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万历本 - 第 276 页/共 280 页

东禅宝峰寺 在白马山。郡人郑昭勇舍宅为之。旧改为报恩光孝寺,元至正中重建,有放生池、芙蓉阁、东野亭、蔡襄书匾清阴亭。国朝成化三年改今名。嘉靖间废。宋程师孟《上已游东禅》诗:“出城林径起苍烟,白马遗踪俗尚传。第一僧居兰若处,几番身醉荔支前。百年骚客来闲寺,三月游人作乐天。更爱前头囗太守,路头先坠碧云鞭。”   海印庵 在东禅寺傍。元至正间,僧云溪建,号梅边小隐,又曰水竹幽居,与客弹琴赋诗其间。贡师秦、陈高俱有记。   宝月寺 在易俗里。唐乾宁初建。宋乾道六年,陈诚之请为功德院,改广因报先院。国朝永乐元年重建为寺,今废。   妙玄观 在东岳庙东。闽时建为东华宫,宋祥符中称天庆观,元元贞初改今名,国朝正德间重修。   能仁寺 在东岳庙之西。国朝万历间建。   华严寺 在埔头。宋太平兴国八年建,即地藏塔院也。其地本唐翁承賛故宅。有昼锦亭、狎鸥池,今废。   栖云庵 在金鸡山之巅,国朝嘉靖间建。   双溪庵 在孝义里双溪,旧神光庄也。国初建。   大乘爱同寺 在东山。梁大同六年置大乘,十二年置爱同,唐大中十一年合为一,宋元祐中许将请为功德院。中有夜光台、神僧室、放生池。今废。宋李纲《访许子太于大乘寺》诗:“物外仙家长自春,隐沦何必为逃秦。只因榴洞赠花者,便是桃源种树人。丹荔枝头星灿烂,白云峰顶玉璘珣。主人留客非无意,端为出山多世尘。”   文殊般若寺 在东山。唐景龙四年建,咸通中赐额,国朝成化七年重建。寺后有山,相传产金沙。今废。   圣泉寺 在东山。唐景龙元年,僧怀一见二禽翔噪于地,属刂得泉,因建寺,旧名法华。先天二年赐今额。唐刘轲记,有李邕怀道塔碑、皇甫政怀一塔碑。明陈亮《圣泉访殊上人》诗:“步入金沙地,禅居偶闭关。碧云凝曙色,红叶满寒山。尚觉香缘浅,空携俗虑还。三车何处演,却放白牛间。”   吉祥寺 在横山。宋景祐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建,嘉靖间毁,万历初复建。   报恩光孝寺 在时升里。宋崇宁二年,王秘监祖道建于浮桥之南,危亭百级,波光入户,真江南之胜也。政和初,改天宁万寿禅寺。绍兴十三年改今名。   藏六庵 海月亭、来薰亭。今废。   瑞迹寺 在甘泉山之东。唐咸通元年建,国朝万历初重建。   龙瑞寺 在永南里。唐建。   云林寺 在永南里。宋建。   真隐院 在永福里。唐光化二年建。地近西峡,往来必憩于此,有且止堂,今为公馆。   方山寺 在方山。陈天嘉元年建,有阿育王塔及石坛、石床、石棋局。[HT6SS]有唐贾岛、章敬国师碑铭。   枕峰寺 在西峡渡。南宋建隆元年建。驿道往来,候潮者憩于此。国朝正统九年重建。宋刘克庄诗:“石磴招提古,松萝暝不分。排云双树转,隔水一钟闻,林影近残雨,山光倚夕曛。醉来归路远,秋思正纷纷。”王十朋《饭枕峰寺》诗:“饭罢匆匆别,劳生可奈何。不能留一宿,有愧此峰多。”   吉祥寺 在枕峰寺傍。宋景祐初建,国朝成化间知府唐珣重建。   梁山寺 在还珠里。宋建,今废。   混元堂 在绍惠里。元建,今废。   灵洞寺 在至德里。唐建。   太平兴国寺 在光俗里。旧名咸通般若,宋赐今名,今废。   云门寺 在云门山。宋绍兴初,大慧禅宗杲居此。嘉定中建寺,国朝永乐间重建。明林鸿诗:“龙宫临水国,鸟道入烟萝。海旷知天尽,山空见月多。鹤归僧自老,松偃客重过。偶欲依禅寂,尘缨可奈何。”   石泉寺 在江左里。国朝洪武二年建。   衡山寺 在江右里。唐景福二年建。   海文殊寺 在嘉登里。   侯官县城外   西禅寺 在永钦里怡山。一名域山,寺压其上,即王霸所居也。唐咸通八年,观察使李景温招长沙沩山僧大安来居。五代唐长兴中更名长庆。宋天圣中修葺。国朝宣德二年重建。有奎华阁、明远亭、紫翠亭、放生池。明囗万夫诗:“一春代花莺可怜,病起野池囗白莲。偶尔梳头出城郭,便因看竹到西禅。天清求食鸟双下,日午闭门僧独眠。