招填不足。盖因招军例物与黄河(扫)[埽]兵多寡不同,是致少人投充。欲乞将桥道司招军例物与黄河埽一般支给。」从之。 七月二十日,提举三山天成桥河等司状:「据管勾天成圣功桥、武节郎寇茂孙状:本桥近承朝旨添置人兵,马头作两指挥,已招到并旧管人兵,合行分拨于两马头,未审称呼为南北马头桥道,为复以第一、第二指挥为名。本司今相度,欲将天成桥东马头作桥道第一指挥,西马头作桥道第二指挥。」从之。 二十四日,诏:「三山浮桥,万世永赖,造言者终未革心。可令都水监与当职官夙夜常切固护,如(何)[河]流向着或浅淀,即行疏浚,一有缺溢,并依旧法当行处斩。若或造言摇动,以惑众(请)[情],可立赏钱一千贯,许人告捕。其增修堤道,开分水河,依图相度,具工料以闻。」 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诏:「青州上水城、南洋二桥久废不治,昨降指挥修整,不及一季,遂见成功,控扼海道,增固守御,委有劳绩。帅臣崔(真)[直]躬,令学士院降诏奖谕;所委计置、监修、部役官等,令直躬具功力等第保明闻奏,取旨推恩。」 八年四月二十二日,诏:「闻磁州界(浅)[栈]桥阁道路二百八十余里,修治未至如法,行路惴恐,见管兵级数少,分布铺地不足。仰本路帅臣差官同本州岛当职官相度措置,具事状闻奏。仍属县巡尉并巡辖马递铺使臣,于衔内带『管干桥阁』四字。本州岛通判上下半年遍察。别路有栈阁处 准此。」 宣和元年五月二十五日,臣寮言:「永兴军界浐水河并灞海,每经大雨,山水合并,两河泛涨,别无桥路。及水势稍息,往往病涉,多伤人命。乞下陕西路转运司相度,如不可置桥渡,即乞以过马索引路。今所属县分多差水手救护,专委本路漕臣张孝纯相度,措置闻奏。」 三年八月二十五日,诏:「天成、圣功两桥已奏毕功,本处当职官失职与免勘,监桥官二员各降两官,都大一员降一官、展二年磨勘,滑州知、通二员各降一官,应当(官职)[职官]各展三年磨勘,提举官、都大司人吏、滑州当行人吏、监桥官下军司桥匠、作头等,各科杖一百。」 四年四月二十四日,诏修系三山桥了毕,累经秋河涨水,并无 虞,赐都水使者孟扬以下转官、赐帛有差。 光尧皇帝绍兴三年七月二十二日,诏:「昨缘临安府申请,桥道去处居民搭盖茆草席屋,并令拆去,其本府并不预定的确去处,于一二日内了毕,却纵令官吏所至搔扰,有不系当拆去处亦行起动,小民不安。令临安府分析措置无法因依,即令转运司体究曾搔扰人户官吏申尚书省。如漕臣隐庇,朝廷觉察得知,亦重寘典宪。」时为久缺雨泽,故有是诏。 寿皇圣帝干道二年八月二十三日,两浙漕司姜诜言:「吴江长桥南三十三桥,塘岸南北十余里,两岸皆民田。旧立两桥,对岸各有浦巷,岁久桥废,欲再建立。旁近桥道稀少及对岸无民田者,更添造六桥,共创为八桥, 导泄太湖水径入吴松江,达于海。」诏别议施行。 四年十二月十四日「四年」上原衍「一」字,今删。,诏于临安府清湖闸堰下创木桥一,北郭税务北创浮桥一。以户部侍郎曾怀等言,三衙诸军赴新置丰储仓请粮地远故也。先是,怀等欲于清湖闸堰及北(过)[郭]税务人使厨屋北各创木桥一,诏令转运司、临安府营度。(即)[既]而逐司以北郭税务厨屋北及人使维舟之所造桥有妨,请更为浮桥,故有是命。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浮 桥 浮桥 淳熙十年二月二日,诏襄阳府浮桥,自来年为始,将均州合敷竹木与减一半,其余并令襄阳府计办。从知均州守臣请也。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河 锁 河锁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正月十五日,诏陈州城北蔡河先置锁筭民舡者,罢之。