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44 页/共 1860 页

○又谕曰、礼部侍郎沉德潜、年老就衰。著以原衔食俸。在阿哥书房行走。礼部侍郎员缺。著齐召南补授。内阁学士员缺。著叶一栋补授。   ○谕军机大臣等、大学士高斌覆奏、骆马湖东堤之柳园头、及王家沟上游、二处添建闸座一摺。计期已属迟延。所奏湖河闸座情形。与前传谕之旨。俱未一一明晰登答。似有含糊了事之意。即如所称驼车头未办之石闸。系在上游。湖水不能入运。移建下游之柳园头。乃易无用为有用。事属可行。其未办四闸。悉行移添石闸九孔。又改建滚坝。则实属多余等语。驼车头之闸、既系无益。当时何以勘估请建。其估建出自何人意耶。何至今又谓上游不能放水济运。与前议岂不矛盾。至周学健奏请建设之滚坝。及九孔石闸。又谓石属多余。论河道经历谙练。周学健本不如高斌。今陈奏此事。或亦不无所见。况四闸现已延玩未办。从前估勘草率之处。咎有攸归。此系高斌一手经办之事。应即据所见奏覆。何待另行查明。至周学健前奏内称、添建石闸。俾伏秋水涨。相时递开。减洩入运。即下游之六塘河。水势自亦减小。其大意总在宣洩湖水之盛涨。今高斌奏中称、春夏之交。重运经临。急须湖水接济。而湖水常不足用。其王家沟另有口门。过于深通。一经启放。尽洩无余。因堵闭不用。是其意专在济运矣。高斌之奏。所答非所问。且朕细阅此摺。似有意回护。浑融了事。在他人尚可。高斌以理学自命。素行尚属朴诚。谅非有心文过者可比。岂亦如此耶。再图中朱笔界画之处。据奏骆马湖与沭河相近。可以引洩湖水处所。详加看视等语。此处朕前谕即自见以为不可行。且未身亲经历。不必因朕偶尔意见所及。遂勉强查办。朕办事全无成心。惟求于运道民生。实有裨益耳。可传谕高斌、会同周学健、按近日情形。从长妥议。详悉绘图具奏。   ○兵部议准、漕运总督宗室蕴著奏称、浙省绍兴前帮、后帮、温州前帮、后帮、杭州前帮、后帮、此六帮素称丁疲事烦。最难办理。请照江南之例、改为繁缺。缺出。于通省漕卫千总内调补。从之。   ○调刑部右侍郎魏定国为吏部右侍郎。以左副都御史梅珏成、为刑部右侍郎。降兵部左侍郎陈德华为左副都御史以工部右侍郎嵇璜、兼管户部右侍郎事务。   ○以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宗室嵩椿、为正蓝旗护军统领。镶红旗满洲副都统雅图、署正黄旗护军统领。正白旗满洲副都统萨拉善、署镶黄旗护军统领。   ○旌表守正捐躯之河南扶沟县民周良柱妻严氏。   ○辛酉。谕军机大臣等、据管理万年吉地工程大臣议覆、山东巡抚阿里衮、办解临砖一摺。内称拣剩存津之砖。请仍照旧例。交与直隶总督。查于附近地方。或修建城垣庙宇。或河工闸坝桥梁等项工程。准其运用。仍照旧例。将价值银两、交东省还款等语。朕已批令依议办理。但此项驳换之砖。四十万余块。即或续加拣选。所余尚多。直隶地方、现在应修之城垣庙宇闸坝桥梁等项。共有几处。此项砖块于何处应用。较该省现购砖价低昂若何。可传谕那苏图、令其逐一查明具摺奏闻。寻奏、今年直隶河工。并无修建闸坝桥梁处所。各属亦无庙宇兴工。惟城垣现已开工者。定州安州、二处。未开工者涿州、丰润、及沙河巩华城、三处。砖所必需。但须于附近水次之工。方可运用。核计砖价运脚。较安州现用城砖、每折方一丈、可省银一钱零安州离津尚近、约可用临砖五万块。涿州、丰润、二处。俱水路可通。俟潘思榘、高山等遣人来直兴工时。