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46 页/共 1860 页

○又谕、据尹继善奏、周学健剃头之案。因前经奉有谕旨。各省督抚未发觉者不必查参。是以未行参奏等语。朕之传谕不必查参者。原指所属微员而言。恐其无知犯法。不忍罪及多人耳。岂所论于历任督抚之周学健耶。尹继善接到谕旨时即应参奏。乃并不奏闻。及传谕满洲督抚。有已经查明、遵旨未办者。令其具名密奏。但欲知其姓名。并非欲治其重罪。所降谕旨甚明。尹继善接到后。又不速行遵旨密奏。直至安宁奏到十有余日。始行具奏。明系已知安宁举发在先。无可掩饰。乃为此奏。并非出自已意。且闻舒辂曾劝其应行参奏。而伊迟回观望。直至于今。谓非有心瞻徇同年世谊。其谁信之。但已降旨交部察议。兹不重科。周学健已于塞楞额剃头之案。降旨免其交部治罪。至所属河员。皆视周学健所为。更不必置问。即如湖广两省属员。亦因视塞楞额而行。是以悉行宽免。今尹继善又称、河工佐杂等人员内。汉军旗人、亦有违制者。情属可恶。臣逐名详查。另行参奏。交部从重治罪等语。此又与前旨不符。岂有总河之罪不治。而罪河员之理。此所请又属过于迎合搜求。试思朕岂易受人迎合者。著仍遵前旨。不必查参。朕处分此事。一秉虚公。周学健之罪。并不因尹继善欲为之宽而宽。河员之罪。亦不因尹继善欲加之严而严。因物付物。初不存丝毫成见。著将此晓谕中外。尹继善摺并发。   ○户部议准、湖北巡抚彭树葵疏称、湖北、湖南、两省漕船。额运米数相等。而湖北船数较多于湖南。请裁四十八只。加装米石。与湖南相等。从之。   ○蠲免江苏元和、昭文、吴江、昆山、新阳、青浦、靖江、沛县、嘉定、崇明等十县本年雹灾额赋。加借崇明县饥民一月口粮。   ○庚辰。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上还宫。   ○谕、黔省古州松桃等处苗疆。最关紧要。与云南总督驻劄之地。相去窎远。若有事必须督抚会商。未免迟滞。巡抚爱必达、著加节制通省兵马之衔。以资弹压。该部即遵谕行。   ○又谕、据纪山奏称、有泸州士民周其睿等连名具呈。以伊等荷蒙皇恩。休养生息。连年丰稔。前岁又叨蠲免条粮。无由报称。伊等十乡士民。情愿办米五千石交仓。以资积贮等语。川省连年用兵。一切挽运粮糈。虽宽裕给予价值。未免有资民力。朕心方切轸念。断无复听其捐输运米之理。纪山之为此奏。其见益鄙。但士民既已争先交纳。若仍令领回。转需运脚。且阻子来乐输之情。著将此项捐办米石。合作银数。抵为下年应完正项钱粮。该部即行文该抚知之。   ○辛巳。谕、据黄廷桂奏称、哈密蔡湖回屯地亩、本年因渠水缺乏、夏田被旱。补种秋禾。又复缺雨。并称回民自种田亩。亦均被旱伤。虽收成与否。尚难豫定。将来总属歉薄等语。哈密回屯地亩。既被旱伤。其原借耔种粮石。著缓至来岁秋收后徵收。至回民自种地亩。向无因灾议抚之例。但哈密远在边徼。此种回民。夏秋田禾。叠被伤旱。未免口食拮据。著于哈密仓贮粮内。赏借口粮糜麦二千五百石。交贝子玉素富、择回民中之乏食者。分散借给。以资秋冬糊口。此项借给口粮。同本年原借出陈易新粮石。统俟己巳年秋后。分作二年带徵。   ○谕军机大臣等、张广泗奏称、伊族叔张钰、及族弟张广涛、素不安静。历经奏明惩治。今又陆续俱至陕西。向地方官索借盘费。业经咨明巡抚陈宏谋。差押递解至京收审。其失察之咎。请旨交部议处。并请敕下各省督抚。嗣后旗人出外有滋事者。悉照汉人之例。一体治罪等语。官员亲族子弟。人数众多。不安本分之徒。潜行出外。影射招摇。亦所恒有。即各省督抚。亦不能保其亲族之必无是事。况张广泗身在行间。岂能豫料张钰等之妄出索借。