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 第 470 页/共 479 页

关索岭守御千户所卫南五十里。洪武二十一年,置关索岭、鸡公背二堡,寻并鸡公背入焉。二十五年,置为所,建城,以石,有门三,城周三里。亦置关岭所。   ○关索岭即所治,滇黔通道也。洪武十五年,谕吴复等取关索岭。既又敕曰:若通关索岭,慎勿与蛮人战于岭上,当分哨直捣其巢穴,以掩袭之,使彼各救其家,不暇纠合以抗我师。其旁土寨即未能下,合兵攻之,无不克也。继而诸将克关索岭,又取其旁土寨数十。《滇程记》:鸡公背与关索岭相对,两山之趾,界以溪涧。岭凡四十三盘,至巅,有香树坡、小箐口坡、白口东坡、安笼箐坡、胡椒凹、象鼻岭,左右皆崖箐万仞,中仅有道如梁。行者忄栗且汗矣。今亦见永宁州顶营长官司。   ○马跑泉所北十里。相传关索领兵至此,马跑泉出,因名。   ○阿咱寨在所南。洪武十五年,吴复等攻关索岭,别将顾成克阿咱等山寨。既而蛮攻安庄,成复击破之,进击阿咱寨及围鹿角、当硬诸寨,追破慕役诸蛮贼,是也。   ◇安南卫指挥使司东北至安庄卫百十里,南至普安卫安笼所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普安州安南所百五十里,西至普安州百六十里,北至普安州界二百五十里。自卫治至布政司三百四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六百五十里,至京师七千一十四里。   古西南夷地。蜀汉及晋俱属兴古郡。唐为国地。宋为罗甸国地。元为普安路地,隶云南行省。明洪武二十三年,置安南卫先是,洪武十七年,置尾洒驿,属普安军民府,至是改置今卫。隶贵州都司。今亦置安南卫。   卫据山川之胜,扼往来之冲,指臂滇、黔,恃为襟要。   ○安南城今卫治。《志》云:洪武十七年置尾洒驿。二十年,置尾洒递运所。二十一年,置尾洒站及尾洒堡。二十三年,置卫治江西陂。二十五年,迁治尾洒堡,因筑卫城,以石。有门四,城周四里有奇。   ○尾洒山卫南二里。山势高耸,其巅常有云雾,土人因名尾洒,犹华言水下也。又玉枕山,在卫南一里。独秀山,在卫东一里。又东一里,有飞凤山。卫东北五里,有龙翔山。○白基山,在卫西三十二里。巍峨挺秀,旁有削壁。《志》云:卫西南五十里有白石崖。崖壁峭绝,飞泉下垂。   盘江山卫东三十七里。东北与安庄卫为界,石路屈曲,降陟峻险。西南至普安州百八十里,山盖诸州之望也。○爆石岩,在卫东二十里。岩崖高峻挺出,山半有泉,出石窦中,流注深潭。又清源洞,在卫东十二里,洞深旷,有清泉流出,当官道傍,行旅资焉。又朝阳洞,在卫城西南一里,岩峦高耸,林箐茂密,日出则光先照,有泉出石隙中,澄澈如练。   江西坡卫西南三十里,高耸宽平。洪武中,置卫于此。后迁今治。坡旁有河。洪武十五年建桥跨其上,曰江西坡桥。又江西坡铺,亦置于此。商民辐辏,无异城市。   ○盘江卫东四十里。自云南沾益州流入界,又南入安顺府境。其间崖壁隘束,林箐障阻,纡回隐见,广不过里许。至沙麓津则上下皆迫狭,岸广中深,其流尤细而瘴疠郁蒸,行旅艰阻。嘉靖初,尝疏涤之。未几壅滞如故。《志》云:盘江自乌撒过西堡诸溪,流经皮古、毛口诸屯,合规模小溪水,至下马坡转南,入岩穴,或见或隐,下通乌泥江。似误。今详大川盘江。   者卜河卫东南四十里。源出普安州杨那山,曲折二百余里,至永宁州界,入于盘江。又江西坡河,自江西坡东南流,亦入于盘江。   ○乌鸣关卫南二里山巅。下入深箐,称为奇险。洪武中,置有戍兵,俗称老鸦关。又盘江关,在卫东盘江上。其下即盘江渡,为云贵孔道。两山陡夹,水势汹涌,行者惮之。○尾洒堡,在卫城东北,又尾洒驿、尾洒站及递运所俱置于此。   ◇毕节卫指挥使司东北至赤水卫百七十里,南至水西奢香驿百六十里,西至四川乌撒府二百五十里,北至四川镇雄府二百四十里。自卫治至布政司四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宁府九千三百九十里,至京师九千六百六十里。   