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通志 - 第 389 页/共 490 页

杨侯村 在洛川县东南六十里即杨班故里【延安府志】赤鴈营 在洛川县南九十里秦将军杨班立阵之地因赤鴈落营故名【延安府志】   朔方台 在绥徳州东一里无定河东岸相传秦太子扶苏筑一名扶苏台【雍胜畧】   汉   轵道亭 在汉长安城东十三里【贾志】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汉书髙帝本纪】苏林曰亭名也在长安东十三里师古曰轵音枳轵道亭在覇成观西四里【髙帝本纪注】   防上 在通化门东三十里防河西岸汉王元年十月沛公至防上子婴降文帝六年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防上【雍大记】   樊乡 在长安城南【雍録】樊川即杜之樊乡也汉祖至栎阳以将军樊哙灌废邱最赐邑于此乡也【水经注】   长门亭 汉书文帝出长门若见五人于道北立五帝坛【长安志 按亭在今咸寕县】   覇陵亭 李广家居数嵗广家与故頴隂侯孙屏野居蓝田南山中射猎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覇陵亭覇陵尉醉呵止广广骑曰故李将军尉曰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广宿亭下【史记李广传】   朱博村 去杜祠三里朱博丞相故里也在华严寺下北倚少陵下瞰终南【贾志】   汉瓦 形制古妙工极精致虽尘壤渍蚀残缺漫漶破之如新人有得其瓦头者皆作古篆盘屈隠起以为华藻其文有曰长乐未央有曰长生无极有曰汉并天下有曰储胥未央有曰万寿无疆有曰永奉无疆亦有作上林字者以是知古人制作不茍虽瓦甓必有铭识不特彛鼎为然【长安志】   曲邮 在咸阳县境汉书髙帝征黥布张良送至曲邮【长安志】   萧城 在咸阳东北四十里汉髙祖长陵之北世传萧何筑城以守长陵故名【马志】   门 在咸阳县东北十六里汉文帝后二年徐厉为将军次门孟康曰在长安北秦时宫门也【长安志】门在横门外【三辅黄图】   周氏陂 在咸阳县东南三十里亦名周氏曲【咸阳县志】周氏陂南一里有汉兰池宫【李善文选注】陂周十三里汉周亚夫有功遂赐此陂故地以氏称之【括地志】   正阳洞 在咸阳县东四十里世传汉钟离修道之处【马志】   防馆 汉防馆王莽更曰长存馆【长安志 按三辅黄图王莽更防桥为长存桥馆临防桥而设故名亦因之】   樊哙城 在兴平县南十里崇二丈西京杂记曰汉王袭雍王章邯败走废邱城命将军樊哙围之于城西筑台以望今城南有武延台疑是【长安志】   小槐里 李竒曰即槐里之西城东有槐里城故以此城为小槐里【长安志】   鸿门亭 即汉髙祖见项羽之处在大道北下坂口【长安志】鸿门也者骊山之北十里而新丰之东十九里也地有坂横亘大道中凿隧路以为门径故曰鸿门其迹尚在不知何世立此闗隘也【雍録】   安幕抝 在临潼县东二十里【贾志】相传汉髙祖幸新丰安营幕于此【长安志】   项王营 在临潼县东南十五里【马志】   露台 师古曰今新丰县南骊山之项有露台乡极为髙显犹有文帝所欲作台之处十道志曰汉文帝罢露台于此然则骊山露台正文帝已有成基而惜费不肯竟役者也【雍録】   歩昌亭 三辅黄图曰成帝于覇陵北歩昌亭起昌陵即武帝之废陵也【长安志 按亭在今临潼县】   三田村 在西安府临潼县田真兄弟分而复合荆花再生即此【确类书】   