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88 页/共 700 页

白鹿泉在县北六十里不氷   榆泉在县东北三十里   贾胡疃泉贾胡疃有泉辽人常越界而汲火山军巡检何灌请申画界堠遏其来致忿而举兵灌迎髙射之发輙中或着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辽萧太师与灌防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   解州   中条山一名陑山西起蒲坂袤数百里东连王屋州境羣山胥中条山也   龙潭洞在州东白家庄繇庄南入洞沟八里斗折上东崖崖间多悬铁牌以酬雨也洞口形似银锭裁容一人胥石角嵯岈祷雨者以烛引絙入可数丈折腰越尖石门渐入渐敞上顶胥石棱参差水繇石罅散下如春雨岩间题勅封三岛仙姑东面黑龙潭南北五丈东望无际投瓶拔出有水輙雨若烛灭多迷道云   白径岭在州东南十五里胆矾窟东一名石门 州志面石门之岭背鸣条之冈石壁左右参天路通平陆县 唐志河中府有石门府   分云岭在白径岭东十五里乃中条巅也矗峙盐池之上相传为尸盐泽下有风谷洞形似半井侧有盐风洞洞口似盆上有天井山岭名分云者以其出云輙东西流布也 王纬盐池庙记条山之下有风谷焉每夏仲月应候而至则吹沙石摧林木其声隆隆俗谓之盐雨风 盐法志盐花得此一夕而成   天井谷在风洞上四面陡絶一迳透巅   五龙谷在州南四里荻子谷东州直南五里又东有石岩岩水束峡中半崖悬溜如喷雪即喷雪岩也上书酒岛二字   青龙峪在五龙峪西   石楼峪在青龙峪西   云首山在五龙谷南五里   横岭在五龙谷口繇谷西上十五里乃中条山脊也【详芮城】上有墩迹北汉防宋巡逻之路横岭南为山之阳跨芮城平陆横岭北为山之隂跨解州安邑夏县闻喜   弓张沟繇横岭北而下   堡子谷在弓张沟东   仙女洞在堡子谷东一名元女洞其中积水成潭名黑龙潭   大虎谷在仙女洞东十里谷中有将军堡堡后有凤凰觜觜西过连云栈至横岭有阳关寨寨后有胆矾窟其旁有百药草   胆矾窟在横岭东窟有二   红脸沟西距虞乡王官谷二十里为州西境上有静林寺   桃花洞在州西南红脸沟东十五里昔人十月行中条岩下桃花片片逺浮涧水而至縁涧迹之杳然莫穷其际遂名桃花洞   白龙谷在桃花洞东三里   直岔岭在白龙谷东八里繇谷陟岭   荻子谷在直岔岭少东   卑耳山后汉地理志卑耳山解县西南齐桓公西伐所登   逍遥坡在州西北二里女盐池北岸   紫金山在州北二十里【旧产人参】安邑县峨嵋岭北为万泉之孤山孤山为稷山之稷神山又南为紫金山袤延峨嵋坡逍遥坡此胥由横岭北连亘而东者也   峨嵋坡在鸣条冈北东自曲沃西抵黄河其阳跨闻喜夏县安邑猗氏临晋虞乡荣河州北境亦倚坡焉袤延至东五里盐池北岸   谷口泉 苍龙泉胥在中条山   涑水在姚暹渠北水经涑水又南过解县东水经注涑水又西迳邭城服防曰邭国在解县东邭瑕氏之墟也   解盐池 女盐池 城北滩 城东滩 六小池胥详盐法志   静林涧在青龙峪东源出中条山巅尔雅所谓沃泉悬出者也北流经静林寺东寺僧暨居民引水以时刻计遵唐司空圗定王官谷引水法又北流经红脸沟入虞乡洫水滩   张公泉在静林涧东三里山谷中 泉及涧水势洪迅旧有底张堰以障州西境水俾无入女盐池 岁旱命数十老妇执箕帚劘张公泉輙雨汉董仲舒奏江都王曰求雨之法损阳益隂愿大王无收广陵女子为人祝者一月租赐诸女巫巫无大小皆相聚于郭门为小坛以脯酒祭即此意也   胡村涧在张公泉东五里源出中条山隂   桃花涧在胡村涧东五里源出中条山巅泉流细而缓小水涧在桃花涧东二里源出白龙峪   荻子峪水在小水涧东一里胥北流入女盐池   大水涧在白龙峪东三里源出五龙峪喷雪岩南十里北流至城南绕城而西防小涧水入女盐池水势最洪迅筑五龙堰以防之堰绕城南而西   