张广泗毋庸交部议处。至旗人出外滋事。原听直省督抚查究。久有定例。现在遵行。若如所奏办理。是因一汉军之滋事。而转似各旗之人多不守分。几疑汉人皆知法度。而旗人悉不安静。于理于事。均有不合。其所请另定条例之处不必行。著一并传谕知之。   ○又谕、据黄廷桂奏、哈密回民、夏秋田禾。叠被旱灾。请赏给口粮糜麦二千五百石。同本年原借出陈易新粮石。统俟己巳年秋收后。分作二年带徵等语。此种回民。非内地民人可比。其所种田禾。收成丰歉不齐。从前数十年中。岂竟无一旱涝。何以向未有因灾议抚之事。今黄廷桂既为此奏。设将来偶遇收成歉薄。势必援例为之料理。转致多事。但既会同李绳武、合词奏请。贝子玉素富、断无不知之理。未便中止。已降旨准行。可传谕黄廷桂、嗣后遇有此等事件。不得率为奏请。   ○又谕曰、纳敏所奏、程温代弟程浓赎罪之处。既称无力再为设措。即应遵前旨。将程浓即速发遣。此奏又属瞻徇。且此案尚未奏准。何以先将纳赎银两催交收库。以致该犯得藉端逗遛本籍。其中属员不无情弊。纳敏查察未周。著传旨申饬。   ○又谕、向来苏州织造。每年有养廉银三万余两。海保在任时兼管关务。支销过多。嗣经讷亲奏定。每年养廉银一万两。浒关监督。定以养廉银一万二千两。一应办具。俱在此项动用。今浒关亦交图拉管理。若因其已有织造养廉。此项不应重给。则以一万两之养廉。兼办安宁所办各项。自有不敷。若将浒关养廉一并赏给图拉。未免过多。可传谕图拉、令其将两处办贡等项。酌量每年需银之数。悉心核定。其应行核减若干。据实奏闻。   ○是月。直隶总督那苏图奏报、查看沿途禾稼情形。得旨、今年西成光景。似可略慰朕愁怀耳。   ○两江总督尹继善奏覆、江苏各属存贮仓谷。约计五十四万余石。此外尚有粜借拨抵买备等项。共计谷一百二十六万余石。较原定之额。仅少二十五万余石。曾经抚臣安宁、先令各州县动支平粜价银十七万余两。前往江广等处、按照时价采买补足。均已先后起程前往。将来存仓额谷。自可望有盈无绌。得旨、该部知道。   ○江西巡抚开泰奏报、各属劝民种树情形。得旨、好、实力妥行。毋为空言也。   ○闽浙总督喀尔吉善奏报、浙省秋收分数。及各属现在粮价。并请买补仓谷。以为积贮之计。得旨、览奏稍慰。所云买谷之处。另有旨谕。   ○又奏、据浙江象山协副将常岱、详称、情愿前往大金川军营内差遣效力。得旨、满洲似此外用者甚多。若皆愿往军前。亦皆发往乎。此奏不达时势。   ○浙江巡抚方观承奏、办理稽查海口带米出洋情形。得旨、览奏俱悉。实力妥为要之以久可也。   ○河南巡抚硕色奏报、劝民种树育蚕情形。得旨、览奏欣悦。诸事应如此留心。尤应以实也。   ○钦差左都御史刘统勋、山东巡抚阿里衮、奏报、高密、平度、胶州、三州县偏灾抚恤情形。得旨、是不可以通省有收。而使此有向隅之叹也。况灾馑之余。亟应加意赈恤。   ○阿里衮又奏报、通省秋禾约收分数。得旨、览奏稍慰。但尚有被水处所。宜加意抚绥之。   ○经略大学士公讷亲、川陕总督张广泗、奏、查腊、岭山梁石城一座。为贼径总隘。贼并力拒守。腊岭之下。卡撒之右。共山梁四道。其头道已为我据。惟双碉未克。双碉旁有水卡碉房二座。亦经夺据。日用大炮攻击双碉。但双碉旁有三层碉房一座。下又有小碉石卡。虽围不能严密。拟先发兵夺其三层碉、小石卡。则双碉不难攻取。俟双碉一克。将腊岭官兵。一面留攻石城。一面酌分与卡撒右梁官兵。合攻二道山梁。地名喇底。夺据后、即由三道山梁。直捣色儿力贼卡。路更近捷。复查军前各省官兵。伤病者多。陆续遣回内地调养。征兵缺额过多。就近续调川兵二千补额。已报到数百名。又甲索、乃当、二路兵。日久未能寸进。已将副将刘顺、高雄、檄调归并卡撒。止留王世泰带川兵千余。土兵数百。势觉孤悬。