昆吾亭 在蓝田县境汉宣帝霍皇后塟亭之东【长安志】射鴈台 在蓝田县北二十里汉将军李广之庄也广屏居蓝田山下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羽今挂弓树尚存地名官庄【贾志】   将帅堡 在蓝田县南白鹿原十里与蒉山相接前数里即长水汉长水校尉屯兵之处【贾志】   胡城 在渭南县南十里旧説匈奴休屠王部落降汉筑此城以居因名【长安志】   金氏陂 在故下邽县东南二十里汉昭帝以金日防有匡辅功赐陂地数千亩雍大记云即渭南地薨赐冡地于此后人称其陂曰金氏陂【雍胜畧】   乐视台 在富平县西南二十里世传汉武帝游乐其上今废【贾志】   任光故里 汉河陵侯石碑立鄜州南门外子孙甚蕃住羊村【延安府志】   郿坞城 在郿县东十五里汉董卓封郿侯据此筑坞髙厚皆七丈号曰万嵗城徙金银杂物于内积三十年谷俗谓之小长安【雍胜畧】渭水东迳郿坞南【水经注】   龙门洞 在陇州西北一百五十里相传为汉娄敬栖处【雍胜畧】   拜将坛 在南郑县汉髙祖拜韩信为大将处故基尚存【雍胜畧】   藏劒岩 在褒城县南二十里世传汉髙祖为王时藏劒于此【雍胜畧】   栈道 在褒斜谷中汉张良説髙祖烧絶栈道即此唐人诗梁州秦岭西栈道与云齐【马志】   樊哙台 在城固县北十三里上容百余人汉将樊哙筑【雍胜畧】   胡城 在城固县西四十里张骞使匈奴与胡夷妻堂邑父俱还汉中筑城居之故名【雍胜畧】汉水自长栁渡又东迳胡城南【水经注】   王陵故城 正义曰括地志云王陵故城在商州上洛县南三十一里荆州记云昔汉髙祖入秦王陵起兵丹水以应之此城王陵所筑因名也【史记髙祖本纪注】   刘仲城 在郃阳县西二里昔汉髙祖兄刘仲封邑于此唐房谦诗云千载遗踪寄薜萝沛公乡里汉山河长陵亦是闲邱陇异日谁知与仲多【马志】   公孙庄 在邠州西南二十五里汉公孙贺故宅今谓之孙村【贾志】   藏马谷 在华岳东汉武帝求仙于华山下造集灵宫存仙殿望仙门有神马自华山出帝令置内栈马不久留令人寻之见在此山谷中石龛下故名藏马谷又名藏马龛东北涧中石马迹尚存【雍胜畧】   东卤城 在蒲城县南二十里汉书宣帝微时常困于莲勺卤中如淳曰莲勺有盐池纵广十余里其乡人名曰卤中孟康曰莲勺县西北也按汉莲勺县在此县东南下邽县界唐大徳十二年东池生瑞盐后勅禁断盐不复生【雍胜畧】   祭天金人 在甘泉山下【贾志】武帝元狩二年遣骠骑将军霍去病击匈奴得休屠祭天金人祠诸甘泉以为天神主【汉书郊祀志】   龙尾墩 在淳化县汉元封中大秦国贡花蹄牛色驳髙六尺尾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武帝令辇铜石起望仙宫牛迹在石上皆莲花形阳闗外故有花牛津辇得异石长十丈髙三丈立于望仙宫名龙铲石武帝末石自防入地尾出于上后人呼为龙尾墩【淳化志】   凉武地 在淳化县北五十里以汉武帝避暑处故名【淳化志】   祈仙台 在中部县桥陵前汉武帝勒兵至朔方还祭黄帝于桥山时所筑【雍胜録】   杏城 在中部县西南五里相传汉将韩胡伐杏木为栅以抗北狄因名【元和志】   后汉   黄白城 在三原县西南十五里后汉李傕乱政天子东迁三辅饥歉乃移保黄白城即此地也【元和志】   马融读书台 在盩厔县东北二十七里按旧图经曰后汉马融读书所【长安志】   伏波村 在鳯翔府扶风县伏波将军马援故居【潜确类书】绛帐村 在扶风县马融尝客此【潜确类书】即马融传经故宅遗址尚存【雍胜畧】   回中城 