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会要辑稿 - 第 1017 页/共 1125 页

从之。 五月七日,户部言:「江西提刑兼提举常平等事丁彬状,乞立限责委诸州主管官根括驱磨常平司田土、租课、钱物。欲依本官所申,限一月,如稍有违慢漏落,亦乞依已降指挥按劾。」从之。 九月二十,户部状:「据江南西路提刑兼本路提举常平等事丁彬札子,契勘提刑官阙,在法系转运司兼权。若将来提刑官任满或非次替移,其提刑职事依法牒送转运司官兼权,所有提举常平司职事,若依例前去转运司官兼权,其州县官吏观望,定是依前违法侵用常平官物。今相度,如提刑司官阙,欲依条许将提举常平职事牒送提点铸钱、提举茶盐官,或廨宇所在文臣知州时暂发遣,庶几常平官物不致侵紊。」从之,余路准此。 十月十八日,都省言:「今秋诸路大稔,正当米斛上市之际,虽依法合行收籴,深虑常平官不为尽数 刷钱本及收籴后时,却致价贱伤农。」诏令两浙东西、江南东西、广南东西路提刑兼常平官,将应干州县见在常平等合充常平籴本钱物,专委任主管官亲(谊)[诣]逐县,同令、佐尽数 刷,逐旋关拨,乘时措置(开)[关]报,尽本收籴米斛桩管。其籴到数,仰知、通认数就元籴州县常平仓别项封桩。仍仰提刑官严切约束所委官,将合取拨籴官先次桩垛钱本,遇有人户中,即仰躬亲监视,两平交量,不得过收加耗,实时支还价钱,无令少有科配骚扰及容纵请托入中,巧伪湿恶米斛。如 违,仰提刑司官按劾,仍仰逐司各先(其)[具]上件合 刷窠名,且约度半年钱数及可以收籴米斛各若干,并旬具 刷到钱本、已籴买到米数,各开具申尚书省。 十一月十六日,诏提举常平司主管官并依常平旧法。先是,户部看详,欲诸州并以通判充主管官,不得别差他官。臣僚言,元丰、绍圣立常平令,诸州听提举司选通判、幕职官充主管官,盖通判或材力不能办事,即令人许于幕职官选差,此通法也。 五年闰二月十二日,诏诸路提举常平并入茶盐司,仍以提举茶盐常平等公事为名。内无茶盐去处,依旧令提刑兼领。先是,臣僚言财用利源,有旨令户部讲究,条具申尚书省。内一项,欲以常平茶盐合为一官,稍重其选。故有是诏。 四月三日,总(令)[领]司言:「据两浙东路提举茶盐常平等公事司申,据绍兴府(中)[申],契勘有管义仓米贰万一千三百余石,虽依条唯充赈给,其米经年陈次,欲比街市价例量减钱出粜。近缘明州申请,米价踊贵,细民阙食,乞将义仓米出粜。已承朝旨,特令明州于上件米内借支一万石,候秋成日却行依数收籴拨还,不得拖欠。仍令常平司拘催桩管,仍免执奏。及再得旨,奏知不行。今看详,欲乞于收到义仓米内借支一万石,令绍兴府置场出粜,余并依明州已得措挥。」诏依,即不得粜与公吏之家,务要实惠细民。 七月二日,都省言:「诸路提举常平已降指挥并入茶盐司, 无茶盐司去处依旧提刑兼领,专置干办官。今访闻逐司为系并入兼领职事,并不逐一讲究,致他司妄用,失陷钱物,有 朝廷缓急支用。」诏令诸路提举常平官将常平事务恪意奉行,无得苟简,致有失陷钱物。如敢少有灭裂,户部按劾,申尚书省取旨,重行典宪。 八月七日,诏:「应诸州军曾兼主管常平官罢任到行在,如系合堂除差遣人,令合门候朝见日具职位、姓名报吏部,依元降指挥取索印纸点检。如不经批书,即具状申中书门下省,未得与堂除差遣。」 十二日,福建路转运判官薛昌宋言:「诸路州军借拨过常平司钱物,亦皆缘应副军期,即非侵欺失陷。又已经年岁,今来若必令责还,要之尽取于民而已。欲乞将七州军以前年分借过常平司钱物,乞依福州已得今年三月二十二日圣旨,并特与除破,使福建一路之民均被朝廷宽恤之恩。」诏并特与除破。今后如更敢擅支常平钱物,依法施行。 