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志 - 第 89 页/共 91 页
“高山流水”摩崖石刻
在水乐洞口,草书,每字40厘米见方,落款为老君黄秋生。
群乐俭德聚餐会题名记刻石
在水乐洞留云谷旁壁上,摩崖题刻,每字3厘米见方,楷书, 自右往左12行,字迹漫漶。
“空虚”刻石
在水乐洞口,草书,每字25厘米见方,款字漫漶。
“仙泉”题刻
在水乐洞口,楷书,每字10厘米见方。
“水乐洞天”题刻
在水乐洞口,行书,每字14厘米见方,杨孔远题。
吴越烟霞洞石塔题刻
在烟霞洞内,有7层摩崖浮雕塔,俗称千官塔,高近700厘米。塔旁左右两石壁,列数百人,衣冠整肃,作礼塔状,肩侧刻男女姓氏,此皆当时舍钱之人。塔第5层正面左柱有都指挥使吴延爽名。
烟霞此地多碑
在烟霞洞口,高164厘米,宽83厘米,篆书,每字8厘米见方,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甫金涛题。
周元镛摩崖题记
在烟霞洞吸江亭东,篆书,每字高10厘米,宽5厘米,民国10年(1921年)周元镛题。
“烟霞胜境”题刻
在烟霞洞口上壁,行书,每字30厘米见方,居正书。
大梁囙摩崖题刻
在烟霞洞,隶书,每字8厘米见方,自右往左8行,落款壬戌又五月既望后二日。
“借石”题刻
在烟霞洞吸江亭旁,隶书,每字高8厘米,宽12厘米,落款为丁巳三月孙浩笔。
张朝墉摩崖题记
在烟霞洞,自右往左篆书5行,每字6厘米见方。记雨中看梅花,落款为古历丁巳二月。
“吸海餐霞”题刻
在烟霞洞吸江亭边,篆书,每字高20厘米,宽15厘米,落款字迹漫漶。
“大好湖山”题刻
在烟霞洞“吸江亭”左,行书,每字17厘米见方,落款字迹漫漶。
罗浮道子摩崖题记
在烟霞洞吸江亭西,行书,5行,每字8厘米见方,落款为丁巳夏罗浮道子卫吉堂与岭南老师太偕同晋兄重游于此。
“象象”题刻
在烟霞洞右石崖上,“象象”2字,35厘米见方,落款陈志皋题,来丰阳书,甲戌年二月。
“象鼻峰”题刻
在烟霞洞右,每字15厘米见方,行书,落款癸未正月九日。
“佛”题刻
在南高峰,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景明正书。
“苍谷”题刻
在南高峰,南宋时刻,无年月。
“刘公泉”题刻
在南高峰,南宋时刻,无年月。
龙井寺果证大禅师碑铭
在“秀萃堂”东,碑高169厘米,宽83厘米,清光绪27年(1901年)周跻睿撰,嵩年书。
“龙井”题刻
在龙井井前,形如“门”状的太湖石假山上,石高34厘米,宽60厘米。“龙井”2字横书,每字25厘米见方,无落款。
“小沧浪”刻石
在龙井旁湖石假山上,隶书,每字15厘米见方,民国18年(1929午)蔡逸如撰,陈天啸书。
“绿荫深处”题刻
在龙井距“湖山第一佳”题刻石6米处,自右往左分2行,行书,每字高28厘米,宽20厘米,民国21年(1932年)许令筠题。
“听涛”题刻
在龙井井前匍地太湖石上,每字30厘米见方,自右往左,行书,民国24年(1935年)于幼青题。
“龙井试茗”刻石
在龙井井上方太湖石假山上, 自右往左,篆书“龙井试茗”4字,每字10厘米见方,无落款。
“鸟语泉声”刻石
在龙井井旁太湖石假山上,石高80厘米,宽30厘米,行书,每字16厘米见方,民国29年(1940年)岑敬则、秦颂华、蒋翼乔题。
“湖山第一佳”刻石
在龙井“秀萃堂”东面半山腰,自右往左,行书,每字高40厘米,宽22厘米。
“湖山胜境”刻石
在龙井“秀萃堂”东南半山腰,自右往左,楷书,每字25厘米见方,其下有自右往左11行字,字迹漫漶不可辨。
“神运石”刻石
在龙井泉西,字刻在立峰上,楷书,每字14厘米见方。
“虎跑泉”题刻
嵌于虎跑“虎跑泉”石壁间,石高64厘米,宽134厘米,字径40厘米,落款为西蜀谭道一书。
