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通志 - 第 85 页/共 700 页
羊头神河二在州西二十里一源茹解都黒龙池名东河一源茹解都黄龙池名西河又滙龙祠池上池水胥南流入滹沱
龙跃泉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平地沸涌以巨石投之辄喷出旧传潜通燕京之天池
九龙河在西北三十五里南流入滹沱
金波泉在城北隅即八角井也水甚甘酿酒号金波豹突泉在州北三十里雁门关西门外水源猛奋突出北流入桑干河
饮虎池在州北
恨斯水源出杀子谷
玉液井水甘 星聚泉 益美泉 澄玉泉胥在城内五台县
五台山在县东北百二十里环五百余里上有五峰巅胥积土象台文殊师利现光地 大华严经东北方有处名清凉山从昔已来诸菩萨众于中止住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其眷属诸菩萨众一万人俱常在其中讲演説法 宝藏陀罗尼经佛告金刚密迹王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説法及有无量天龙八部围绕供飬 文殊般泥洹经佛告跋陀罗此文殊师利以大慈悲生此国名罗聚落【即舍卫国】梵德婆罗门家其生之时家内屋宅化如莲花从母右脇而生身紫金色堕地能言如天童子有七宝盖罩覆其上 唐赵州从谂禅师九游五台到辄经夏而返一日束装有僧作偈留之曰是处青山是道场何须策杖礼清凉云中纵有金毛现正眼观时非吉祥师负囊便行自此道化普被幽晋间又有台山路蓦直去公案【五台遗事殊伙独录大华严经宝藏陀罗尼经文殊般泥洹经及赵州语录二则以其为禅家深密谛也】明释德宝号笑岩北京人也尝赋清凉山证道歌序曰予登清凉冬观五顶如银即知菩萨示剥白净露之真体下都千峰似锦即知菩萨彰圆融具德之妙行此二不二体用一如用心及此忽然念断心境两忘共曼殊大士于石火光中共一见耳【清凉诗云文殊伙独登笑岩歌于山志者以其开龙池天童天隐之先能复振临济宗风也故前有赵州后有笑岩乃复见清凉真面目】法苑珠林东有离岳火珠西有丽农瑶室南有洞光珠树北有玉涧琼枝中峰有自明之金环光之璧 感通传道宣律师尝问诸天佛法来此之始及域内圣道场处天名元畅者答曰周穆王时已有声敎及此清凉山曼殊所居穆王于中建庙祀之 李邕五台山清凉寺碑在炎汉时卜中箭岭用肇造我清凉寺【按此则中箭岭乃五台之主山也】
中台高三十九里顶周五里一名翠岩峰肩接西北二台有五溪发源二溪左注清河三溪右由西台下出峩口入滹沱台有灵鹫峰今名菩萨顶
圣祖仁皇帝御制匾额六一曰五台圣境一曰珠林花雨一曰灵峰胜境一曰斗室一曰翠岩一曰古雪 甘露泉在峰右 大宝塔在灵鹫前明慈圣后重建佛足碑在大塔右释迦遗双足迹奘自西域图写持归唐太宗勅令刻石 文殊髪塔在大塔东拓跋魏时有贫女施髪建塔供养明万厯时掘得数绺其色如金 杂花园在大塔前 鳯林谷在台东南有卧虎石 西天洞在鳯林谷北岭 梵仙山在东三十里有殊象寺西有井沟山下有般若泉 杨栢峪在井沟南 九龙冈在台南近竹林寺下有杨令公塔 竹林舍利塔在竹林寺前 清凉谷南四十里谷中有古清凉寺 清凉石在清凉谷岭西厚六尺五寸围四丈七尺面平正有螺纹能容众不为隘