堡子谷水在大涧水东二里源出中条山北流入盐池南沟   长乐滩在盐池北七里峨嵋坡隂周二十余里北受姚暹渠水西南能破诸堰有长乐堰以防之滩中生鱼远望烟波明灭   姚暹渠在盐池北十里古名永丰渠隋大业间都水监姚暹重开源出夏县巫咸谷经安邑城北西流六十里入州境又西六十里入临晋县之五姓湖达于蒲州入黄河余多塞旧有姚暹渠堰水涨则决堤入长乐滩女盐池 唐开元中天水姜师度奉诏凿无咸河以漑盐田刬室庐溃丘墓甚多   东膏腴滩在长乐滩西北数里西为西膏腴滩又西北十五里为西辛庄村滩东起贾村西接临晋诸滩亦时北受姚暹渠水南入女盐池城北滩   洗马滩在西辛庄北二十五里东北为南扶滩西北为卫诸滩卫诸西北十里为三娄滩东二十里为罗乂滩又北十五里有小张坞滩胥半花鹻地   城内滩在北隅   新河在青龙峪西起石楼峪麓自东迤西泄石楼东来诸水俾趋小潮桥以入黄河   金盆水源出中条山趋盐池南沟东有关氏祖茔一名小圣沟水有金盆堰防之又东有小龙五涧水   二郎谷水 三郎谷水胥出中条山隂北流趋禁墙有蚕房常平西姚三堰以防之   常家月堰 虾蟇堰胥在西姚村   安邑县   中条山在县南二十里 金志有中条山稷山盐池涑水 五朝志安邑有盐池银冶银冶当在中条山宋靖康绍兴后银冶久无 山县境共袤四十一里四丈二尺   虞坂在二郎谷东五里有青石泉经坂麓   车辋谷在分云岭天井谷东两山夹道盘礴呈奇下有车辋泉 谷有银砂洞有禁   二郎谷在车辋谷东中多岩窦   鸣条冈在县北三十里玉钩山西东接夏县闻喜县界通考尧舜旧都今县西有鸣条陌汤与夏战于此括地志出蒲州安邑县北三十里南坂口即古鸣   条陌也鸣条战地在安邑西 县志舜陵在鸣条冈之阳髙三丈甃以甓方四十步有奇内外地百亩有奇   峩嵋岭在县北四十五里鸣条冈西上多平壤东自曲沃西抵黄河岭县境东西袤二十七里黄河距县百余里而近河之里中条山中条之里盐池互为髙抵北则姚暹渠涑水环绕于后渠之表为鸣条冈涑之表为峩嵋坡而稷山之稷神山万泉之介山亦距县百余里而近   玉钩山在县东北十五里由闻喜峩嵋岭北而西峭峰环曲以形似名   栢王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山多古栢东夏西万泉县境袤二里   盐池在县西南通考有盐池与解为两池见盐法志涑水在县北三十五里源出绛县横岭山干洞经县境北猗氏南西流入临晋五姓湖县境共袤二十三里 水经涑水又西南过安邑县西   苦池滩在县东十三里夏县东山巫咸谷诸水胥西滙于此以达姚暹渠   苦水河即苦池滩之水道也   涌金泉在县东南十里夏县西南十五里源出墙下村西入县境黑龙潭盐池得此水始结盐花   东郭滩在县东南十里广数十顷有大堰以障之禁无得开种   黑龙潭在县东南十五里近盐池有堰以防之深不可测潴水黑色唐开元中尝置龙池宫于此   青石泉在县东南三十里源出中条山繇青石槽经东郭村入黑龙潭   车辋泉在县南二十里源出中条山车辋谷后涸淡泉在县西南十六里盐池北岸泉有八眼一名由泉池水胥咸此独淡建甘泉亭以济捞盐者之渇   野狐泉在县西南十八里盐池北岸味甘【祝志云疑即淡泉】姚暹渠旧经县城内明隆庆四年改繇城北西入五姓湖 宋天圣四年闰五月陜西转运使王博文等言准敕相度开治解州安邑县至白家塲永丰渠行舟运盐经久不至劳民按此渠自后魏正始二年都水校尉元清引平坑水西入黄河以运盐故号永丰渠周齐之间渠遂废絶隋大业中都水监姚暹决堰濬渠自陜郊西入解县民頼其利及唐末至五代乱离迄今湮没水甚浅涸舟檝不行诏三司相度以闻   玉钩泉在玉钩山下一名玉女泉水光澄澈祷雨多应南入姚暹渠后涸   窰子沟 磨儿盘胥在中条山内水所经流因地立名能助黑龙潭水势   夏县   中条山在县东五里 太行山志山在平阳府安邑县西北诸山皆其支脉是谓夏县为中条太行之界也唐阳城及进士第乃去隐中条山   