“滴翠崖”题刻
嵌于虎跑“虎跑泉”崖壁间,石高60厘米,宽110厘米,隶书,字径25厘米,马一浮书,题款漫漶。
“虎移泉脉”刻石
在虎跑“梦虎”雕塑右后山岩上,由高100厘米,宽80厘米4石嵌入崖壁,一字一石,沙孟海书,1983年刻。
宋观音经碑
在六和塔壁间,计4列,133行,小楷,董仲永书。碑上还刻有李伯时绘的观音大士小像,旁有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题跋。
四十二章经刻石
在六和塔内,嵌于第一层内墙,由42位职官手书,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僧智昙立石。
六和塔尚书省牒碑
在六和塔内,高250厘米,宽120厘米,碑刻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和乾道元年(1165年)尚书省牒文。
宋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石
在六和塔内,高160厘米,宽80厘米,嵌于二、三层踏道墙面。经文分32段,后跋语6行,隶书。此经失去一石,故无纪年。但题跋中有六和塔主僧智昙请人写经,疑为南宋时所刻。
明真武像碑
在六和塔内一层北面,高154厘米,宽75厘米,碑上线刻真武像及题跋。
乾隆登开化寺六和塔记碑
在六和塔北面,碑通高435厘米,宽150厘米。碑阳刻“登开化寺六和塔记”,行书,每字6厘米见方,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书。碑阴和两侧刻乾隆题六和塔诗。
乾隆题诗碑
在六和塔西,碑通高265厘米,碑身高185厘米,宽80厘米。碑阳刻弘历题诗1首,行草书5行,每字10厘米见方,无年月。碑阴刻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题六和塔诗。
宋六和塔施主题名碑
在六和塔上,楷书20行,行字不等,无年月。
“净宇江天”刻石
在六和塔前石牌坊上,高45厘米,宽180厘米,刘海粟1980年书。
“翠谷泻玉”题刻
在九溪人工瀑布崖壁间,行书,每字35厘米见方,陆俨少书。
康熙云栖诗碑
在云栖舒篁阁左侧,碑通高292厘米,碑身高220厘米,宽85厘米。碑阳刻: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题写的云栖诗,每字16厘米见方,行草书;碑阴刻2厘米见方小楷题记,字迹漫漶难辨。
清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刻石
在云栖冲云楼前西墙,共9石,横列嵌于墙间,每石高37厘米,宽105厘米,经文每字1.5厘米见方,楷书,董其昌题签。卷首乾隆御题“香光法宝,永镇云栖”,行书,每字10厘米见方。
云栖诗碑
在云栖冲云楼前西墙,共3石,每石高37厘米,宽105厘米,小楷,每字1.5厘米见方。
宏意大师小像刻石
在云栖冲云楼前西墙,石高32厘米,宽68厘米。
瑞真禅师小像 瑞真禅师记 瑞真禅师传略刻石
在云栖冲云楼前西墙,共3石,每石高32厘米,宽68厘米。
重修云栖梵径记碑
在云栖路边,青石碑,高125厘米,宽75厘米,每字8厘米见方,楷书,金新书于1983年。
吴越武肃王排衙石诗刻
在将台山顶排衙石上,前刻诗序10行,行书,字径3厘米,诗文多风化漫灭,序后一行仅存“王”字。据《咸淳临安志》记载:“旧传钱武肃王凿山,见怪石排列两行,如从卫拱立趋向,因名排衙石,及刻诗石上即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