圣祖仁皇帝御制匾额二一曰水晶域一曰心会真如清凉泉在谷北岩清凉寺东 罗汉洞在清凉寺北清凉桥在台南溪上 万年冰在东麓
圣祖仁皇帝御制匾额曰净域 寒山石在东南三里玉花池在东南三里三泉入焉隋时池生白莲坚莹似玉七日乃萎代牧因建玉花寺
圣祖仁皇帝御制匾额曰天开渌池 伽蓝沟在台西北万圣澡浴池在中北二台间一名涌泉相传文殊
盥掌地游人多拭巾投之后浚凿搆亭清凉之谷澡浴之地跳珠噀玉乃醒心地也
圣祖仁皇帝御制匾额曰无垢 太华池在台上西北隅祷雨辄应 三珠泉在东南麓玉花寺旁其沸如珠距百武有七宝珠树高二丈下为一岐分七条上复拱合为一见乔宇记 文殊浴池在台西足印宛肖王道行诗泠然止水清人意常涌文殊脚下金舍利塔 狮子窝俱在台西南岭山中圆光时现亦时有金莲鉢囊熟棉花之瑞 柳宗元送文畅登五
台序云代间有灵山焉与竺干鹫岭角立相应 孔天孕秋崖诗序代北之山有曰五台者名山也闻此中时有金银气或宝鑛摄光于云岚之阻或金灯放彩于雨雪之霄或见弱翁牵狗老妪抱儿转眼又复不见台盘石上约可建五丈旗及其登也聚之千人不为多散之百人不为少凡此亦甚竒矣 刘继颙于五台栢谷置银冶取鑛烹银北汉即其治建宝兴军 辽统和十年九月癸卯幸五台山金河寺饭僧宋太平兴国四年于五台置银冶后废 宋初日
本僧奝然来朝游五台山归国有谢表载宋史景德四年回鹘落纥遣尼法仙等来朝许游五台山 金元好问有台山杂咏十六首 清凉岭明一统志在县东北百里东竹林岭东南有南台岭西有清凉石清凉泉清凉洞【今之清凉岭即汉之中箭岭也】
东台高三十八里顶周三里东望明霞如镜即大海也一名望海峰东溪之水北注滹沱东南四十里入阜平县界西北二十里入繁峙县界台有那罗延窟【台东畔洞可容人风寒盛夏有冰五色光时由洞中出紫栢诗那罗延窟甚深密底里空明不可测】笠子塔在台顶 观音坪在北麓一里 古华岩谷在台西北华严岭上有法云寺谷内有碧山寺平章寺报恩寺金界寺 枣林在台东北 五王城在台东北天城在五王城侧 大会谷在台东山势似蟠龙
众溪交滙滹沱源出此 华林在东南二十里 温泉在东南五十里有温泉寺 马跑泉在东南六十里 旧路岭在东南五十里 铁铺在南五十里栖贤谷在西南沟有净土庵岩畔有滴泉味甘 观音洞在栖贤谷畔滴泉 化竹林在西南支山二十里 青峰在化竹林南 现圣台在青峰南 石佛岭在池南二十里 漫空石在台顶 研伽罗山紫府【赵无恤猎常山西占紫云之瑞】 黄巍岭 楼观谷在那罗延窟东内有习观崖 明月泉在台西南山中相传以纱帛障目下视辄见月在水中有观海寺 毒龙池龙常害物四十里内人畜不敢近唐释诚慧擕净瓶锡杖庐其侧咒之龙入瓶七日乘风云而去 胡峤记石关路崖狭一夫可以当百此控扼契丹之险也又三日至可汗州南望五台山其一峰最高者东台也又三日至新武州
南台高三十里顶周一里又南二里有古南台
圣祖仁皇帝御书古南台三字匾额 仙花山在南麓锦绣峰即南台也台当山阳地差暄金蕖日菊佛鉢花周崖灿发似锦绣故名 普贤塔在石城南二十里【憨山诗石裂峭崖天作障寺居空界石为邻】白龙池在东南麓 插箭岭在东二十里宋太宗北征插箭 万木坪在西南四十里 龙宫圣堆近娑婆寺 圣钟山南八十里滴水崖南七十里 古竹林西南三十里有小如