现岳钟琪、屡以兵单为词。因将王世泰所领官兵。就近归并党坝。约计调彻刘顺、高雄、之兵。共二千余名。与川省未到补额兵千余名。本月半间、可抵卡撒军营。即当遣往卡撒左山梁。地名普瞻。有贼碉数座。一面督兵攻击。一面分兵直从左山梁压下。与右山梁官兵合围。则色底左右各碉。皆在围内。谅贼亦难踞守。得旨、此次所奏彻无用之兵。并力攻剿。实合机宜。虽目下尚无大捷。而调度有方。用是稍慰。   ○又遵旨议奏、应否调拨满洲索伦兵。查军营地势。不便骑兵。弓矢亦无所用。至破碉攻卡。满洲索伦兵。实胜绿旗。但攻碉须奋勇兵一二百名在前。数百名为后继并两面埋伏兵数百名。从前皆因前队已进。后无应援贻误。今若令满兵前进。而以绿旗土兵为后继。恐依旧不前。前进者未免受伤。如此一二次。即骁勇亦不免退缩。如全用满洲。须得数千之众。费用既繁。亦难得如许骁勇。详思形势。实甚不可调用。至如何攻取破贼之处。臣已详加筹画。另摺具奏。得旨、数千满兵之费用。又多于数万汉兵之费用乎。至所谓甚不可者。则已知彼处地方形势矣。朕亦难以强行。所详加筹画者。亦不甚为得计。   ○兵部尚书署四川巡抚班第奏、口外挽运。给夫脚价口粮。宽裕优渥。无如里下旧俗。必资帮贴。始肯应募。至附近各土司。连岁军兴。供应积劳。然亦给价无累。惟瓦寺沃日、小金川、三土司。部落稀少。明正司则因瞻对之事甫息。金川之役又兴。不无困惫。臣等详筹。或更换调减。或添拨汉夫。较前大减。皆恭顺趋事。报闻。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一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三年戊辰。闰七月。戊辰。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上还宫。   ○谕、据安宁奏称、江南总河周学健、于孝贤皇后大事二十七日甫毕。即已剃头。其所属文武官弁。亦皆剃头。内止有淮徐道定长一人、遵奉法度等语。前此福州将军新柱、到京陛见时。曾奏称、伊到淮安时。周学健因已剃头。恐被知觉。即借查河之名。避不相见。朕比时以周学健乃国家大臣。于名分攸关之处。自必深知而谨守之。断无此等悖谬之事。或系传闻未确。亦未可知。此外又有数人奏及此事。朕皆未经深信。今安宁所奏如此。是周学健丧心悖逆。不惟一已敢于犯法。并所属官弁。同时效尤。弃常蔑礼。上下成风。深可骇异。周学健自为翰林。沐朕深恩。内用侍郎。外用督抚。原非以其才猷经济、高出伦辈。不过因一时难于得人。即伊偏才小器。弃短取长。将就任用。稍资驱策耳。讵料伊目无上下之分。竟至如此。朕前曾降旨传谕各省督抚。未发觉者不必深究。原因微员人数众多。所犯又系重罪。一经查出。不容轻恕。是以姑从宽免。更不意封疆大吏。犹有如是者。实出意想之外。故屡闻人言。皆付之不信。然使周学健身负重罪。稍有知识。即应自行检举。乃处之泰然。希图蒙混掩饰。揆之国宪。实所难逭。周学健著大学士高斌、就近拏解来京。交刑部治罪。此事传闻已久。举朝大臣官员。岂概无闻见。乃无一人举发。外廷九卿召对尚稀。至军机大臣等、时常召见。亦未经奏闻。其意不过欲为之蒙蔽。以救伊重谴。试思朕果可蒙蔽之主乎。今朕降此旨。伊等能封驳执奏乎。现在交部治罪。部臣即汉人同年相好。尚敢以已之身家首领、为伊保全乎。又都察院御史给事中等。平时采听风闻。即细微未甚确实之事。动辄陈奏。今以周学健之悖谬。朕已屡有所闻。乃未见伊等片牍入告。明系伊等师生朋党之谊。固结弥缝。牢不可破。是以代为容隐。缄默不言。朝廷设耳目之官。以司纠劾。可如是之徇隐袒庇乎。即非尽出于党护周学健。亦必以为举发此事。将恐招致物议。