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府志万历本 - 第 263 页/共 280 页

林世璧 字天瑞,炫子也。少有俊才,为歌诗古文词,豪宕樗散。性嗜饮,每酣起舞,呜呜微吟,则家童储笔砚以俟,少选奋起,数十纸漓澌立就,倦则复饮。生平所为诗文,十九酒后得之。然世璧天才蹀躞,时有不经人道语,苦思者不能及也。所著有《彤云集》。世璧意不可一世,而独善郭文涓。文涓,字稚源,古田人,入三山与世璧结文酒社。客问世璧海内孰可与谈诗者,世璧瞠视良久,曰:“独郭稚源耳!”其时有林凤仪,性斤弛不羁,为诗轶宕奇诡。又有邵傅,王廷钦,皆嗜酒,豪于诗,其狂类凤仪,而才稍逊之。文涓以贡举应天乡试,官保宁府同知,所著有《享帚集》。凤仪,字九成,怀安人,举嘉靖壬子乡试,官泷水令。傅字梦弼,闽县人;廷钦,字宗尧,福清人,皆以贡任广文。   袁 表 字景从,闽县人。举嘉靖戊午乡试,授中书舍人,转户部郎。出为黎平太守,病免。表自守即以诗名,一意以开元大历为宗,中晚不睨也。故其诗精严有法。居恒与张刑部炜、马参军荧赓和相善。炜,字德南,工书善诗。荧,字用昭,大司徒森子也,善为古文辞。   郭造卿 字建初,福清人。以选贡入成均。其诗文苍丽该洽。戚大将军礼为上客,从之塞上十余年,九边三辅,厄塞夷险,历历如指诸掌也。造卿豪爽,交游尽势贵,而不轻受人怜,许人一诺,即生死以之,故名闻当世。所著《燕史》、《永平志》、《卢龙塞略》、《玉融古史》诸书及诗文百余万言。   王应山 字懋宣,侯官人。喜读书,于六籍百代靡所不探。以《春秋》教授乌石、武夷间,四方从者如云。其诗宗大历,婉而多致。监司守令常式其庐,而应山食贫笃行,无干泽也。林文洛宗伯纂修郡志,多所裁定。老益苦心编摩,所著甚富。始应山年十三,试于乡,已入彀,主司骇其幼,罢之。迄不第,以寿终。   赵世显 字仁甫,侯官人。万历癸未进士。世显风度秀整,其为诗一意盛唐而已。初任池州司李,左迁稍起为梁山令。复转别驾,以母老不赴。自负才名,郁郁不得志,杜门却轨,以文、酒娱日,达官罕识其面也。所著有《芝园稿》。其同年举有郑日休,字廷德,能诗文,官终惠州司李。   邓原岳 字汝高,闽县人。美须髯玉立。为文章模矩秦汉,诗以气格胜,而卒归之盛唐。原岳举万历壬辰进士,授户部郎,典粤试,督滇学,晋楚参藩,所在以文采著称。卒年仅五十,有《西楼存稿》行于世。   徐 熥 字惟和,闽县人。熥少即以诗自命,万历戊子举于乡。为文千言立就,独于诗刻意极思。婉而不靡,丽而不浮,余音逸响,铿如也。初,熥父木昂苦学力行,免永宁令归,家故贫。至熥益嗜书好客,客有急来归,即倾赀赈之,用是家益落。卒年三十九。同时有陈荐夫,能为六朝文,其诗工丽情至,近体多出中晚格。举甲午乡荐,未第卒。又有邑诸生:陈鸣扬,字丁子;陈椿,字汝大,宪副子文子;康彦登,字元龙,同守日章子;洪汝讷,字玄度,宪副世文孙;马焱,字叔华,大司徒森子;陈益祥,字履吉,观察使奎子;袁敬烈,字无竞,太守表子,皆能诗。   论曰:文章者,世所称不朽也。然秦汉之言,百不得一;唐宋之言,十不得一。其间岩穴壁室之藏,湮灭无闻者,在在而是,则安在其不朽也。夫士固有幸不幸焉!卉服草昧之乡,气既湮塞,山陬海澨之外,地复孤寒,即穷精弊吻成一家言,安能与南金竹箭同登上国哉?