六年五月一日,诏:「自今诸路提举茶盐常平官有阙,并取资历已深、(呈)[诚]实素着之人,或于郎官以上选择任用。」从殿中侍御史周秘言也秘:原作「必」,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改。。详见提举茶盐司门。 二十五日,诏:「令江南东路转运常平司行下所部州县,将本路应未纳并今后合纳职田租米,令输纳本色,随市价尽数收籴,充义仓米,别项桩管,专充赈济支用。其合支本钱,许取拨本路常平司所管钱。如不足,将本路系省钱相兼应副旱伤阙食。余路州军 有职田去处,依此施行。」 七年二月二十四日,浙东提举常平司主管官赵桩言:「今来逐路乞置提举常平司主管官一员,并依转运司主管文字官体例施行。欲乞许常平主管官往诣管下州县检察,将点检到事件申提举司。及遇有要切事,并从本司差委,庶几所至州县检察违戾,驱催钱物,不致失陷。」从之。仍诏余路准此。 八月二日,诏令逐路转运司据借兑过常平数目,候起纳税日,并限一月依数先次桩还。仍令常平司不住催促,各具已交还数足文状申尚书省。 十二月二十五日,有旨:「天下苗米,其不熟处,除依条放免外,止令纳钱,却运钱于熟处籴米,如此则公私两利。」臣桩奏曰:「此乃刘晏之法也,见行措置。」 八年正月二十一日,诏:「今后提举常平及常平主管官除代,不过一员,其已差下人并令依旧。」从御史中丞常同奏,乞在外堂除窠阙依仿在内除授之限故也。 十二月十九日,参知政事李光言:「政有避其名而失其实者,有无其实而徒存其名者。常平之法,本出于汉耿寿昌。今州县钱谷有属常平司者,名色非一,悉总于户部右曹。今乃以王安石之故而废之,既使香盐司兼领,又别差主管官一员,有司莫知适从,钱谷因致失陷,岂非避其名而失其实乎 欲望废罢常平司主管,依旧令香盐司兼领,庶几名正而事成。」寻进呈,上曰:「常平法既出汉耿寿昌,今岂可以王安石而废之 其常平提举自可复置,庶几一司钱谷不致失陷。令三省措置,条具以闻。」 九年四月六日,诏:「(令)[今]后诸路常平司干办官遇出陆巡按州县,许差破般担人一十名。」以江、淮、荆、浙、闽、广等路经制使司申明绍兴格,监司属官差出,止许破般担人六人,委是使用不足故也。 七月十七日,臣僚言:「诸路常平钱物,昨罢提举官,不无陷失。近既设官主管,而命经制司领之。若使本司常切拘催奉行,不许诸司支借移用,则此一司所积,缓急亦不为小补。但其间有近降指挥令解付行在者,计天下诸司钱物亦多矣,虽未能尽如古人三分以一为凶年之备,独不可损此一项邪 盖州县之间有此一项钱物,丰年增价以籴,凶年减价以粜,物价自平,农末俱利。所济既多,而又有以备朝廷之缓急,何苦而不为!近见楚州乞将涟水县所有常平钱五百贯文,准备奉迎两宫及枢密楼照宣谕回日支遣,户部已申明许行支用。夫楚州虽阙乏,何至少此五百缗哉!政恐开此端绪,使州县各自侵用,非户部所当尔也。臣愚欲望圣慈特诏常平一司钱物,并遵守户部右曹敕条,虽内有近降指挥许解行在者,并令依旧法于所在处桩管,不许支用移易,仍追寝楚州许用常平钱指挥,庶几有以为国家根本之计,不胜幸甚。」诏令户部遵守见行条法。 九月十四日,户部言:「诸路主管常平官,近因置经制司,改作经制某路干 办常平等公事。今来经制司若罢,即合依旧称呼。又契勘建炎元年内,罢诸路常平司,其职事令提刑司兼管;后来绍兴五年内,改令茶盐司兼管,其无茶盐司路分(安)[令]提刑司、转运司兼领。近因经制司总领,其逐司并已罢,兼今来若罢经制司,所有常平职事若依旧止令一干办官主管,窃恐体轻,难以按察州县,无以革绝前日失陷之弊。兼常平一司所管钱物并粜卖、赈济等事,(言)[皆]常平、和籴之法,祖宗以是惠赒艰饥,其来久矣。比年州县类为文具,有废而不举者,有苟简以塞责者。