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万历本 - 第 275 页/共 280 页

布政车宁墓杜坞山。   参政王佐墓二都鹏搏山。   布政谢瑀墓二都印石山。   侍郎王克复墓望北台山,有司营葬。   教谕林钝墓赠尚书,梅林山。   处士傅汝岳墓眠狗山。   尚书林泮墓二都鹏搏,有司营葬。   郎中郑善夫墓梅亭山。   参政陈元珂墓草市都五宰岭。   处士马骢墓群鹿山。曾尚书,有司营葬。   郎中高凤墓梅亭山。   教谕吴伯璋墓白水塘山。   参政王俊墓螺峰山。   主事宋宣墓北岭下桑畲山。   都御史林廷玉墓三都杜坞山。   副使高文达墓九都黄埔山。   知县廖云翔墓社坛山。   知县张濬墓九都齐坑。   同知王介墓杜坞山。   副使刘世扬墓群鹿山。   教授袁宗燿墓凤池九峰山。   侍郎郑漳墓三都程由山,有司营葬。   郎中王希旦墓二都竹柄山。   主事王昺墓二都五峰山。   参政王应钟墓二都五峰山。   副使陈子文墓三都战坂。   太卿陈联芳墓一都马坑山,有司营葬。   少卿袁成能墓二都涧田。   布政郑云蓥墓一都纕山。   尚书林文恪燫墓羊原山,有司营葬。   布政陈璧墓桐口山。   廖贞女墓苦参山。以上旧属怀安。   古 田   学士张以宁墓乘山。   长 乐   賛善陈仲完墓十九都大溪山。   典籍高棅墓二都半占山。   修撰马铎墓龙台山。   佥事吴实墓二都龙门。   修撰李骐墓十都龙窟。   侍讲陈全墓十九都灵峰山。   评事林公黼墓十三都鹤岭。   太卿陈文沛墓六都西峰山。   侍郎郑恭介世威墓麒麟山,有司营葬。   布政陈时范墓闽钦仁里飞凤山。   郎中林世章墓闽钦仁里杜松湾。   陈义姑墓十三都翠微山。   林贞女墓岭西山。   连 江   参议孙芝墓永贵里   副使林锦墓清河里。   尚书吴襄惠文华墓保溪山,有司营葬。   永 福   检讨王偁墓龙泉山。   福 清   布衣陈廉墓堑柄山。   布政翁世经墓董坪山。   都御史陈仕贤墓善福里。   参政薛曾墓西浒山。   都给事中薛廷宠墓福唐里南山。   知州赠太子太保叶朝荣墓罗湾山。   知县林庭植墓港尾山。   论曰:式闾封墓,教之上也。故文靖之宅,仍以遗其子孙,表忠之观,为之戒乎樵收。虽其人与骨皆朽矣,而故家尚存,遗墟可识,过者自低回不能去云。闽自晋迄今,陵谷屡迁,沧桑几变,第宅新生,衣冠古丘,余尝为之四顾,其东则张龙图柔直故居,其西则古灵陈令君之里也,翘然北望,而李忠定之封鬣若斧若坊,转盻清泉,则瞻林文昭之遗碣,摩挲惆怅,墓木拱矣。至于余相国之院落,陈崇公之垅樊,不过乌衣夕阳,寒烟衰草,谁复问者。呜呼,计其一时宏丽,岂不连中天之云,而锢南山之石哉?乃百世而后,其所谓不朽何如也?曩林文恪先生削旧志所载余深以下数人,兹又削陈诚之。后之视今,犹今视昔,涉世者可以鉴矣。    杂事志三  寺 观      城 中   开元寺 在府治东,芝山之南。梁太清三年建。旧曰灵山,寻改大云,唐初曰龙兴,开元二十六年,以年号改今名,旁有庄严寺,宋庆历中,合二寺地重建,更名开元庄严禅寺。国朝为祝厘之所。佛殿南有亭,又南为灵源阁。亭东有平怀堂,堂北有经院,铁辟支佛高数丈。唐御史黄滔记之。下有古井。明王佐诗:“城里青山闻梵音,灵源高阁影沉沉。鸟边祗树人烟迹,象外云花野照深。苔色满廊行履迹,月明空界即禅心。自怜人代多氛垢,未得焚香礼道林。”   万岁寺 在九仙山之西。有塔七级,曰定光塔。唐天祐元年,闽王审知建。梁开平中,表请于朝,祝天子寿,取其名也。宋乾道中,丞相史浩改为华封定光寺。