明兴二百年来,列圣作人,文风遐鬯,闽士蒸蒸,建旗鼓,属櫜鞬,与海内抗衡,而猥云古今人不相及,过矣!过矣!    人文志十一  隐 逸      唐   王仁缋 福清人。王审知闻其贤,命试大理评事,仁缋耻受伪命,固辞焉。隐居龙山。   五 代   陈 贶 闽县人。性沉淡,志操古朴,不乐仕进。居庐山三十年,学者多师事焉。南唐主以币致之,贶布裘长揖,进止闲雅。南唐主羡之,欲授以官,固辞,还旧隐。   宋   俞咸熙 闽县人。少应举不偶,遂闭户穷经,终于家。性尚凝静,操履纯洁,乡邦称为长者。著有文集十卷。   陈则之 侯官人。有文行,隐居不仕,惟以著书为业。乡人薰其德者,莫不励操行焉。   王伯起 仁缋玄孙也。少游京师,授经于王安石,学文于曾巩。枢密曾孝宽闻其贤,延而馆之,奏授将仕郎,试国子监簿。以假承务郎授严州教授,力辞不就。解官归,自号酉室先生。一时名人若江公望、陈複皆与为友。   许天瑞 福清人。家贫不娶,以道自乐。尝解《六经》、《语》《孟》。弟人瑞,亦有名。人号为“二许”。   邵 清 字彦明,古田人。元祐时太学生,有“十彦”之号,清其一也。尝从张载学《易》。崇观间还家,遂不复出。筑室先茔之侧,聚书千卷,角巾鹤氅,徜徉其间。乡党敬之,不敢以名字称,因其尝应八行举,呼为八行先生。   刘 涣 字孟潜,侯官人。隐居北溪,日持长竿钓溪上,兴至则歌诗自娱。元祐中,郡守许懋闻于朝,涣辞不就,自号北溪翁。涣子达夫,字宣子,元丰中入太学,以涣年老,岁一归省。涣卒,达夫遂无仕进意,隐居北山数十年。崇宁中,诏举遗逸,有司以达夫应,授松江簿,擢温州教授。有荐于朝者,召见,将仕以中都官,辞曰:“仕非志也。”迁越州教授卒。达夫虽尝应召,然时重其恬退,有父风云。   刘世修 字景周,长乐人。性恬退,不乐仕进。尝授承事郎,监行在赡军激赏库。寻弃归。雅好黄老之术,筑一室,旁植花竹,日与文人羽客觞咏谈玄,不预人间事。宰相陈自强者,其妻兄也,以有道辟之,力辞不就。自强败,独不预其祸。   林 搏 字图南,福清人。举八行,入太学。政和五年中,特授楚州参军,不赴,退隐于灵石九叠峰下。搏性豪逸,善琴,不肯轻为人鼓。徽宗三召入内,为奏《悲风》一曲,上恶其名,不乐而罢。靖康之祸,搏盖先见云。著有《琴谱》三卷,诗二卷。   林宪卿 字公度,怀安人。从朱文公学,色温气和,择言谨行,乡邻化之。宪卿死,乡人就其所创存斋祠焉。   曾逢震 字诚叟,闽县人。幼读书,过目成诵,慨然有求道志,与郑性之俱往从朱文公,遂恥为场屋之文,隐居道山,家事有无不问也。时同邑从文公游者,又有郑文胕,字成叔,嘉泰甲子贡士,文公尝命编次丧礼,著有《易学启蒙》、《或问春秋集解》、《丧礼长编》、《庸斋集》等书。   程若中 字宝石,古田人。尝从朱文公学,躬行无伪,终身谨礼,子孙侍侧,虽盛暑冠服肃然。著有《槃涧集》。   翁 亢 字柔中,福清人,熙载之子也。性任侠,喜谈往事,亦能诗。丘园五十年,绝迹城市,人鲜有知其名者。   李元誉 字子贞,古田人。以布衣召,除国子录,不起。   蔡蒙叟 字素臣,闽县人。博通古今,隐居教授,弟子从远方至者尝满其门。郡守李欣荐授本州助教。年八十余卒。著有《绳子》三卷行于世。   林几复 连江人。学问该博,时人称之书厨。隐居教授,从者甚众。   元   陈仲文 字奎甫,长乐人。元季,隐居山林,性嗜学,尤敦行孝友。