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言 - 第 5 页/共 11 页
一百三十九
徐王宿州马公,高后父也。配郑氏,无子。初立庙太庙东。洪武四年,即王居立庙。
滁阳王定远郭子兴首事濠、梁,徐王避兵,以高后托之,遂育为己女。卒于和阳,葬滁州。夫人张氏三子,长战没,次陷没,幼以阴谋伏罪。次夫人张氏一女,为皇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豫王即代王。洪武元年建庙滁阳。杨王,高皇外王父也。墓在盱眙。王姓陈,扬州人,卒年九十九。无子,长女即淳皇后。庙初在太庙后,即墓立庙[一二]。三王皆有岁时祭。时凤阳又有以功封巩昌侯赠陕国公谥宣武者,与滁阳王同名。武定侯英同母兄弟也。
一百四十
洪武十一年,封周王于河南开封,一郡惟一王府。今则郡王三十九府,辅国将军二百一十二位,奉国将军二百四十四位,中尉而下不计矣。洪武年间,军职二万八千有奇。成化五年,军职八万二千有奇。成化迄今,不知增几倍矣。洪武初年,锦衣卫官二百五员,今一千七百余员。此禄俸所以不足也。嘉靖八年春,詹事霍韬奏云。
一百四十一
嘉靖己丑夏,勋臣六十五人,公六人,侯二十二人,伯三十七人。开国者三人而已,南京魏公、滇南黔公暨武定侯也。余皆靖难、征虏、平蛮、捕倭、讨贼、擒叛之功。而外戚恩泽封者,乃十有六人。文臣封爵,如李善长韩国公,汪广洋忠勤伯,刘伯温诚意伯,茹忠诚伯,徐有贞武功伯,杨善兴济伯,王越威宁伯,王守仁新建伯。或没世而革,或再传而罢,甚者戮及其身。惟王骥以麓川功,子孙尚袭靖远伯。刘瑜近得嗣诚意伯。
一百四十二
和宁王阿鲁台,文皇封之。卒宣德间,子阿卜只奄率其家属部落来降,授左都督。其子后升锦衣指挥使。英宗赐姓名和勇。以紫荆、香炉功,擢至都督同知。勇子忠,忠子诚,袭锦衣使。
一百四十三
宣德三年五月,蔡福、朱广、薛聚、于瓒、鲁贵、李忠伏诛。福都督,广、聚、瓒皆都指挥,贵指挥,忠千户。福等在交趾守乂安,被贼围。福不战,率广等降贼,且教贼造攻具,攻东关。我兵九千余人,愤欲焚贼营。福等又令百户牟英告贼,贼杀尽九千余人。遂攻昌江等城,福又历说各城人降。尝至清化,驰马城下大呼曰:「守城者可见几全首领!不然,肝脑涂地。」为和州罗通等大骂而去。至是,则送福等归京师,悉弃市,籍其家。
一百四十四
寘鐇之乱,本仇钺反正之功,封咸宁伯。巨铛张永攘为己功,一时恶党如谷大用、马永成、陆誾、魏彬,冒以运筹获封。永兄弟富泰安伯,容安定伯;谷大宽高平伯,大亮永清伯;马山平凉伯;陆永镇平伯;魏英镇安伯。
一百四十五
成化辛卯十二月,悼恭太子薨。茂陵方以国本为忧。泰陵在西宫,已二岁,顾左右莫敢言者。既正位东宫,孝贞皇后恩勤如己出。而贵妃万氏者,名保护之。是时辅臣疏云:外议皆谓皇子之母因病另居,久不得见,人情事体未顺。请令就近居住,俾皇子便于接见,庶遂母子至情。逾月,而孝穆纪后崩矣。辅臣举宋李宸妃故事,敛葬皆如礼。弘治初,始建奉慈殿供养。
一百四十六
