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 - 第 53 页/共 118 页
上谕(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一日京报)
上谕:『沈葆桢等奏「请将福建巡抚移扎台湾以专责成」一折,着该衙门该奏。钦此』。
正月十七日(公历二月二十二日——即礼拜一)
上谕(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京报)
上谕:『署两江总督刘坤一,着兼署办理通商事务大臣。钦此』。
正月十九日(公历二月二十四日——即礼拜三)
闽督李(鹤年)奏陈台澎等处被风发水大概情形片(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京报)
李鹤年等片:
再,八月十九、二十等日,台、澎被风轮船沈失,经沈葆桢就近附奏在案。
内地福宁府宁德县之霍童地方,于八月十二日溪水暴涨,淹及田园;其大仑山海澨□日遭风,□沈巡洋师船,致毙水师兵丁。是月二十二日,福州府属之连江县亦因暴雨发水,冲塌城垣数十丈。臣等续□□□□□□当□委员勘□□□□□巡检在宁德县之十二都委员查明,霍童之水系数溪合流而来,其势浩大。幸而不过一日,宣泻□□□□不致成灾,伤毙□□□十余名,均已□□。被浸官署、民房及原设堤岸,间有损坏,分别修复。低处□稻杂粮,酌量栽补培□,一切官为董率,民情照常安谧。其大仑山巡船如何失事及溺毙兵丁名数、连县江民田曾否被淹、人口有无损伤,均饬明晰查复。
至台地被风,据道员夏献纶□府□并有坍塌,已否一律修补及此外民田、人口有无损伤之处?亦已一面饬查;统俟覆到,再行酌办。
所有台、内各属被风发水大概情形,臣等谨合词附片陈明,伏乞圣鉴!谨奏。
奉朱批:『所有被灾地方,着饬该管官加意拊循,毋令失所。钦此』。
正月二十五日(公历三月初二日——即礼拜二)
闽督李(鹤年)奏委员接署提督篆务片(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二十六两日京报)
李鹤年片:
再,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现在台北苏澳办理开山事宜,一时未能回任。所有陆路提督篆务,应即委员接署,以重职守。查有福建漳州镇总兵孙开华才具开展、勇敢有为,堪委署理。递遗漳州镇篆务,查有闽浙督标中军副将李东升营务谙练、办事实心,堪以委署。
除分别咨行遵照外,臣鹤年谨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奉朱批:『知道了。钦此』。
正月二十七日(公历三月初四日——即礼拜四)
台湾土番袭杀官兵事
西报传曰:据打狗埠友于正月十六日所寄之私书云:有官兵约三百名,已为生番所屠害矣。按此事系出在台湾海岛之南,番人乘夜袭攻官兵营垒,除杀毙兵士三百人外,又戕杀武弁三、四员;当即由打狗发火船往福省详报大府,以待兴问罪之师云。查台湾近日信息阙如,其威服、镇抚各善后事宜,罕有闻问;而突然徒闻此节,亦令人诧异太甚矣。追忆日兵踞台湾之际,□罹于敌人锋刃者,当复屈指可数。乃忽有官兵三百人,被区区土番所戮;既良可悲,又洵非加耀军威所宜有之事也。即云乘夜潜袭,而营中规范何竟全无提防耶!然则弛防者已受疏懒所遗之祸,想该番人亦非不大肇其后患;将见闽督必整饰戎行,以伸天讨。恐此后抚恤之道,不复可再示以慈惠矣。
二月初三日(公历三月初十日——即礼拜三)
上谕四道(正月初十、十一两日京报)
