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296 页/共 974 页
私煎为之始今后灶丁聚团煎者不得离场私煮仍
将该地方立保伍连坐之法责令彼此觉察通同者
事发俱问罪枷三月
正徳五年有中官织造南京奏给[长芦]盐八千引鬻
于两淮户部尚书周经言盐筴本以济边且各有分
地若许之越境则私贩必多官盐反滞乃命止[长芦]
盐弗给
正徳十六年南京浙江织造太监王瓒崔果奏讨长
芦运司盐引一万二千道至南京变卖办织造物料
户部司官李梦阳王宗文等言于尚书韩文祇与六
千引上问内阁曰户部何以不全与刘健曰内官装
载官盐中间夹带数多沿途害人且壅滞商课从之
嘉靖八年御史傅烱奏近来[长芦]山东商盐有经年
在场而支放不絶者以大包所致耳查得律内每盐
一引带耗二百五觔近来寛恤商人每引连包索以
二百五十觔为正数此外余盐逐觔纳价仍问以夹
带罪名其法未为不宻但商人贪利筑盐一包或至
五百觔者竟有至六七百觔者奸灶惟知多卖商人
惟知夹带遂使积年引目经久不完自后支盐出场
如有过四百觔者除问罪外将夹带余盐尽数入官
嘉靖十二年御史邓直卿奏为各场灶滩所以刮土
淋卤草场所以刈草煎盐皆系官地不得开垦变卖
近年界限不明以致豪强越界侵耕煎办无地课额
多累查照弘治元年题准事例委差运司会同府佐
正官清查还官筑立界堤分拨灶民管业如有侵占
典卖照依侵占盗卖官田例坐罪
嘉靖十四年给事中管懐理题请每引止准盐四百
三十觔内二百零五觔为正盐包索其余盐二百二
十五觔南所纳银三钱北所纳银三钱三分后十七
年御史陈让题准仍加包索二十觔共四百五十觔
嘉靖二十九年御史赵镗疏[长芦]山东二运司各场
灶户一切差役费用已繁灶丁虽属于运司名籍实
在于州县有司恒重民而贱灶畧无存恤以致妄加
科派潜逃遗办应请申谕有司事在州县即与从公
分理事在运司即与解人勘报如遇编审之年查实
优免亦不许灶丁两相影射躱避身役
嘉靖三十年御史陈善治题准每引除四百五十觔
外再加余盐一百五十觔包索一十五觔通共六百
一十五觔
嘉靖三十七年给事中赵锵题准正盐一引二百五
十觔外加六十觔酬其赴边劳苦连包索二十觔共
三百三十觔许带余盐二百六十五觔为一包共五
百九十五觔
嘉靖四十四年御史李文续题准増包索十觔南所
纳银三钱九分七厘五毫北所纳银四钱三分七厘
二毫五丝此外多带二十觔以上纳银一钱再多则
问罪有差
嘉靖以前自罢巡盐后间遣大臣清理盐法给事中
郭鋆极论不便遂罢遣迨严嵩専政复遣乡人副都
御史鄢茂卿名为清理实总利权天下于是骚然矣
嘉靖四十五年李文续上言[长芦]行盐地方畿内八
府河南二府今盐之行者惟顺天保定大名卫辉彰
徳五府而其它州县皆壅滞不通盖由永平离场甚
近多属私贩往来正定顺徳广平等处地多鹻卤以
致各村居民刮土煎烧私锅不下四百余面纳官之
银约三百余两巨鹿一县私锅计一百余面税银约
百有余两他若冀州安平饶阳衡水隆平广宗曲周
等处俱习以为常乞委亷干官员逐一清查如果鹻
味厚锅面多比照南北二所事例附入五场编课仍
查利国利民等场中有疲惫不堪者移此附彼并属
该司一体配搭支掣其地土原额粮米既征盐税相
应豁除若鹻味薄而锅面少则务严行禁之
隆庆元年御史刘条上言[长芦]引目壅滞皆由私贩
过多以进鲜为名者自东安永清一带而来啖马为
名者由青县寳坻一带而来皆权贵为之也沿河粮
船北行则夹带抵通南归则贩卖抵临清皆势要窝
顿贩之也合行查治
隆庆三年奏准盐场二十四并为二十南司九场北
司十一场
隆庆四年御史苏士润上言[长芦]歳贡白盐其煎办
劳费视黒盐不啻数倍乃歳征钞贯不知于义何居
乞自五年为始将该司课折三百余两悉与豁免报
可
隆庆四年御史苏士润题准疏通官盐当复计里拨
引之制酌量人户多寡分为春秋二闗照依官制州
县次序凡纳过余盐商人召集掣籖挨名均拨周而
复始不许随其告指及搀越増减以启规避在商人
领水程照依拨去地方尽数赍运当官验发不许他
处盗卖及盐引相离以滋影射之弊仍责令巡盐官
因时春秋酌地逺近为估价多寡使彼此各得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