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县志康熙本 - 第 4 页/共 25 页
危侯祠 在东岳庙右,为知县危言立。二祠俱在王公祠后,生员吴赞等建立祀田。
附记(校注:此二字为校者所添):万历四十一年,生员吴赞、耆民廖同文等共十八人,捐资银叁拾壹两,举人赖维岳、赖朝选各出银壹两,共成叁拾叁两。内用价银壹拾肆两,议赎漳南道衙前翁安左店一间,黄汝隆右店壹间。左右二间,招民开坐,岁纳纹租银叁两陆钱,春秋二祭,两则收租。又用价银壹拾玖两,买民郑永宝古镇窑窟里田,税玖秤,载粮米玖升,郑朝明佃耕,岁收税谷贰拾柒桶,除纳粮差外,递年春秋,买办猪羊祭品,以申崇德报功之意。
何公祠 在东城外,为知县何守成立。
何侯祠 在县治西,旧平西驿地,为知县何檀立。
戴德祠 在县治旧平西驿,为署县事本府同知熊茂松立。今改“武惠祠”。
闵公祠 在文昌祠东旧社学地,为知县闵一寉立。
吴公祠 在西郊外。知县吴殿邦原立书院两大厅,兴文课士。通邑感之,立祠于书院之前。邑人张尧中联曰:“双鶒溪头,看青畴鼓舞忘机,恍惚当年渤海;三鳣堂下,闻白昼弦歌送韵,分明此日庚桑。”国朝康熙甲辰,阖邑重修。
林公祠 在迎恩桥北,祀署县事本府照磨林逢春。
伍公祠 在迎恩桥北,祀知县伍耀孙。
赵公祠 在迎恩桥北,祀署县事上杭县知县赵硕来。
国 朝
赵公祠 三。一在文昌祠右,一在东门城外,一在丰稔渡头。祀知县赵廷标。
孟徐功德书院 在县治西旧平西驿地。祀本府知府孟熊臣、推官徐开远。因甲辰年水荒大饥,发谷赈济,永定之士民赖之。有碑文,熊兴麟撰。
卢公书院 二。一在文昌祠东,一在西郊。为本府同知署县事卢裕砺立。
申公书院 在孟公祠后。祀署县事宁化县丞申传芳。
郭乐二师祠 在学宫土地祠左。为教谕郭万完、训导乐维清立。
碑
宋
丞相文天祥驻节碑。
明
知县王环政绩碑
署县事本府同知黄震昌政绩碑
知县何守成政绩碑
知县危言政绩碑
知县吴殿邦去思碑
署县事林逢春去思碑
知县升临江府同知伍耀孙去思碑
教谕周桐去思碑
训导王尚宾去思碑
典史陆衷赤去思碑
代捕三层司项旭阳去思碑。
国 朝
汀路总兵高守贵平寇碑
分巡漳南道卫绍芳平寇碑
本府知府孟熊臣赈济碑
本府推官徐开远赈济碑
院司道府严禁积蠹碑
知县岳钟淑政绩碑
本府同知署县事卢裕砺详革三害碑
知县潘翊清禁革碑
教谕郭万完去思碑
训导乐维清训士碑 。
论曰:祠以崇祀典,碑以勒功勋,古志也。永定土瘠民劳,易于见休。自开治以来,或以过化立,或以治行功德立,或以兴利除弊立。祠有十五,碑逾二十,不啻潮阳之颂昌黎、晋人之望岘山也。后有以某绩祠于某地,某功勒于某石者,其视此与。
属 莅
兴化巡检司 明洪武五年间,设在溪南里古镇。正统间,乡官范金以太平里虎冈寇盗出没,无以防于东,奏徙兴化乡巡司于虎冈,改名太平巡检司。天顺间,寇发于南,有司请复设司于古镇,仍名兴化巡检司。成化十五年间,县迁司于丰稔寺之右。嘉靖三十七年,迁司于上杭峰头。因万历年间,设兵于河头隘,筑城堡,设通判一员、百户一员坐镇。复迁司于丰稔寺。凡五迁焉。旧署滨河,洪水泛圯。国朝康熙十年,巡检刘杰迁于高阜,买地鼎建,署廨聿新。
