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万历本 - 第 277 页/共 280 页
保福寺 在三十七都。宋建隆二年建。
瑞云寺 在三十七都。宋庆历元年建。
秀峰寺 在四十都。五代汉乾祐元年建,宋祥符八年赐今额。有放生池、龙爪石。
幽岩寺 在四十一都,五代晋天福五年建,国朝洪武十一年重建。
保福观音寺 在四十一都。宋开宝七年建。
长生寺 在四十三都。唐光启二年建。
瑞岩寺 在四十三都。宋庆历四年建。
广胜寺 在四十四都,唐咸通元年建。
观音寺 在四十四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建。
西峰寺 在四十五都。唐开元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修。
大目寺 在四十六都。唐咸通二年建,国朝永乐二年重建。
牛头寺 在一都。一名大云,五代唐天成五年建。有白云堂、寒林轩。
[HT]宝峰寺 在十都。宋显德七年建。(以上二寺俱废。)
仙楼道院 在五华山上。邑人祷雨于此。
醴泉道院 在仙亭山下。元时建。
金仙庵 在十四都。
翠屏庵 在十五都。国朝洪武间建。
紫极宫 在县坊。
栖真观 在玉华山巅。元延祐间建,国朝成化十三年重建。
闽清县
白云寺 在十七都贺恩里。宋景祐三年建。有仙峰、巨石。
报恩普贤寺 在护仁里。五代梁贞明二年建。有放生池、双溪堂。
积善院 在县南盖平里。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右丞许将读书处也。今废。[HT6SS]宋许将诗:“为爱山居乐,山居又忆家。菊黄来日蕊,梅吐旧时花。水阔离情剧,霜晴别路赊。前林回首望,空指暮天霞。爽气来天囗,清光满域中。共怜今夕魄,不与咋霄同。漏永泠泠露,庭虚瑟瑟风。玉台高下影,犹在广寒宫。”
龙门庵 在鼎峰之阳。宋邑人林正卿建,事具《山川志》。
圆通庵 在宣政里。又有兴福庵,宋开宝三年建;泗水庵,宋景德四年建。
芹山观 在钟南山之左。亦名仙源道观,旧传白玉蟾炼丹处。元末废,国初重建。
金沙堂 在金沙里。宋绍兴二十九年建,国朝正统四年重修。
长乐县
天王寺 在县西隅。唐大中七年建。初,有檀木遡江潮而上,牧童取之,夜中发光,里人林锜梦其木谓我北方毘沙门天王,遂舍宅为寺,廉帅杨公奏赐额曰“灵感天王寺”。有天王阁、烟萝亭、里江亭、乐寿台、松石峰。
南山三峰塔寺 在县西隅登高山。宋崇宁间建,建炎间造塔七级,国朝永乐十一年重修。
西峰寺 在六都。五代梁开平二年建,元至正九年重修。宋林嗣复诗:“参遍曹溪众所钦,玄堂空寂砌虫鸣。定回空寂谁相顾,好鸟啣花下翠林。”
当阳寺 在七都柏山之麓。唐咸通六年建。有二堂,曰山月、雷音。宋嘉祐中县令王企立、户曹林诰诗:“何处遇幽景,当阳绝顶寻,云霞千古态,松竹四时阴。□列天边□,泉鸣涧底琴,高人不游此,应负爱山心。”明林慈诗:“鸟道缘青壁,龙目入翠微。逢师持钵日,恰我到山时。萝迳千林满,风泉百道飞。何日至城邑,□别□乌衣。”
资寿寺 在九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建,治平中重修。有芬兰、祖意二轩。
