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47 页/共 1860 页
○是日。驻跸烟郊。
○庚午。谕军机大臣等、安宁解任来京候旨。苏州巡抚印务。著尹继善兼理。安宁此番系获罪来京。非寻常陛见可比。伊于孝贤皇后大事。仅饰浮文。全无哀敬实意。伊系亲近旧仆。岂有如此漠不关心之理。且闻有罔顾官箴。置办本处女子为妾之事。负朕深恩。殊非意料所及。因伊随侍有年。故未明降谕旨。伊一切任内所办事务。有无未清。及关税有无染指。来京时、任所赀财。作何布置安顿。并伊一路情状若何。著交总督尹继善、一一详悉确查。据实具奏。若稍为瞻顾。丝毫徇隐。将来别经发觉。惟尹继善是问。
○是日。驻跸白涧。
○辛未。经略大学士公讷亲奏、臣前议筑碉。乃不得已而为之。目下虽无大效。每因砌碉。贼来侵扰。得有斩获。亦不致有误攻剿。至王柔于六月初四日到营。始云觅汉奸前往间谍。难保必擒贼酋。久之终称不得其人。又欲祈请终南山道士。用五雷法击碉。更为荒诞腊岭一路。虽未能深入。亦可将卡撒一带横截在外。现侦探山箐可截之路。令兵前进。以攻不备。报闻。
○又会同川陕总督张广泗奏、贼地虽当伏热。并无酷暑。缘高处寒。低处暖。阴雪寒。晴霁暖。故自山腰以下稍低之区。秋冬尚和。雪不多积。仍可进攻。况距贼巢不远。一经移营。险要必为贼据。且恐士心涣散。各土兵以为不能扑灭。反与结好。所以未敢彻退。至天时地利。皆贼所长。惟人数无多。是其所短。现存不过三千余人。日向莎罗奔等吁恳投诚。逆酋阳为恳请。未便允降亦无瑕衅可乘。惟散其固结之心。并相机攻击。但能日毙数贼。不使稍休。目下已日食不继。将来必益无以为生。可以坐待其毙。臣张广泗、度今冬明春。不难扫穴。臣讷亲、以为我兵果能争夺数处。贼必内溃。然贼巢食用、果否匮乏。究难臆揣。而我兵攻剿。一无可乘之机。至冬寒春冷。恐益不扬。冬间似应减彻久役兵丁。令留驻官兵。时用炮击碉卡。俟明岁加调精锐三万。于四月进剿。足以成功。最迟亦不逾秋令。至粮运紧要。寒冱背负维艰。臣饬各路、务于今秋大雪未降前。将明岁三四月之粮。运贮附近军营。再现在商人领运。已有一万五千石。将来愈多。可减夫役。讷亲又奏、来岁加兵。计需费数百万。若酌留兵万余名。据守要害。相机用炮击碉。令接壤土司各为防御。狡寇亦能坐困。第久驻终非长策。若俟二三年后。再调兵乘困进捣。自必一举成功。此二三年内。或有机可乘。亦未可定。臣为民力国用起见。故计虑及此。若以迅奏肤功而论。仍不如明年接办之速。谨将所见并陈。得旨、此见非矣。岂有军机重务。身为经略。而持此两议。令朕遥度之理。如能保明年破贼。添兵费饷。朕所不惜。如以为终不能成功不如明云臣力已竭。早图归计。以全终始。
○又奏、臣查阅各路禀报。多顿兵不进。商之督臣欲并兵合力。督臣以为地势番情。必当如此分布。其实兵虽四万有奇。分路太多。势微力弱。督臣未免存回护之见。至其好恶不公。人心不服。如参劾贵州副将高宗瑾、将围困贼碉之卡。被贼夺去。不能救援。臣会商督臣参处。督臣仅请交部察议。经臣改拟革职。督臣原稿。转归罪于甫经任事之参将刘策名。亦经臣更正。其偏徇懦将、轻重失伦如此。又臣会同傅尔丹、将应援退怯之贵州千把等锁拏。乃该千把等、逃至腊岭军营。高宗瑾知而不报。督臣亦佯为不知。其袒庇劣员如此。