来像 虒阳岭西南三十余里虒阳河源此 志公洞在清凉石南 法华洞在志公洞前 七佛洞西南二十里 金阁岭在台西北 天盆谷在金阁岭左有天盆寺日照寺 宰杀沟在金阁岭下 蛇沟在天盆北土人名车沟明释宝印栖此有龙树庵海螺城在天盆东 九龙冈在南台西 千佛洞在台东北崖畔
圣祖仁皇帝御制匾额曰禅悦
西台高三十五里顶周二里一名挂月峰上有泉四十里至繁峙县界台有魏文帝人马迹
圣祖仁皇帝御制匾额二一曰莲井一曰初地 八功徳
水在台北
圣祖仁皇帝御制匾额曰宵润 二圣对谈石 狮子踪在对谈石下 牛心石在台东 文殊洗鉢池在台东北又有泥斋僧习定处 鸟门在西北隅 龙窟在西麓 石门在西南谷 李牛谷在西北三十里禅堂沟在台西北 峩谷在西五十里 秘魔岩
在西四十里天晦有风雨声下有龙洞唐秘魔和尚受法印于江西马祖居岩下因以为号常持木叉后
化于此僧业方亦翘足化岩下 萨埵崖在秘魔岩西 香山在中西二台间
北台高四十里顶周四里一名卟斗峰麓有七风云雷电惟出半麓云气弥漫旋覆四十里众溪发源至繁峙川前入清河台有黒龙池【即天井】説法台在台东 邓隐峰塔在台顶 生防狱在后麓以繁峙张爱名罗汉台在台东 华严岭东南二台间 楼观谷在东南二十里 金刚窟在楼观谷左崖唐永淳二年佛陀波利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梵本徃来五台入金刚窟不复出一名万仙山唐邓隐峰于马祖言下契悟入五台窟倒立而化 白水池在楼观谷后与天井连水流经峩谷口入滹 五郎祠在楼观谷西玉泉 紫霞谷俱在台南清凉最深处也明嘉靖
甲子释无边掘地得铜鉢受斗余遂成丛林即以大盋名陆庄简光祖常留玉带于谷之妙德庵 龙门在南麓下有留云北有藏云谷侧有金沙泉 仙人庵在后麓 九女泉在台后七里 藏真谷在台西北 大黄尖在北二十里即古北台 卓锡泉在兰若寺 憨山 文岫山俱在西北四十里有黎峪寺宝陀山在北四十里一名宝山产银石碌又产天
花菜 北台最高至者多阻风 古志以大黄尖为北台叶斗峰为中台翠岩峰为南台后以锦绣峰灵瑞时现且与四峰鼎立故定为南台则翠岩居中叶斗为北矣况大黄尖乃叶斗支山拟之叶斗殆培塿然固不足以当五峰之列蓝谷传以中台高于北台则误指古北台也北台后有古木百章释惠湛得法荷泽入处其中止静辄三日乃起木又曰汝在生死穴中躭着何时是了湛倐大彻后人名其树曰生死蘽
杨白峪在五台山有灵峰寺
天蓬山在县东十五里
虒阳岭在县东三十五里
太师山在县东四十里
天和山在县东四十里有龙防泉
东明山在县东四十里山半一孔望县西月挂山铁拐山在县东五十里削壁千仞中插二拐石上诗云一川流水漫何以促征桴空插山头拐舟人但仰呼
乌牛山在县东八十里
暖泉山在县东南四十里下有泉恒温
仙人山在县东南五十里石岩上有人坐迹山腹石有手迹山下石有双足迹胥西面立
黒山在县东南九十里五台平山界也
宝髻山在县南十里有香炉峰真潜洞避雨岩出碧阳砂岩上石棋盘土人云仙人奕于此
南神垴在县南十里宋孙俨南神庙碑邑南十里有山层峦耸峙乔松茂翳上有古祠俗谓之南神垴盖汉文帝祠也
髻山在县南十五里两峰似髻
莎泉山在县南十五里有莎泉寺