上谕:『沈葆桢奏「请将开山出力员弁奖励」一折,福建台湾府番地经沈葆桢等督率文武员弁次第开辟,渐着成效;在事各员,均属着有微劳,自应量予奖励。福建陆路提督罗大春,着开复革职留任处分,交部从优该叙。署台防同知袁闻柝,着俟补缺后,仍留福建以知府尽先补用,先换顶戴。浙江温州右营游击王开俊,着以参将仍留闽、浙尽先补用,并赏加副将衔。县丞周有基,着以知县留于福建尽先补用。署彰化县知县朱干隆,着俟补缺后,以同知、直隶州知州留于福建尽先补用。副将唐守赞,着俟补缺后,以总兵尽先升用。降调总兵曾元福,着开复原官,并免缴捐复银两,以示鼓励。其余出力各员弁,准其择尤保奖,毋许冒滥!另片奏「提督唐定奎统领铭武等军到台布置周密、纪律严明,恳请奖叙」等语。唐定奎,着赏穿黄马褂,以示优异。钦此』。
上谕:『沈葆桢等奏「请将明室遗臣赐谥建祠」一折,前明故藩朱成功,曾于康熙年间奉旨准在南安地方建祠;兹据奏称「该故藩仗节守义,忠烈昭然;遇有水旱,祈祷辄应,尤属有功台郡」。着照所请,准于台湾府城建立专祠并予追谥,以顺舆情。该部知道。钦此』。
上谕:『沈葆桢等奏「请调员差委」等语;工部候补员外郎陈一鹤、补用同知文炜、候选知县李益林,着杨昌浚、王文韶饰令该员等即赴台湾交沈葆桢等差遣。钦此』。
上谕:『沈葆桢等奏「台湾后山亟须耕垦,请开旧禁」一折,福建台湾全岛自隶版图以来,因后山各番社习俗异宜,曾禁内地民人渡台及私入番境,以杜滋生事端;现经沈葆桢等将后山地面设法开辟,矿土亟须招垦。一切规制,自宜因时变通。所有从前不准内地民人渡台各例禁,着悉与开除;其贩买铁、竹两项,并着一律弛禁,以广招徕。该部知道。钦此』。
二月十二日(公历三月十九日——即礼拜五)
台湾官兵被杀情形
现得香港邮来新报云:台湾官兵被杀一节,更详于先前,然亦有大不相符之处。据云:中国十二月间,有武官两员在小村左右名香江地方被番人设伏而所杀。此处则离琅桥不大远,自从东国撤兵以来,祇屯湖南营兵于彼。山岭崎岖,海边有小路从海滨达入山内。中历正月初八日晨,该营出兵二百名赴凶手之村,以图惩罪——管带者,王某也;一路未遇敌人。既及该村,番人皆以窜去,惟留年老人及妇女数人而已;官兵皆刀杀之,焚毁房屋而归。兵士见番人似不敢与敌,于是壮大其胆,从容散步以行。未走多路,忽有番人无数自小径两边长草密菁之内皆以火鎗放击;军士随走随御。但番人潜伏草内,微露其身。适王某相近,从卫者约有二十兵,内尚有惧而欲奔走者;王某以剑吓威之。既砍倒数人,余皆不敢奔走。又至一处,路过隘口,番人自屯驻于巅岭之上,将石盘滚下;在榖内官兵,因而被杀者亦有之。两造攻战久之,忽王某中一鎗弹,幸仍可扶靠兵役之肩挣扎而前走也。该番人见官兵受伤,即为大益锐气从四处(?),而皆蜂拥上前。于是两面互相攻打;王某身虽受伤,复杀敌人一名而后死。其余诸兵,又为番人攻逼;及至出山榖,己狼狈不堪,受伤无数。计官兵被杀者九十有余人,番人被杀者则三十人矣。此一役也,亦官弁失于防范,受此一番折辱也。
将军文(煜)等奏庙神灵显迭着吁恳敕加封号折(正月二十六日京报)
福州将军臣文煜、闽浙总督臣李鹤年、福建巡抚臣王凯泰、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臣沈葆桢跪奏:为庙神灵显迭着,吁恳敕加封号以顺舆情,恭折仰祈圣鉴事。
窃据前嘉义县、现任台湾县知县白鸾卿详称:『嘉义县旧祀城隍尊神,祷雨祈晴,久昭灵应。其最著者,同治元年戴逆倡乱、围扑嘉城,绅士等恭请神位于城楼,虔诚吁祷。五月十一夜,地忽大震,雉堞倾颓而城垣无恙,兵民得以保全,咸称神佑。九月间,戴逆复扑嘉城,众心惊慌告庙,敬占休咎;蒙神默示平安,人心遂定。兵民竭力誓守,复保危城:此皆该令署事任内所目击者。兹据绅民陈熙年等佥禀前来,伏恳奏请敕加封号,以答垂庥』等因;并经台湾道夏献纶核详无异。
臣等伏查庙祀正神,实能御灾捍患、有功于民,例得请加封号。今嘉义县城隍神保护城池,迭着灵应,洵为功在生民,允宜上邀褒宠。合无仰恳天恩,俯准敕加封号,以顺舆情,而昭灵贶。恭折具陈,伏乞皇上圣鉴训示!