汉属西南夷地,后属郡地。唐宋为罗鬼国地。元为八番顺元等处军民宣慰司地。明初为贵州宣慰司地。洪武十六年,始置毕节卫《志》云:洪武十五年,傅友德平乌撒诸蛮,置乌蒙卫于乌蒙境内。明年,奏请徙置于此,因毕节驿为名。隶贵州都司,领守御千户所一。今仍置毕节卫。   卫通道滇、蜀,控扼苗蛮。洪武中傅友德驻此,以其地宽广,四面皆夷,路当冲要,因请置今卫以保障边隅,联络形势。其后群蛮蠢动,所藉以解散奸谋,振扬武略者,恒繇于此。天启初,水西安邦彦作乱时邦彦结永宁贼奢崇明、乌撒贼安效良寇掠川贵及滇南之境,而邦彦为最强,议者谓以重兵临毕节,扼其交通四出之路,而后可以奇兵四面俱进。由贵州抵大方大方,水西贼巢,路险,贼惟恃毕节一路外通。毕节至大方不及六十里,贼所必争者也。毕节守而贼四走之路断矣。既而水西克平,果繇毕节为我所扼也。唐凤仪言:毕节诸蛮出入之所,为川、贵藩篱。自四川之镇雄乌撒永宁以迄云南沾益,其安危之故,系于毕节而已。   ○毕节城今卫治。洪武十六年,傅友德使别将汤昭立排栅为守。二十年,始筑卫城,以石。有门四,周三里有奇。   ○木稀山卫东四十里。崖陡峻,石磴崎岖,仅容一马,设关以守其险。《志》云:卫东一里,有青螺山。二里,有东壁山。其相接者曰崧山。又卫南二里有南霁山。北一里,曰北镇山。又北一里,曰脱颖峰,亦曰笔峰。又云峰,在卫北五里,一名灵峰。卫北百里又有石笋峰,以孤峰独立而名。   翠屏山卫西九十里。四时苍翠,望之如屏,与四川乌撒府接界。又七星山在卫西九十里,七星关置于此。见前重险七星关。○鼍音洞,在卫南五十里。一名响鼓洞。又丰乐原,在卫西十里,平原沃野,丰乐铺置于此。   ○响水河卫东二里。源出四川镇雄府。东南流经此,悬崖飞瀑有声如雷。《志》云:河源有三,合流为一。南入落析水河。○落析水河,在卫南八十里。经归化、鸽鸦二关间,流入水西境,为陆广河之上源。又南加河在卫南十里,源出卫西四十里之清水塘,流入落析水。   七星关河卫西九十里,即盘江也。自乌撒卫流经此,两岸壁立,有七星渡。嘉靖中,改建桥于其上。下流入云南沾益州境。○威镇河,在卫东十里,上有桥,路出赤水卫。又归化河,在卫南四十里,其下流皆入水西界,合于落析水。   ○善欲关卫南五里。又老鸦关在卫西三十里,道出乌撒。○木稀关,在木稀山上,与赤水卫接界。又北镇关,在卫北二里北镇山下。《志》云:卫西北二十里,有罗罗关。卫南八十里,又有落析关,临落析河渡。又铁锁关,在卫西南。戴金云:由四川永宁赤水以至毕节,重冈巨箐,马不成列,间关百倍。由毕节铁锁关而入,则山箐益深,道路益险,部落有名,巢居非所矣。   层台驿卫北六十里,接赤水卫界,川贵之通道也。《志》云:层台驿,西去乌撒三百里。○周泥驿,在卫西六十里,周泥站亦置于此。有小城,设兵戍守。又西六十里为黑章驿。入乌撒府境,又西六十里为瓦甸驿。明初太祖谕傅友德曰:云南士卒粮食少,不宜分屯。止于赤水、毕节、七星关各置一卫,黑章之北,瓦甸之南,中置一卫,如此分守,则云南道路往来无碍。谓此地也。   毕节驿卫东一里,隶贵州宣慰司。又毕节站亦置于此。《志》云:卫东南三十里,有归化驿。又东南三十里,曰阁鸦驿。又五十里,曰金鸡驿。又五十里,即奢香驿也。为往来之孔道。   守御七星关后千户所卫西七星关山上。洪武二十一年置,属乌撒卫。永乐十二年,改今属。《城邑考》:所城,洪武中置,有四门,周二里有奇。   ◇赤水卫指挥使司东至遵义府三百里,南至毕节卫百七十里,西至镇雄府三百里,西北至永宁卫百四十里,北至普市所九十五里。自卫治至布政司五百九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六千三百九十里,至京师九千五百六十里。   《禹贡》梁州南裔。汉为地。唐为蔺州地。宋为疆州地。元为永宁路地。明洪武二十二年,分置今卫,隶贵州都司,领所四。今亦置赤水卫。   卫连络滇、黔,藩屏川蜀,山川环峙,亦控扼处也。   ○赤水城今卫治。洪武二十二年筑,以石。有门五,周三里有奇。   ○雪山卫北二十里。