又诸将备、惟任举实属奋勇。力战阵亡。督臣犹以为疎于布置。轻冒锋刃。今督臣布置月余。已极周备。仍不能督兵攻克。是忠于王事者。转加以不美之名。而干犯军纪者。偏欲为之脱卸。此又偏徇不公。所以不得人心者也。至贼酋本非劲敌。路险亦非难至。所以不能速灭者。盖图终必先谋始纪山于始事时。并未将粮运豫立成算。匆卒出师。仓忙转饷。以致多用帑项。张广泗未能严督攻剿。旷日持久。贼得乘间密备。故今岁加调官兵。即从前已到之地。不能复至。且因分路太多。应进之路。每苦每力不足。是则失于筹算。昧于地形。顿兵老师。诚难辞咎。臣奉合经略。理应参奏。但若此、则臣与督臣势难共事。即抚臣经理粮运。吏民相安。亦难更易生手。惟有和衷共济。早靖蛮氛。报闻。谕曰、览所奏军营现在情形。几于智勇俱困。金川小丑。不料负固难于剿灭。遂至如此。官兵攻扑。进不能前。退不能守。即小小获胜。尚未伤彼皮毛。何况披却导窾。得其要领。以成破竹之势。奏内所称逆番来岁口食不继。可以坐待其毙。我兵果能奋力攻夺数处。贼必内溃。又称、贼巢食用。果否至于匮乏。究难臆度等语。既称可以坐毙。又称究难臆度。始终迄无定见。而所称来岁增兵三万。是否能奏肤功之处。亦非确有所见、必不可已之成谋。夫两军相持。敌人无坐而受缚之理。纵复穷幽绝险。亦无兵力必不能施之地。既已用兵。岂容彻退。古人有裹毡缒险。衣草自蔽。以成大功者。独非于此等处施之乎。今乃欲待其自毙。自毙果有期可待乎。如果断有不能剿灭之势。何妨明言其所以不能之故。直请班师。今又未能确指其必不可胜而欲以三万众试尝之。为此无可奈何之说。卿等身在戎行。目击情状。尚不能确有成算。游移两可。朕于数千里外。何从批示。何从传谕。且大兵有四万之众。彼止三千余人。何以应我则觉有余。而攻彼惟虑不足。日久悬望军营消息。而奏到乃复如是。殊非所料。卿等可将现在情形。或添兵必可成功。或用兵势有不可。详悉审度。归于一是。迅速奏闻。勿为两歧之说。要知阃外之事。惟卿等专责。朕固不能遥制也。至逆酋佯请投诚。固不可信。或因此离其党羽。攻其腹心。亦可从中得间与否。或谓终不能扫穴犁庭。即因此将就了事亦可。但数年之后。彼侵犯边境。则将何以结局。必有追悔不及之事。将此亦一并筹酌。速行奏闻。谕军机大臣等、朕览大学士讷亲所奏现在进剿情形。金川军务。未能克期告竣。从前命讷亲前往经略。原以金川一隅小丑。大兵云集。不难犁庭扫穴。速奏肤功。并筹善后事宜。岁内可以回京。今观前后奏摺。知一时难于克捷。大学士心膂重臣。诸务资其赞勷。岂可久留边徼。即如所云需俟至一二年后。即使成功。亦无在彼坐待一二年之理。应即还朝办事。其经略印务。令讷亲酌量。或交张广泗。或交岳钟琪。或交傅尔丹。暂令署理。听其俟来春另调大兵。再图进取。可即速奏闻。候朕降旨。其傅尔丹、岳钟琪、俱曾统领大兵。乃老成宿。将是以简用于废弃之中。冀其于军务有济。自到彼至今。未闻发一谋出一策。亲在行间。一若置身局外。即内大臣班第乌尔登法酬、并带往之侍卫等。亦皆未见出力之处。不知伊等在彼。所办何事。现驻何地。殊非遣往之意。可逐一传谕询问。至所奏张广泗在彼办理诸事情形。至为确当。朕亦闻其如此。但金川军务。究当赖伊筹办。今亦不必论矣。
○是日。驻跸静寄山庄。至甲戌皆如之。
○癸酉。谕曰、准泰著调补山东巡抚。其山西巡抚员缺。著阿里衮调补。阿里衮、俟准泰到任后。来京陛见再赴新任。