以新易陈,此成法也,间有积岁蚀腐而未尝问;不许借贷,此成法也,间有悉充他用而实无储。愿诏诸州县,乘今日赋税未毕之时,以常平钱差官置场,悉数和籴。委常平官 行省按,有不虔者,必罚无赦。」从之。 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权发遣和州冯由义言:「前知州蔡伸因去岁支散官吏军兵请给、大军经过犒劳,遂致钱粮罄匮,以常平司二项钱共八千余贯、米二千余石逐急支散。本州岛已累申乞除破,虽蒙札下淮西常平司,令指定施行,其常平司至今移文折难。窃缘月给钱粮自不能继,无由可以拨还,欲乞特与除破。」从之。 八月五日,诏:「令诸路提举常平司主管官遍诣所部州县点检,将日前籴米并以陈易新未还之数,乘此秋熟,收籴拨还,早令数足,如法桩管。仍开具本路州县已未补还实数,保明申尚书 省,当议核实赏罚施行。先具知禀状闻奏。」以尚书省勘会,州县多以兑易为名辄行侵用故也。 十五年六月二十一日,户部言:「民间生子不举者,已降指挥于常平或免役宽剩钱人支四千。缘免役宽剩钱所收微细,窃虑州县留滞,欲令诸路常平司行下州县,于见管常平、义仓米内改支米一石。」从之。 八月二十六日,诏诸路提举茶盐官改充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先是,户部侍郎王鈇言鈇:原作「铁」,据《宋史》卷三○《高宗纪》七改。后遇此字径改。:「常平法始于汉宣帝,用耿寿昌之疏,施于边郡,以致中兴。国朝行之,大郡钱谷有至百万,其下犹不减五六十万。建炎初,罢提举官,兼以他司。初不以为不惠于民、不利于国也,徒以追咎改作,遂并其官(官)废,事关法令,无复修举。故绍兴六年,复置主管官,然权轻不能振职,名存实亡,无补于事,非祖宗利国惠民之旨也。夫常平之设,上以收开阖敛散之权,下以抑兼并豪(疆)[强]之家,备水旱而救扎瘥,视丰凶而平物价,科条实繁,其利不一,有义仓和籴之储,坊场河渡之入。以产制役,欲使平均;以陈易新,俾无红腐。一有饥馑,则开发仓廪以济艰食,岂一主管能胜其任哉!建言者将欲省官而主管复,将欲省吏而胥徒如故,独(能)[罢]一提举官而奸弊百出。州县苟且,无所畏惮,封桩钱物借贷移易,多致陷失,凶年饥岁赈济之法,漫不加省。盖以主管官威令既不能有制,而职事又不得自专,势使然也。今虽隶于宪司,而狱 讼繁多,不能究心,其能责以利国惠民之实效乎!欲乞复置常平提举官,以主管官为干办公事,其它无所损益而积弊可除,庶几良法美意不为虚文。」故有是诏。 九月八日,权户部侍郎王鈇等言:「已降指挥,诸路提举茶盐官改充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缘成都、潼川府、利夔州路即无提举茶盐官,及淮西、京西路提举茶盐见系逐路转运、提刑兼管,广西路提举茶盐见系提刑兼管,及诸路常平司主管官所掌职事,并合取自朝廷指挥。」诏四川、广西令提刑,淮西、京西令见兼提举茶盐官兼领,主管改充常平司干办公事,依转运、提刑司属官体例。 十二月二十八日,吏部言:「常平官今来改充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合依旧法为监司,与转运判官序官,及岁举改官五员,县令三员,大、小使臣升陟八员,承务郎以上五员,试刑法官七人,合依旧尽还本司。」从之。 十六年三月三日,户部言:「臣僚言:『常平一司专为赈济设,实国家之仁政也。自兵兴以来,州县纾目前之急,移易他用,习以为常。比复常平提举官,则向来借兑之弊已在累任,难以遽令填还。欲自未复提举以前,凡有借兑,宽立程限,分以三岁拨还,仍释其罪。违时拖欠,必寘常法。自已复提举已后,即仰州县遵守旧宪,不得借兑。