令其计算量用。沙河巩华城、及定州、城工。离津窎远。均难运用。报闻。   ○又谕、著寄字与直隶总督那苏图、直省应行修补之城。共有几处。现在饬交徐杞、陈宏谋、陈德华、高山等修理之城工。约于何时告竣。若修理别处城垣。动用若干万银两之处。著查明具奏。寻奏、直属一百四十三州县卫城垣。连沿边关口、及紧要城堡。共计一百六十四处。除已修四十六处外。现在陈宏谋承修之定州。因匠值农忙。量给假期。约于明年夏间告竣。陈德华承修之安州。于明年四月内可完工。至徐杞承修之沙河巩华城、潘思榘承修之涿州、高山承修之丰润、俱未兴工。其余前督臣高斌任内估计城工。尚有二十处未修。共需银三十九万五千三百余两。其坍塌未经估报者。业已委员分路勘估。统俟报齐核计。分晰议奏。报闻。   ○壬戌。皇太后驾还宫。   ○上奉皇太后至观德殿、临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诣皇太后宫问安。   ○还宫。   ○加授科尔沁贝子品级镇国公达尔玛达都之子班珠尔、为二等台吉。   ○予赠署都督同知故四川重庆镇总兵任举。谥勇烈。   ○癸亥。上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奉皇太后居畅春园。   ○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谕军机大臣等、湖广总督塞楞额奏请、定民间争沙治罪之条。及失察宰牛之官员保甲处分二摺。朕已交部议。此等事件。乃民间所常有。固不当听其纷争违犯。而漫无章程。然亦非民间最关紧要之事。将来部议。固当酌其可行。量予覆准。但地方政务。立定章程。固易遵守。而行之则在乎人。若不得其人。虽有良法。亦具文耳。奉行故事。乃群有司之锢习。督抚身膺表率。务期使之钜细兼举。风流令行。乃无忝厥职。非仅立一法。去一弊。遂以为胜任而愉快也。塞楞额之为此奏。因所谓非之无举。剌之无剌者。幸而邀准。不过增一条例。不准亦无干系。伊任事数年。惟知自为保守。苟免无过。而于吏治民生之大者。何尝早作夜思。有所经营规画于其间。其平日之处心积虑。大率如此。观此二奏。与伊素习适相符合矣。著将此旨传谕知之。   ○甲子。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静宜园驻跸。   ○乙丑。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回圆明园。   ○谕曰、总督尹继善奏称、江南所有道缺。均系干练之员。方克胜任。从前发往之候补道孔毓琇、高衡、才具俱属中平。未便将就委用。请令归部。俟别省事简缺出补用。或改发别省以简缺题补等语。孔毓琇、高衡、二员。才具与该省道缺既不相宜。著送部引见。候朕另降谕旨。   ○又谕、朕前降旨将各省常平贮谷之数。悉照康熙雍正年间旧额。令大学士等、会同该部、查明妥议。但各省奏报常平仓存粜等项米谷。其乾隆十三年实数。尚未报部。若仅据从前所报部册查核。则十三年又有动用之项。统不足凭。可传谕该督抚等、将康熙雍正年间额数若干。及该省现年实存若干。粜借若干。现存粜价若干。查明确数。逐一分晰。即缮清摺具奏。俟奏到时。交大学士等、据所报存粜实在数目。会同该部妥酌定议。该督抚等务须确查速奏。毋得迟延并不得稍有舛错。   ○谕军机大臣等、尹继善所奏江西南丰县奸民饶令德在宜黄县唐荣发家、聚众结盟一案。