尝与族子洁建书堂于蓝桥林壑中,以程、朱学倡乡人,名曰义学。   欧阳侊 字以大,长乐人。隐居著述,动遵礼法。所著有《四书释疑》、《五经旨》,有《性理字辩》、《格物启蒙》、《忠孝大训》、《女范幼学》等书。   国 朝   钟耆德 字元长,闽县人。性至孝,元末隐居,贫不能娶,而竭力奉亲。及亲没,每以甘旨不充为恨,一哀恸辄几绝。耆德博极群书,所著有《养正集》、《自省录》。其弟明德,字叔远,与耆德齐名,长于诗。   邓 定 字子静,闽县人。当元末兵起,定削迹东山,以著述自娱。明洪武十五年,用遗逸征,兄诚应聘出,定固谢,曰:“有兄驱驰,可报主恩。定幸犁锄无恙,愿从田间老耳。”自是刻意声诗,与典籍王恭,大守陈申辈日过从文酒,纵游山水间。年八十余卒。著有《耕隐集》行于世。   吴 海 字朝宗,闽县人。洪武初,隐居不仕。尝集古今善行,附以感应祸福,为一卷,名曰《命本》,以教闾巷童稚,令其诵习成性。又著书一卷,曰《书祸》,深排邪说,谓:“杨墨佛老,六经之贼;管商申韩,治道之贼;遗事外传,史氏之贼。上之人当悉禁绝,世乃不惑。”海为人尚行检,重意气,尝自榜其斋曰“过闻以来告者。”与永福王翰友善,翰为胜国死,海经纪其家,抚孤偁教之。偁后官翰林检讨,叙海文,谓有益于世云。   林 观 字用宾,闽县人。洪武间,隐居不仕。善隶书,性厚而直。乡人善其化,凡有讼者,或不之有司,之观直焉。闽俗好自杀以诬人,观居间每劝其解仇息争,从而听者前后盖数十辈也。常卜地葬父母,得吉壤焉,石也,凿之土,术者曰“后当有至公卿者”,观曰:“吾田野人也,敢望此”,乃取族人火葬者二十四甕俱掩其中,“必也有福,与吾宗共之。”县令闻其事,召而礼焉。以子元美贵赠知县,以孙瀚贵赠南京吏部尚书,以曾孙庭木昂贵赠工部尚书、太子太保。   陈 周 字仲昌,闽县人。嗜学问,通鲁史,明隐公以来二百四十二年事,然不数与人言也。好为诗,时有所作,吟咏自怡。所居石潭上,修乎埃土盍之外,种竹万挺,结草亭,柄隐其中,尝倚竹而歌曰:“修竹兮有青,中虚兮外直,素节兮贞姿,寒暑兮一色,泠泠风兮朝夕,余舍之焉。”适以长子叔刚贵,封监察御史,足迹不至城府,益高蹈,若将终身焉。杨文贞士奇、林宫谕志重其人,为文以赠之。其后子孙蝉联,多贵显。   黄 童 字仲器,古田人。永乐间,以楷书征,以例当拜官,辞以母老,丐终养,后累征不起。   郑 炎 字以明,怀安人。性淳谨,隐居教授,暇则课童仆耕稼,不慕荣利。祖潜,常创义学于瓜山之阳。炎每朔望必幅巾深衣,率诸生致敬于所祠先圣先师。平生一语不妄发,时人以迂目之,炎自信益笃。   罗 泰 字宗让,闽县人。泰性至孝,母丧,家贫,数年不能葬,语及未尝不泣下也。盖既葬而后饮酒食肉。年甫四十,妻死,遂不复娶,曰:“吾既有子矣。”乡人高其行,咸敬慕之。洪武永乐间,海内治平,闽士以明经取高第者后先相望。泰学精《易》、《春秋》,独隐居教授,不乐仕进。南畿闻其名,聘为考试官,亦辞不往:“吾志善一乡足矣,彼都人士也,安敢与知其去取?”素与同邑论德林志、少宗伯萨琦友善,志尝曰:“与宗让谈《易》,每得吾见所不及。”琦父死,家人欲用其俗色目治丧,泰力止之,琦深德焉。泰励行至老不衰,晚自号“觉非”。建安杨文敏公为志其墓:“好古行行君子也。”   林 绍 字淳裕,长乐人。工五七言律。永乐中,邑人王坚、王恭交荐于朝,部檄征,不起,终布衣。所著有《林泉清响集》,轶不传。   