提举官每岁考核,少有违戾,并不以赦降、去官原减。庶几往者既获自新,而来者有所畏惮。』本部措置,欲下诸路提举 常平司,开具节次借兑因依、若干数目,从本司量度年月远近,申取朝廷指挥,随其多寡,立限拨还。余依臣僚所乞。」从之。 二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上因论水利,谓辅臣曰:「须是常平官得人,若监司用心,此等事无虑。闻近时监司多是端坐,不出巡历。」仍诏诸路州县灌溉民田陂湖,往往为人侵占,令户部行下提举常平官躬亲措置,申尚书省。 二十七年八月四日,户部言:「逐路常平司保明到本路州县所立平准务合用本钱,除不(不)及一千贯去处不立赏罚外,今相度比拟条法,将立到本钱一千贯以上去处,以本多寡参酌立定监官候一岁终以本计息赏罚格:自收息及三分以上升一季名次,不及一分五厘展一季名次;五千贯以上,收息及三分以上升半年,不及一分五厘展半年;一万贯以上,收息三分以上升一年,不及一分五厘展一年;三万贯以上,收息及三分以上减一年磨勘及三:原作「不及」,据前文例改。,不及一分五厘展一年磨勘。本部除已相度监官岁终收息分数赏罚外,窃缘立到本钱既多寡不同,即难以一等添破食钱。欲乞将不及一千贯以上本钱去处,比拟条法,除不赏罚外,每月收息及二分,止与添破食钱三贯文外,有立到本钱一千贯以上添五贯文,五千贯以上添七贯五百文,一万贯以上添一十贯文,三万贯以上添一十五贯文。如不及二分,即依已降指挥不支食钱。欲下逐路常 平司,行下州县遵守施行。余依见行条法指挥。」从之。 十三日,淮南东路提举常平司言:「分委官前去诸州军,点检到见在常平、义仓斛即无侵支、移易、虚桩之数。」户部将本司奏到今年四月分见在斛数目比较,一路总计奏到一十四万二千一百石,点检到共一十二万六千三百二十四石。庐、光州、安丰军比奏到增七百一十六石,和、舒、蕲、濠、黄州、无为军亏一万六千四百九十二石。诏令本路常平司取亏少数目,严立限以督之。 九月十四日,户部言:「殿中侍御史王珪言:『常平赈粜粜:原作「籴」,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改。后同。,所以抑兼并 抑:原作「相」,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七七改。,济贫弱,此良法也。每岁夏秋之间,禾稼未登,或小有水旱,民方艰食之时,富人闭粜以规厚利,若官粜少损其直,则闭粜之家不能乘人之急,而价自平,所济贫乏,其利为不小也。窃见诸州郡每岁输纳秋租,自装发纲运之后,仓廪一空,所存止有常平、义仓斛,军粮、吏俸及揍发上供不足之数,百色支费,皆取给于此。受纳苗米,然后逐旋拨还,所在成例。是名为常平而专以备州郡急阙,至饥民艰食则坐视而无以赈之,殊非立法之意。前日朝廷委诸路常平提举差官盘量,所欠动以数万计。其间如借兑、耗折,虽责之分限补填,终不可得,亦恐见存之数未必皆可得实也。近闻福建有贵粜之处,父老诉之州郡,冀欲赈济,而郡官占吝不发,米价顿增,人多困毙。此其意必欲留为州郡急阙之备,或已 借兑、无见存之数,不暇恤民间之空乏也。臣愿委诸路提举常平 巡诸州,躬亲阅视,以知其实。有遇合赈济而州郡占吝不发者,许人户越诉,监司互察,台谏按劾以闻。有中下之州,所积不多,赈济不足,则令提举计以一路有余之处,通融取拨,以应其乏,免致流离转徙,此亦古者移粟就民之意。近年以来,州县遇合赈粜之时,官吏但欲塞责,其所给散多只于州城之内,近者可得而远者不能及。至村落之间,无所得食,而不逞之辈藉以鼓唱,有攘夺剽掠之患。况饥民往返数十里之间,或至(绥)[馁]死于道路。