孝陵、长陵皆中宫先崩,不立继后。献陵至康陵,后皆后帝崩。裕陵二后,茂陵三后,盖孝肃、孝穆、孝惠,皆母以子贵,尊称之号也。成化戊子季夏,孝庄崩,廷臣议葬事,云合葬裕陵,祔食英庙,宜如汉文之于吕氏,宋仁之于刘后。茂陵重违孝肃意,未允。彭文宪公、姚文敏公率郡臣伏阙号哭,竟得如请。
一百四十七
国初,伪汉陈友谅为勍敌,伪吴张士诚次之。吴能西扰建业,我则不敢越鄱阳而取武昌矣。是时,以长兴侯耿炳文守长兴,江阴侯吴良守江阴。长兴守,则陆骑不能出徽、歙,所以断平江之掌股;江阴守,则师舟不敢窥通、泰,所以扼平江之襟喉。吴不我扰,而陈氏灭张氏继之矣。
一百四十八
小说云:永乐二十二年雷震奉天殿,下诏求言。主事萧仪首言徙都北平非便,长陵震怒,加以极刑。时科道亦多云朝廷不宜轻去金陵,以致此变,因劾与议诸大臣。上命言官与大臣俱跪午门前对辩[一三]。都御史陈瑛言:「言官白面书生,不知大计,宜加重罪。」旨令侍臣诘问再三,得夏忠靖公解之,遂令各回衙门办事[一四],否则又有萧仪之祸矣。陈瑛已于永乐九年有罪[一五],下狱死。
一百四十九
康陵时,司礼铛王岳、范亨忠义果直,为逆瑾所忌。亨以正德元年十一月二日充南京凈军。瑾党长随王成等,追至临清小沙滩缢杀之。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诏旨赠官祭葬。亨兄璋,授世锦衣百户。
一百五十
开国功臣封公侯世袭者,券云: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若封公侯而子孙世袭指挥使者,则云:其余死罪免二次。
一百五十一
明氏据蜀,东阻瞿塘,北恃金牛,自谓我师不能克。洪武四年春,汤中山为水帅,率廖永忠辈,以舟师由瞿塘趋重庆;傅颍川为陆帅,率顾时辈,以步骑由秦陇趋成都。瞿塘果坚守,中山不能进,而颍川已直捣阶、文,破绵、汉矣[一六]。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者也。颍川既围成都,中山方有重庆之捷。
一百五十二
国初,驸马多功臣子弟。如韩国公李善长子祺尚临安;东川侯胡海子观尚南康;西宁侯宋晟子琥尚安成,瑛咸宁;吉安侯陆仲享子贤尚汝宁;汝南侯梅思祖侄殷尚宁国;凤翔侯张龙子麟尚福清;武定侯郭英子镇尚永嘉;长兴侯耿炳文子璇尚江都;西平侯沐英子昕,左都督袁洪子容,皆尚公主。
一百五十三
贞惠安和景皇后汪氏,金吾左卫指挥使泉之孙女。正统中,册为郕王妃。父瑛铨兵马指挥。己巳,景帝即位,立为皇后。祖泉两进左都督,瑛右都督。寻以无子废。册皇太子见济母杭氏为后[一七]。复辟之岁,改称郕王妃。瑛亦仍为兵马指挥。三月,进瑛锦衣佥事。成化中,复皇后位号。
一百五十四
弘治甲子六月,虏中走回人云:闻虏中欲掳黄里。黄里者,京城也。时北虏小王子求贡,朝廷既许而不至,且闻有异谋。又走回人云:朵颜头目阿尔乞蛮领三百人与北虏通和,小王子与一小女寄养,引诱入寇,而大同亦告急。于是泰陵欲出军,召刘东山面议。东山力言京军不可轻出。上曰:「文皇朝频年出兵,逐虏数百里,未尝失利。」对曰:「文皇时,何时也!有粮有草,有兵有马,又有好将官,所以得利。今粮草缺乏,军马罢弊,将官鲜得其人,军士玩于法利,不能杀贼,且又因而害人,徒费财物,有损无益。」师遂不出。