郑文霖 字汝众,长乐人,自号耽犁子。建文初,应辟不仕,与王恭诸名士相倡和,中丞练子宁作《耽犁子赋》以赠。   王 肇 字开若,侯官人,褒之子。少受业于状元陈安阝,学书于检讨王偁,学画于待诏高廷礼,然得于庭训为多。都御史李度,知府郑珞,先后以经明行修荐,不起,徜徉山水间终其身。所著有《蒙斋集》六卷行于世。   陈汉臣 名留孙,长乐人。工于诗文,尝辟为南安教谕,辞归。有《榕溪集》,张以宁为之序。   林 敏 字汉孟,长乐人,宋简肃公之裔。读书过目成诵,为诗清新隽永,一以盛唐为宗,与周玄辈结社,屡荐皆弗就。同时,长乐有陈本,字叔固;闽县有林枝,字昌达,俱善诗文,耽隐不仕。   蔡以俊 福清人。少颖悟,经史诸子靡不该洽。隐居教授,不求仕进。   萨 琅 字用让,闽县人。性至孝,家贫,用劳养母,乡人称之。母病,日夜祷北辰,愿以身代。母绝而复苏:“神人告我,以子孝加寿三十四矣。”母疾良已,三年乃卒,计三十四月也。琅平居好义,尝游后园,得金珠首饰一囊,乃里中人官捕之逃急而偶遗者,悉归焉。买地掘白金盈缶,还其故主:“恐君家旧物。”其人愿分半以谢,却不受。观风使者屡欲荐之,固辞不起,后子琦官至侍郎。   高 昇 字景初,闽县人。正统间乡荐,试礼部不偶,即归隐教授,门下士多所造就。性乐易,喜施舍,乡党敬之,凡有斗者,不之官讼,辄就昇直。   陈 火阜 字文厚,宪副叔绍之子。举成化辛卯乡荐。火阜才豪气逸,脱略世故。既上公车不偶,遂敕断家累,去义溪十里营桐山而居,凿池种竹,萧然一榻,啸歌酣咏。善行草书,其诗有“叩竹声寒天地秋,拂须目送沧江晚”之句,可以想见其概。   叶广彬 字大宜,福清人。少聪慧,日记万言。精举子业,以亲老遂辍,而治田园为菽水供。然诵读不废,经史百家,下及阴阳术数,靡不深诣。其事父母,由少至老未尝懈。父母殁,构“永望楼”、“终慕轩”以志思。里人有贷者负债不肯偿,即还其券不取也。自号“月窗”。晚年与素心友晨夕往还,结社谈诗,题其斋曰:“小构幽窗与月通,清辉莹澈此心同。仰天不语无人会,静对明蟾独省躬。”诵其诗,允也君子矣。以子朝荣贵赠知州,以孙向高贵赠太子太保、尚书大学士。   论曰:自鲁论纪逸民,以夷、惠并称。其后逾垣凿坏之伦于焉递起。夫士安必以隐为高哉?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亦各从其好而已矣。郡之隐君子,自钟耆德而下,皆易之所谓嘉遁者也。呜呼!世之下者,藉烟霞为钟鼎,托涧谷以岩廓,少室之价高,北山之移作,吏隐充隐之名,纷纷于世,所由与古逸民异矣。谓之隐,是耶?非耶?余故诵曰驹之章,为之叹息。   人文志十二   乡 行      陈   严 光 长乐人。大建初,凿田为湖,凿四百余顷,为乡人利,今邑西湖是也。   隋   林 峣 字仲高,连江人。峣家素饶,有田在东塘坂及北野若干亩,凿为湖,潴水以溉四万余亩,乡人至今利之,立祠祀焉。   唐   林 匽鸟 字祥凤,长乐人。开元中进士,为仓曹参军。邑滨闾湖,其田所凿也。匽鸟娶于赵,有奁田,亦凿之,乡人号曰:林婆湖。   宋   林希颖 侯官人。至道中,为果州户曹。有税官贪墨,同僚恶之,不与言,希颖数大义责之,因有隙。后税官秩满将行,其小吏言于郡将,“行李若干,某箧皆金也。”郡将怒,付希颖验治之。希颖受命不乐,曰:“当其居官不能惩,比去也,乃以吏言害其长乎?”