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府志 - 第 292 页/共 477 页

科贡题名记叶亨福建 宁国古扬州域,今属邑惟六,宣城附郡邑也。山水明秀,密迩京畿,士生是地,多俊特雄伟 。宋、元间,如吴潜以相业著,梅尧臣以文章著,而汪泽民又以节义显之。数君子皆其杰然 可观者。迨入我朝,养士于学,取士于科、贡两途,士之济济向进,绰有树立,由科目成名 者十有 九人,岁贡登名者四十有七人。岁久因循,题名未立,缺典也。夫学校风化之本,有司舍此 勿务,顾汲汲于簿书征敛,庸俗吏耳。予以户部尚书郎中奉天子命守宁郡,抵任未几,邑 博士诸生以题名碑久未有记,蕲请于予,同僚通守陈侯德廉亦以为言。余方有事于兴学作士 ,以敦化本而立石题名,亦作士劝俗之一大机括也,因悦而不辞。夫名天下之公器,有其实 ,据乎名,美器也,久愈著而不可掩;泯其实,得乎名,虚器也,久则破败缺露,虽得而亦 失之。 古之君子不患乎名之不得,患在乎道之未充,实之不继也。道之充焉,其于己所当修者,修 之无不至焉,则名得而实斯继矣。兹石之刻,特诸士登名之第一阶耳,修而继其实,在乎诸 土之自勉也。往者已矣,来而将仕与未登名而志于仕者,益以宏其志,定其心,含咀乎六经 ,发乎文章事业,奋乎气节,虽进而古之圣贤无不可同,由是躐穹阶,勒之钟硎,传之太史 氏 ,讵不基于此欤!人才无古今,有为者亦若是。予记斯碑,深有望于诸士子,而亦诸士子之 所以自期望也。然则是石之立,其于作士之功亦大矣哉!知县李君瑞、教谕陈君轮、训导 雷君鸿协谋,而以是激劝诸士子宜也。成化二十年岁次甲辰秋七月。 科第题名记赵昌泾县 皇明稽古定制,凡三载,一开科取士。其举于乡者曰举人,贡于礼部而第于天子者曰进士。 黜于乡者不得升之部,黜于部者不得进之天子之廷。其立法虽试以文,而取人必根乎艺,实 殆与成周乡举里选之制,同一揆也,猗欤盛哉!泾自定学以来,百有余年,士之沐浴化泽, 自科第而出膺时用者,后先相望也,惜未有以碑其名氏者,学者往往歉焉。成化戊子春,监 察御史天台陈公选奉敕提督南畿学政,谓今国家取人,重在科目,俾府州县各立举人进士题 名碑于学,庶往者有所托,而来者有所激也。于是右沧强公珍适以进士出知县事,始至 以作兴士类为己任,宣涤滞秽,修举废坠,于是谋诸僚佐,酌之师儒。取石于山,考其志录 ,自洪武己卯以迄天顺壬午,领乡荐者十有八人,其中登进士者五人。各疏其姓氏等第与其 出身之品秩于下,俾石工刻之,而俾昌记之。碑成树之学宫,以示久远。苟在列者,咸有荣 也,且便吾党之士有志科第者,弦诵之余,目其名耳。其人取其文之相乎艺实者,以为法, 而窃陈编以徼利达者深用为戒。将见继兹而起,登科及第列名于碑者日盛。一日率皆黜虚文 而根实艺,庶上不负圣朝设科取士之意,下不负侍御与县令题名劝励之勤,抑使后之人又激 后人也,然则是碑之立,其有阙于风教大矣。昌不肖,窃幸载名于后,方自喜复以自愧,不 知他日人将以我为何如也,于乎可不惧哉!成化五年己丑孟夏初吉。 强公修学记庄昶江浦 皇明成化四年,进士强公珍吏泾县知县。首以学校为风俗之本,而叹泾之庙学多卑陋倾圮, 所以劝士子者,犹有未备。喟然曰:“圣道之大,虽不与庙学为存废,士子有定见,知明道 为 己责。虽不与激扬为警懈,然尊道崇儒,吾令事也。”遂命工鸠材,伐石立棂星门二,构射 圃 亭,砌文庙台墀,建藏修书舍,皆因其旧,卑者高之,隘者宏之,倾圮者修葺之。立科第坊 碑一所,石碑一通,记本邑科第姓名,此则今所宜有以劝士子者。工成于成化六年十月,轮 奂翼,泾之士子翕然知向善而不怠者,强公之力也。逾年夏,洪水坏邑,前功半为漂覆。 强公复命工修治如前制,不吝。卒事之日,强公因语诸士子曰:“泾学两废,吾两修之,罔 怠 ,所以为士子之明道,国家之得人计也。”盍观世之攻木者,有轮人、舆人、弓人、庐人、 车 人、梓人;攻金者有筑氏、冶氏、凫氏、桌氏、段氏、桃氏;攻皮者有函人、鲍人、人、 韦氏、裘氏。至若钟氏、筐人、慌氏之设色,玉人、雕人之刮摩,陶人、人之抟填,其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