○又谕曰、江苏巡抚员缺。著广西巡抚鄂昌调补。广西巡抚员缺。著安徽布政使舒辂补授舒辂、著即速赴新任。鄂昌、俟舒辂到任后。再赴江苏之任。昨有旨令尹继善、暂兼管江苏巡抚事。今闻伊患病颇重。自不能兼理巡抚事务。两广总督策楞、现来京师。著驰驿前往署理。俟鄂昌到任后。策楞来京请训。再回原任。安徽布政使员缺。著山东按察使李渭补授。山东按察使员缺。著江南淮徐道定长补授。
○又谕、前因各省官员。有违制私自剃头者。不治以罪。国法所系。又虑无知犯法者多。朕心有所不忍。故曾谕各省督抚、不必查参。惟谕满洲督抚、于所属人员内、有已经查办者。止令具名奏闻。若官员中复有如金文淳之流者。虽不治以重罪。亦欲悉其姓名。迟其升迁。以示薄惩。此朕本意也。初不意督抚大员中。即有如周学健之流者。今又据塞楞额奏称、伊于二十七日后、即已剃头。巡抚彭树葵、杨锡绂、以及两省文武官员。亦俱剃头。更属意外可骇之事。塞楞额满洲大臣。历任督抚有年。乃如此丧心病狂。实非意想所及。近因周学健以督抚大臣。不遵国制。已降旨拏解来京。重治其罪。今观塞楞额亦复如此。实乃全不知君臣大义。试问伊于父母大事。服制之礼若何。若以塞楞额所为为是。则各省督抚、令属员皆俟百日者、反非乎。汉人犹尚诿曰不知。满洲世臣、而亦不知此乎。况君臣上下之所以维系者。以有名分。若于名分所在。慢忽而不知敬畏。渺忽而膜不相关。则纪纲陵替。人心浇漓。将不可问。所关至为重大。前谕所降甚明。不可不亟为整顿也。塞楞额、著拏交刑部治罪。彭树葵、杨锡绂之剃头。虽因顺从总督。然既膺封疆重任。岂有漫无主见。一味随从附和之理。但塞楞额尚已剃头。何怪乎彭树葵、杨锡绂、著将彭树葵、杨锡绂、俱革职从宽留任。交那苏图、于直隶城工派出二处。令伊等承修赎罪。以示薄惩。至两省文武官员。皆视督抚所为。何罪之有。剃头之案。前有锦州府知府金文淳。因满员劝谕不从。其罪较重。已问斩决。特从宽缓决。岂知督抚大员中、又有周学健。则更无怪乎金文淳。岂知满洲大臣中。乃有塞楞额。则又无怪乎周学健矣。朕办理诸事。如鉴之空。而权衡审度。如衡之平。若将金文淳、周学健、塞楞额、三人罪案。比而同之。何以服人心而明大义。若将周学健、与彭树葵、杨锡绂、比而同之。则周学健乃出自己意。亦非伊二人随总督之为者可比。周学健、著从宽革职。免其拏交刑部。发往直隶修理城工。效力赎罪。金文淳不听满员劝阻。非冒昧无心。但官职稍卑。尚可未减。金文淳亦著加恩释放。发往直隶派修城工。赎伊重罪。
○又谕军机大臣等、塞楞额于孝贤皇后大事二十七日后、违制剃头。已据自行陈奏。可即寄谕新柱、令其接到谕旨。即刻兼程速赴湖广总督署内。传谕塞楞额、此等违制之事。在汉人犹可云冒昧无知。伊系满洲大臣。丧心病狂。一至如此。实出意料之外。其平日居官不妥之处。朕已洞悉。前经降旨令其来京矣。今伊身获重罪。法无可逭。即因其自行检举。或稍为宽贷。亦仅可稍迟数日之死。其所有家产。岂得尚思安享。著传谕伊祗随身携带家人二名。星夜来京候旨。新柱即将伊任所家赀、详细查明封固奏闻。不得稍有遗漏。并查伊自具摺以后。自知不免罪戾。或有藏匿寄顿。及起程赴京、沿途一切举动情形。详悉查明具奏。
○建山东惠民县县丞衙署。从巡抚阿里衮请也。
○旌表守正捐躯安徽合肥县民余子盛妻陈氏。
○乙亥。上回銮。