国朝正德十二年修,万历十一年重修,寻复颓废。四十年修葺。元黄镇成《重修定光塔铭》:“福城之东,山惟九仙。岌岌浮屠,上出层巅。八方翼举,七级梯连。深囗囗载,高薄重玄。昔在唐季,王公启土。囗囗兹山,大建神宇。既辟招提,囗标囗堵。厚壤祛幽,圆珍发贮。潜潜嘉征,建号定光。载礻兾四百,作镇藩方。漂摇风雨,绵历星霜。囗囗囗隍,棼笮囗囗。惟宝峰师,兴念维恻。弗葺斯坠,靡遑居食。其囗慨然,囗义感激。有志必就,惟坚愿力。踵门千羡,行市丐余。累修于寸,积重于珠。石砻川运,材伐出输。坚良缔构,故弊更除。寒暑六经,载营载度。业业金碧,峨峨丹艧。制若地涌,视犹天作。育囗分光,图澄识铎。惟兹伟功,匪志弗成。卓哉弘愿,囗古作程。天地至久,日月至明。侔贞配永,视此刻铭。”明王恭《万岁寺塔》诗:“绝顶层标出半天,于山宫宇翠微连。云飞百粤沧波外,鸟度千峰夕照边。平远台空秋珮冷,毘庐阁静夜灯悬。屠龙射鳝今何在,夏草荒囗几度烟。”   法云寺 在九仙之南。五代唐清泰元年闽建,初名地藏通文寺。宋大中祥符三年赐额。国朝宣德中重修。有千佛阁、吸翠亭。明王佐诗:“巍巍绀殿拥层冈,此日登临野趣长。贝叶独听双树法,金猊晴吐一炉香。云腾瑞气连禅榻,雨落囗花满石床。惆怅忽闻钟梵定,数声归鸟背斜阳。”   法海寺 在罗山下,本孟司空宅也。初寺在城南,闽徙城西。晋开运二年,唐兵压境,迁今所,为兴福院。宋祥符中改今名。有罗山堂、金积园、万绿堂诸胜。国朝嘉靖初废,万历已亥复为寺。   庆城寺 在县治东北,本王延羲宅。后晋天福七年,舍为永隆金身罗汉院。宋祥符三年,赐金额并高丽铜佛二、石笋、小木塔,今废。   普光塔寺 在城东甘棠坊内。宋熙宁五年建,有塔五级。国朝洪武间,增为七级。今塔毁,寺仅数楹,后壁有宋画金碧佛像。   安福院 在丁戊山上。唐咸通十三年建。梁乾化二年,闽王审知建木塔七层,俗呼新塔。今废。   雪峰庵 在福星坊内,本雪峰寺廨院,今废。   九仙观 在九仙山之巅。宋崇宁二年建,旧名天宁万寿观。绍兴间改报恩广孝,寻更光孝。政和间,郡守黄裳增创楼阁。元至正初改今名。国朝永乐间重修。有寥阳殿、今存。嘉雨楼、今圮。玉皇阁。旧圯。万历辛卯岁,郡人左布政使林懋和捐千金重建。明林鸿诗:“仙山有楼观,虚爽轶浮埃。昔日九仙人,跨鲤兹山来。赤鲤去不返,仙人安在哉?空余弹棋处,白石生苍苔。至今羽人居,往往闻风雷。檄雨古坛暝,礼星寒殿开。尝闻至人言,内景融春台。群生若刍狗,大道如婴孩。飚车与天接,岂但登蓬菜。”   嵩岳观 在丁戊山之南,称中山嵩岳崇福行宫,今废。以上闽县。   神光寺 在乌石山之麓。唐为金光明院,后改名大云。大中间,为监军孟彪南庄,越岁舍为寺,请于朝,宣宗夜梦神人发光殿庭,览奏异之,赐今名。国朝成化十九年重建。有絓月兰若、紫云禅窟、幞头石。唐欧阳衮诗:“香刹悬青磴,飞楼界碧空。石门栖怖鸽,慈塔绕归鸿。有法将心镜,无名属性通。从来乐幽寂,寻觅未能穷。”   仁王寺 在神光寺西。后晋天福三年间连重遇建,初名道清天王院,后更今名。国朝洪武间修,万历甲午重建。有雨花阁、横山楼。宋郑侠《仁王寺横山阁》诗:“案俯横山跨海来,拂云高阁为谁开。荒溪古木闲猿洞,明月白沙空钓台。晓日东峰龙夭矫,秋风西峡凤徘徊。居然静卧江南岸,天堑波涛亦壮哉!”   南涧寺 在神光寺东。梁大通六年,居士苏清舍宅为之。唐乾宁三年,闽王创天王殿。三年号南涧护国天王,合庵十二为寺,以居涧傍,故名。有石佛像,唐欧阳詹记:“万物阗阗,各由袭沿。无袭无沿,而忽以然。苟非妖怪,实为珍庆。斯石像者,其珍庆欤?始孕灵韫质,兆朕未见,则峨峨巨石,岩峭石立,镇郡城之前阜,压莲宫之上界,海若鞭而莫动,天时泐而终固。