再,此折系臣沈葆桢主稿,合并声明。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礼部该奏。钦此』
通商大臣沈(葆桢)奏嘉义县防剿文武各员及义民人等打仗阵亡殊堪悯恻请建祠从祀片
沈葆桢等片:
再据前署嘉义县、现任台湾县知县白鸾卿详:『据嘉义县绅士陈熙年等称:同治元年彰化戴逆之乱,全台震动。嘉邑两次被围,历时八月;援穷粮尽,官民誓以死守。时有义民潘缔等四十四名,力战捐躯,殊堪悯恻!请建义民祠,以慰忠魂』等因;当即饬道查覆。据详:『同治元年彰化之乱,所有防剿打仗阵亡之文武员弁潘恭赞、林廷翰、王鹤康、林上达并义民潘缔等,业经前道丁曰健开单具奏请恤;五年八月十九日,奉旨:「潘恭赞等,均着交部分别从优该恤。单并发。钦此」。伏查阵亡文武员弁及兵丁义民人等,例准入祀昭忠祠。嘉邑未有祠宇,毅魄无依;合无仰恳天恩,饬准建祠以祀潘恭赞等,并将阵亡之义民潘缔等从祀,春秋致祭,以慰忠魂』。臣等复核无异。理合附片陈明,伏乞皇上圣鉴,训示遵行。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着照所请。该部知道。钦此』。
通商大臣沈(葆桢)奏藩司因病请假起程回籍日期片
沈葆桢等片:
再,「潘霨着赏假」一片,本年十二月初一日奉到十月二十九日朱批:『潘霨,着赏假三个月回籍调理』。该藩司遵于十二月初四日,附「伏波」轮船由沪回吴。理合附片声明,伏乞皇上圣鉴。谨奏。
军机大臣奉旨:『知道了。钦此』。
将军文(煜)等奏为明季遗臣生而忠正殁而英灵恳予赐谥折
福州将军臣文煜、闽新总督臣李鹤年、福建巡抚臣王凯泰、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臣沈葆桢跪奏:为明季遗臣台阳初祖生而忠正、殁而英灵,恳予赐谥、建祠,以顾舆情、以明大义事。
本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据台湾府进士杨士芳等禀称:『窃维有功德于民则祀,能正直而壹者神。明末赐姓、延平郡王郑成功者,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少服儒冠,长遭国恤;感时仗节,移孝作忠。顾寰宇难容洛邑之顽民,而沧溟独辟田横之别岛;奉故主正朔,垦荒裔山川。传至子孙,纳土内属。维我国家宥过录忠,载在史宬。厥后阴阳水旱之沴,时闻吁嗟祈祷之声;肸蠁所通,神应如答。而民间私祭,仅附丛祠;身后易名,未邀盛典。望古□集,众心缺然。可否据情奏请将明故藩郑成功准予追谥、建祠,列之祀典』等因;并据台湾道夏献纶、台湾府知府周懋琦等该详前来。
臣等伏思郑成功丁无可如何之厄运,抱得未曾有之孤忠。虽烦圣世之斧斨,足砭千秋之顽懦。伏读康熙三十九年圣祖仁皇帝诏曰:『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圣人之言,久垂定论。惟祠在南安,而台郡未蒙敕建;遗灵莫妥,民望徒殷。至于赐谥褒忠,我朝恢廓之规,远轶隆古;如瞿式耜、张同敞等俱以殉明捐躯,谥之「忠宣」、「忠烈」。成功所处,尤为其难;较之瞿、张,奚啻伯仲。合无仰恳天恩,准予追谥,并于台郡敕建专祠,俾台民知忠义之大可为,虽胜国亦华衮之所必及;于励风俗、正人心之道,或有裨于万一。
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理合恭折具奏,伏乞皇上圣鉴,敕部核覆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