○谕军机大臣等准泰已调山东巡抚。东省上年被灾较重。现在收捐。以资赈恤。但收捐一事。官生赴各州县交纳本色。胥吏之浮收勒掯需索包揽弊端向来有之。而各州县官之虚出实收、侵肥己橐者。亦所不免。种种弊窦。若不严行禁革。虽开例收捐。小民未能普沾实惠。可传谕准泰、令其时刻留心。于伊赴任之便。沿途密行访察。并饬所属各员。约束胥吏。实力奉行。倘有违犯。立即查拏参究。务使诸弊肃清。副朕抚恤灾黎之意。准泰可来京请训后。再赴新任一并传谕知之。
○又谕、由准噶尔脱回之护军官长保、著授为蓝翎侍卫。在粘杆处行走。右卫前锋伊凌阿、发回右卫或在前锋或在领催上行走。遇有骁骑校缺出即行补授。每人著加恩赏银二十两。
○命云南提督潘绍周来京。调四川提督武绳谟为云南提督。
○是日。驻跸白涧。
○丙子。谕军机大臣等、生员樊显自刎之案。情节暧昧。陈其凝身为学政酿成此等骇人听闻之事。已属有忝职守。若其中稍有别情。则贻玷官箴者更大然苟非有沈冤。何至跋涉数千里之远。来京告发。此案自应彻底逐一研讯明确定拟。不得草草完结。但陈其凝、系大学士张廷玉荐举之员。师生契密。人所共知。梅珏成、方观承、查审此案。若瞻徇情面。于应行究诘之处遗漏紧要情节。及含糊迁就、避重就轻等弊。断难逃朕之洞鉴。一经察出。则梅珏成、方观承之罪。俱无可逭。可传谕知之。伊等试思高斌、顾琮、审常安之案。则可知朕不肯姑息了事矣。
○是日。驻跸赵家峪。
○丁丑。谕曰、原任重庆总兵马良柱、虽系获罪之人。朕看其人材。与庸懦无能者有间。在绿旗将弁中犹为强干之员。伊获罪情节。尚可原宥。且在川年久于番地情形颇为熟悉。著仍发往大金川军营交经略大学士讷亲、总督张广泗、酌量以副参等官委用。俾伊效力赎罪。
○又谕曰、杨锡绂违制剃头。具摺检举。此案已于塞楞额奏请时。特降谕旨。杨锡绂从宽革职留任。派修城工赎罪。此出自朕特恩则可。若以情罪而论则按法定拟。首领不能保全。岂寻常交部问拟。遂足蔽辜。伊所称请交部严加议处者。又不知轻重矣。至摺内所称与督臣札商往复。意见不同等语。其如何意见不同。著明白回奏。寻奏、接旨。知身罹重罪。即拟检举。因接督臣札。以事关两省。商画一办理之法。臣以事已如此。难逃圣鉴。不如据实自陈。引罪一身札覆。督臣又以细绎谕旨。原不欲有参奏之事。且纷纷上闻。有关体制。臣复覆以违制已干重谴。岂敢又加欺隐。督臣又札言奏报诸多未便。不奏、似于曲体君臣之说有合。臣以督臣意见难同。因原奉谕旨。旗员不准宽免。内或有遵制之人。尚未查确。故暂以姑缓奏闻婉覆。嗣因札查所属旗员。月余尚无覆到。若因此迁延。实难自安。是用举奏。下部知之。
○又谕、据云贵总督张允随奏称、滇省六月中旬。连日大雨。河水泛溢。昆明县淹没田亩兵民房舍。并云南府属之昆阳、嵩明、安宁、富民、宜良、呈贡、晋宁、罗次、禄丰、曲靖府属之平彝、澂江府属之河阳、路南、广西府属之弥勒等州县。暨元江府。各被淹低田房屋。又七月初十十一等日、大雨水涨。昆明、安宁、呈贡、晋宁等州县。有续被水淹之处。广西、元江、曲靖、武定等府所属之五嶆、他郎、陆凉、元谋等厅州县。及景东府属。田庐间有被淹。可传谕该督抚、滇南远在边徼。朕所系念。著令速行饬查。赈恤接济。加意妥办。务使灾黎得所。该部遵谕速行。