今若许令随所在差拨,就近应副,庶当均给而实惠可以及人也。』本部看详,欲下诸路提举司,依奏躬亲遍诣所部州县,点检见管米斛,令项如法封桩。如遇合赈粜,阙少米斛,须管于就近有米斛去处,多方兑拨那融应副,依条赈粜,不得占吝,务在存恤。如有违戾去处,从本司按治,依条施行。若本司失于按治,即仰转运、提刑司互相按察。」从之。 二十九年三月二十六日,中书门下省言:「诸路出没没官、户绝田宅价钱,昨降指挥,许常平司取拨三分应副籴本。今来措置尽数起发,难以更行分拨。」诏令户部行下诸路,如常平司有阙籴本,令开具申朝廷支降。 七月五日,诏:「逐路提举常平官躬亲措置没官、户绝等田宅,如能率先出卖数多,仰户部具申尚书省,取旨优异推恩。或出卖数少,当行黜 责。州县当职官能用心措置,亦于已立赏格外增重推赏,或令常平官按劾闻奏,重作施行。」先是,户部提领官田所状:「契勘江浙等路没官、户绝田宅,近承指挥,州委知、通,县委令、丞,措置出卖。今访闻有奉行违戾去处,致引惹弊端,欲乞令提举常平官严行检察。今措置下项:一、人户见佃田宅,依指挥令州县官躬亲监督,依乡源体例,肥瘠高下估定实价,与减二分。如愿承买,并限十日经官自陈,日下给付,盖欲优恤见佃之家。今访闻估价之时,其所委官并不躬亲监督,致合干人作弊,受有力之家计嘱,低估价直,便令承买。或见佃人未有钱,即计嘱高 钱数,要得出卖不行。今措置,欲未卖田宅并依条出榜,许实封投状。自出榜日为始,限一月拆(开)封,以最高钱取问见佃人,如愿依价承买,限十日自陈,与减二分价钱给卖。如不愿承(卖)[买],即三日批退给价高人。若见佃人先佃荒田,曾用工开垦,以二分价钱还工力之费。如元佃熟田,不在给二分之数。限满无人投状,再限一月。若两限无人承买,即量行减价出榜召卖。一、见佃人户已买田宅,既于官中低价承买,却又增价转手出卖,或借贷他人物收买后,却行增价准折之类,欲许诸色人经官陈告,以所买田宅价钱三分给一分与告人充赏,余拘没入官,别行召人实封投状买。庶几隔绝奸弊。一、人户所佃田宅,若其间有已前冒占及诡名挟 田,至今耕种居住,送纳课米或二税,既已施工力,终是见佃之家。窃虑州县不许作见佃人承买,致引惹词诉,今措置,欲并作见佃人户承买。一、今来合卖田宅,其间有官户形势之家请佃,往往坐占,不肯承买,致阻障他人亦不敢投状。今措置,如出违前项(折)[拆]封日限,无人投状承买,即依官估定价直,就勒见佃人承买。其所纳钱令作三次,限一百八十日纳足。违限不足,即依已降指挥施行。如依前坐占,不肯承买,即仰州县具名申常平司,本司具因依申取朝廷指挥施行。一、人户投状承买田宅,(折)[拆]封日见得着价最高,合行承买却称不愿买者,依已降指挥,以所著价十分追罚一分入官,仍给卖以次着价最高人。又不愿,亦追罚一分钱。窃虑有狡猾之人用意阻障,妄增钱数,既至拆封,却称不愿承买,又将合没一分钱数用情计嘱,不为送纳,搅扰见佃之家。今措置,欲似此合追罚一分钱数,限一月追理纳足。仍令常平司常切觉察,如州县不为追理,或顽猾人户不为送纳,即具名申取朝廷指挥施行。所有人户实封投状着价最高,若见佃人与投状人皆不愿买,即将次高钱数先次取问佃人施行。一、契勘出卖浙西营田,已承指挥权住卖外,所有其余路分营(主)[土]、官庄、屯田,前后已降指挥即不该载,今来并不合出卖。一、访闻常平司并州县人吏多受情嘱,邀阻乞觅,及不将前后措置多出 文榜晓示。虽出文榜,随即隐藏,不令人户通知。或州县作弊,欲使人(抵)[低]价买得,榜内更不写出田段、价直,却令买田人先低价投状,临时于纸缝内用纸搀入所买田土,外人无从得知,致出卖稽违。欲下逐路常平司官严行觉察,稍有违戾,按劾申朝廷,重作施行,人吏决配。