竹林寺 在十二都。唐大中十一年,户曹林勣拾宅为寺。有藏经宝函、[HT6SS]藏经五百余函,内有宝函一,乃乾德中得之于海上,以巨螺乘之,发函,乃妙莲经也。前贤诗云:“昔闻僧观云中瑞,今得函浮海上书。”龟山、寺后一山,其形若龟。蔡公襄尝至,亲笔勒于石,有通判蒋之奇诗。白龙岩、寺背乃唐末甘蔗洲白龙院僧遁于此,后人志之。安适轩、唐最诗:“卧听潮音至看山,烟萝静处闭禅关,都将物外红鏖隔,占得壶中日月闲。吟罢寒猿号木末,定回清磬落云间,高僧隐几无余事,应笑劳生去又还。”白云亭溪会亭、宋元祐中,县令袁正立。三十六庵、白莲、慈氏、上方、邻溪、花严、慈云、普云、地藏、龙溪、瑞应、观音、文殊、善贤、天冠、白龙、龙丘、释迦、白云、宝积、灵源、泗洲、归云、延寿、香严、弥勒、凌云、龟石、广平、弥陀、积翠、藏院、忏堂、乾懿、功德堂、育王塔、罗汉院,凡三十六所,皆唐末同兴,庆历中解为禅寺,庵始废。
光严寺 在十三都。陈大建中,里人严光拾宅为之。宋元丰间,建照山堂,又有瀑布泉、龙泽潭。
灵峰寺 在十九都。唐大中七年建,初名龙龛寺。八年,赐今额。有香炉、灵山、天池诸胜。国朝万历间重修。宋县令董洲诗:“礧珞迷沙界,山含岈古洞天,门邻金布地,桥枕玉鸣泉。庭鹤归遗主,龛龙去失年,扫云嫌俗驾,题壁诧诗仙。胜景无今古,居人有后先,不知游者驭,谁见海为田。”运判湛俞诗:“禅林潇洒倚危巅,□驾登临思豁然,万里波光晴望海,一堂幽响夜听泉。寒龛龙卧清凉地,古涧云归黯淡天,好景自嗟吟不尽,拟凭图画寄诗仙。”
岩泉报恩寺 在二十一都。唐天复二年建,有寂照轩、宏源洞。
灵山寺 在二十一都。唐咸通九年建,十年赐额。国朝永乐十五年重修。
祥云寺 在方安里,唐光化二年建。初,因潭中有龙,名曰龙澍。宋治平初,避讳改今名。
崇信寺 在大宏里,宋建隆二年建。明林恕诗:“巢云方文鏁潺湲,流水柴门镇日关,万壑岚烟秋雨后,一庭草色夕阳间。香残石鼎僧初定,廉卷岩扉鹤正还,百尺高楼天外景,倚栏邀月独看山。
皇恩寺 在二十三都。五代梁太清元年建,唐咸通九年赐额。宋主簿陈之邵诗:“老桧乔松路屈盘,晕飞金碧照岩端。僧寻翠巘曾挥锡,客厌红尘屡解鞍。望断四天春野阔,梦回一枕夜涛寒。汤休况是多佳句,吟罢岩云时倚阑。”
棋山寺 在二十四都。唐咸通二年建。明陈亮诗:“久囗丘壑游,未历棋山路。偶访招提居,夤缘入祗树。云林更左转,始得禅栖处。落日寒蝉鸣,蔼然松杉囗。真僧喜相接,况有半生故。秘箧散香芸,名巵囗甘露。常怀学空理,暂喜捐尘虑。永愿依道林,慙非许玄度。”
观音寺 在县东隅。唐咸通四年,邑人光禄大夫王相舍宅为之,今废为察院。
五云寺 在十七都。唐建,今废。
秀峰院 在嵩平里。唐长兴二年建。
瑞峰院 在同荣里。周广顺二年,太保王绍齐以开山僧居岩间,常有烟云覆盖,以为瑞,始创院。有垂露亭。庆历中,提刑苏才翁刻字于石屏。(以上二寺俱废。)
双涧庵 在五都,元建。明王恭诗:“我爱东林古兰若,双涧迢递七岩下。祗树三花世外开,飞泉一道天边泻。石林青碧乡圭双流,上界青天看欲浮。寒声半作千峰雨,凉意都涵六月秋。沙门衲子何清净,浣衣洗钵安禅定。五夜焚修礼露台,三时说法鸣烟磬。骚人墨客日跻攀,谁识醉囗囗囗囗。
龙门庵 在九都桃坑。
龟石庵 在十都。宋绍兴元年建,前有石如龟,故名。
仙源庵 在十二都。宋乾道元年建,元至正二十三年重修。
宝溪庵 在十三都。元天历元年建。
宝林庵 在十四都,宋雍熙二年建。
仁寿庵 在十四都。元至正二年建。
瑞应庵 在十六都。宋绍兴四年建。
西石庵 在二十一都西石岩,元至正二十一年建。
尚书庵 在二十一都。宋绍兴间,郑丙读书于此,后官尚书,故名。
[HT]东林庵 在大宏里广石。国朝嘉靖十三年重修。