一百五十五
曲靖,云南之襟喉也。洪武十四年九月朔,傅友德、蓝玉、沐英三将军率甲士三十万南征。偏师由永宁趋乌撒,大军由辰沅趋贵州。大军遂克普定,进攻曲靖。伪梁司徒达里麻果悉精兵十余万,屯曲靖,拒我师。我师急渡白石江,遂平曲靖,而颍川复城乌撒,以通永乐之兵,克七星关以通毕节之道,云南亦破,而伪梁王走死滇也。
一百五十六
洪武三十一年六月,武官选簿齐泰由兵部左侍郎进尚书。至建文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附选,齐公已不佥名。十二月初七日选,则茹为尚书,并公姓亦不载矣。岂北平事急,公有军旅之役耶!近见新官供词,往往有云「郑村埧杀败齐尚书军马」者,岂公时辍部事,理戎务耶!或谓公倡晁错之议,及北平兵起,复偃然。后守令庸懦,如景隆者为元帅,卒以误国。岂公固未尝居守耶!据选部如此,附之备考。
一百五十七
唐虞时,天下分九州岛,又析为十二州。夏九州岛,分为五服。商谓九有。周九州岛六服。秦三十六郡。两汉十三部。西汉之衰也,县、邑、道、侯国一千五百八十七。东汉则一千一百八十矣。晋十五道。唐十道。宋三十三路。元十一省,二十三道。
我朝洪武初,都建康,凤阳为中都。分天下为十三布政使司。永乐中,以北平为北京,建康遂为南京。又平安南,为交趾布政司。割川、湖广南地,为贵州布政司。宣德中,弃交趾。今两直隶,十三布政司,统府一百五十二,州二百四十,县一千一百三十四,百九十三卫,二千五百五十四所,宣尉司十二,宣抚司十一,招讨安抚司十九,长官司一百七十七。朝鲜、安南来朝者五十六国。速温河等地面五十八。奴儿干、乌思藏等都司所领卫所二百三十八。
一百五十八
抚州吴与弼,天顺中石亨荐之,命行人赍敕书束帛造其庐,以伊、傅礼聘之。与弼拜使,即言朝廷厚意,当赴阙谢恩。但本意不受官职,就辞币。比至,授左谕德,引见文华殿。上问曰:「久闻高义,特聘尔来,如何不受官职?」对曰:「微臣草茅贱士,少婴疾病,不能出仕。今年六十有八,衰朽,实不堪供职。」上曰:「宫僚亦从容优闲,不必辞。」对曰:「朝廷之职,台谏之次,宫僚为重。」上曰:「宫僚亦众,不专劳先生。」不允所辞,终不敢应。于是赏文币四表里,羊酒柴米,遣太监牛玉送至馆。
上顾谓李贤曰:「此老非迂阔者,务令就职。」与弼终不就。三辞后称病。上谓贤曰:「与弼既来,如何不受职。若受职,亦不相拘,听其自在。候秋凉欲归,亦不固留。以俸禄养其终身,不亦可乎!」复命贤谕意,亦不受。留京两月,具本再辞。上曰:「既以行人聘来,还以行人送归。」再与敕书,令有司月供食米,以赡终身。与弼感激,无以报称,条陈十事上之。复上表谢恩而去。
一百五十九