前经开泰摺奏。已传谕尹继善、恐该抚于发奸摘伏。力有未逮。令尹继善会同开泰、留心确查。详加根究。不可存丝毫从宽从严之见。今据尹继善奏称、已严饬两司镇道。上紧勒缉逸犯。追起伪劄簿册。并勾结字迹。务期全获。一面将现犯提解江西省城。委干员严审。以便合商办理等语。此等案件。株连固为扰累。狡脱尤属养痈。务须彻底穷究。痛绝根株。不可使有一名漏网。以滋遗孽。而无辜之众。亦不容滥及一人。尤当速行结案。明正典刑。愚民方知警惕。不至浸淫邪教。可再传谕尹继善、令其会同该抚、详确审究。无枉无纵。宽严得中。以补开泰之不及。所有追出之伪劄簿册。并不法字迹。俱逐一固封进呈。毋得隐匿遗漏。   ○调福建建宁镇总兵薛瓀、为台湾镇总兵。海坛镇总兵袁政、为建宁镇总兵。   ○缓徵山东新泰、沾化、兰山、郯城、费县、沂水、高苑、安邱、诸城、济宁、临清、东平等十二县卫未完德常二仓蓆草脚价。及军粮里料等银。并临胊县未完德州仓麦折脚价银。   ○丙寅。以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德保、镶蓝旗满洲副都统英泰对调。   ○山西巡抚准泰疏报、平鲁县垦旱下地一十五顷三十六亩。   ○丁卯。谕大学士等、今岁蒙上天庥佑。直省奏报秋成分数。大概俱获丰登。朕心稍为慰惬。更廑虑者。向来每遇秋收。有司必乘时采买仓贮。以致市贾居奇。民苦贵籴。积年以来。米价日腾。未必不由于此。前经特降谕旨。令各省常平。悉准康熙雍正年间旧额。使民间多留升斗之储。庶籴食者不苦于踊贵。常平积贮。固属国家良法。然聚之官者多。则藏之民者少。今秋成虽稔。与其敛积于官庾。何如流通于闾井。可再通行传谕各督抚、遵照前旨。详悉查明各属常平现存仓谷。如果不敷旧额。许令斟酌采买。亦须派委能员。妥协办理。其已足旧额之州县。则令停止采买。勿转令新谷价昂。以妨民食。庶苍黎饔飱有给。共受上苍明赐矣。各督抚其善体之。   ○谕军机大臣等、据湖南巡抚杨锡绂奏称、近奉谕旨。因江苏米价昂贵。令江西拨运接济。苏属本年秋成即获丰稔。平粜买补。为数必多。价值未必轻减。湖南早中二稻。可望丰登。请动项买谷二十万石。运赴长沙移咨苏抚。委员领运等语。朕已批令照所请办理。又据江西巡抚开泰奏称、前奉派拨江苏仓米十万石。业经起运。今江西早稻收成甚丰。中晚二稻。亦均畅茂。米价渐平。除前拨十万石外。尚可备谷二十万石。碾米接济邻省。或仍运江苏。或另运别省。请旨遵行等语。朕思江苏仓贮。动缺颇多。湖南之二十万石运到。自可备用。但江省本年秋成光景。据尹继善等节次奏报。似尚可望有收。从前既有运到之十万石。今又有湖南之二十万石。若于该省米谷登场之后。酌量买补。似可无需再筹。则江西之二十万石。或仍留于该省。俟需用时再行拨协。谅亦可行。不必因江西之现请拨运。祇图目前有余。至后此需用。转致无从接济。著传谕尹继善、安宁、开泰、令其酌度收成情形。将应否拨运之处。就近会同妥商定议。具摺奏闻。寻奏、江苏户口殷繁。一年出产。原不敷一年民食。年成丰歉无定。若待需用时、远路拨运。恐缓不济急。江西素为产米之乡。各属仓粮充裕。应请一并拨运江苏。补入仓贮。得旨、如所请行。   ○谕军机大臣等、川省运粮一事。前因纪山所定价值浮多。传谕询问。据称、官运米石。定价每石十四两七钱。至民间雇夫出口。每名每月俱有帮贴银两。而官运军米。自出口抵营。除支给脚价外。每夫每站俱给口粮一升。两夫背米一石。即以口外二十站牵算。往回口粮。