太平巡检司 即正统间徙兴化乡于虎冈者,景泰末,徒于高陂。成化十五年开县,仍于高陂建司,未有廨舍。嘉靖十八年,知县唐灿买民卢金稳屋地为之。
三层岭巡检司 在金丰里天德甲。成化十四年,都宪高明,因广东饶平、大靖、小靖地方盗贼数起,奏设巡司防守。该司所辖三大山:一曰岐岭,一曰苦竹,一曰条河。盗常据为巢穴。旧司已废,今巡司暂寓于大溪公馆。议者谓大溪非制,仍欲复于旧司云。
以上三司巡检各一员,吏各一名,弓兵各三十名。【载《旧制》。】
论曰:亲民之吏莫如守令,而属莅尤与小民密迩。故国家设官分职,必于邑之乡里立巡司焉,所以分庶务而兼缉御也。永之三司,设于险要,均有社稷生民之寄。程子曰:“一命之士,苟留心于济人,于人必有所济。”居是官者,其亦思无忝厥职哉。
邮 传
平西驿 原设于上杭县东小扳池边。嘉靖十九年,佥事侯廷训迁于本县,改府馆为之。本县编米三千八百零八石四斗,又武平县编米四百九十一石六斗。十年通共米四千三百石。旧规马米五年一编,每石先编米五斗,编户自纳。嘉靖四十三年,奉漳南道黎申请明文:即编米一石,追银三两八钱,给官当。至万历三年,奉军门刘察院孙明文:十年一编,遇编每米一石,追银三两七钱,解府转给官当。路通汀、赣、漳、泉、潮、惠,甚为冲要。西至上杭,一站一百二十里,夫价一钱二分。东至适中驿,一站一百二十里,夫价一钱二分。南至大埔,一站八十里,夫价八分。视他驿为重。【按,旧驿馆废,其地基四至,分为祠宇民居。北至周宅为界,南至街为界,东至巷街为界,西至廖宅为界。内周君盛小屋一所,又郑育英一间,又廖景运小店一间,又阳汝奇小店一间,又戴德祠二堂,又孟公祠二堂,又岳公祠一堂,又罗元盛一间,又赖养振房地一栋,又何公祠一堂,又何公祠左陈茂青二间,其租俱入学公用。】
铺 舍
市西铺 县西门外。
德化铺 县西北溪南里金砂村。
接敬铺 旧在金丰里,为大溪铺。后迁溪南里接敬。
信感铺 县西北胜运里丰稔公馆。
溪口铺 旧在金丰里,为新村铺。后迁丰田里溪口。
青坑铺 旧在金丰里莒溪,为月流铺。后迁太平里青坑。【以上六铺俱本县徭编。】
白沙铺
箭滩铺 在县东二十里。
罗滩铺 在县东三十里。
湖雷铺 在县东四十里。
龙窟铺 在县东五十里。【以上五铺俱上杭县徭编。】
【按,嘉靖间巡道侯廷训,以永定初开,改路置驿道于永定,连设九铺。如白沙、箭滩、罗滩、湖雷、龙窟属上杭编徭。沂而上之,如半岭、龙潭、上寨、傅坑属龙岩编徭。在二县,则以更换途次,互有相接。其实,则铺递徭轻,而驿夫烦苦。旧《志》马米,尚有武平协济一项。不知何年,而驿站之银不复可稽。知县岳钟淑详立膳夫三十名,每里岁出膳银捌钱,权供答应。至用夫既多,又不免派之里排,盖自改路以来,而永之官民俱受累矣。举人孔煌猷为之记。】
坊 市
承流坊 县治左。
宣化坊 县治右。
儒林坊 学宫西。
迎恩坊 县西。【以上四坊,弘治间废。】
七贵坊 城隍庙左。为邑人廖堂兄弟立,旧废。