在陇州西北四十里即汉来歙开道处【雍胜畧】三国   骆谷道 在盩厔汉魏旧道也南通蜀汉魏少帝正始四年曹爽伐蜀诸军入骆谷三百余里不得前进牛马驴骡以转运死畧尽少帝甘露三年蜀将姜维出骆谷围长城亦此道也【元和志】   三交城 在寳鸡县西十六里司马宣王与诸葛亮相拒所筑【元和志】   落星村 在岐山县东五十里即蜀汉诸葛亮长星坠营处【马志】   曹操城 在汉中府城北一十七里汉末操自长安西临汉中因筑城留夏侯渊等守之【马志】   汉乐二城 蜀志建兴七年诸葛武侯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乐二城通鉴筑汉城于沔阳乐城于城固二县属汉中郡沔阳今兴元府西县城固今城固县故西乐城在西县西南武侯所立甚险固舆地广记城固县蜀改为乐城【地理通释】   陈仓故道 在沔县东北二十五里汉诸葛亮出散闗围陈仓曹操自陈仓出散闗即此【雍胜畧】   八阵图 在沔县南定军山下汉诸葛亮所作又有督军坛乡人言毎隂雨时闻有击鼔声【马志】   石马城 在沔县东二十里诸葛亮屯兵处【雍胜畧】伎陵城 在洵阳县西五十里即木兰寨蜀救孟逹之所【雍胜畧】   晋   星落石 在兴平县内晋穆帝时有星陨县西南污泽化为石色黄白形如瓮髙五尺唐韩琮为兴平令移置县斋【贾志】   浄土树 在髙陵县南八里俗传西域鸠摩罗什憇此覆其履土遂生兹树二月开如杨花八月结实状如小栗殻中皆黄土【名山记】   赫连台 在泾阳县西三十里【贾志】赫连勃勃驻兵所在今桥底镇东有遗址【贾志】   甘泉城 在渭南县北九十里俗传赫连勃勃所筑【马志】魏王楼 姚苌兄姚襄所建今故址存四望俱石山竒峭如屏幛然楼南有襄教军塲考晋书襄招集北地戎夏归附者五万余戸是时北地正徙泥阳后襄与苻坚战死三原苌僣号追諡襄为魏武王至今称魏王楼云三木门与天桃诸堡及九龙寨皆魏王故迹九龙寨尚有寨门地牢故址相传魏王立屯三百六十日宴一屯给人马食嵗一周此其一也【耀州志】   天活堡 在耀州水门西北十里四面皆石崖峻絶上有薪水可守葢魏王姚襄所营金陜西行省李兴尝避兵于此今其瓦砾堆积逰者往往得遗镞折防雨后或拾铜钱金銕古镜诸物【贾志】   伪夏太后城 在洛川县西三十六里赫连勃勃闻刘裕灭姚命子义真等守长安大悦自将兵入长安留太后于此筑城以居【元和志 按洛交在今鄜州治】   呉儿城 在龙泉县西北四十里初赫连勃勃破刘裕子义真于长安遂虏其人筑此城以居之号呉儿城【元和志 按龙泉故县在今绥徳州东三里】   宋   思乡城 在蓝田县东南三十三里宋武帝征闗中筑城于此南人思乡因以为名【元和志】思乡城一名栁城以城旁多栁故曰栁城【长安志】   魏   逍遥观 孝文帝尝登此观望逍遥园见嵯峨山慨然语左右曰望见此山令人有脱尘之意【长安志】   永安故城 在三原县西北六十里杜寨北今考杜寨北小杜村西北有故城城邉有唐贞元间碑载此地遗事今此地属淳化其碑嘉靖间为淳化磨作儒学碑矣此地乃作镇处杜寨则义栅所也亦名鸿賔栅按地图记后魏孝明帝孝昌三年萧寳夤乱闗右毛遐鸿賔立义栅扞贼孝庄帝永安元年于此置北永州以鸿賔为刺史俗谓之鸿賔栅孝武帝永熙元年徙北雍州于宜州仍于此栅置永安镇此其故城也【马志】   董龙社树 在盩厔县西南三十里旧图经曰董龙盩厔人家贫村社众人祭社逐出之龙遂以泥造饭祭之后穿地得黄金因大富遂名董龙树【长安志】   后周   中华郡城 在富平县西南三里石川河之阳后周闵帝置有二石人卓立即郡门所在人称为石婆婆原【贾志】   隋   丰润陂 在咸寜县东北二十五里周六里后周太祖名为中都陂隋文帝改今名【寰宇记】   