涌泉庵 在大宏里雁峰之麓。有泉涌出,故名。
董塘观 在十四都董塘岭。
真元观 在十六都,宋至和元年建。
东华观 在县治东北。宋开宝元年建,今废。
观音堂 在岱边。元至正二十五年建。
泗洲堂 在十九都,唐开元中建,宋绍兴中重建。
连江县
大中玉泉寺 在县西里许玉泉山之麓。隋大业元年建。唐天宝中,浮屠百余,引泉自给,寿高强健,御赐今名。国朝永乐二年修,成化五年重修。明吴文华诗:“巾舃相囗蹑紫烟,闲从鸟径访金仙。宦情迢递浮云外,梵影依微落照前。古洞苍鳞囗宝月,香厨清玉控灵泉。坐阑得悟囗遵囗,万籁空无一事悬。”王应山次韵:“宝篆风轻绕瑞烟,齐心囗磴礼金仙。囗峰秀出人天外,鹫岭光分绣佛前。古寺尚余花作雨,石音仍是玉为泉。来游幸踵尚书履,高楝常瞻锦字悬。”
石门寺 在新安里覆釜山下。唐中和元年建,成化三年,僧绘图以进,诏赐今额。
宝积寺 在二十七都。宋嘉祐二年建,国朝正统元年重建。
龙兴寺 在嘉贤下里。宋建隆元年建,国朝景泰四年重建。
宝应寺 在仁贤里白岩。唐乾宁三年建。张莹尚书读书其中,夜间钟鼓自鸣。国朝正统元年重建。
清洋寺 在贤义里东塘坡。五代周广顺元年建,国朝景泰间重建。
龙漈报恩寺 在安义里尖山。唐乾宁九年建,国朝景泰四年重修。
报国寺 在保安里东村。宋熙宁三年建,初名安国,元至正十一年重修。
光化寺 在保安里茶洋,唐乾宁元年建。宋咸淳三年,赐参知政事常挺为功德院,更名报国宁亲寺。后复今名。
龙卧寺 在钦平上里。隋仁寿三年建,国朝正统四年重建。
护国天王寺 在钦平上里。唐大中二年建。旧名竹林,咸通间赐今额。国朝成化二十年重建。
崇寿寺 在县西。宋天圣四年建,国朝宣德七年重建。(以上三寺俱废。)
宝林院 在中鹄里。唐大中六年建。有独觉岩。唐宣宗时,僧法诠与涅槃大囗怡山诸老为法空友。寺后绝峰有巨石如覆盆,诠雅好居之,欲移其室而未能,因舍之曰:“人实无力,神乃有功。”俄而风雨雷电作,巨石移山下,俨然一室,诠居其中四十年坐化。
观音庵 在清河里江边。唐大中元年建,国朝洪武间重建,万历三年复建,有塔。
宝华岩庵 在玉泉井之右。唐大中元年建,国朝永乐十七年重修。
龙兴观 在钦平下里。宋景定二年,常挺以龙兴废寺田,请于朝,改为观。国朝永乐囗年重修。
清隐观 在中鹄里。元至正四年建。
玄都观 在永贵里小澳岭头。
三仙观 在安德里。元至正十五年建。
罗源县
水陆寺 在县西笃行坊,即旧县址也。五代周显德四年建,国朝洪武三十二年改为公馆,成化三年复为寺,内有甘泉。
金粟寺 在临济里。五代唐清泰五年建,有妙喜洞。刻石于山半。(明高相记。)
圣水寺 在莲花山下。宋绍圣三年建。有笔砚峰、龙虎岩、仙源泉、弥陀石、玉并、金钟潭、栖云洞、眠鹤亭。宋白玉蟾诗:“骑鹤来游囗宝山,山中石室水光寒。岩前削壁松花落,午夜月光初炼丹。”
崇寿寺 在新丰上里,五代唐天成二年建,有放生池。又一在宝胜山中,亦曰崇寿寺。
普明寺 在善化里。唐建。
庆田寺 在安金里。唐建。
雪峰寺 在临济里。宋建。
龙华寺 在徐公里。五代唐建。
圣寿寺 在罗平里,五代唐建,国朝弘治间重修。
龙兴寺 在罗平下里。宋建,国朝嘉靖间重修。
应德寺 在新顺里。唐建。
GFAB5檀寺 在黄重下里。唐建。
曹山寺 在黄重下里,五代周建。
凤山寺 在霍口。唐建。
信安寺 在拜井里吕洞,唐建。
白塔寺 在铁嶂山下。宋开宝二年建,今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