明发螺江有行役,红尘白雁异风烟。”   雪峰崇圣禅寺 在二十八、九、三十都之中。唐乾符间,僧义存登山巅,遇雪,留宿其上。闽王问义存曰:“师住象骨山,有何异?”师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可名雪峰。”久之,其徒益盛,无所容。时长者蓝文卿施田七千余亩,乃建寺。旧名应天雪峰禅院,宋太平兴国间赐今额。国朝宣德间重建。唐黄滔《雪峰真觉禅师碑铭》:“曹溪分派,谁囗南宗。一言冠绝,六叶推雄,无物之物,非空之空。不莹而明,不增而隆。缩靡秋毫,舒靡鸿蒙。不有灵境,曷揭真风。懿彼闽越,巍乎一峰。洞壑斯异,雪霜罕同。天之有待,师也云钟。名捋道囗,兴囗囗囗。奔走厥徒,八千其丛。庶几几人,莫不玄通。分灯照耀,树木玲珑。圣君宠叠,贤王囗重。不生不灭,曷始曷终,刻贞石于斯文,旌厥德于梵宫。”明唐泰诗:“傲霜落叶渡关河,古寺清秋掩薜萝。轻策独随飞鸟去,好山偏向夕阳过。三花囗苑逢僧少,独树空林积雨多。暂盍朋簪耽胜果,下方尘土易蹉跎。”   超山报国寺 在十三都超山。隔江沿浦而入,有山超然突起,故名。元泰定初建。   洪山寺 在洪山桥西。旧废,国朝正德间,布政使陈珂重建,万历六年都御史荹尚鹏重修。   妙峰寺 在洪江妙峰山之巅。   精严寺 在七都。唐长兴二年建。有妙观亭、独露庵、金界亭、绿阴亭、喜见亭、华峰亭,俱宋元符间葺治,国朝洪武间重修。   石松寺 一名石嵩,在三都。宋大中祥符三年建,初名灵凤,绍兴十年,僧天石于石上种松,因易今名。国朝成化九年重修,后颓废,万历间复建。天石种松三本,自刻石诗云:“偃盖覆岩石,岁寒傲霜雪。深根蟠茯苓,千古饱风月。”明林春泽诗:“翠旂峰下丛林晚,有客相携眼倍明。天迥风高双鸟逸,江空木落万山清。岚光未囗烟霞老,野兴偏随囗屦轻。谁信昨非今更是,我今方得古人情。”   仙宗寺 在六都。五代唐同光二年建,元至正二十二年重建。有宝峰亭、白鹤岭、洗钵池、昙花磴、枢松关、金鸡岩、卓锡泉、垂萝径。明王应钟诗:“言访招提境,能生般若心。白云随处合,黄叶落阶深。囗解秋先到,山高景易阴。欲同王子敬,世外一登临。”   龙安寺 在三都历山。唐乾宁元年建,国朝成化三年重建。   岐江寺 在仙崎江浒。   安元寺 在五都。宋建,国朝正统中修。   双峰寺 在水西。唐咸通五年,僧师复自小箬双髻峰移建今所。初,师复与林蓘同业儒,同入闽,至扬子渡口,师复有出尘之兴,赋诗曰:“君自成龙我成道,浩然而卜筑於此。”观察使李瓉请赐寺额。后人作四悦堂,像瓉、师复及林蓘、周朴祀之。   奉先寺 在三都。梁乾化三年建。   报恩寺 在一都。唐天复三年建。   禅林寺 在六都。五代唐天囗囗囗。   灵隐寺 在八都古灵。唐咸通二年建。又有安德院,唐大中初建;灵源院,宋嘉祐中建。   安林寺 在九都。宋大观三年建。   南禅寺 在十四都,五代唐乾化三年建。   石泉寺 在十四都。宋乾德三年建。   南山寺 在三十五都。宋庆历间建。(以上十一寺,俱废。)   [HT]报恩院 在九都。宋至和元年建,今废。   金山塔庵 在洪江之浒。有一小阜,砌石为桥,以达于庵。元王翰诗:“胜地标孤塔,遥津集百船。岸回孤屿火,风度隔村烟。树色迷芳渚,渔歌起暮天。客愁无处写,相对未成眠。”   寻山庵 在七都。陈大建元年建,今废。   冲虚宫 在西禅山之东。唐贞元中,观察使李若初建,祀王霸、徐登、董奉、任放。旧在山南,隆庆间移建今所,俗呼西宫。唐林杰《王仙君坛口占》:“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炉草木尽凋残。不知千载归何日,空使时人扫旧坛。”(以上侯官。)   隆寿保福寺 在二都,郡厉坛之北。陈天嘉二年建,初名唐安,国朝洪武初重建,赐今额。   昇山灵岩寺 在飞来山巅。陈天嘉三年建,国朝嘉靖间重修。   九峰寺 在兴城里。唐大中二年创,咸通二年赐名。   九峰镇国禅院 有柳公权书额。国朝万历中重建。宋黄幹《游九峰寺》:“囗遂归云人远山,九山环列似人间。摩挲石刻元和体,囗囗僧谭宣政间。