人心至此。尚可问乎。皇考时、因朝臣结党蒙蔽。极力整顿。始得肃清。今汉大臣官员等。风气又复如此。扪心自问。能无愧惧乎。不特此也。满洲之托名科目好名无耻之徒。如尹继善者。身任江南总督。乃明知不奏。若非瞻顾同年。有心欺隐。则必以为若奏此事。于已有不美之名。其心更不可问。著交部严察议奏寻议、尹继善、徇隐瞻顾。曲法沽名。应照溺职例革职。得旨尹继善著革职。从宽留任。   ○又谕曰、江南河道总督员缺。一时不得通晓河务之人。从前嵇曾筠、以大学士兼任河道总督。今即著大学士高斌暂行管理。   ○谕军机大臣等、周学健违制剃头。现今拏交刑部治罪。伊籍隶江西。著巡抚开泰、即将伊家产逐一勘明。务必实力严查。勿令寄顿隐匿。开泰系科甲出身。向来以读书人自负。于师生年谊气习。未免瞻徇。此番若稍有回护袒庇之意。伊断不能保其首领。可并传谕开泰知之。   ○又谕曰、周学健因违制剃头一事。朕已降旨拏交刑部治罪。江南河督事务。令高斌即就近署理。高斌办理河务有年。修防诸事。尚有所长。若在内阁供职。宣猷赞化者。非伊力所能逮。伊亦必当自知之。但伊素与周学健交好。伊若先至江南。必授意周学健、令其自行检举。邀恩免罪。今经朕察出。高斌即欲为之护庇。计无所施。周学健任内经手事件。有无未清。著秉公清查。伊既深负朕恩。而久任督抚。所有赀财。岂可利其子孙。俱著逐一严查。交那苏图为直隶修理城工之用。高斌受朕深恩。非他人可比。事理轻重。宜自加审度。若仍瞻顾交情。于周学健之事。办理稍有未协。亦不待朕治罪。伊抚衷内问。应如何自处耶。或令周学健自尽。不得到京明正典刑者。惟高斌是问。   ○户部议准、署江苏巡抚安宁疏称、武进、丹徒、二县。江宁县公费地亩。勘报升科田地等项、二十一顷八十一亩二分零。额内转科田地、七顷九十一亩二分零。共应升增银一百三十四两一钱八分零。米一百十三石九升零。遇闰加编银一两三钱六分零。米三升三合零。请从乾隆十二年入额奏销。其乾隆十一年以前银米。按年补徵。从之。   ○兵部等部议准、暂理陕甘二省事务甘肃巡抚黄廷桂疏称、河州镇属洮岷营。拨马步兵二十名。在岷州营属之麻子川驻防。并于洮岷、阶州、二营。轮经制员弁管理。距洮远、不能归营操练。距岷虽近、隔属不便稽查。请将前项兵、改为步战。隶岷州营。于额兵内拨往。至议裁之管理新兵外委把总、应留管防兵。并归岷州营管辖。从之。   ○以通政使积德、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四川布政使仓德、为太常寺卿。山东济东道高越、为四川布政使。   ○以故云南大理府赵州定西岭土巡检李正枢之子尊闻袭职。   ○己巳。上启銮、幸盘山。   ○谕军机大臣等、巡抚纪山、此番办理大金川军务。与总督张广泗、甚不相合。屡经批谕训饬。终未释然。督抚各持意见。在寻常无事。尚为不可。何况军务倥偬。正当同舟共济。而川省情形如此。或系有意龃龉。掣肘公事。或因嫌隙既开。遇事不能相下。纪山才具本短。但在满洲大臣中。尚不失旧家气局。用为巡抚。惟虑其为属员欺蔽。若此番之情性乖张。与督臣不合。殊非意料所及。若仍留川省。恐于军务无益。可传谕讷亲令其详细酌量。或尚可调用别省。或应行治罪。以为刚愎任性之戒。俱著讷亲一面据实奏闻。一面传旨。令其解任来京。其四川巡抚印务。即著班第暂行署理。于运粮诸务。呼应较灵。当于军务有济。再前番摺到之后。又几二旬。日夕跂望。即七月十一日所批发传询诸旨。应行覆奏者。除往返程途。积日以计。亦应驰奏。何以迟迟若此。深为悬系。接到此旨。务将近日情形。详悉入告。并遵照前此十余日一奏无惜驿骑劳顿之旨。迅速频具摺奏。以慰远怀。   ○又谕曰、李渭奏请、截留运京滇铜。