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317 页/共 477 页
,以时教之不可
怠。博士为政,不将期二三大夫籍而记之,多士勉矣。于是学博石君率弟子谒史丁告成事
,属为记。丁曰:嗟乎!世所谓良二千石,孳孳为理者,日程簿书见谓习吏事,彼文教之谓
何,甚且土苴俎豆弁髦章缝矣,而大夫独有意欤?是邦人士之幸也。丁尝悼道之郁滞,士各
私其所学,不能别黑白而定于一,道术从兹坏焉,岂亦念先王所以建学意乎!先王广厉学宫
之路,详延天下,方闻者以友教弟子。凡郡邑莫不有学,著为功令规条,靡不贯其讲肄,有
业其蹈舞,视听有节,其奏有籍,其一年二年至九年有等其教之。侯有明挞,有儆书,有考
不率者,有戮有徙,以闲其日耳。善其手足之所涉,使著于心,隶于法,则端而言,蠕而动
,莫知其所以然,而一于道德。夫离教非学,不可以维风会,离道非学,不可以刳心体,离
师非学,不可以竖标表。先王建学,师孔子为鹄,以示学者嚆矢,故道然而然斯为正学。挽
近世去圣日远,非学日多,埴冥行,不适于正轨,或妄意高深,微渺遗耳目为知,措手足
为能,谓纠缠毕,间奚区区为也。是入郢而见冥山,其不近人甚矣。夫学莫便于近,其人
求其近人者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尹儒学御从其师,受秋驾其御乃良。吾夫子驾说者也,
如欲复驾其所说,毋宁道古以自镜。书者古人之迹也,践迹而行,不失跬步,化孔子矣!今
郡大夫究宣先王德意,简都人士而程督之,则以士多务正学,斌斌皆孔子之徒也。孔子之道
若揭日月而行,士如不欲求多毕,要以纯然粹白,一禀于正本之,以躬行强学而不倦,出
人不倍所闻,是善得师者也。宁国三辅重地,亦先王所建首善者,当首被圣泽。主上恢张人
文,匠成翘秀,士适遘其会,得郡大夫为之师,帅砻错其上而博士砥砺之。耕道而得道,猎
德而得德,谓非都人士之幸哉!《传》曰:骥则骥,顽则顽。此郡大夫意也,丁敢为郡
大夫申之。郡大夫姓陈氏名俊,佐大夫者姓李氏名可久,石氏名玉铭,史氏名元熙,学博士
石氏名守一。料理工费宣城尹姜子奇,方其兴止岁日材直数额具载碑阴云。南京国子监祭酒
四明余有丁撰。
重建县堂记徐一宁国知县
壬申仲春,予随牒来为县令。揆日上事,甚乐其俗之朴厚而易理也。顾视县堂,则敝坏已甚
,栋梁倾圮若将压焉,以巨木东西支掎,砖瓦解弛,日色穿漏,淋雨则行潦出宇下,吏胥皆
屐而趋事。予起自白屋,固不敢陋此而弗之安也。邑父老旅进于庭,以更新为请。余谢曰:
“堂之敝也久,前令皆安之,予莅官之初,未有可以舒吾民者,而遽疲以工筑之劳,奚其可
!”越数日,邑之缙绅先生博士弟子亦皆诣予而言曰:“是堂也,临吏民,施政教,敝陋乃
尔!岂
所以肃观瞻,彰轨物哉?公不忍劳民,以工筑是矣。他日至于倾而仆焉,固不能使他邑之民
出力以代吾役也。且闾阎细民,各有宁宇,以安室家。而父母视事之所,乃不堪处如此,岂
子民之所能安耶!”予起而答曰:“改作非易事,工力木石所费不赀,今公帑既无可需,则
不免
取之于民。令初至不能庇吾民,而顾敛民之财以饬堂构,有甚不安者。”厥后奉郡符,募民
之
富而好义者,斥其馀资以佐宣城造桥之费,乃民之所输倍于郡之所征,征发之外馀银七百两
。于是缙绅先生博士弟子及父老复以为请曰:“公昔以劳民伤财为虑,诚盛心也,乃今有助
桥
之羡金如许,若取之以建是堂,则民不劳,财不伤而功既就,公亦何惮而不为?”予犹难之
,
而请不已,乃谋诸僚丞章君元杰、簿翟君应祯、幕史刘君柏,佥曰可从。于是具以其事
白于府,达于抚按。爰鸠工庀材,撤其故而新之。经始于壬申十月十五日,落成于今年四月
十八日。其工费之浩繁,董事之员役自当求鸿笔记之。以彰宁民之乐于奉上,予不文非所及
也,姑叙其事之所由,勒石于堂右,以志吾愧,且以告后之长人者。
新建惠济桥碑记董传策上海
曩余为郎,谢病免出,游浙之西湖,宣城梅先生访余湖上,甚欢也。梅先生时从给事中守绍
兴有声,今越三十余年。余起废官留都,而梅先生复从里居来访余,因以其乡建桥事属余记
。
按宁国府城东五里许有东溪,其源自徽界绩溪而来,合句溪、宛溪东北流二百余里入大
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