沿途台站。已开销米八斗是给军之米。大半耗费于运夫等语。查此案班第等尚未奏到纪山所奏。因此案乃伊自行陈奏之事。不无饰词回护。未尽确实。若果有此情形。则从前西北两路军营。粮饷浩繁。程途辽远。所有运粮脚价。尚不至如此之多。今以本省之米。转运本省即令山谷崎岖。何至艰难若此。看目下情形。未能克期奏凯。宿兵既众。食给为殷。长此不已。何以为继。大学士讷亲、身在行间。自必豫为筹及。或事不能中止。则筹兵必先筹食。或别有良法。或如从前西北军营之例。令范毓馪之子弟领资转运。可省官给之烦。而于军饷有济。亦应早为料及。是否可行。可传谕讷亲、详悉妥酌。速行奏闻。   ○又谕、据巡抚安宁、将江苏节年未完钱粮、及本年经徵己未完各数。分晰开单摺奏。内称、乾隆十二年分、现届奏销之新钱粮。扣至本年奏销止。除徵完缓带。实未完银三十二万七千有零等语。该省从前奏请、稽查旧欠。朕意即以为旧欠固应立法催徵。即或查办。亦未尝不可。不若现年钱粮。使其勿致拖欠。则以后年清年款。不复更有积逋。全在该督抚平日留心经理。所谓杜弊于事先。以免清厘于事后也。今江苏清查之案。尚未办竣。而本年钱粮又欠至三十余万。是一面清查。一面拖欠。前案未毕。后案复生。清查一事。徒自滋扰耳。于将来钱粮之完欠究有何益。转不若以清查之力。用之于本年之催徵。尚为扼要之法。安宁办理此案。多未尽善。著即传谕、令将本年所欠之数。何以又有三十余万之多。清查之法。何以不能使后此钱粮之无欠。一并详悉查明。具摺奏闻。   ○又谕曰、御史张惟寅条奏、刁民聚众抢闹等事。地方官应豫为查察。严加惩创。其有怠缓蒙混。致成重案者。请照山西之例、从重治罪等因一摺此等案件。如平时不能剪除稂莠。以安良善。即屡为申明。亦难保其必无。惟在地方官实力奉行。自不至于滋事。若一味因循。待其事发。始加惩治。原非禁恶于未然之道。今张惟寅既有此奏。可即将伊原摺钞录。通行各督抚知之。该督抚等、务须时刻留心。严为诫饬。董率所属。实力稽查。使刁徒敛迹。愚民皆知守法安分。庶于吏治民风有益。俟伊等奏事之便带去。   ○又谕、据安宁奏称、江省仓贮空虚。现在饬令各属探价平处所。将节年所存、及今岁现粜之价。按数买补。并令通盘筹酌。将粜价有余之州县。拨补不足之州县。仓储俱得有备等语。筹补仓储。自本计所重。但朕因近年米价日昂。再三筹画。以生谷止有此数。聚之官者多。则留之民者必少。不得不将直省常平谷数。斟酌变通。准康熙雍正间旧额。已经降旨通行。又经派拨江西米十万石。运苏接济。近又据杨锡绂奏请、买谷二十万石。令江苏委员赴长沙接运。更有开泰奏请、备拨谷二十万石。现在降旨、令该督抚等会同妥议。似豫筹之处。已为有备。且今岁江苏秋成丰稔。民食有资。稍宽轸念。若遽行买补。或致市侩居奇。价值骤长。是于有秋之年。仍受贵籴之累矣。可传谕尹继善、安宁、酌量所属收成光景。详悉查明。若旧额已足。即可不必采买。为闾阎留有余之粟。以裕仓箱。庶可望价值渐平倘于旧额实系未敷。必应补足。仍须照例采买亦当斟酌筹画。期于妥协。勿致张皇。以昂市价。该督抚等悉心会酌奏闻。   ○吏部议请定各部院衙门画稿章程。凡办理事件。务须满汉司员公同酌议。画押齐全。然后呈堂。除稿内注明患病出差、及各项事故。不行画押者。毋庸议外。倘有稿不署押。又无事故填注。后经查出。应将无故不署押之员。与署押之员。一例议处。其或不署押之员。本有出差等项事故。而同司之员。失于查明漏注者。准该员自行呈明。行查确实。免其处分。将失于查注之员。照遗漏造册例议处。得旨、此奏是。