皇唐天宝八年五月六日清昼,忽腾云旁涌,骤雨来集,惊飚环骇,轩訇杳冥。雄雄者雷,马砉然中震,迸火喷野,大声殷空,岑岭蕞兄,潭洞簸荡。须臾风雨散,云雷收,顷劈轮囷,斩然中辟,南委地以稊落,北干霄而碣树,不上不下,不西不东。亭亭厥心,隐出真像三十二相,具八十种好备,列侍环卫。品觉有序,庄严供养,文物咸秩,端然慈面。俨矣仪形,似倚雪山而投法,如开月殿以趺坐。异矣哉!不曰传闻乎,未聆于既往;不日多智乎,罔测其所来。且物之坚,莫坚于石,况高厚广袤,又群石之杰。一朝爪剖,中有雕琢,其为造石之初致有相而外封乎?其为有石之后入无间以内攻乎?噫!不可以人事征,请试以神化察。巍巍释氏,发挥道精。其身既倾,其神不生。等二仪以通变,齐四代而有力。教于时有所颓靡,人于教有所忸怩,则为不可思议,以照以吹。故示此无迹之迹,难然之然,俾知我存、存我之门。经曰:千百亿化身,盖随感而应。兹身者则百亿之一焉。昔诸佛报见,皆托于有命则有生,有生则有灭,曷若因其不朽之物,冯乎不动之基。形既长存,法亦随是。与夫为童男而出世,假长者以来化。玄玄之徼则虽一,永永之利则不伴,可以礼仰,或从释子之后。故于巉之余仞,书其所由来。贞元六年七月十五日记。”普眼庵、安文头陀宴坐之所。静胜轩。唐欧阳衮《南涧寺》诗:“春寺无人乱鸟啼,藤萝阴磴野僧迷。云藏古壁遗龙象,草没香台抱、鹿麛。松籁泠泠疑梵呗,柳烟历历见招提。为耽寂寞亲禅侣,莫怪闲行费马蹄。”   石塔寺 在南涧寺东。唐贞元十五年,德宗诞节,观察使柳冕以石建塔,赐名贞元无垢净光。后晋天福二年,王延羲重建。国朝永乐、宣德、景泰、成化间屡修葺。今为居民侵没,一塔仅存。   地平伽瑜教寺 在乌石山北。元至正十七年建。国朝景泰六年改为法禅寺,俗呼地平堂。今废为养正书院,复改为提学道。   五百罗汉寺 在乌石山之麓,本雪峰廨院。梁贞明五年,闽王审知梦僧数百奕奕有光,所至有双桧并地,旦寻而得之,改今名。今废为常丰仓。   紫极宫 在英达坊内。唐建,今移在还珠门。(以上侯官。)   [HT]华林寺 在越王山之麓。宋乾德三年,郡守鲍修让建。初名越王吉祥禅院,国朝正德间赐今额。旧有转轮经藏,今圮。   大中寺 在钟山。梁太守袁士俊舍宅为之。隋改为鸿业寺,唐初更名福唐,大中四年赐今额。旧有定慧塔九层、八百罗汉像、观音像,今废。   乾元寺 在城北。本无诸旧城也,晋太康中迁城,以为绍因寺,唐乾元三年赐名。有琴石、金鸡井、饮马池。今废为民居。   迎仙道院 在浦尾官园前。宋时迎白玉蟾居此。嘉定二年赐额。今溷入民居。   西河道院 在眉寿坊内。元大德九年建,傍有玄坛祠。   剑池院 在越王山剑池之上。唐元和十四年建。   叫佛庵 在华林寺西北。国初建。   越山庵 在华林寺东。国朝万历中建。   冲真道观 在登云坊。元至正二十年建,有瀛航亭。国朝正统初,知府张徽修。成化间,知府唐珣建。   烟霞观 在子城坊,今废。明王偁诗:“累月看花柰醉吟,不知春树变鸣禽。偶随芳草同闲履,静拂孤云响素琴。尘世关情人事少,松坛关宿夜灯深。明朝入洞观棋去,未许樵夫得见寻。”(以上旧怀安。)   闽县城外   鼓山白云峰涌泉院 国朝复改为寺,有华严台、妙峰阁、一多庵、痴坐轩、憨睡室、无尽门。嘉靖二十一年二月为野火所焚,今仅存白云廨院,在山趾。明陈煇诗:“听梵来山寺,逢僧憩石楼。风泉行处满,花竹坐来幽。林晚风光入,潭空云色秋。上方微月白,相送虎溪头。”黄泽诗:“屴崱峰高紫翠深,闲随飞锡到云林。桥边草露沾行履,磵外松风度梵音。灵汉昔劳青嶂梦,烟霞今遂白头心。忘形共了三生约,莲社相过今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