新会举人陈献章屡试礼部不第,成化五年遂还山养母。十五年,彭惠安公为广东左辖,朱中丞英总两广军事,交荐。旨下吏部,移文藩司,趣令赴京[一八]。以旧疾未平,母年加老,辞不赴。郡县促驾,不得已,十九年三月造朝。五月,吏部奉旨:「恁部里还考试了[一九],量授职事来说。」时献章方病,七月赴考,俄疾作,复归寓。八月,上疏言母老病,求归甚切。九月上旨:「陈献章既巡抚等官荐[二0]他学行老成,可用。今恳切求回养母,吏部还查,听选监生愿告回家的例来说。」吏部覆请,上旨:「陈献章既系巡抚等官荐他,今自陈有疾,乞回终养,与做翰林院检讨去,亲终疾愈,仍来供职。」献章上疏谢去[二一]。
一百六十
北边有戎警,则设总制大臣,或都御史,或尚书侍郎兼宪职。自巡抚以下,皆禀受节度。东路宣府、大同一员;西路陕西、延绥、宁夏、甘肃一员。盖黄河自金城出中国,经戎地东行,南入中国。在大同西界偏头、河曲、延绥,东界府谷、神木之间。故西路有警,则宣、大游兵驻河东滨;东路有警,则延、宁游兵驻河西滨。戎入套,则西路之警,出套则东路之警。西路总制治固原,在延庆、凉、洮[二二]之中。东路则往来于宣、大。嘉靖中,改总制为总督。
一百六十一
正统十四年,虏至京城。榜购能擒斩也先者赏万金,封国公。景泰元年,购杀也先者赏银五万两,金万两,封公,官太师。杀伯颜帖木儿、喜宁等,赏银二万两,金千两,封侯。
一百六十二
祖训,内府禁密,不许盖造离宫别殿。正德间,左右近幸献谄希恩,内起新宅、佛寺、神庙、总督府、神武营、香房、酒店,外起镇国府、总督府、老儿院、玄明宫、教坊司新宅、石经山、祠庙、店房。嘉靖改元,诏令在内内官监、工部、锦衣卫、科道官,在外抚按查勘,拆毁改正。或存留别用,变卖还官。官匠因是升官,查革。
一百六十三
永乐六年十一月,敕太子太师淇国公丘福,吏、兵部尚书兼詹事蹇义、金忠,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右春坊大学士兼侍讲黄淮,右庶子兼侍讲杨荣,左谕德兼侍讲杨士奇,右谕德兼侍讲金幼孜,辅导皇长孙。
一百六十四
正德二年,逆瑾矫敕,戒谕百官,勒罢公卿台谏数十人。又指内外忠贤为奸党,矫旨榜朝堂。略曰:
奸臣王岳、范亨、徐智,交通内阁刘健、谢迁,尚书韩文、杨守随、林瀚,都御史戴珊,郎中李梦阳,主事王守仁、王纶、孙盘、黄昭,检讨刘瑞,给事中杨礼敬、陈霆、徐昂、陶谐、刘莅、艾洪、吕翀、任惠、李光翰、戴铣、徐蕃、牧相、徐暹、张良弼、葛嵩、赵士贤,御史陈琳、贡安甫、史良佐、曹兰、王弘、任诺、李熙、王蕃、陆昆、张鸣凤、萧干元、姚学礼、王昭道、蒋钦、簿彦徽、潘镗、王良臣、赵佑、何天衢、徐钰、杨璋、熊倬、朱廷声、刘玉玄云。遂停日讲。而尚宝司卿崔璇、御史姚祥、主事张玮荷校两长安门及张家湾,谪戍边。
一百六十五
正德年间,亲王三十位,郡王二百十五位,将军、中尉二千七百位,文官二万四百,武官十万。卫所七百七十二,旗军八十九万六千。廪膳生员三万五千八百,吏五万五千。其禄俸粮约数千万。天下夏秋税粮,大约二千六百六十八万四千石,出多入少,故王府久缺禄米,卫所缺月粮,各边缺军饷,各省缺俸廪。今宗室王二等,将军三等,中尉三等,主君五等,及疏庶人、罪庶人凡五万余。文武官益冗,兵益窜名投占,徒烦抽补召募,名数日增,而实用日减。加以冗费无经,财安得不尽,民安得不穷哉!