因密授旨税官,尽易置行李。及行,希颖与吏伺于途,俾指示有金者拘留之,他悉纵遣。及送郡启视,皆衣衾也,税官得无事去。其后三世,第进士者二十人,襄其一也,人谓长厚之报云。   郑 洙 字教先,侯官人,景祐间,擢三礼科,仕至虞部郎中。初,洙赴举时,陈襄送以诗,有云“谈文词藻驾曹王,炙地声华压元白”郡旧未立学,洙与试助教曹询武等共请于权州谢微,于是始表立学,闽人德而祀之学宫。   林 通 长乐人,登乡荐。元祐间,庙学坏,通作县图经鬻之,得钱二十万以倡,乡人助新庙学。   林 珪 字介卿,福清人。嘉定十年进士,累官朝请郎。乐赈济人,常创义冢于修仁里。邑人德之,祀学宫。   章孝参 字鲁士,古田人。淳祐间,以太学舍选登第,授德庆府教授。好奖劝后进,洪天赐称为“大雅君子”、又尝语人曰:“规行规步,章君是也。”   刘 琛 字文璧,福清人。行谊端谨,尤工文词,不慕仕进,以举子业授徒,多有显者。尝与郑潜讲学论道,乡人重之,虽相私语,必称两先生云。   郑伯渊 罗源人。性好义,邻里有急,不顾利害,虽暮夜赴之。淳祐间,邑尝大旱,伯渊时年七十余矣,远至福源潭偕众祷雨,明年又旱,亦如之。邑有溪,岁久而塞,水无所泄,伯渊捐资,乡人浚之,众感其德。著作《梅村集》。   陈 觊 怀安人。性乐施,家有余则以周宗人,或屡求,弗厌也。子七人,孙二十八人,曾孙六十五人,玄孙一百三十人,世多显仕,盖积善之庆云。   元   郑天赐 福清人。至元间,忙古歹丞相统兵至境,天赐执旗诣军门,曰:“此邦皆天子民,愿禁侵掠,全一方人命。”丞相为敛,民无犯,乡人德之。卒年九十余。   国 朝   李长孙 字原善,长乐人。好义乐善,乡有贫不能葬者,出资营之。尝凿田为沟,以利灌溉,乡人德之,名曰福田沟。   林 扬 字仪中,福清人。世居邑之海孤山。洪武初,令徙其民于海口,而海孤山田税五千余石,有司犹征之。扬走京师奏蠲,事待勘未报,盖系狱者十有八年也。宣德改元,始下诏福建诸郡、广江、浙江,凡民移而其地虚者,尽除其税,以扬奏故也,利及三省矣。扬后子孙多贵显。   马 骢 字良夫,怀安人。学慕古人,年少,读书别馆,有邻妇奔之,闭户不纳。旧与罗源令游,令得罪庾死,寄橐千金。期岁,还其家,故封识也。年四十方育一子,仆抱持,偶坠而殒。骢不怒,徐谓曰:“命也。而其亟逃,不,家人且将甘心矣。”识量过人如此。武囗邵文僖公锐,以时望督学闽中,骢为诸生,锐重其贤,礼之。子森,官至大司徒,见名臣传,次子楷,士行亦为时辈所许。楷之生也有斑在面,若其兄坠伤之状云。   林 清 字自源,怀安人。性乐善,自岁除必袖金数十囊,潜行里巷间,有贫而愁叹怨泣者,即掷金门内,不使其人知也。年九十四,无疾而终。今富厚累世,曾孙庭荅进士至知府,庭彬贡至州学正。   张 懋 怀安人,领成化庚子乡荐,懋官河南藩寮,年老还乡里。正德间,江淮群盗纵横,懋以俸市药物数十箧载归。在途,其子货之,多得数十金,懋惊曰:“药物有贵贱,此人必误矣。”时舟行已二百余里,懋敕子持往还之。居家,周恤宗人尤厚。孙廷器、世衡,俱登科。   陈 燿 字孟辉,长乐人。博学而不愿仕,分产悉以资让弟。   陈良策 字伯献,元处士岂页之孙也。良策早业儒,家贫,教授自给。即少有所得,乐施不吝,有祖风。养寡姐三人,终身敬事之。二子俱登第,元珂官至参政,今见循吏传;次元琰,官至太守。   郑 璋 字节之,闽县人。