○谕军机大臣等、总督张允随奏称、秤戛犭□栗犭□粟余孽祝老四等。勾结<犭怒>江内外野夷。肆行不法一案。业将贼首祝老四、黑坎、黑夺扒、祝长脚等先后斩杀。凡<犭怒>江内外各寨夷目。皆震摄投诚取具互保甘结。永无携贰。地方可期宁谧。该游击谢光宗、深入险阻。尽心筹画等语。此案原因游击谢光宗、将秤戛、蛮冈、两处土练一概彻回。又将野夷所遗田土办理未妥。以致夷情疑畏。酿成后衅。虽擒杀贼首。不足赎其前愆。即所称斩杀之祝老四等。仅据夷目人等认明解验。夷目人等之言。何足为信。若稍加根究。其情节必不如此。今军务已竣。姑免深究。不得以深入险阻。尽心筹画。豫为议叙之地。从来远徼夷情。反覆无定。地方文武官弁。平日于其情性狡狠。地形险阻之处。皆未能深悉要领。并无制驭之方。而抚绥又不得其道。及小有衅端。动辄领兵进剿。弱者则为所擒灭。张大邀功。若遇敌寇强悍负固。势不得已。若非苟且了局。不得不徵调大兵。而所称斩获贼魁。究亦并无确据。边地情形。大率类此。今现有大金川军务。此案姑准完结。不必置问。但封疆大臣。应具知此意。在在留心抚御。不得一任所属将弁。轻举妄动。率意邀功。以致酿成大役。况大金川军务未竣。滇黔野蛮种类繁夥彼此消息传闻。倘有乘间窃发之处。未免又多一番筹画。尤不可不时时慎重。可传谕张允随、令其加意体察。镇静周密。宁固边疆。
○又谕、近日办理盛安、塞楞额、二人罪。著钞寄大学士讷亲令其阅看。
○户部议准浙江巡抚方观承疏称、仁和、乌程、江山、三县捐置义冢。水冲沙压田、地、山、共三顷七亩三分零。归安、乌程、二县积荒渗漏区田、共四顷六十三亩八分零。应徵银米。请于乾隆十二年为始。分别豁免。从之。
○礼部议覆、顺天府府尹蒋炳议、定直隶司道与府尹往来、文移仪注。查顺天府尹系三品京卿。今所属钱粮仓库事务。既与直隶总督会同稽察办理。应请嗣后顺天府尹、与直隶司道文移往来。府尹俱用牌。司道皆用申文。从之。
○经略大学士公讷亲奏覆、查马良柱移营缺粮一案。为雪阻滞属实至令旗兵演习登城旧艺。数百名不敷攻扑。若数千则费多。查贼碉层密。数月不能攻下一碉而贼又已另筑。实难奏效。拟于卡撤一路。将可以围攻处。用兵困守。夺其粮水可通之路。再贼番稀少。悉众拒守。则必内虚。可以袭取。或从林箐抄出。使贼首尾不能相顾。其围困之处。汉兵尚可驱策。至侦探路径。必选长于步履。熟习鸟枪之侍卫官兵数百名率领。方能前进。但冬春积雪难行。倘须来岁夏间接办。则明春遣发来营。似属有益。至马良柱供称围贼一年。贼必立毙。查贼境有可围困者。有须攻取者。有应抄前截后。声东击西者。若谓全境合围。则去岁至今。不但不能遏其水道。兵所未到。且不能禁其耕获。何由使之立毙。又称其人能占卦、弄风雨。遣雷击人。查军中多雨。或诡术所致。至兵被雷击。偶然之事。非其伎俩。得旨、览奏俱悉。谕军机大臣等、大学士讷亲赴川经略。原因张广泗调兵三万余人。军声已壮。且布置经年。想有成算。经略一到。即可迅奏肤功。屈指往还。不过年余。即办善后事宜。以为经久宁谧之计。以振国威。以肃军纪。此朕遣经略前往本意也。今览前后奏摺。约计彼地情形。非一年半载所能竣事。大学士机务殷繁。岂能在外久驻。前此传谕之旨甚明。即以身体而论。伊素日体虚气弱。居此水土恶薄。冰雪严寒之地。倘调卫失宜。则朕之萦系更深。而体制之所关亦重。朕早定此意。所以未即降旨者。缘现今尚在交锋。倘有间可乘。应机克捷。得一好音以收全局。斯为尽善。当待至九十月间降旨。讷亲于岁暮、或明春、到京。其经略印务。