一百六十六
正统初,建文君出滇南至广西。一日呼寺僧,谓曰:「我建文皇帝也。」寺僧大惧,白官府,迎至藩堂,南面跌足坐地,自称朱允炆。曰:「胡滢名访张儠傝,为我也。」众闻之悚然,闻于朝。乘传之京师,有司皆以王礼见。比至,入居大内,以寿终,葬西山,不封不树。
提学鄞黄润玉尝见之,言其状貌魁梧,声如洪钟。云帝尝赋诗曰:「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华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声吞哭未休。」或曰帝顶颅偏颇,高皇知其必不终,尝匣髡缁之具,戒之曰:「必婴大难,乃发此。」以故遂为僧去。又曰帝性颖敏,能为诗,高皇命赋新月,曰:「谁将玉指甲,抓破碧天痕?影落江湖里,蛟龙不敢吞。」曰必免于难。又尝赋金陵诗曰:「是日乘舆看晚晴,葱葱佳气蒲金陵。礼乐再兴龙虎地,衣冠重整凤凰城。」后至贵州金竺长官司罗永庵,尝题诗壁间,其一曰:「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僭移四海心。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其二曰:「阅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寄云标。南来瘴岭千层迥,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乌早晚朝。」
一百六十七
正德五年八月,宁夏献俘入东安门,上亲赐宴劳颂。系寘鐇于诸王馆。锦广等下锦衣狱廷鞠,奏上,皆伏诛。寘鐇弟寘錓、寘钨坐党,废庶人。
太监张永初见上,乘间出怀中疏,奏逆瑾十七事,且言其将为不轨。上怒,夜缚瑾,坐谋反凌迟。三日,诸被害者争拾其肉嚼之,须臾而尽。九月,吏部尚书张彩,锦衣指挥杨玉、石文义,坐瑾党伏诛。内阁曹元削籍。尽革瑾所行乱政害人事。焚与瑾往返书札文字。论平宁夏及诛瑾功,封仇钺为咸宁伯,内阁进勋荫子。又封诸太监兄弟为伯者七人。以杨一清为户部尚书。南京御史张芹劾李东阳当瑾擅权乱正时,礼貌过于卑屈,词旨极其称赞,及他人奏诛瑾,则攘功受赏,不顾名节。东阳引疾辞,不允。
一百六十八
杨文襄公与太监张永西征也,叹息泣谓永曰:「藩室乱易除,国家内变不可测,奈何?」永曰:「何谓?」公曰:「公岂一日忘情,顾无能为公画策者。」遂促席手画「瑾」字。永曰:「渠日夜在上旁,上一日不见渠不乐。今其枝附已成,耳目广矣。奈何!」公曰:「公亦天子信幸臣,今讨贼不付他人,付公,上意可知。公试班师入京,诡言请上间语宁夏事[二三],上必就公问。公于此时上寘鐇伪檄,并述渠乱政,凶狡谋不轨,海内愁怨,大乱将起。上英武,必悟,且大怒诛瑾。瑾诛,柄用公。公益矫瑾行事。吕强、张承业暨公,千载三人耳。」永曰:「即不济,奈何?」公曰:「他人言,济不济未可知,言出公,必济。顾公言时,须有端绪,且委曲。上万一不信,公顿首请死,愿死上前。即退,瑾必见杀[二四]。又涕哭顿首,得请即行事,无缓顷刻。漏机事,祸不旋踵。」永勃然作曰:「老奴何惜余年报主乎!」已而永入京,请见如公策,竟诛瑾。
一百六十九
或曰:今内阁一人兼四官非礼。此不然,顾其人称否耳。唐、虞三代盛时,大禹嗣崇伯,为司空,加百揆,三官也。其帅师征苗,又兼士师蛮夷、猾夏之职。伊尹为冢宰,领阿衡,又兼师保,太甲称为师保,高宗称为阿衡,意当时亦胥封爵,非四官乎?周公以鲁侯代太公为太师,兼冢宰,领东伯。召公以北燕伯入为太保,代周公为冢宰,领西伯司马。毕公以列侯代周公为太师,领东伯。皆四官也。景泰时,陈芳洲一人领五官矣。
一百七十
正德中,吏部三尚书,张彩坐瑾党死,陆完坐宸濠党,王晋溪坐奸党乱政,皆论死,减谪戍。石文隐公代晋溪,有匿名书帖吏部门云:「莫做莫做,莫贺莫贺,十五年间,一连三个。」