鳯垴山在县南十里东西两山相接低昂起伏似鳯盘翥
笔架山在县南二十里三峰高拔
栢岭山在县南二十五里
突兀山在县南四十里一峰出云上建老君祠山巅题刻云突兀峰
五洞山在县南四十里
段亩山在县南四十里一名文山产紫绿纹石可作砚简子山在县南四十里有赵简子庙
圣钟山在南台南八十里连南台上有仙寺岭三贤崖圣僧崖习观岩青峰宝陀峰胜迹二十有二
围垴山在县西南二里将雨云辄生
紫罗山在县西南八里峦高松茂元好问明阳观碑台州西南八里紫罗山之麓有保聚曰明阳
西峩岭在县西南七十里
芦虎山在县西十五里形似伏虎
月挂山在西山上一孔玲珑似月
峰山在县西北二里环城三面有黑风洞下为九女泉青山在县西北十里有古贤士居
玉皇垴在县北三里上有玉皇庙
龙泉山在县北五里有龙泉
锦屏山在县北二十五里崇壁叠峦卉树五色
九女山在县北四十里有仙岩
象山在县北五十里多松
阁岭山在县东北十里入清凉道也跨山为道跨道为阁云旋阁下辄雨汉名白云山
独龙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山半有泉殊清甘下为龙池庄
二仙山在县东北四十里小窦村南岩间二石远望如人一坐一立东半里为红崖迤东为太师垴下则龙湾
莲花山在东北六十里古竹林寺后山也
铁勒山在东北六十里台西南六十里
东峩岭在县东北八十五里
射虎川在县东北百三十里穆尔赛碑记
上御极二十有二载春二月西廵五台毕事而旋由菩萨顶遵长城岭西千乘万骑雷鞫云奔道旁林莽蓊翳有虎伏其间众莫敢御
上亲挽繁弱一发而殪之臣穆尔赛等请赐嘉名以埀永
久
诏从所请名曰射虎川
华崖岭在县东北百六十里一名华岩
黄石山
仙迹山有一足迹
石版山有二泉
皮箱崖崖腹悬皮箱有珠书十六字人莫能识崖腹皮箱不可攀及有题壁诗云一索悬方笥人传中有书
千年容易过何日发琼琚
硃砂崖赤色
审户崖行者扪壁形似审户然
栢谷唐志栢谷有铜有锡有铁
纱防山形似
金鸽岭王道行诗行过金鸽岭非复人间世
滹沱河繇崞县东流至河边村入县境至南河门合卢虒虒阳清水三河
茹湖在县东十五里环茹村川皆山水聚为湖四面距山方四里水草布涯春秋雁多集此水温汉名文海
龙湾泉在县东四十里太师山下大泉二曰龙池小泉近百长松数千株覆泉虒水绕三面
沙沛泉在南门外味似酿
石窟南五十里河门虒水清水将滙滹沱水冲山而出山辟两崖壁立万仞崖半穴距水一丈径一尺清明前三日鱼跃出寖至盈穴昼夜不辍者五六日乃止居民接筐篓其下恒获数千头鱼瘠而尠肉袤不盈尺云
建安潭在县西南三十里有鱼
圣阜水在县西南四十里水侧石上有二手迹一足迹泉岩河一名泉崖在县西三十里源出泉岩村至槐隂合滹沱
孤屿沟在县西两山对峙寛裁数武涧深五六丈细泉循涧而出凿山开道以通徃来
九女泉在西北峰山下水温流合卢虒河
卢虒河一名虑虒源出县西北十五里王村流环县东南又名县河入南峪合虒阳清水二河入滹沱 金志有五台虑虒 五台旧曰虑虒久废后魏置驴夷隋大业初又改五台则虑虒之名旧矣
卧虎泉即卢虒河源
龙泉在县北五里
虒阳河在县东北四十里发源平地入独担山峡口经
东明山下至河口合清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