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志 - 第 85 页/共 91 页
在西泠印社三老石室,共10鼓,依天一阁北宋本及明初诸本的石鼓文摹刻,第10鼓有阮元清嘉庆二年(1797年)题的跋文。石鼓原在杭州府学明伦堂,民国11年(1922年)后移至印社。
“人间何处有此境”摩崖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右崖壁,隶书横列,字径20厘米,吴圣俞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
“留云”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右,“留云”2字,篆书,字径13.5厘米,题款楷书,李黼堂书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
重建数峰阁碑记
在西泠印社山川雨露图书室北墙,碑高169厘米,宽85厘米,清光绪五年(1879年)梅启照撰书。
“芋禅”摩崖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 “芋禅”两字篆书,字径高50厘米,宽23厘米,无款识。旁有隶书题跋,俞樾书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
“文泉”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山上,高67厘米,宽145厘米,刻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文泉”2字篆书横列,后有俞樾题跋。
吴昌硕饥看天图刻石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前廊,高133厘米,宽43厘米,任伯年画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西泠印社刻。
丁敬身画像碑
在西泠印社仰贤亭内壁,碑高160厘米,宽73厘米,刻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石碑刻着罗聘画、吴石潜刻的丁敬身拄杖坐石像和丁敬身书诗2首。右为袁枚楷书题诗2行。
徐子静石刻像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西壁,石高73厘米,宽32厘米,线刻画像。石刻右上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陈璚题记。
“印泉”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鸿雪径右,隶书横列,字径40厘米,题款2行,楷书, 日本长尾甲书于民国2年(1913年)。
西泠印社记碑
在西泠印社山川雨露图书室东壁间。碑高200厘米,宽43厘米,张景星撰,王寿祺书,碑额为隶书,碑文为篆书,刻于民国3年(1914年)。
吴昌硕西泠印社记刻石
在西泠印社山川雨露图书室东壁间,刻于民国3年(1914年)。碑分4石,每石高30厘米,宽70厘米,篆体,吴昌硕撰书。
二十八印人画像刻石
在西泠印社仰贤亭内壁,刻于民国3年。二十八印人画像系丁仁集,各像均有题辞或传,分刻于16块书条石上,吴昌硕篆书“印人画像”4字并作序。
“石渊”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闲泉左岩壁,“石渊”,隶书,字径40厘米,旁有丁仁楷书题款,民国3年(1914年)刻。
隐闲楼记刻石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高29厘米,宽67厘米,分2石,吴昌硕撰书,刻于民国4年(1915年)。
“闲泉”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闲泉,泉右崖壁刻有篆书“闲泉”2字,字径80厘米,横列,无款识。泉左崖壁刻有高166厘米,宽400厘米的《闲泉记》,隶书,张钧衡识,刻于民国10年(1921年)。
弘一书阿弥陀经幢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左上,经幢高110厘米,上刻“阿弥陀经”1卷,弘一法师书于民国7年(1918年)。
“印藏”刻石
在西泠印社鸿雪径,石高30厘米,宽33厘米,刻于民国7年(1918年)。“印藏”2字为篆书,旁刻隶书跋文,叶舟撰书。
“岁青岩”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遁庵东坡,高127厘米,宽113厘米,刻于民国7年(1918年)。“岁青岩”3字楷书横列,字尺许,无款识。下有记文,吴隐、吴善庆撰,吴昌硕篆书。
“湖山最胜”刻石