先是,五代以来藩镇多便宜从事,所征之利咸资于津渡,悉私置锁。凡民舡胜百石者,税取其百钱,有所载者即倍征之,商旅甚苦其事。至是,陈州以闻,遽罢之。其后诸州军河津之所有征者,复皆置锁。 仁宗天圣三年正月十二日,上封者言:「在京惠民河置上下锁,逐年征利不多,拥并般运,阻滞物货,致在京薪炭涌贵,不益军民,乞罢之。」诏三司详定可否。三司言:「大中祥符八年,都大提点仓场夏守赟相度,于蔡河上下地名四里桥段家直置锁,至今岁收课利六千余缗,废之非便。乞下提点仓场官员常钤辖监典,毋令阻滞。」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江 锁 江锁 徽宗改和元年六月二十四日,枢密院奏:「臣僚上言:『伏见雅州碉门有溪曰禁江,并无锁闭,可通舟筏,未有关防之法。欲乞严设禁止。』送成都府、利州路钤辖相度,申枢密院。本司据雅州申,碉门寨下禁江一处系属严道、荣经两县界,然旧有锁水一处,从来只置竹棚栏截。今相度改造截河铁索,两岸系缚安置,以备寅夜乘舟舡作过之人。寻行打量得,江面阔一十四丈八尺,每尺用 熟铁一斤打造连锁,计用铁一百四十八斤。于南岸山下就山凿石窍铁圈锁缆,缆缚铁索,及更用将军柱一条副之。次岸置华车一座,安置铁索,以备水势高下,旋行收放。及用 一连,寨官逐时点检封索,选差人兵看守。及碉门寨门下江水岸北旧用木作篱墙,今乞以大石埠迭作城,用乳头墙,城上置敌棚,分那人兵守宿。本司相度,委是经久可行。」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三 城门锁 城门锁 孝宗干道六年四月七日,直敷文阁、权发遣临安府姚宪言:「府城十八门锁,年深启闭不谨,今造新者十八,其分给诸门,欲自今月八日施用。管钥关大内锁匙库收掌,日休时降付诸门。」从之。 方域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四 治河 宋会要辑稿 方域一四 治河二股河附 太祖建隆元年十月,河决棣州厌次县,又决滑州灵河县。至二年七月,遣右领〔军〕卫上将军陈承昭修塞之。役成,赐承昭钱三十万。 三年十月,诏沿黄、汴河州县长吏,每岁首令地分兵种榆柳以壮堤防。 四年正月,诏左神武统军〔陈〕承昭发近甸丁夫数万,修畿内河堤。 干德四年六月,郓州东阿县河水溢,损民田。澶州观城县河水溢入大名府,坏庐舍。 开宝三年正月,诏发近甸丁夫数万增治河堤。十二月,又发二万人治堤。 四年十一月,河决澶渊,泛数州,官守不时言,通判姚恕弃市,知州杜审肇坐免。命棣州团练使曹翰、濮州刺史安守忠部勒修塞。 五年正月,诏曰:「每岁河堤,常须修补。访闻科取梢(捷)[ ],多伐园林,全亏劝课之方,颇失济人之理。自今沿黄、汴、清、御河州县人户,除准先敕种桑枣外,每户并须创柳及随处土地所宜之木。量户力高低,分五等:第一等种五十株,第二等四十株,第三等三十株,第四等二十株,第五等十株。如人户自欲广种者,亦听。孤老、残患、女户、无男女丁力作者,不在此限。」 三月,诏曰:「朕每念河堤溃决,颇为民灾,故尝置使以专掌之,思设佐僚,共济其事。自今开封、大名府、郓、澶、沧、滑、孟、濮、怀、郑、齐、棣、博、德、淄、卫、滨州,各置河堤判官一员,以逐州通判充。如 阙通判,以本州岛判官兼领。」 五月,澶州河决濮阳县南岸,六月又决于阳武,命棣州团练使曹翰驰骑经度修塞。太祖曰:「朕方以霖雨,又闻河决,三两日来,宫中焚香祷天,若天灾流行,愿移于朕躬,幸勿殃兆民。」翰奏曰:「若宋景公一言修德,灾星为之退舍。陛下忧兆民,恳祷如是,必应上感天心,亦何虑河决为灾邪!」即诏发开封、河南十三县夫三万六千三百人,及诸州兵一万五千人,修阳武县堤。澶、濮、魏、博、相、贝、磁、洺、滑、卫等州兵夫数万人,塞澶州河。