依议。   ○礼部奏万寿节行礼仪注。得旨奉皇太后懿旨。停止行礼筵宴。   ○国史馆总裁大学士伯张延玉奏、刑部侍郎梅珏成、暨伊子梅釴、编纂天文、时宪、二志。缮竣呈览。得旨、著庄亲王、侍郎何国宗、详细校对。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一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三年戊辰。闰七月。戊辰。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上还宫。   ○谕、据安宁奏称、江南总河周学健、于孝贤皇后大事二十七日甫毕。即已剃头。其所属文武官弁。亦皆剃头。内止有淮徐道定长一人、遵奉法度等语。前此福州将军新柱、到京陛见时。曾奏称、伊到淮安时。周学健因已剃头。恐被知觉。即借查河之名。避不相见。朕比时以周学健乃国家大臣。于名分攸关之处。自必深知而谨守之。断无此等悖谬之事。或系传闻未确。亦未可知。此外又有数人奏及此事。朕皆未经深信。今安宁所奏如此。是周学健丧心悖逆。不惟一已敢于犯法。并所属官弁。同时效尤。弃常蔑礼。上下成风。深可骇异。周学健自为翰林。沐朕深恩。内用侍郎。外用督抚。原非以其才猷经济、高出伦辈。不过因一时难于得人。即伊偏才小器。弃短取长。将就任用。稍资驱策耳。讵料伊目无上下之分。竟至如此。朕前曾降旨传谕各省督抚。未发觉者不必深究。原因微员人数众多。所犯又系重罪。一经查出。不容轻恕。是以姑从宽免。更不意封疆大吏。犹有如是者。实出意想之外。故屡闻人言。皆付之不信。然使周学健身负重罪。稍有知识。即应自行检举。乃处之泰然。希图蒙混掩饰。揆之国宪。实所难逭。周学健著大学士高斌、就近拏解来京。交刑部治罪。此事传闻已久。举朝大臣官员。岂概无闻见。乃无一人举发。外廷九卿召对尚稀。至军机大臣等、时常召见。亦未经奏闻。其意不过欲为之蒙蔽。以救伊重谴。试思朕果可蒙蔽之主乎。今朕降此旨。伊等能封驳执奏乎。现在交部治罪。部臣即汉人同年相好。尚敢以已之身家首领、为伊保全乎。又都察院御史给事中等。平时采听风闻。即细微未甚确实之事。动辄陈奏。今以周学健之悖谬。朕已屡有所闻。乃未见伊等片牍入告。明系伊等师生朋党之谊。固结弥缝。牢不可破。是以代为容隐。缄默不言。朝廷设耳目之官。以司纠劾。可如是之徇隐袒庇乎。即非尽出于党护周学健。亦必以为举发此事。将恐招致物议。人心至此。尚可问乎。皇考时、因朝臣结党蒙蔽。极力整顿。始得肃清。今汉大臣官员等。风气又复如此。扪心自问。能无愧惧乎。不特此也。满洲之托名科目好名无耻之徒。如尹继善者。身任江南总督。乃明知不奏。若非瞻顾同年。有心欺隐。则必以为若奏此事。于已有不美之名。其心更不可问。著交部严察议奏寻议、尹继善、徇隐瞻顾。曲法沽名。应照溺职例革职。得旨尹继善著革职。从宽留任。   ○又谕曰、江南河道总督员缺。一时不得通晓河务之人。从前嵇曾筠、以大学士兼任河道总督。今即著大学士高斌暂行管理。   ○谕军机大臣等、周学健违制剃头。现今拏交刑部治罪。伊籍隶江西。著巡抚开泰、即将伊家产逐一勘明。务必实力严查。勿令寄顿隐匿。开泰系科甲出身。向来以读书人自负。于师生年谊气习。未免瞻徇。此番若稍有回护袒庇之意。伊断不能保其首领。可并传谕开泰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