一、今来措置止系补圆未尽事件,即不冲改前来指挥,欲下两浙、江东西、湖南、福建、二广、(西)[四]川提举常平司,疾速行下所部州县遵依施行。仍令州县分明大字多出文榜州县要闹及乡村坐落去处,晓谕民户通知,无令藏匿。若常平司不检察,乞令提刑司觉察按劾。」诏依(权)[措]置事理施行。于是中书门下省言:「江浙等路出卖没官等田宅,前后措置指挥纤悉具备,全在常平、州县官恪意奉行。近据逐路申到所卖田宅大段数少,盖缘常平官视为虚文,不切督责,及州县知、通、令、丞弛慢,全不究心觉察,容纵吏人受嘱,高下估价,隐匿文榜,百端欺弊,致出卖稽违,理宜申严约束。」故有是诏。 同日,户部提领官田所言:「诸路寺观绝产,已降指挥令常平司拘收,令项桩管,申取朝廷指挥,至今未见申到已桩管数目。」诏令诸路提举常平司依已降指挥,疾速开具申尚书省。 三十年十一月一日,右谏议大夫兼侍讲何溥言:「臣契勘常平义仓,所以为水旱、盗贼之备,祖宗立法,虽颗粒不得移用,其意深矣。臣访闻沿海州军比以装发海(州)[舟], 权宜济急,支费略尽,有司因循不补,终恐亡以待卒。欲乞特命提举官巡历诸州,稽其已支之数,量其合籴之实,或将他州赢余以济目下窘乏,有无相补,轻重适均。庶几新陈之交,有以相接,而缓急之际,不足为忧。」从之。 孝宗干道元年八月十四日,诏诸路提举常平官下诸州主管官,契勘以新易陈借兑数目,于今秋苗米内依数拨还。仍开具申尚书省。 四年五月十四日,诏诸路提举常平官,每岁春季躬亲巡历逐州,点检常平仓米,要见桩管实数,申尚书省。 六月七日,诏诸路提举常平官督责所部州县,候秋成,须管将人户纳义仓米数,依条限拘催,尽实收桩。仍将见管钱趁时收籴米斛,如法桩管,不得违戾。 七月十二日,诏提举官日下遍诣所部,盘量常平、义仓米斛,所至具实数实时开申。如州军元申数内却有虚桩,将当职官吏重寘典宪。提举官徇情隐庇,亦当一例黜责。 八月十八日,诏诸路提举司差官根刷应诸司吏人所借常平雇役钱,在五年内者尽行追纳。自后州县敢擅借支者,依条按劾以闻。 六年八月二日,权户部侍郎王佐奏:「臣摄(空)[乏]民部,日受四方词状,而诉冒役者居其半。乞令提举常平司委主管官,限两月取索属县额内公吏看详,委有违条冒役,即行勒罢。如收叙应法,自合听令在役。仍将各县公吏姓名揭于板榜,其再入役者,略(其)[具]所叙之因,俾民通知,岁终 一易。自今以后,论诉冒役者,必须指其元来所犯刑名与收叙不当因依。如根究得实,监司、守令、当职官依绍兴二十六年八月指挥,坐以违制之罪。倘或奸民挟私妄诉,亦科反坐刑名,庶几州县稍得安静。」从之。 七年六月二十四日,臣僚言:「近岁以来,常平之法寖以不修。抵当、平准之柄,悉取而用之;户绝、水利之田,欺隐于奸吏。帑庾之积,所至空虚。方粒米狼戾之际,无本以收籴,殆野有饿莩,始为移粟之举,取之邻州别路,道路既遥,时月亦淹,救助未至而民之骨已槁矣。愿陛下申诏提举官,检核管下诸州常平籴本,有支移侵盗去处,各令隐括桩办,以俟将来新谷既登、谷贱伤农之际,增价收籴,以惠斯民。」从之。 十月二十四日,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李结言:「奉旨令礼部给降到度牒一百八十道,及左藏南库支到会子一十四万八千贯,付本司收籴米八万八千二十余石。除已州委主管、司法,县委县丞收籴桩管,契勘目(分)[今]正系米斛收籴之际,若候变到度牒价钱,窃虑失时。乞先次于左藏南库支借会子七万二千贯,付本司趁时收籴,所有度牒,令所属旋行转变,拘收钱会,发纳左藏南库。」从之。 八年四月十七日,诏:「诸路常平官,限半月委逐州主管官取索五年的实收支义仓数目,开说逐年有无灾伤检故,及支给过若干,并见在之数实计若干,自今在甚处桩管,申户部稽 考。」