瑶台山在县东五里虞坂东髙一里孤峰苍峭商相巫咸巫贤墓在山麓巫相祠右有天圣宫隋书名巫咸山 地志瑶台山巫咸巫贤隐居处名巫咸山后更名 金志有巫咸山中条山淡水 马化龙记地道记曰咸山在安邑南考尔雅左髙咸丘凡山之形左髙者谓之咸瑶台山左髙右下故谓之咸商时巫公居其下遂名曰咸 郭璞巫咸山赋序巫咸以鸿术为帝尧医 水经注承盐水流迳巫咸山北地理志曰山在安邑县东海外西经曰巫咸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羣巫所从上下也大荒西经云大荒之中有灵山巫咸即巫昐巫彭巫姑巫眞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咸在郭景纯曰言神巫上下灵山采药往来也葢神巫所游故山得其名矣谷曰岭上有巫咸祠   巫谷在瑶台山白沙河源北   雷公洞在瑶台山右   翠岩山在县东二十里绵亘数十里北接闻喜界温泉山在县东百里上有矿洞   玉溪洞在县东南七里中条山谷间洞深一丈五尺广一丈石崖上书玉溪头三字俯瞰溪流相传司马温公读书于此 通谷村洞塑公像土人传公尝读书观音寺中   云谷山在县东南三十里盘踞数十里数峰崇耸中有大谷谷中云四起辄霖雨   将军在云谷山北峯一名古石陴嵯峨磥砢上有古洞洞中泉水潴而复流陟巅见鹾海洪河   望川在县东南五十五里 三州志中条山有望川夏后避夏离宫之所   虞坂在县南十五里 五朝志夏县有巫咸山稷山虞坂土人名三桥坡   柳谷在县南十五里巫咸山东十五里唐阳城寓居于此旧志谓即柳宗元居恐未核集览谓阳城隐柳谷乃张掖郡柳谷尤譌 姜洪阳公庙记夏县治南十里条山之下柳谷之口地曰阳公乡即唐諌议大夫国子司业道州刺史所隐处也旧有阳公庙按韩昌黎柳柳州集云家于北平隐于条山则公家世固北平隐居夏县久遂为夏县人   栢塔山在县南二十里王峪口东峪中水出口流经其下古栢千株中有栢母林中建寺寺后建塔故名后塔毁 王翰诗翠竹摧梢失凤凰诗注人呼山为凤凰头山又名抱珠山   北晋村洞在县南三十里中条山村后有洞溪水绕流洞前禾草经霜不涸相传张果隐此   王峪口在县南横岭东西距王官峪百里岭东水入黄河岭北水繇峪出口故名   风洞在栢塔山后石岩中深不可测风自窍出有声明知县姜洪冀大其窍遂无风声   史家峪在栢塔山东水经其下   石□山在县西北七十里石□里即稷王山之支山也石□即峨嵋坡髙阜   稷王山在县西北七十里接稷山界下有蛇虎涧相传后稷弃于此   方山谷在县北横洛渠源此   凤凰山在县东北四十里柳谷东二十里峰殊秀相传凤集此   涑水在县西三十里源出绛县横岭山干洞伏流地中复出西经闻喜入县境至安邑合姚暹渠   李绰堰在县南旧一名永丰渠源出平陆至本县王官谷口出山北流合史家谷雕崖沟等水至卓义桥滙为一折西三里名姚暹渠又折南滙巫咸河入五姓湖明隆庆五年巡盐郜永春修筑坚固   涌金泉在县西南十五里墙下村   莲花池二一在城中西北隅环一顷八十亩一在城东北隅差狭二池胥植莲   青龙河在县北三十里势曲如龙滙入横洛渠   髙德铁堰在县北五十里接闻喜境 中条山谷水北注闻喜美阳川大泽中北溢为小泽复南溢入县境青龙河近山古建石堰督功者髙德也故名   横洛渠发源县东北周村方山诸谷西流至县西北尉郭镇滙县北赵村北津诸河至禹王城西南入白沙河   白沙河一名巫咸河一名尧稍水巫咸水入则盐不复结土人或名无盐河   司马渠相传温公濬   玉溪明马骙玉溪赋玉溪在于禹城东南枕隂崖焉后倚中条前障瑶台载瞻柳谷怅唐谏之隐烟霞俯瞰巫岫吊商相之丘草莱况温公而是乐厌尘嚣而此来大贤过而山川增重蕙帐空而草木不衰马子生公之里慕公之风爰约仙客联步防杖而往一穷焉于是攀藤萝蹑危峰掬素流抚青松倐羣动之响壑孤鹜之浮空   平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