往古来今浑昨梦,双鸡斗酒强开颜。明朝酌取龙湫水,直上层霄不复还。”   寿山广应寺 在稷下里。唐光启三年创,国朝万厉初重建。   翠微院 在兴城里。唐天成元年置,国朝重修。   芙蓉寺 在稷下里。唐太和七年建,咸通八年赐额。   延庆禅院 宋太平兴国改名兴国禅院,今废。   玄沙寺 在昇山下。五代梁开平元年建,宋绍兴间,丞相朱倬请为功德院。有熙春台、不溢泉、鬼磨石、仙昇岩、静游亭、运使厐籍留题及宗一禅师塔院。国朝永乐间重建为寺。宋程师孟《静游亭》诗:“石磴高轩榜静游,度年红叶少惊秋。使君会得山僧意,不放笙歌到上头。”明刘大夏诗:“清时作宦得闲游,更喜囗园景物幽。山色连云迷晚径,松声绕涧接喧流。僧台翘首诸天近,午日凭GFAC7百感休。薄暮归来心更乐,盈畴禾黍万家秋。”许天锡诗:“芙蓉面面拥飞峰,地布金沙一万松。鸟语隔窗呼醉梦,山光入座荡吟胸。云缄贝叶函玉润,苔蚀囗文字字封。瘦马东西十年事,几面来此囗疏佣。”   凤池寺 在凤池山。五代汉乾祐元年建,宋绍兴间为颜岐功德院。有擢秀亭、翠微亭、建炎二年进士题名于此。览辉亭、凤池轩、华池阁。陈瓘被放后,蒙恩自便居此。宋李纲诗:“凤去空余旧浴池,竹梧交荫翠参差。云随屐齿生松磴,泉合琴心泻石陂。幽计平生如此少,清闲今日许谁知。道人为筑绌书室,杖屦来游更卜期。”   玉泉寺 在万安桥西。唐建,宋景祐二年重建,有荔枝轩。唐周朴诗:“野寺度残夏,空房欲暮时。夜听猿不睡,秋思客先知。竹迥囗生薄,山高月上遲。又登尘路去,囗囗老僧期。”   弥陀寺 在九都。(以上五寺俱废。)   太平地藏院 在铜盘山后,唐同光四年建,今废。   林洋寺 在莲花里。唐天福元年建,国初废,万历辛亥重建。   灵云寺 在十九都。旧名灵峰,国朝嘉靖间建。(以上旧怀安,今俱侯官。)   古田县   吉祥寺 在县治后。宋太平兴国四年建,有石塔七级,国朝成化间重修。   天王资福圣禅寺 在二都。唐天宝六年建,初为天王院,宋大中祥符八年赐今额。国朝万历十六年重修。又名大吉寺。   资福寺 在八都。宋熙宁七年建。   开宝寺 在八都,宋开宝元年建。   灵瑞寺 在九都,唐咸通元年建,国朝成化间重建。   极乐寺 在十二都,唐天宝元年建,国朝永乐三年、成化七年重修,万历间重修。有息见亭、贞日轩、放生池、伏虎庵。宋县令李堪诗:“空门出白云,梵宇依苍烟。天色湛瑶光,春华结朝秀。檐间绮霞披,池底星珠漏。香沉烟篆余,文荒禹砖旧。恬智殊可养,寂寞谁复扣。逍遥隐叶猿,盘薄穿花囗。团团槿露浠,瑟瑟桂风逗。层台太虚半,双壑瀑洗斗。苔囗绿钱死,松老清阴瘦。独鹤忽飞骞,深萝苦纷构。蹄囗待沃囗,芥子观灵鹫。净土囗不来,尘寰廓然昼。”   天王寺 在十五都。唐中和二年建。   弥勒寺 在十六都。宋大中祥符四年建。   灵圣寺 在十六都。宋大中祥符三年建。   皈依寺 在十六都。梁开平四年建。   齐云寺 在十七都。宋治平三年建。   凤栖寺 在十七都。宋景德四年建。   上生寺 在十七都。宋显德四年建。   慈云寺 在二十都。宋乾德二年建。   鹫峰寺 在二十三都。宋元祐七年建。   宝林寺 在二十四都。宋乾德二年建。   灵峰寺 在二十五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建,国朝万历间再建。   宝庆寺 在二十六都。五代唐长兴元年建。   双峰寺 在二十七都。唐咸通元年建。   白莲寺 在二十七都,宋开宝二年建。   北岩寺 在二十八都,宋雍熙元年建。   灵岩寺 在二十八都。宋太平兴国二年建。   锦福寺 在二十九都。宋建隆元年建。   布金寺 在三十都,宋大中祥符元年建。   善庆寺 在三十都。宋崇宁三年建。   南泉寺 在三十都。宋清泰元年建。   宝泉寺 在三十都。宋建隆二年建。   宝兴峰 在三十一都。五代唐长兴二年建。   凤林寺 在三十五都。五代唐天成三年建。   禅林寺 在三十五都,宋景泰四年建。内有狮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