岩高峻,亘数十里。方冬积雪,春尽始消。中通一道,置关于此,有兵戍守。又落幔山,在卫北十里,峰峦高出群山之上,如悬幔然。又海洪山,在卫西北四十里。延袤高秀,林木深密。卫北四十五里又有摩泥山,亦高峻。   层台山卫西南百里。山高箐密,烟雾晦冥,接毕节卫界,层台驿置于此。《志》云:卫西有香炉山。西南五十里,又有相见坡。两山相对,道经其上。行者交相望见,故名。又倒马坡,在卫西南百十里。以升陟峻险而名。○东陵山,在卫城东。水石清幽,苍翠如挹。又猿窝山,在卫城东南。山势险阻,林木蓊郁,为猿猱窟宅。《志》云:卫东有东山。又卫东北五十里,有黑泥坡,官道所经,泥泞为甚。   石窦岭在卫城南,与卫北雪山对峙。又曰崖山。在卫南五十里。西崖在城西,皆高耸。○水脑洞,在卫西四十二里。成化四年,讨叙州都掌蛮。别将崔由普市水脑进,是也。又西接镇雄府界,又滑石洞,在卫东南百二十里。   ○赤水河卫城南。源自四川镇雄府,经城西五十里之红土川。东流经此,每遇雨涨,水色深赤。下流至永宁界,入永宁河,一名赤虺河。《志》云:河当川贵驿道,初以舟济,寻为浮桥。其南北近岸处,水浅流阔,船不能及岸,人犹病涉。正统中,增造小舟相维,始与岸接。其后相继修葺,在今城南。   杉木河卫东南五十二里。土人伐木山中,皆繇此出。又白撒溪在卫东南白撒所旁,下流皆入赤水河。又龙溪,在卫北十二里。其源曰瀑布泉,飞流成溪,东南注于赤水河。○三渡水,在卫东北七十里。水流曲折,横截官道,行者三涉。南流入赤水河。又一碗水,在卫东北四十里,泉出石隙,氵亭泓仅如一碗,虽群聚饮不竭。   ○雪山关在卫北雪山上。又赤水河关,在卫城南一里。○石关,在卫东北八十里。又木稀关,在卫西南七十里,与毕节卫接界。   白崖驿在卫南白崖旁。又西南六十里,为层台驿。《里道志》:卫城南关有赤水驿。城东南又有赤水站。又阿永站,在卫南四十里。又南二十里,为阿永驿。古阿永蛮部也。旧《志》云:永宁江出于此。又有落台站,在城南百里。摩泥站,在卫北四十里,又北去永宁卫九十里。四站俱洪武十四年傅友德所建。   红崖囤卫东南百里,水西贼巢也。天启初,川兵克永宁,进兵追奢崇明,连克红崖、天台二寨,贼数千人迎降,遂安抚红缭四十八寨。又天启三年,贵州总兵鲁钦自遵义直入贼巢,进营红崖。红崖与天台、水脚、娄石、牛酸草等囤,素称天险。至是多为官军所破。旧《志》:赤水卫至水西大方六十里,红崖盖在大方迤北。   赤水前千户所在卫南百里层台山下。《志》云:赤水五千户,四在城南,惟前所置于此。洪武二十七年,筑所城,有门三,周一里有奇。   摩尼千户所卫北四十五里。洪武二十二年建,有石城,周一里有奇。   阿落密千户所卫南四十里。洪武二十七年建。有石城,周一里有奇。   白撒千户所卫东南七十里。洪武二十二年建,有石城,周一里有奇。   ◇乌撒卫在乌撒府治南。洪武十五年置,属云南都司。永乐十二年,属贵州都司,领千户所一。详见四川乌撒军民府。今仍设乌撒卫,属贵州都司。   乌撒后千户所卫南二百四十里,在云南沾益州治西北,永乐二年置。   ◇永宁卫在永宁司治西南。洪武四年置,属贵州都司。今详见四川永宁宣抚司。   普市守御千户所北至永宁卫五十里,南至赤水卫摩尼所五十里,西南至毕节卫二百四十里,西至永宁九姓长官司百二十里。自所治至布政司七百二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八百八十里,至京师八千二百五十里。   古西南夷地。汉为地。唐属蔺州,广德中州废。元为永宁路地。明初属四川永宁宣抚司。洪武二十二年置普市所,直隶贵州都司。   所四山围绕,峻险如壁。明初以地当滇贵要冲,设所以莅之。控扼群蛮,为边隅之襟带。   ○普市城即所治。《志》云:洪武二十五年建,有门二,周二里有奇。   ○木案山所东二里,茂林修竹,横亘青翠。下平如案。洪武中,以山当南北之道,乃置所于山下。又秀林山,在所南二里,山多竹树,郁然森秀,又所北有锦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