一百七十一
嘉靖十五年九月,上奉章圣皇太后,率皇后妃嫔谒天寿山七陵。又谒恭让章皇后、景皇帝后陵于西山。上拜长陵六陵,陈后陵、西山二陵各遣官行礼,孝陵、显陵亦如之。
一百七十二
大同初叛之岁,失总兵官所佩「征西前将军印」,职方请给新印。余为主事,白郎中,总兵印文柳叶篆,请改印文。或称别将军,或增减其字。恐原印在叛军处,有事时行文奏报,真伪不可辨,误事非小。往年,胡忠安公在礼部,失「行在礼部之印」,改铸「行礼部印」,此在内衙门尚然,况边镇兵权,又反侧不靖时乎!郎中不以为然。
一百七十三
永乐甲午十一月,上谕行在学士广,侍讲荣、幼孜曰:「五经、四书,皆圣贤精义要道,其传注之外,诸儒议论有发明余蕴者,尔等采其切当之言,增附于下。其周、程、张、朱诸君子性理之言,如太极通书、西铭正蒙之类,皆六经羽翼。然各自为书,未有统会,尔等亦别类聚成编,务极精备,庶几垂后。」广等总其事,举朝臣及教官有文学者同修,开馆东华门外。明年九月书成,上御殿受之,群臣表贺。盖未及一年而成,可谓太速矣。时文贞辅献陵南京监国,故不预。
一百七十四
历代名臣奏议,成祖敕纂之书也。永乐丙申十二月成,进览刊布。
先是,上以玺书谕皇太子,令翰林儒臣采古名臣如张良对汉高;邓禹对光武;诸葛孔明对昭烈;董、贾、刘向、谷永、陆贽奏疏之类汇录,以便观览云。今此书无序,亦无监纂、编纂官职名。是时,西杨在南京佐太子监国,正危疑之际也。
一百七十五
中山王初夫人张氏,继夫人谢氏。王出师归,孝陵谕王曰:「卿夫人好鞭挞人至死,此不足佐卿,朕为卿择一佳妇。」谢夫人是也。谢夫人生四子、四女。女长即仁孝皇后,次代王、安王妃,又次未聘。永乐丁亥,仁孝皇后崩,长陵谕谢夫人:「朕欲得夫人季女,继中宫。」夫人曰:「妾女不堪上配圣躬。」长陵曰:「夫人女不归朕,更择何等婿耶?」季女竟不敢受人聘,从佛氏为尼于南京聚宝门外,所谓王姑庵者是也。嘉靖中,霍文敏公为礼书,毁之。
一百七十六
宣德五年二月,上奉皇太后,率皇后谒长陵、献陵,驻天寿山。上请皇太后令辅、义、士奇、荣、幼孜、溥六臣见行殿。皇太后曰:「皇帝数言卿数人赞辅多用心。今国家清宁,生民无事,固祖宗垂佑,亦卿等之力。」辅等顿首对曰:「皇上聪明睿智,敬天法祖,仁爱兆民,以致康济之功[二五]。此皆皇太后圣德大训,臣等实无寸补。」皇太后曰:「我有何德!上由祖宗积善垂庆。卿等皆先朝旧人。自今更须协力一心,非但国家蒙福,祖宗神灵昭鉴在上,亦必敷佑卿等,俾卿等子孙安荣永世。」命上赐六臣酒馔、白金、文绮。
一百七十七
山西三杰:乔公宇,王公云凤,王公琼。白岩以德量胜,虎谷以节概胜,晋溪以才略胜。然而晋溪有功于民社矣。
一百七十八
嘉靖庚子、辛丑,北虏吉囊、俺答连入太原,直至平阳、潞安。大同将士不用命,山西诸将望风溃散,不肯力战。总兵王升、白爵、李蓁、张达及巡抚龙大有、刘臬相继下诏狱。四总兵论死,两巡抚戍边。已而四总兵千方营解,得脱死,立功自赎,辄以功报,得复旧物。两巡抚尚未脱士伍。(校勘记
[一]「马哈木破阿鲁台」 原本「破」作「被」,误,据嘉靖本改。
[二]「章纶言」 原本「言」作「吉」,误,据嘉靖本改。
[三]「言官卢祥李钧」 原本「钧」作「钩」,误,据嘉靖本改。
[四]「太监苗逵数请出师」 原本「逵」作「达」,误,据嘉靖本改。
[五]「赐谥」 原本脱一「谥」字,据嘉靖本补入。
[六]「当是时」 原本脱一「是」字,据嘉靖本补入。
[七]「通于秦始皇时故梁州贡道」 原本「皇」作「王」,据嘉靖本改。
[八]「二十三年」 嘉靖本作「二十二年」。
[九]「既又尽逮天下出家妇女」 原本「家」作「嫁」,误,据嘉靖本改。
[一0]「始克殓」 原本「克」作「充」,误,据嘉靖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