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 第 50 页/共 118 页

东来风紧逼人寒,返里军声动地欢;妆抵凉砧今有信,夜灯花卜锦衣看。   编管行看好事敦,□升夫妇返江村;原来玉帛兵戎化,万里和风被帝恩。   「止戈为武」有明文,自此边疆不染氛;贩货大商通载运,满船珠宝进河汾。   欲饱鹰扬不碍身,日兵意主恤琉民;当时疫病今痊否?野哭招魂更有人!   格致生涯说采煤,大兵动地唱「归来」;华商出海皆生感,卧月眠云两不猜。   中宵霜落靖彭排,参赞军谋月一斋;拚命执殳全命返,果然此次好当差。   红旗招飐映蛮溪,善后施琅计好提;底定东南功不小,春来番社学扶犁(前康熙间收台湾,施琅定善后计)。   箭挑野鸟转穹庐,自笑生黎礼太疏!林木一丛深密处,炊烟从此学樵苏。   鎗操盘场一骑飞,迩来秋爽马声肥;柄权大局恩威济,幸煞弦高犒乘韦。   十一月十八日(公历十二月二十六日——即礼拜六)   提督彭(汉楚)奏报接任日期折(十月二十七日京报)   福建水师提督、世袭云骑尉、「利勇」巴图鲁奴才彭楚汉跪奏:为恭报奴才接印任事日期,叩谢天恩,仰祈圣鉴事。   窃奴才蒙恩饬即赴福建水师提督新任,遵即交卸大名镇篆,移交练军,于六月二十六日自天津航海;业将交卸及起程日期,恭折报明在案。旋于七月十一日至福州,会商将军、督、抚臣筹度机宜。十八日,行抵厦门。二十七日,准署提臣李新燕派员将「福建水师」银印一颗赍送前来;奴才当即恭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祗领任事。   伏念奴才湖湘末弁,知识庸愚;昔年带勇荆、吴,蒙擢官于琼镇;后此练兵畿辅,更授任于大名。迭叨雨露之优沾,未有涓埃之报称;愚忱感激,悚惕弥深!兹复蒙恩,饬赴新任。查福建地属岩疆,提督职司专阃。内河外海,巡缉綦难;近岛遥商,抚绥匪易。矧今日本有事生番,各处海防均需豫备。自顾颛愚之质,曷胜艰巨之役!惟有勉策驽骀,不辞劳瘁,督率镇将整饬营行,内固各口之藩篱、外筹重洋之形势;周防要隘,修筑炮台;竭力逻巡,细心经划。并随时随事咨商将军、督、抚臣妥为办理,以期海宇肃清,仰答高厚鸿慈于万一耳。   除将接印任事日期恭疏题报外,所有奴才感激微忱,理合恭折叩谢天恩,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即礼拜二)   华兵与生番接仗   福建西字新报传曰:东兵既去台湾后,而中国官军又与生番接战,计华兵受伤以及阵亡者共有十人、生番死者共六十三人云。顾按东人在台时,华官皆称设法以安慰番人,视如各省府、县之赤子,并愿抚恤以隶入国籍等语。且又曰:『番人甚感官宪之德,皆立誓愿与官兵同心协力,逐出东兵』。在中外人耳闻此言,以为东人一去,则生番必如赤子之依慈母,同声庆乐也。不料今闻此耗,则良足一太息也!岂官宪究不能以化导之法从事乎?故必欲以干戈而行欤!   查华官自踵履台湾,迄今已百有余年,辄于生番用兵,番人既未归服,而衅隙亦未尝修补;然其糜费国帑、伤损生命,不知几何矣!所望勿踵其先辙,是亦治民之方也。顾现既复启衅隙,势不免以力威服。然东人能二月内归服众番,自非仅以兵威所致,又加以慰恤之也。共计其杀毙番人,想不逾我华官之此役也。东兵之去台,原应我华兵于其所舍各营及分屯各处先为接驻,而后使东人出也;但不知果如是否?如果如是,似亦无生番肆悍之理矣。总之,要在不复启衅;先既恤慰之,继以重兵威视之而已。现在固震以兵威,而不知其先曾有恤慰之良法否也!   西报既述其事,末曰:尚未知谁胜谁负?