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93 页/共 700 页

海架山在州北十五里髙一里盘踞二十里   神峪山在州北五十里递髙十五里盘踞三十五里有千佛洞像以千计佛座下有风洞   暖占山在州北五十五里逓髙十五里盘踞七十里连神峪山   妙楼山在州北七十里逓髙五里盘踞四十里石岩髙广内有石室又石崖髙壁有龙泉冬夏不竭隰州石楼山指此   野峰山在州北七十里王家沟逓髙六里盘踞三十三里   风子山在州北八十里龙神店逓髙十五里盘踞四十里   黄崖山在州北八十里黄崖村递髙二十里盘踞五十里连石楼县界   黑龙沟山在州北九十里逓髙四十里盘踞百五十里五龙鬬宝山在州北百里交口河逓髙二十里盘踞八十里   寺鄄山在州北百里逓髙三十里盘踞八十里在韩村里   货郎山在州北百五里化窊里逓髙二十里盘踞六十里   圣天山在州北一百十里递髙二十七里盘踞五十八里连石楼县界上有兴教寺   抱儿峪山在州北百三十里逓髙三十里盘踞百里石窰山在州北百三十里逓髙三十里盘踞百三十里石壑山在州北百四十里逓髙七十里盘踞二百里连灵石县界   玉皇山在州北百四十里逓髙十五里盘踞六十里王家山在州北百五十里逓髙十里盘踞三十里峦岩山在州北百五十里逓髙二十里盘踞百八十里连东窊山   东窊山在州北百七十里逓髙九里盘踞五十里桃花山在州北百七十里逓髙五十里盘踞百二十里连宁乡县界   石花山在州北百八十里逓髙七十里盘踞百七十里连孝义县界   凤凰山在城北李呈祥千佛庵碑出北门而望有山翼然面绕城堞背拥冈峦大河平涵旁溪萦带山形倚伏脉络纵横燕僧道亮住锡此山更名凤凰取其似也   慈阁山在州东北五十五里逓髙二十里盘踞四十里下埱山在州东北六十里逓髙二十里盘踞五十里石马山在州东北六十里逓髙七里盘踞五十五里连下埱山 金志隰州有石马山石楼山 水经蒲川石楼山当指此 明一统志山形如马   石秀才山在州东北六十里逓髙八里盘踞四十里大树岭在州东北八十里   桦树山在州东北百里逓髙三十里盘踞百五十里孔家庄山在州东北百二十里逓髙九里盘踞四十里南阳山在州东北百二十里逓髙八里盘踞四十里连汾西县界   许家岭在州东北百三十里   龙尾山在州东北百三十里逓髙九里盘踞五十里连汾西县界   翠屏山在州东北百三十里逓髙十里盘踞六十里连汾西县界   误儿山在州东北百三十里逓髙五里盘踞四十里金华山在州东北百四十里逓髙六十里盘踞百四十里   雕石岩山在州东北百四十里逓髙三十里盘踞百里连灵石县界   玉堂山在州东北百五十里逓髙四十里盘踞八十里连汾西县界   中华山在州东北百五十里逓髙十五里盘踞七十里相传刘武周屯兵于此   永远山在州东北百五十里逓髙五十里盘踞二百里连孝义县界   西庄山在州东北百六十里逓髙四十里盘踞九十里连孝义县界   灵岩山在州东北百六十里逓髙七十里盘踞百八十里连灵石县界   马港山在州东北百六十里逓髙十里盘踞八十里连灵石县界   盘龙山在州东北百六十五里逓髙十里盘踞五十里连灵石县界   火台山在州东北百七十里逓髙三十里盘踞百二十里连灵石县界   董家塌山在州东北百七十里逓髙二十里盘踞八十里连孝义县界   百花山在温泉南距州百三十里逓髙七十里盘踞一百十里   郑家岭   洪福山   鸡山唐志仵城有鸡山   青灰山宋大中祥符初隰州兵马监押赵振捕盗于青灰山杀获甚众   白莲洞在土同里   土同里磵石洞内有仙蜕   紫川源出州北诸山南流经仵城镇至大宁马鬬关入黄河岸不生草木水不产鳞介以川侧岩石色胥紫故名   