并令翰督役,至十二月毕功。 六年正月,遣德州刺史郭贵修魏县堤。 八月,草泽王德方上修河利害,特赐同学究出身。 八年五月,河决濮州郭龙村。六月,又决澶州顿丘县。遣内衣库副吏阎彦进发丁夫数万修之,十一月功毕。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四月,河决怀州获嘉县。至十月,滑州言:「灵河县河决已塞,水复故道,既而复决。」诏塞之,命西上合门使郭守文、供奉官合门祇候王侁、西八作副使石全振护其役。 五年正月,命连州刺史任知杲、虢州刺史许昌裔、雄州刺史孙全兴发丁夫,理卫、澶、濮三州河堤。左屯卫将军李重进、右千牛卫将军郑彦华、右内率府率由浦发丁夫,理济、郑、贝三州河堤。 七年六月,河决齐州临济县,又决大名府范济河。秋,河大涨,蹙清河,侵郓州,城将陷,塞其门,急奏以闻。诏遣殿前承旨刘吉驰往固之。清河水退,郓 城不陷。吉,江南人,习水事,故命之。 雍熙二年正月,遣左领军卫大将军郭重吉等十三人监治河堤。 端拱二年五月,滑州房村埽火焚竹木梢芟百七十余万。诏转运使督沿河州县官吏,常令分行部内埽岸积聚之物,有检视不谨、为水所败者,坐其罪。 霈, 淳化二年三月,诏曰:「今岁时雨(州)[川]流暴涨,虑河堤脆薄之处,或有蛇鼠所穴,牛羊践履,岸缺成道,积水冲注,因而坏决,以害民田。宜委诸州河堤使、长吏以下及巡河主埽使臣经度行视,预图缮治。苟失备虑,或至坏隳,官吏当寘于法。」 四年九月,澶州河水暴涨,夜冲北城,坏居人庐舍及州宇仓库。即日命彰德军节度使魏咸信知州事,遣侍御史元纪劾知州、工部侍郎郭赞等不预修防事。民溺死者人给钱,阙食者量予赈给,今年屋税沿纳物并权除放。河水合御河并山水奔注大名府,知府赵言分兵夫填筑堤岸,壅城门,遂不为患,降诏褒(浆)[奖],并存抚军吏百姓。 至道元年十二月,京兆府通判杨覃言,官买修河竹六十余万。帝曰:「渭川千亩竹与千户侯等,闻关右百姓竹园,官中斫伐殆尽,不及往日蕃盛,此盖三司失计度所致。自今官所须竹,量多少采取,厚偿其直,存其竹根,则新竹可望矣。」吕端曰:「芟苇亦可以为索,甚坚韧。后唐庄宗自杨留口渡河,造舟为梁,只用苇索。」因命枢密院分遣使臣诣河上刈苇为索,然以脆不用,遂寝。 三年正月,遣内臣往澶州沿河点检竹索。以官费甚多,吏或侵扰为奸,故令阅数裁减之。 真宗咸平三年五月,河决郓州王陵埽,浮野,入淮泗,水势悍激,侵迫州城。命步军都虞候张进、内侍副都知阎承翰率诸州丁男二万人往塞之。至十一月,塞河功毕,遣使存恤被水灾,令给以口粮。知州马襄、通判孔某坐免官,巡河堤左藏库使李继原配隶许州。 六年十二月,雄州何承矩言,乞开滨、棣州界黄河入赤河北流,东汇于海,甚为长久之利。真宗曰:「此屡有言者,亦曾经度,计役千万工,浸数县民田,坏居人庐舍,终恐非便,不可行也。」 景德元年二月,诏:「每岁遣使阅视黄、汴河堤,回日具委保以奏,异时有坏决,连坐其罪。修护渠各有官属,使者暂往,安可专责,自今罢之。」 九月二十九日,河决澶州横埽,命起居舍人、知制诰李宗谔驰往设祭,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威德军节度使葛霸为澶州修河都总管,崇仪使张利涉、内殿崇班王怀昭副之。又遣使视决河漂溢之所,官给船济之,民乏食者计口赈救。 二年十月,诏沿河州军长吏、通判,自今任满,候水落乃得代还。又令沿河县令、主簿更互出视堤防。 十一月,以内殿崇班、合门祇候钱昭晟为崇仪副使。昭晟计春料,擘画省功减费,亲自行视无虞,故有赏。 五年七月,诏自今修缮河堤,不得更减功料。是春,阳武、酸枣河堤使者以省 功料为劳课,亟命选勤干者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