总镇中州坊 漳南道右。为邑人廖堂兄弟立。今改为鄞汀名邑。
锦衣坊 南街。为邑人指挥廖鹏立,旧废。
科第节义坊 所载多有废者。明万历以后,科第多人俱未立坊。
进士坊 漳南道左。为邑人赖先立。
登云坊 南街。为邑人赖守方、赖守正立。
登庸坊 漳南道后。为邑人孔廷训立。
亚魁坊 县治左。为邑人廖凯立。
五马坊 泮池前。为邑人赖先立。
文魁坊 学宫左。为邑人赖先立。嘉靖间废。
进士坊 平西驿右。为邑人张僖立。
地官坊 迎恩门内。为邑人吴世瑛祖湘立。
风宪坊 城隍左。万历四十七年,为邑人沈玉璋、沈孟化立。玉璋系嘉靖中恩贡,授宁海县主簿,以子孟化贵,累赠中宪大夫。坊表”父子风宪”。
旌节坊 在学宫右。为邑人阙应祯母郑氏立。
孝义坊 县后左。为邑人刘荣立。
孝子坊 学宫西新巷口。为孝子郑懋官立。
世勋坊 在龙冈。为邑人孔庭训立。
论曰:赐坊所以表尊显也。其有硕德丰功卓荦名世者,固赫赫在睹闻间。至于积行之士高谊闳深,不二之妇苦节永矢,原未尝亟亟求名,而司风厉之权者,必为请坊志表。入其里则,式而敬之,缁衣有怀。士大夫与匹夫妇无二视也,斯又微尚之所存欤!
街 巷
【按,明崇祯九年,郡守唐世涵下令街坊,扼要处各设栅门,启闭以时,比屋安枕。】
大街在县治前,横阔二丈。东至太平门,西达迎恩门,前通杭陂水圳,后抵新街三条广陌。南门亚魁坊直抵兴化门,阔一丈五尺。皆知县王环经划。成化十八年,甃砌以石,平夷如砥。万历间,以儒学射圃辟为新巷,上通察院行署,下通西街。天启间,以儒学前大坪创建文昌祠,西辟为青云路,上通西街,下通晏湖。
市 镇
县前市 南门市 东门市 西门市 湖雷墟 武溪墟 溪口墟 双口墟 永龙墟
大排墟 大院墟 丰稔墟 下洋墟 古竹墟 深溪镇 仙师镇 折滩镇
论曰:永之市镇,居积不时。农纳其获,女效其织,非有商贾奇赢(校注:原文为“嬴”,疑误,校改为“赢”。)、列牙分埠之地也。故价不待平,市无私敛,交易而退。其犹神农氏之风欤!
水 利(校注:此条目与卷首目录名称不同。)
晏湖 在儒学前,周围约百余丈。陂水经流,清漪可爱。为学宫之明堂,邑中之胜概。
【按,万历三年旧《志》:晏湖,原周琼地。佥事林克贤,买置为儒学泮池。又因郑维纲屋横亘于中,知县刘文绍以学东隙地易之。至隆庆元年,通学议泮池不宜立之学外,遂凿内池。而晏湖岁纳租银壹两,今为文昌祠春秋之祀。】
杭陂 在县西北,陂水入城,通于四圳,流出城外,灌溉田塘,屡被水冲。知县岳钟淑,捐俸重修。甲辰,大水冲废。知县洪天开、邑粮户捐资砌筑。有记,见《祠翰》。
蔡家陂 在溪南里龙磜。昔有姓蔡者,率众修筑,功归于蔡,故名。灌溉之利,有上、中、下三则。乡官郑厚、监生郑迥率民佥呈,知县唐灿亲诣踏勘,申请漳南道钱、水利道曾、本府知府马批允,雇工于水源上高数尺凿石通水,利遂均焉。
大陂 在胜运里乾田界。洪武间,乡民率众筑堰,灌田甚广。后山树木,属于本陂修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