从权户部尚书杨倓之请也。 九年七月二十一日,户部尚书杨倓奏:「乞令诸路提举常平官,将诸州军常平仓钱斛,委邻州官点检截日见在数目。内米一万石已下尽行盘量,一万石以上抽摘盘量,结罪申提举司,从本司核实保明,限一月奏。(奏)如日后发露,其所委官并提举官并行按劾,取旨重作施行。若提举司不按月闻奏,亦乞从臣等比较最迟去处按劾。」从之。 职官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三 御史台主簿 御史台主簿 【续宋会要】 元丰三年,李定请增置一员,点检六案文字。元丰六年九月,中丞黄履言:「本台有主簿兼检法官二员,乞复置分治职事。」诏置主簿并检法官一员,从八品。又奏:「本台主簿、检法官系分掌班籍,参预定刑,所领职事与他司不同。」元佑元年,大理寺右断刑架阁库专委主簿主管天头原批:「《大典》卷一千一百十七。」又批:「此条原夹在本卷第二页内。」。 【续会要】 天头原批:「接上写,不空行。」 淳熙元年三月十日,京西运判胡仰言:「襄阳居民繁多,乞下本路常平司置药局一所,依免役令,以抵当务官兼,计置药材,修制出卖。」从之。 二年闰九月二日,诏:「诸路常平司每岁秋成之际,取见所部郡县丰歉各及几分,如有合赈粜、赈给去处,即约度所用及管米斛若干,或有阙少,合如何措置移运,并预期审度施行。仍于九月初旬条具闻奏。」 三年四月二十九日,诏广东提举依已降指挥,作提举广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系衔。 八月十八日,诏提举常平茶盐官遇阙,如文武臣提刑有两员去处,令以官序兼权。从江西提刑赵烨请也。 八年九月十四日,诏:「自今诸路提举官毋得轻授,虽差替人不得过一政,兼须履历有政绩之人。」以侍御史黄洽言湖南提举张仲梓未尝更练,喜怒任情,仲梓既罢,因有是命。 九年十二月五日,前福建常平提举周颉言:「常平三弊:一曰公吏非时借请,二曰选人支破接送雇人钱,三曰给散乞丐孤贫米。乞下诸路,将前后公吏已借请钱,依元丰令克纳五分。官雇人钱般家,止得就寄居处保明帮请,如绍兴三十一年三月内臣僚所奏事理施行。至于支给乞丐人米,则与申严行下,责在提举常平司严行稽察,将州县违戾去处,痛与按劾惩治。」从 之。 十六年九月十五日,臣僚言:「常平所在桩管元有定数,乞令各路提刑司刷出州县所管常平见在之米,其间或有少损,则以陈易新,须管及额桩留外,有常平钱量支添籴,以实廪庾,如法藏贮,无致移易。」从之。 嘉泰元年八月十四日,臣僚言:「今岁夏秋之交,雨泽稍愆,诸路州郡间有旱歉。虽未见申到被旱分数,然度其事势,向去未免举行荒政,全仰常平使者究心民事,预期措置。窃虑间有常平使者年老昏缪,全不事事,或贪庸失职,受成吏胥,或素无风采,人不畏惮,今若付以一道之重,俾之提振荒政,必致误事。欲望睿旨明(诣)[诰]二三大臣,相度被旱州郡,精择素有才望之人,付以常平使者之职。自今在任有如臣前所陈者,倘无显过,且于别路两易其任。若或素无治状,已试罔功,众论之所不与者,令御史台具名觉察,即赐罢黜,别选精力强敏、优于政术、一路官吏之所畏服者,畀以是任。庶几官得其人,民无捐瘠。」从之。 开禧二年三月一日,户部言:「大理正费培奏:窃见江西提举置司于袁,自绍兴年始徙于抚,本州岛军兵提举司占破二百余人,衣粮、借请悉倚办于本州岛。去岁送迎提举官,前后凡五次,每一次为费略以借请一项计之,不下万有余缗。况又有非时差出,少者一二十人,多者五六十辈,每名借请三月或半年,皆从本司先次兑支,续移文帮勘,不踰晷刻,便行解发。蕞尔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