在西泠印社北门,字高34厘米,宽97厘米,“湖山最胜”4字行书,康有为书于民国8年(1919年)。原为匾额,后刻于崖壁。
西泠印社新建观乐楼碑
在西泠印社观乐楼,高162厘米,宽84厘米,隶书18行,行30字,丁仁撰,吴昌硕书,王寿祺篆额,叶铭刻于民国9年(1920年)。
“西泠印社”摩崖题刻
在西泠印社山顶华严经塔下,“西泠印社”4字篆书,横列,高50厘米,宽73厘米,钟以敬书。下有吴昌硕民国10年(1921年)题跋。
“潜泉”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遁庵后,“潜泉”2字直排,隶书,字径50厘米,无款识。其旁有高163厘米,宽345厘米的记文,吴昌硕民国4年(1915年)篆书题铭,吴隐民国5年隶书撰记。
砚林诗墨卷刻石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高29厘米,宽67厘米,丁敬撰书。 《砚林诗墨》共3卷,分刻30石。第1石刻序及目次,卷上9石,卷中、卷下各10石,每篇加跋。民国10年(1921年)吴昌硕作序刻于题襟馆壁间。
小盘谷记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石高103厘米,宽55厘米,楷书,李庸撰书,刻于民 国11年(1922年)。
“小龙泓洞”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小龙泓洞右面,高53厘米,宽120厘米,刻于民国11年。石刻 上面横列隶书“小龙泓洞”4字,下面为“叶为铭撰并书的《小龙泓洞记》,直排隶书13行。
汉三老石室记碑
在西泠印社三老石室,高120厘米,宽53厘米,楷书13行,吴昌硕撰书,民国11年(1922年)刻。碑阳为《汉三老石室记》,碑阴刻捐资赎碑题名和收支账目。
缶庐上寿记石刻
在西泠印社缶亭附近,高53厘米,宽174厘米,记西泠印社五十余人庆吴昌硕八十大寿,诸宗元撰,刻于民国11年。
送子观音图刻石
在西泠印社小龙泓洞左岩壁,高126厘米,宽64厘米,王震画,吴昌硕题款,民国11年刻。
“汉三老石室”刻石
为三老石室的石匾,每字50厘米见方,楷书,冯煦书,民国12年(1923年)刻。
金农书金刚经刻石
在西泠印社华严经塔上,清乾隆八年(1743年)金农书,民国12年西泠印社将金刚经刻成16石,砌于华严经塔二、三级上,末附捐刻者姓名。
“西泠印社”刻石
为西泠印社正门门楣,每字25厘米见方,沙孟海书,1983年刻。
“规印崖”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闲泉右岩壁,隶书,字径32厘米,有题款,高时显书。
赵之谦小像刻石
在西泠印社题襟馆前廊,高82厘米,宽53厘米,杨憩亭画,赵撝叔(之谦)自题记,西泠印社刻。
钟矞申(以敬)石刻像
在西泠印社,石高58厘米,宽33厘米,有题诗。
丁敬身致罗聘书刻石
在西泠印社,石高33厘米,宽47厘米,行书18行。
“小盘谷”摩崖石刻
在西泠印社小盘谷,楷书,字径30厘米,无款识。
岳飞书《驽骀吟》刻石
在西泠印社鸿雪径旁凉堂外壁上,石高42厘米,宽80厘米,共9石,岳飞书。
“竹径通幽”刻石
嵌于小瀛洲花窗短墙月洞门上,青石高40厘米,宽120厘米,字20厘米见方,民国9年(1920年)4月康有为书。
三潭印月碑
在小瀛洲迎翠轩西,碑通高266厘米,碑身高159厘米,宽77厘米,碑阴阳两面均刻“三潭印月”4字,每字40厘米见方,楷书,无题款,碑于1966年被砸裂为3截,1979年补修重立。
“湖心亭”题刻
在湖心亭东面的石牌坊上,榜书凸刻“湖心亭”3字,每字40厘米见方。
“虫二”题刻
在湖心亭南端,高120厘米,宽50厘米,字20厘米见方,1980年集字刻制。
“节用爱人视民如伤”摩崖石刻
在宝石山脚望湖楼旁,正书,字径约69厘米,无题款。据黄周星《竹枝词》注,相传为南宋贾似道书。
“屯霞”摩崖石刻
在宝石山来凤亭东,每字35厘米见方,题款字迹漫漶。
重修宝石塔记碑
在保俶 塔北侧,碑身高150厘米,宽75厘米,碑文记载民国22年(1933年)修塔之事。赵志游撰文,程学銮书,刘钧仲刻。
“宝石山”摩崖石刻
在宝石山南面,里西湖上山道中。 “宝石山”3字每字200厘米见方,沙孟海书,1980年刻。
初阳台碑
在葛岭初阳台上,碑通高238厘米,碑身高150厘米,宽80厘米, “初阳台”3字为行书,每字35厘米见方,诸乐三书。
重建葛仙庵碑记
在葛岭抱朴道院门前,碑身高115厘米,宽55厘米。明沈应文撰,王国桢书,万历四十年(1612年)立石。
“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
摩崖石刻
在葛岭抱朴道院“枕漱亭”右崖壁,直书2行,每字35厘米见方,楷书。民国7年(1918年)周肯堂撰,寿鹤庆书。
“枕漱亭”摩崖石刻
在葛岭抱朴道院墙外面南岩壁,“枕漱亭”3字凸刻行书,每字高120厘米,宽90厘米,整幅直排,民国12年(1923年)张载阳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