滋水驿 在咸寜县东北三十里今废【马志】隋开皇十六年置【两京道里记】在长乐驿之东睿皇在藩日经此之西壁画一胡头因题曰唤出眼何用苦深藏缩却鼻何畏不闻香【南部新书】   定官石 隋唐间陨于鄠县人家园中化为巨石移府城九街唐时举人就试以铁钉钉之验其中否复置藩署以卜官曰官清者大者钉之入否则弗入因号定官【鄠县志】   宜寿城 在盩厔县南三十里即隋之宜寿宫城也【马志】隋文帝庄 相传在避暑宫以西漫无可考惟金大定二十七年重修岱岳庙记云古迹则有隋文帝魏元成之旧庄今则失其处矣【澄城志】   看花台 在同州城南相传隋炀帝筑之雒岸者下有莲池上起驰道今其址尚存【同州志】   隋牛故居 在邠州西南六十里宜禄旧县东进贤里隋吏部尚书牛故居也俗呼相庄牛诗檐前无数好峰峦醉眼诗肠氷雪寒不换宜山真面目请君来此倚栏杆【邠州志】   唐   洛女陂 在咸寜县东十五里【寰宇记】洛女冡南有洛陂俗号洛女陂【三辅旧事】   干湫 在神禾原皇甫村东旧传有龙移去南山炭谷原湫水遂涸故名干湫【城南注】   长乐驿 在咸寜县东十五里今废【马志】郭子仪乾元元年破贼河上遂朝京师诏百官迎于长乐驿帝御望春楼待之【天中记】   韩庄 即韩退之城南杂题又送符城南读书之地也庄在韦曲东皇子陂南引南陂水为南塘后为里人杨氏所有穿洞起阁引泉落地孟郊张籍俱有游韩庄诗【马志】   郑庄 即郑防郊居在韩庄东南李商隠有过郑防旧隠诗【马志】   范氏庄 本唐杜佑郊居门人权得舆为之记唐旧史称杜佑城南有樊川亭有桂林亭卉木幽防日与公卿宴集其间元和七年佑以太保致仕居于此焉式方传又云甲第在长安里杜城有别野亭馆林池为城南之最范公熙寜中自侍御史出买此庄于尚书郎胡拱辰胡之前犹为杜氏有之自杜至范三易主矣今犹谓之御史庄有溪榭嵓轩江间圃堂林馆谓之范公五居【马志】   员庄 员半千庄在焦戴川北枕白鹿原莲塘竹径酴醿架海棠洞防景堂花坞药畦碾磨麻稻里谚曰上有天堂下有员庄【长安志】   金銮坡 龙首山之支陇隠起平地而陂陀靡迤者也其上有殿改名为金銮殿故殿之旁坡亦遂名曰金銮坡【雍録】   怆别里 吐蕃请婚中宗以所养雍王守礼女为金城公主妻之帝为幸始平县设殿帐于百顷泊侧饯别因改始平县为金城县又改其地为凤池乡怆别里【旧唐书吐蕃传】   灵符观 天寳初桃林获寳符将入城宿于此因置观在长乐陂南【两京道里记 按长安志观在咸寜县】   渭城 咸阳县之东境也唐世多事西域故行役者以出阳闗为言既渡渭以及渭城则趋玉门阳闗者皆由此始故王维诗随地纪别而曰渭城阳闗其实用覇桥折栁故事也【雍録】   马嵬故城 在兴平县西北二十三里雍都西九十里城本是马嵬筑以避难马嵬者姓名也有驿杨妃死于驿白居易诗曰西出都城百余里【雍録】贵妃粉出马嵬坡上土白如粉块妇女面有黒防者以粉洗之即除【西安府志】   李靖营在临潼县东二十里【马志】   鹿台县 在髙陵县南二十五里有果园名鹿苑唐析置鹿苑县有鹿台祠在鹿苑原上百姓祈祷水旱有验鹿台将军元末李思齐筑城戍此【贾志】   巢阁 在鄠县西七里白乐天读书处村名割耳庄有白沙诸泉长安逸士张光裕滙泉为湖种竹十亩倚树为楼髙七丈故曰巢阁冯恭定讲学其上富平刘解元士龙有记纪其胜【贾志】   石门精舍 在蓝田山石门寺王摩诘尝游于此【西安府志】咽瓠泉 在蓝田县西北一十五里【长安志】李筌得隂符经读数千遍不晓其义入秦至骊山下逢一老母与説隂符之义袖中出一匏令筌谷中取水瓠忽沉及还已失所在【授经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