然以番人死至六十六人之多,其事可不卜而知。且以华兵死伤各有,而生番惟死之是闻;此又足为明征也。然番人全死,并无伤人之词以闻;又令人可惜!盖我华人欲服其心,则相接之下,又何必多行杀戮,更激众番之恨乎!   西报论中国当一变   香港「喇臣」西字日报论及中国之所以不及外国者有二:其一,欺蒙相尚,不能忠劝于国家;其二,诈伪成风,不能诚信于交际。如能一反其弊,则自无不胜矣。请宽忌讳,为申言之。身居民上者,是为父母官。顾居恒不以百姓为念,惟知饱其贪橐耳;所取非义,而以为分所当得。因此,上下离心,而国体不尊。其次,不为脧削,则为侵渔。所有发帑金、拨军实,仅得其半。榷税、饷征、田赋所以贡之天府、入之天庾者,亦不过十得其三、四耳。况乎近日捐纳盛行,包苴载道,无不上侵之于国,下取之于民。然则欲求官方之廉肃、国事之振兴,焉可得哉!或云近来日本用兵于台湾一役,其事大有裨益于中国。因中国升平日久,防御战守之道,弃焉不讲。日本军士不过三千人、战舰不过十余艘,居然远自东瀛径抵台湾,凭凌其疆域、杀戮其民人;而中国从未与之相遗一矢,但闻调师集舰、召将征兵,沿海数千里间几于奔命不遑。卒至和议之成,终以贿结。或者中国于此激励奋发,其大有兴起之机乎!今日者,多置军火、拟购铁甲、修筑各处港口炮台,以期有备而无患,不以与日本言和而遽废。特恐始勤者终怠、有初者鲜终,不踰时而仍如故辙耳;俟有变故,然后再图:此固中国之通弊也。故以西人观之,中国似不以日本为前车之鉴矣。呜乎!诚如是也,安能制敌国、清寇氛,安内攘外哉!故欲中国丕然一变,莫若自整顿人心始。夫人心莫不狃于故常、囿于积习,须为上者为之转移。风化其责,则在于亲民之官。忠于君者,即爱于民;能以国事为己事,而介然严于公私之际,以实事程实功、实功程实事,去欺、去蒙、去诈、去伪、去饬非、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则振兴也不难矣。更有一说:中国设官分职,大小臣工廉俸甚薄,故往往易至于贪。诚能以西国为法,厚其廪糈、懋其廉耻,而犹有贿赂公行、簠簋不饬者,则治之以罪;彼自无辞也。若不翻然一变其道,则吾不知之矣!   西人之所论如此,亦自有见。然其所谓练兵法、习水师、增战舰、制火器、重西学、通历算、讲格致、尚器艺、筹财用、开煤务、辟车路、行电报,足以几于富强者,皆迹也;有载之以俱行之者,则道也。今者,先在振拔人材、肃清宦途、尊崇学术、懋勉风俗,而后参之以西法,则庶几矣。呜呼!此朝廷之上,所竭蹶以经营之者也;草野之中,所日夜而属望之者也。夫岂待西人越俎以言之哉(选录香港「循环日报」)!   十一月二十五日(公历正月初二日——即礼拜六)   记日本人夸语   日本有火船名「亚申得」由台湾载兵回日本,驶至半途,船中大伙因病逝世,日人谓之「没于王事」云。   东瀛日报于其用兵台湾一役,纷然传说,扬厉铺张,不遗余力;一若自以为此举也,尊国体、长国威,着无外之宏休、建无前之伟业。通国之人奋扬壮志,无不以手加额,谓日本使臣哦古坡此行于国有光矣。「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此可以称之矣;所谓「折冲于尊俎之间、战胜于朝廷之上」者,非耶?古有社稷臣,非哦古坡,其谁与归!哦古坡与中国立约议和,罢兵讲好,中国补偿银五十万俾作军中度支之需,以是知我国之用兵为非妄举矣。   昔者,中国之人皆谓日本系其属国,列于东诸侯,备其藩卫,受厥共球。历代以来,载诸史籍。此次日本兴师一旅往征台湾,所有赀粮、屝履、鎗炮、药弹,夫岂此区区五十万所能敷其供亿耶!