义泉河在州东自路家沟至仵城合蒲县隰州二水入大宁县昕州   龙子湫在州南十里西流入昕川一名瀑布泉水出山谷昔尝有龙见因建祠焉 宋崇宁三年赐丰济庙额大观四年勅封顺民侯   卫家峪河在州西自罗真堡至普周桥入紫川   刁家峪河在州西自龙凤堙至胡城村入紫川   蓬门河在州西北自石楼县界罗儿沟村至县境车家坡五十里入紫川   明月泉在州北八里苍崖下崖上白石如月影石壁苍黑中有白石光莹似月照水故名   龙泉在州北七十里妙楼山石崖前泉水注池冬夏不竭祷雨多应   温泉在州北二百里唐置温泉县于此 通考温泉有汤泉天井关置三寨   温凉河在州东北陶化里源出灵岩寺南冬温夏凉康城河在州东北源出中村里水神头流入汾河易涸回龙河在州东北发源兴儒里水头流入汾河   西曲河在州东北由和古里至灵石县入汾河   古城河在州东北自穆家河至北门外入紫川   降龙沟在州东北土人传二龙鬬神人降之   滴水泉在土同里过陶化里入汾河后涸   宝岩寺石泉 灵岩寺石泉胥在陶化里冬暖夏凉蒲县   蒲子山在县东北五十里跨隰蒲境 蒲伊子一名蒲衣子以衣蒲故名一说姓伊名蒲浑浑噩噩抱道而潜居蒲谷山中尧闻其贤躬往师之又云舜以天下让蒲衣遂隐此山讲道台在蒲县 路史蒲蒲衣之故国河东西二里之蒲津关也【按蒲州蒲津蒲城皆以蒲子山名】   龙头岭在县东三里岭上有龙头眉须胥肖   东神山在县东五里盘迤数十里山多松栢繇山麓而上里许盘旋至巅上有岱岳行宫故名东南三里侯家庄有隐龙泉   荆坡在县东南一里   南屏山在县南一里一名蛾眉山有圣水泉东南一里有南涧泉 新志东南有东神山西南有翠屏山朝对又有峨嵋山且二水合成一巨流绕城而西   放马岭在县南六十五里吉州界   翠屏山在县西南一里山耸峰圆松栢郁茂上有晋文公祠东突起一峰上有栖云阁明一统志山有经阁崖半涌泉相传有疾者祷之饮水汗出辄愈有汗水祠   行驾陂在县西南二里相传晋文公居蒲行驾于此常安原唐志西南有常安原   七佛峡在县西   龙母洞在县北四十里洞启羣山中有泉冽而甘产五色花乳石洞内有风穴风起雅似龙吼祷雨获秋水辄应一名龙兴洞下有饮马池   五鹿山在县北五十里髙八里盘踞十里跨隰蒲二境通考有五鹿山蒲谷川水上有五鹿大夫庙   □峪山在县北七十里通汾西隰州   乔家湾山在县东北七十里通平阳   栢谷上有荆丛生 国语二十二年公子重耳出亡及栢谷卜适齐楚狐偃曰无卜焉夫齐楚道远而望大不可以困往道逺难通望大难走困往多悔困且多悔不可以走望若以偃之虑其狄乎夫狄近晋而不通愚陋而多怨走之易逹不通可以窜恶多怨可以共忧今其休忧于狄以观晋国且以监诸侯之为其无不成乃遂之狄蒲栢谷近狄故之狄水经注以农县之栢谷当之道太迂远矣   孤石山   横木岭金志蒲有孤石山横木岭   第一河即东大河也以诸山溪涧所滙故名源出七佛峡西北流至大宁县入于黄河相传晋公子重耳避难涨平获济曰第一者灵之也   东大河在县东发源分水岭西流七十里绕城之南经隰州界过大宁入黄河   东小河发源五鹿山之北南流七十里绕城东至南屏山下合第一河而西   蒲峪川发源东山西南流二十余里至夹村伏流至洛阳村再见又西南流二十余里至城东会东大河   南川河发源乡宁县之牛王庙北流八十余里至县南三里会东大小二河繇南而西折入黄河 水经河水又南合蒲水 水经注西则两源并发俱导一山出西河隂山县王莽之山宁也隂山东麓南水东北与长松水合水出西三阳山东东北流左入蒲水蒲水又东北与北溪会同为一川东北注河   南涧泉在县东南一里   饮马池在东神山下石坡有马蹄痕   圣水泉在县南一里南屏山下   隐龙泉在县东南八里侯家庄   古宝泉在县北五里龙兴寺前   汗水泉在翠平山半   