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辅通志 - 第 295 页/共 974 页
谓盐非可多食之物若减价易粟恐多而不售以致
亏课不可
元
元初未立盐政任土之贡一付京官时土豪张进辈
被府檄鸠遗民数十户集越支场之宋家营复事煎
造聚落未成京使旁午令大偿巨价债缗鞭笞急廹
田野为之骚然未几以盐司隶征收课税所众稍息
肩自鬻课之令行提领诸路者皆自诡増镕山爨海
搜罗殆尽其征输入官者须厚贿乃获归且以所费
取偿于其属大抵用直十钱之物估以当数十钱之
属而工本又稽时不给给则克减自是灶民皆困
至元二年诏以大中大夫礼部侍郎倪徳政为中都
路转运使提领税司事答木丁同知使事寳坻盐使
崔岩臣副之徳政敦厚亷平凡场户入盐即给仍纯
支寳钞不折诸物其尤贫窭者预贷工资以赒之
明
洪武初年[长芦]歳办大引盐每引四百觔共计六万
三千一百五十三引三百觔零已而改办小引盐每
引二百觔共计一十八万零八百零七引一百八十
八觔零永乐间定都北京以[长芦]宻迩应进贡白盐
每年于正课内进五十三万四千六百六十九觔二
两二千六百七十三引零
分商之纲领者五曰浙直之纲曰宣大之纲曰泽潞
之纲曰平阳之纲曰蒲州之纲分商之名目者四曰
在边报中之商曰在场买盐之商曰在司守支之商
曰行盐地方卖盐之商
中盐之边镇三曰宣府镇每年中七万五千五百二
十五引八十六觔曰大同镇每年中三万七千三百
七十六引五十觔曰蓟州镇每年中六万七千九百
六引一百五十觔以上共大引九万四百四引四十
觔十四两每一大引折二小引共折一十八万八百
八引八十九觔十二两八钱
派场规则为三上则十场南海丰深州海润北严
镇丰财[芦台]越支富国惠民归化是也中则七场
南利民利国富民阜民北兴国厚财石碑是也下则
三场南阜财海盈北济民是也
永乐十三年始差御史给事中各一员押支天下盐
课寻以渤海盐薮私犯挠法特差御史一员巡视河
间私盐
宣徳四年命御史于谦率锦衣卫官捕[长芦]一带马
船夹带私盐者于谦不避权贵悉置之法河道为之
一清正统元年命刑部侍郎何文渊户部侍郎王佐
副都御史朱与言总督两淮[长芦]两浙盐课
正统三年差侍郎差御史一年两巡[长芦]私盐后定
议岁差御史巡视[长芦]盐法而河渠由济寜迤北抵
张家湾[长芦]御史兼理之
诏灶户逃移者盐课勘实停征
正统五年诏逺年客商中盐未支者每引给资本钞
二十锭议准[长芦]盐课量场分逺近着为则四等召
商中卖髙下互为搭配其逺年不敷者又立法俾于
纳剰余盐自相粜籴
定常股存积分数以天下盐八分为常股听商支二
分为存积备客兵不时之需凡引常股价轻存积价
重常股须挨次行支存积则不分次第引到即支长
芦分派常股盐一十二万六千五百六十五引一百
八十觔三两三钱存积盐五万四千二百四十二引
一百五觔一十二两八钱
正统八年吏科给事中俞泰奏请每引盐连包索二
百五十觔所带余盐亦准二百十觔令输价银三钱
八分是年裁革运司副使
正统八年吏科给事中俞泰奏请每引所带余盐即
令输价此[长芦]纳课之始也
正统十一年命[长芦]巡盐御史兼理山东盐法
正统十四年秋罢两淮[长芦]巡盐御史命抚按官兼
理成化十四年诏正统十四年前客商中盐未支者
按引给资钞[长芦]盐每引给二十锭其景泰元年以
后及今告代支者放商行盐亦照此例
成化十六年诏永乐宣徳正统间客商所中盐未支
者各造册送部于原籍有司给资本钞每引三十锭
景泰元年以来未支引盐愿闗资本者听
弘治五年令两淮两浙[长芦]等盐运司盐引俱于运
司招商开中纳银彚解户部以备边储从户部尚书
叶淇请也
弘治十七年都御史王允中上言先该漕运衙门题
明回空运军每名夹带私盐五十觔以上者照例盘
诘其瓶礶装买不足五十觔者放行固属怜念运军
然此端一开其弊无穷今后食盐旋买旋用不许指
以瓶礶装买因而兴贩有壊盐法
正徳二年御史张智题准盐法在清本源私盐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