或仍于傅尔丹、张广泗、岳钟琪、三人内酌量一人护理。明春领兵前进。或令岳钟琪领兵万人。驻劄美诺。随机进剿。侵削其境地。戕杀其壮丁。可传谕岳钟琪、予以二三年之期。伊能保其擒灭与否。事或可行。是亦一策。抑或大学士暂行来京。于来岁春夏用兵时。再行前往。则又徒多一往还。朕再四思维。讷亲必不可久驻川省。况既经身历。则彼处情势。举在目前。即来京亦可筹办。而留驻川省。亦不能别建奇谋。使军务速竣。但特遣重臣。声威严重。今军务未竣。内召实为无名。然权其轻重。则躯体之疎虞为重。而体制之关系少轻。但此时且无稍露端倪。恐致军心益懈。至摺内所奏、挑选长于步履、熟习鸟枪之侍卫官员兵丁数百名。令其分队领兵等语。朕现在特派大臣。挑选精壮满兵三百名。演习云梯。即令伊等兼习鸟枪。俟其熟练。临期再挑选侍卫等。于明春带领前往。以备率领官兵进攻之用。万一此时已经就绪。则不但伊等不必前往。诸事俱可告竣。此朕希望之念。而未卜能合与否也。再傅尔丹、及班第、乌尔登等。现在军前。何以请安而外。并未见伊等督战出力之处。即成都派往之满兵一百名。亦未见其作何赴战。以理揆之。或由任举之变。恐其冒险直前。有意外疎失。不令伊等对敌。亦未可定。夫兵以克敌为勇。若护惜而不令其摧锋陷阵。则命伊等前往之意谓何。我满洲旧习。不应有此。傅尔丹曾经百战。何未受伤。此亦有命耳。如果能奋勇登先。正伊等见长之地。不可瞻顾不前。此并非伊等退缩。必讷亲虑及此而不令前进也。可将此旨传谕伊等。又革布什咱等、与彼世讎。或许以重赏。令其设计擒献。前此曾谕、莎罗奔必须生擒献俘。今看势又不能。或用反间。剿杀逆酋。以完此局。亦且暂得休息。但斩获务须确有凭据。倘稍留疑窦。贻后来之患。岂不又成班滚前辙。其前所询本年不能完结。将来作何筹办之处。前摺语涉两歧。故批令伊等再定。所以如此者亦不过苟延时日。冀得捷音耳。今所望既虚。朕看伊等以及军士。皆不无畏难之念。则今岁断不能成功矣。其应添兵再举。或应缓期待衅。此时或另经筹有长策。可画一定议。速行具奏。其马良柱、已经降旨令其即赴军前。以副参等员、酌量委用。效力赎罪。一并传谕大学士知之。
○又会同川陕总督张广泗奏覆、马良柱驻兵曾达时。粮运不继。常有缺二三日、及四五日不等。迨大雪拥途。竟有缺至七八日、并十余日者。兵丁尚有食物充饥。此路山险。未带马匹。焉有鞍<革占>。皮铠则军中更未携带。所称煮食。乃其支饰之词。且其彻营。并非因缺粮。实缘畏贼遑遽。至原拟刈麦时进攻之处。缘五月间阴雨连旬。未能前进蹂躏。近据番民供称、官兵已到之处。麦禾俱不得收。余又被田鼠所伤。收成大减。精壮贼人。实不过二三千众。甚虑乏食。望抚甚急。若再攻击数月。势将内溃。至上年各路迟误军粮之大小各员。合开列附陈。请敕部议。得旨、有旨谕部。谕曰。据经略大学士讷亲等奏请、将运粮迟误之总督张广泗、巡抚纪山、前任四川布政使李如兰、现任布政使仓德、松茂道唐进贤、保宁府知府周岐、原任建昌道陈纬、原任打箭炉同知鲍成龙、署汶川县知县刘士缙、荣经县典史严维寅、泸州嘉明司巡检王洪德等、交部严加议处。李如兰、虽经身故。但伊系初次定议承办之员。若因身故得以幸免。无以示惩。著直隶总督那苏图、派出城工一处。令其家属承修。至张广泗身在军营。办理军务。自难兼顾。此运粮一事。尚有可原。著免其交议。余著该部严察议奏。