璋生平无戏言,无伪行,精于《易》学,闭门课二子,造次必于礼法。妻林氏,文安公女也,与璋齐德,相敬如宾。长子云蓥,举进士,官河南布政使;次云鏊,领乡荐,官兵部郎中。   魏 铎 字廷振,福清人。铎精地理,而不以术自名。尝卜地葬其父,傍有冢焉,葬者之子请以地市,铎不可,谓曰:而翁与吾先人同游地下可也。子欲市此,不过苦贫耳!”遗数金而不有其地。铎子文焲,官广西廉宪。   郑时进 参议观子也。家饶于财,性慷慨乐施。嘉靖二十三年大饥,时进积粟一囷,悉散其族。   陈元祐 字周侯,侯官人。元祐为人恭畏敏达,少多病,精于医,然恥以是名,凢馈谢,不受也,时人莫不神其术而高其行。后嘉靖间,以贡历临川教谕,举江西乙卯乡试,擢建昌教授,以遂宁王傅致仕,卒八十余。   陈伯亮 闽县人,中允谨之父也。伯亮生平不食言,家积粟,有籴者误遗金而去,伯亮急追之,呼曰:“而更欲籴邪?何为多与吾金?”其人感而谢之。嘉靖间,倭掠郊野,伯亮自乡移入城,市屋者多售数百金。其故屋主讼之,阮巡抚欲罪其人,而令减直以归中允。伯亮不可,敕谨曰:“汝慎无为此。向者吾避寇,急于问舍,既成价矣,虽多得吾千金,不悔也。”中允乃辞诸阮。   林 燧 字世成,闽县人。燧幼失父,节母许氏训之严,而燧奉母孝,朝夕温凊,母命之去方敢去。年五十余,母或色不怡,尚跪伏问故,必待母色愉然后已。燧先世素封,有美田宅,同堂兄欲以瘠而敝者易之,燧曰:“吾鲜兄弟,同堂犹同胞矣。”慨然无所吝。人有急,必委曲相周。于是里中凡涉纤芥争,及兄弟不相睦者,莫不惟燧之言是听。燧好诗,暮年犹濡毫不辍。卒年八十五,乡党皆流涕。   陈继思 字一忠,侯官人。以子学麟贵封潮州府同知。继思居阳岐,少业儒,后弃而徜徉山水间。嘉靖末,倭寇猝至,乡人皆逃匿,继思二亲老,独侍不去,倭亦怜而舍之。家滨江,舟遇风,盖覆溺者百余人,继思悉为收瘗。路得遗金,捐之枌榆社,弗取也。继思卒年几于百岁,人称百岁翁云。   林 烨 闽县人。有醇行,其学涉猎书史,著《微词什伍》二十四卷。宇宙名物,罔不罗列,亦成一家言者。有友人以珠葛寄于烨,后倭起,友人殁于难,烨召其子还之,乡人称其笃谊。   施 纶 字克端,闽县人。性慷慨乐义。少善贾,累赀巨万,辄施亲故之贫者。尝以二百金托徐三赐者货盐,三赐私易以伪金,后其人觉之,诘纶,纶不辩也,笑而偿之。除夜过友人郑建门,闻哗声,时建负人金,索者甚急,纶入,谓,:“兹何夕邪?乃尔相逼?且券安在?第至吾家,有处耳。”遂为代酬五十金焉。唐太守珣者,循吏也,每修举坠典,或有兴役,纶必输助,唐称之。   董世道 字克济,闽县人。世道少极贫,从人假贷为生,辛勤十余年而家渐饶,遂节缩裘饪以置田宅。伯兄有三子,衣食艰,割已产中分之,其后食指繁,又割已宅附益之。凡同族子侄不能葬、不能婚者,罔不周助备至。居濒海,屡毁于倭,世道大捐赀倡乡人城其地。盖城筑而聚者日蕃,且无寇虞,乡人藉为永赖。又立平籴法,春秋之交,出粟于乡族,冬获而收,免其息,自是里闬无啼饥者。尝于道上拾遗金,还其人。贫而负责者弃不取,见流殍即为之坎瘗。居恒希范文正公置义田事,其好义慕古如此。族有无赖者肆横逆,寻被难,私为脱之,其兄亦被难,又私为居间解焉。王参知应钟闻其事,曰:“施德易,平气难,非人所可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