设局开炉鼓铸。以平钱价一摺。朕未经批发。可交与刘统勋、阿里衮、密议具奏。近年以来。各省钱价昂贵。不独东省为然。据奏纹银一两、换大制钱七百余文。与现在京师钱价。亦约略相同。乃遽请截留铜觔。此事之断不可行者。即如漕粮间有截留。必地方需米孔亟。势不得已。亦属权宜之事。至铜觔关系京局鼓铸。何得轻议截留。钱文乃民生日用所必需。固应亟为筹办。但屡经办理。迄无成效。再四思维。未得善处之术。即如从前大学士讷亲等会议平减之法。章程井井。非不极费经营。此刘统勋、阿里衮之所知者。究之钱价未见其减。此迩年已试之效也。况市价时增时减。本无一定。若年谷顺成。百物充裕。自可渐次平减。即欲开炉鼓铸。方于东省有益。亦当另为设法。或委员赴浙采买洋铜。或往滇省产铜处所。另筹买运。至运京之铜。断无截留外省之理。朕意于钱文一事。非不欲办。实办之而无可办。转不若听其自然。今李渭既为此奏。或刘统勋、阿里衮等、别有所见。可传谕刘统勋、阿里衮、就东省现在钱价情形。应需鼓铸与否。应如何办理之处。熟筹妥议。具摺奏覆。务须十分慎密。即幕宾等亦宜防其漏洩。盖此事一时未必即有良法。而一为张扬。则市侩居奇。民情惶惑。未睹其效。先滋弊端。甚有关系。一并传谕刘统勋、阿里衮等知之。寻奏、山东钱贵。在于去岁冬底、今岁春初。目下不起不落。李渭所奏。于理于事。均不可行。若办洋铜、则时日难期。办滇铜、则挽运需费。至收买废铜、则又已行而无效者。况东省今岁、乃恩免钱粮之年。农民以粟易钱。不须换银交官。钱商无由多歛。且梨栗枣柿。花实盛茂。贾贩之来收果品者。其钱俱散在乡间。连岁赈济银两、至数百万。而钱无从增益。所以冬春间钱价骤长。今大赈已完。新粮入市。果实充斥。官未开徵。计钱价不致再昂。暂缓不至病民误事。得旨、知道了。告之准泰可也。   ○又谕、昨降旨将济东道高越、升补四川布政使。川省现有大金川军务。办理需员。高越接到谕旨。可令伊即速起程前赴新任。不必来京请训。   ○又谕曰、四川布政使仓德、于办理藩司事务。不能妥协。已补授太常寺卿。令济东道高越代之矣。仓德为人才具本短。看来尚属谨饬。是以任为筦库之司。但如运粮一事。系抚藩专责。而此番军需运脚繁费。较之向前西北两路军营运费。反属繁多。而人言籍籍。犹以运粮为苦。若非办理未善。何至于此。在纪山、仓德、自未必侵肥作弊。而两人才情皆短。或为属员蒙蔽。回护已过。亦未可知。今仓德既经离任。其有无欺弊。易于察查。可传谕讷亲、班第、张广泗等。将伊任内经手诸事。逐一确查。据实具奏。若军务倥偬。无暇分心查办。则将此事专付之班第。俟成功之日。再行详查。彼二人已皆离任。亦不能有所掩饰也。寻班第奏、纪山、仓德、办理粮运。均无侵肥作弊。但办理不善。被属员蒙蔽。在纪山惟恐贻误粮运。竭力筹办。唯不无牵制掣肘。畏首畏尾之处。且不能周知利弊。易为人欺。至其关防谨严。操守廉洁。则众口一词。仓德本属才短。又承李如兰之后。一切因陋就简。听信幕友。捐款定价浮多。且关防不密。致有幕友串商包运之事。其有无长领脚价、亏欠米石、及结党营私情弊。现交署藩司宋厚务查确情。严行究治。报闻。   ○命湖广总督塞楞额、署江苏巡抚安宁、来京候旨。以福州将军新柱、署理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尹继善、兼理江苏巡抚。   ○以宁古塔将军索拜、为古北口提督。古北口提督满福、为拉林副都统。拉林副都统马尔拜为福州将军。镶白旗汉军都统永兴、为宁古塔将军。署刑部尚书阿克敦、为镶白旗汉军都统。   ○以直隶天津镇总兵傅清暂署古北口提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