○调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伍雅图、为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宗室嵩椿、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额鲁特郡王色布腾旺布故。遣官赐奠如例。并赏银五百两。
○是日。驻跸三家店。
○戊寅。谕军机大臣等、前经降旨。阿里衮调补山西巡抚。俟准泰到任后。来京请训。现今山东赈务将毕。且有刘统勋率同科道等查办。阿里衮不必俟准泰到。著即速来京陛见。其巡抚印务。交唐绥祖护理。
○工部议覆、两广总督策楞疏称、粤东需用硝不敷。请于南海、顺德、二县试采。俟足敷补还挪项。及各营操演之用。即将原采之增城等四邑内。酌停二处。应如所请。至招商承办。恐滋透漏。应令官办。从之。
○旌表未婚守节之镶红旗满洲原任主事成绪妻宗室赛尔赫女。
○是日。驻跸汤山。翼日如之。
○己卯谕、现在应升三品京堂之满汉人员。可膺升擢者甚少。应广为储备。以资简任。著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秉公据实。各就平日所知。指名保举。具摺奏闻。吏部汇齐带领引见。候朕简用。如无真知确见之人。不必勉强塞责。
○又谕、据尹继善奏、周学健剃头之案。因前经奉有谕旨。各省督抚未发觉者不必查参。是以未行参奏等语。朕之传谕不必查参者。原指所属微员而言。恐其无知犯法。不忍罪及多人耳。岂所论于历任督抚之周学健耶。尹继善接到谕旨时即应参奏。乃并不奏闻。及传谕满洲督抚。有已经查明、遵旨未办者。令其具名密奏。但欲知其姓名。并非欲治其重罪。所降谕旨甚明。尹继善接到后。又不速行遵旨密奏。直至安宁奏到十有余日。始行具奏。明系已知安宁举发在先。无可掩饰。乃为此奏。并非出自已意。且闻舒辂曾劝其应行参奏。而伊迟回观望。直至于今。谓非有心瞻徇同年世谊。其谁信之。但已降旨交部察议。兹不重科。周学健已于塞楞额剃头之案。降旨免其交部治罪。至所属河员。皆视周学健所为。更不必置问。即如湖广两省属员。亦因视塞楞额而行。是以悉行宽免。今尹继善又称、河工佐杂等人员内。汉军旗人、亦有违制者。情属可恶。臣逐名详查。另行参奏。交部从重治罪等语。此又与前旨不符。岂有总河之罪不治。而罪河员之理。此所请又属过于迎合搜求。试思朕岂易受人迎合者。著仍遵前旨。不必查参。朕处分此事。一秉虚公。周学健之罪。并不因尹继善欲为之宽而宽。河员之罪。亦不因尹继善欲加之严而严。因物付物。初不存丝毫成见。著将此晓谕中外。尹继善摺并发。
○户部议准、湖北巡抚彭树葵疏称、湖北、湖南、两省漕船。额运米数相等。而湖北船数较多于湖南。请裁四十八只。加装米石。与湖南相等。从之。
○蠲免江苏元和、昭文、吴江、昆山、新阳、青浦、靖江、沛县、嘉定、崇明等十县本年雹灾额赋。加借崇明县饥民一月口粮。
○庚辰。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上还宫。