然中国卒至俯从酬饷,愿与言和;即此一端,而谓中国复能指吾日本为贡献之邦,在屏翰之列乎?自经议和之后,两国之交际往来,迥尔不同。中国官员每见我国之人仪文渥挚、品节优隆,有加礼焉。呜呼!此千余年来之所未见也。   堂堂日国,浩浩东瀛;驰驱域外,莫之与京。表海雄风,非今伊始。琉球是臣,朝鲜效用;通商欧土,国日益强。惟我日人取法师长西国之法,神于治兵;运用之妙,在乎寸心。日之仿效,弃粗用精;专心殚力,精练入神。呜呼!此日人能纵横于一时之所由来也。惟冀我日人进而愈上、精益求精,无畏难、无苟安、无自满、无自域;自此之后,吾人更当壹志肄习、用心毋纷,务使吾日人能得西人之巧慧而神于制造、探西人之智虑而长于机器。于船舰,则能驾驶;于鎗炮、器械,皆能工作;于营垒、队伍,则能自演练;一切器艺,则能操之自我,而不必假手于西人、购求于外国:然后使可自强而立国矣。   日本钦使旋辕横滨之时,地方官吏皆往迎迓;因国王先期颁谕官民故也。哦古坡既登岸,饭于驿馆,立即乘驾轮车入京复命;前后拥护呼导者,有日兵一旗为亲兵。是日也,闾巷之间互相庆贺,无不灯火辉煌、笙歌嘹亮。呜呼!日本官民以此为荣,抑何如是之甚哉!   日本官吏现设国家驿馆邮递公文、信札,自金山以至上海;其规模布置,一以西人驿务为式云。   日本朝廷特派天文历士察观金星过日;西人因谓此事独中国置之不闻,岂以象纬之学为不足重欤(选录香港「循环日报」)!   十一月二十八日(公历正月初五日——即礼拜二)   东洋各闻(一则)   又有西报谓:东洋赴台湾之士兵,因病死亡者不下六百人。其有病而回者亦复身体软弱,恐一时不能复元云。方其调赴台湾之时,各人无不踊跃从公,勇气百倍;乃至于病废后,则从前之所为磨拳擦掌、英气无敌者,其气亦恐尽销矣。   十二月初二日(公历正月初九日——即礼拜六)   闽督李(鹤年)奏闽省京控奏咨交审未结各案恳请展限片(十一月初九日京报)   李鹳年片:   再,福建省京控奏咨交审未结各案,向系半年汇参。嗣准部咨:如实因要证未到,未能依限究结,准予展限等因;节经奏咨展限在案。   兹届半年汇奏之期,查奏交案件,有未完结彰化县职妇林戴氏、福鼎县寡妇周徐氏二案;其咨交案件,有未结彰化县革员林奠国、晋江县民林育、长乐县民林仕彬、闽县民林在忠及林达生五案。或传提人证未齐、或行查尚未覆到,致稽定谳;委非无故迟延,亦非提解不力。据署藩司葆亨、署臬司卢士杰会详请奏展限,声明惠安县民曾钱、南安县革生黄彦璋二案,甫奉都察院、步军统领各衙门咨交,应入下届汇办等情前来。除分咨吏部、刑部暨都察院、步军统领查照并饬分别催提核办外,臣等谨合词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谨奏。   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十二月十五日(公历正月二十三日——即礼拜五)   闽省潘方伯来申   前因台郡有中、东交涉事,故朝廷特简沈幼丹中丞为正钦使,而以潘蔚如方伯副之。兹以日兵已尽数撤归,台疆无事,所以方伯业已请假,于前日抵申。船泊「珊记」码头;申地各官俱与互相拜谒,殊形热闹;闻不日即行回籍也。   十二月十六日(公历正月二十四日——即礼拜六)   定海湘勇撤回   前因台疆不靖,故浙省上宪特派湘勇于宁波之定海县防堵。兹以时将岁暮,在日人固早经退师,而定海之弁兵亦当发饷;故已于前日将防勇撤归云。   十二月二十八日(公历二月初四——即礼拜四)   科抄一道(十二月初一日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