古宝泉在县北五里下军村   大宁县   孔山在县西北四十里髙五里盘踞十里东北连永和山西连黄河岸上有数峰中峰壁立挿云迤西一峰巨窍通明一名风山东崖石上有圣水泉 水经注河水南经北屈县故城西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畧无生草葢不定众风之门故也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 五朝志龙泉郡楼山有孔山 元和志风山在慈州吉昌县北三十里明一统志山之西唐时有马鬬关 唐志金志有孔山 晋天福七年建孔山神庙   孔山洞山半一孔前后明光似车穿毂圆匝似轮恒转禅峰洞在孔山麓土人传宋太祖避兵于此有蜘蛛布网洞口以蔽之兵至不见而去后勅建禅峰寺   翠微山在城南数百武明一统志在涧河南二里髙千数百仞亘一里昕水绕麓山势似旗似屏松柏蔚秀   龙窝洞在县南二里翠微山石壁上丹壁嶙峋髙可百尺上有龛深广胥丈有奇洞深杳莫测石际隆起形似龙鳞爪胥具崖下石似斗印一爪人间见之相传唐大厯时黄龙破壁飞去一名龙眠洞又名二龙窝   石子山在县西南四十里髙四里盘踞十五里山势嵯峨东连蒲县山南连吉州山西连黄河岸北连永和界一名小石山又名石子神山相传卫石碏裔封子爵者庙食于此后有双石山二石对峙成趣   笔架山在县西南山峰竦拔 宋大祖尝建笔峰寺于其上下临氷玉磵   屈山在县西南隅形势屈曲有氷玉洞昕水至此逆而西流   氷玉洞在屈山涧洞深莫测涧凝氷光莹似玉夏犹存石城寨在县西十里 曹续祖卧云洞记洞在城西十里石城寨之巅寨其山而砠者也岩石戴土土踊起形如槖驼脊中凹而两在隆南隆之峰东南丰圎而西渐囘曲下临碧水面古寺前对栢峰于是穴山为洞适在囘曲处   镇关山在县西七十里凭临马鬬关故名   捕狐山在县北三十里永和县界孔山之东邑治发脉传为晋献公捕狐处麻束沟水源此上建捕狐神祠   东山在县东北捕狐之支髙二里山有石室今名龙泉山 王维藩诗阿顶如秃翁两窍张双瞳窘步从窍入蛰身缩蚕丛豁然晨光启引我造琳宫   昕川发源一自东北隰州曰紫川一自东蒲县曰蒲川胥滙于隰州城东三十里仵城镇为昕川西南流繇县罗曲铺合永和麻束沟至县治东经城南翠微山麓合吉州义亭川水县境小道沟水西流经县西十里阜城寨下石峡为梵王扫又经黑城铺又经县西四十里桑俄村险石为白马扫又西北入于黄河【按金志有黄河白斤水今无白斤水昕字当即白斤之譌】水经河水又南至蒲川石楼山南迳蒲城东 水经注即重耳所奔之处也又南歴蒲子县故城西今大魏之汾州治徐广晋纪称刘渊自离石南移蒲子者也阚骃曰蒲城在西北武谿置其水南出得黄卢水口东出歴蒲子城南东北入谷极谿便水之源也又南合紫川水水出东北紫川谷西南得江水江水出江谷西北入紫水紫水又西北入蒲水蒲水又西南入于河水河水又南黑水出定阳县西山二源奇发同泻一壑东南流迳其县北又东南流右合定水俗谓之白水也水西出其县南山定水谷更迳定阳县故城南应劭曰县在定水之阳也定水又东注于黑水乱流东南入于河   义亭川在县南四十五里发源吉州姑射山之金刚岭转流而北经茨落铺入县境会蔡家川至翠微左麓合昕水一名羊求川 水经河水又南羊求水入焉注东出羊求川西迳北屈县故城南其水西流注于河   麻束沟发源捕狐山南流达昕河   梵王扫在县西十里阜城寨下石峡巉岩川流淜湃即昕川西流者也水势飞溅汹涌若箒之扫扫上悬壁石龛中有梵王像故名   白马扫在县西四十里桑俄村昕川径此险石对峙水势湍激渊深莫测相传昔有白马出没石印蹄迹不磨云一名屈产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