○谕、黔省古州松桃等处苗疆。最关紧要。与云南总督驻劄之地。相去窎远。若有事必须督抚会商。未免迟滞。巡抚爱必达、著加节制通省兵马之衔。以资弹压。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据纪山奏称、有泸州士民周其睿等连名具呈。以伊等荷蒙皇恩。休养生息。连年丰稔。前岁又叨蠲免条粮。无由报称。伊等十乡士民。情愿办米五千石交仓。以资积贮等语。川省连年用兵。一切挽运粮糈。虽宽裕给予价值。未免有资民力。朕心方切轸念。断无复听其捐输运米之理。纪山之为此奏。其见益鄙。但士民既已争先交纳。若仍令领回。转需运脚。且阻子来乐输之情。著将此项捐办米石。合作银数。抵为下年应完正项钱粮。该部即行文该抚知之。
○辛巳。谕、据黄廷桂奏称、哈密蔡湖回屯地亩、本年因渠水缺乏、夏田被旱。补种秋禾。又复缺雨。并称回民自种田亩。亦均被旱伤。虽收成与否。尚难豫定。将来总属歉薄等语。哈密回屯地亩。既被旱伤。其原借耔种粮石。著缓至来岁秋收后徵收。至回民自种地亩。向无因灾议抚之例。但哈密远在边徼。此种回民。夏秋田禾。叠被伤旱。未免口食拮据。著于哈密仓贮粮内。赏借口粮糜麦二千五百石。交贝子玉素富、择回民中之乏食者。分散借给。以资秋冬糊口。此项借给口粮。同本年原借出陈易新粮石。统俟己巳年秋后。分作二年带徵。
○谕军机大臣等、张广泗奏称、伊族叔张钰、及族弟张广涛、素不安静。历经奏明惩治。今又陆续俱至陕西。向地方官索借盘费。业经咨明巡抚陈宏谋。差押递解至京收审。其失察之咎。请旨交部议处。并请敕下各省督抚。嗣后旗人出外有滋事者。悉照汉人之例。一体治罪等语。官员亲族子弟。人数众多。不安本分之徒。潜行出外。影射招摇。亦所恒有。即各省督抚。亦不能保其亲族之必无是事。况张广泗身在行间。岂能豫料张钰等之妄出索借。张广泗毋庸交部议处。至旗人出外滋事。原听直省督抚查究。久有定例。现在遵行。若如所奏办理。是因一汉军之滋事。而转似各旗之人多不守分。几疑汉人皆知法度。而旗人悉不安静。于理于事。均有不合。其所请另定条例之处不必行。著一并传谕知之。
○又谕、据黄廷桂奏、哈密回民、夏秋田禾。叠被旱灾。请赏给口粮糜麦二千五百石。同本年原借出陈易新粮石。统俟己巳年秋收后。分作二年带徵等语。此种回民。非内地民人可比。其所种田禾。收成丰歉不齐。从前数十年中。岂竟无一旱涝。何以向未有因灾议抚之事。今黄廷桂既为此奏。设将来偶遇收成歉薄。势必援例为之料理。转致多事。但既会同李绳武、合词奏请。贝子玉素富、断无不知之理。未便中止。已降旨准行。可传谕黄廷桂、嗣后遇有此等事件。不得率为奏请。
○又谕曰、纳敏所奏、程温代弟程浓赎罪之处。既称无力再为设措。即应遵前旨。将程浓即速发遣。此奏又属瞻徇。且此案尚未奏准。何以先将纳赎银两催交收库。以致该犯得藉端逗遛本籍。其中属员不无情弊。纳敏查察未周。著传旨申饬。
○又谕、向来苏州织造。每年有养廉银三万余两。海保在任时兼管关务。支销过多。嗣经讷亲奏定。每年养廉银一万两。浒关监督。定以养廉银一万二千两。一应办具。俱在此项动用。今浒关亦交图拉管理。若因其已有织造养廉。此项不应重给。则以一万两之养廉。兼办安宁所办各项。自有不敷。若将浒关养廉一并赏给图拉。未免过多。可传谕图拉、令其将两处办贡等项。酌量每年需银之数。悉心核定。其应行核减若干。据实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