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451 页/共 1860 页
○又谕、金川之役。办理日久。未克迅奏肤功。总因绿旗兵丁羸弱成习所致。朕意欲添调满洲兵。始有攻取实效。并传谕傅尔丹知之。令以已意妥酌。并将彼处实在情形。及伊等从到彼处以来。所为何事。一一据实具奏。寻奏、臣自奉命来营。每次临阵督战。俱经大学士讷亲奏明。至我兵攻剿年余。贼所存精壮、不过二千余人。惟因地险碉坚。骤难取胜。臣拟请于云南、贵州、湖南、三省。及川、陕二省。调汉兵二三万。其奉天、宁古塔、黑龙江、三处满兵。惯于登山捷走。可调四五千人。再于京师八旗内调一二千名。俱于明岁四月内到营。臣等分派将弁统领。五月间乘势进剿。夏秋之间。可冀犁庭埽穴。报闻。
○又谕、讷亲久驻军前。朕已降旨、令同张广泗一同来京。傅尔丹暂行护理川陕总督印务。军务关系紧要。傅尔丹祗能办理军中事宜。其川省官民钱谷刑名等事。皆该署抚专责。且傅尔丹自不能如张广泗之久经外任。熟练地方事务。该署抚益当加意留心。可传谕尚书班第、务当绥辑兵民。整饬吏治。宁固边防。以副委寄。
○又谕、人臣陈奏事务。必矢诚实。若遇当奏之事。即应据实具奏。倘中无定见。有意揣摩。傍徨瞻顾。又复中止。皆非务实之道。闻尹继善因患病、欲请赏御医。并解任调理。摺已缮发。闻有申饬之旨。即行赶回。又据吉庆奏称、从前尹继善同安宁在山东地方。商欲奏请南巡。后因南巡有旨暂停。遂尔中止。及秋审至常。又与安宁相商。曾扎致吉庆筹办。并约在京口舟内面商。迨闻有策楞署理苏抚之信。乃不果行。后于吉庆起程时。遣人至宝应地方。札致吉庆。有南巡之请。若待吉庆回任会摺。未免太迟。日内拟即专摺奏请。吉庆到京。可以面陈一切之语。夫既欲陈奏。且已商之于人。而又自食其言。独归一已办理。迟久又不见奏到。其居心毫无诚实。即此可见。著传谕询问。令其明白回奏。
○壬戌。上至观德殿、孝贤皇后梓宫前奠酒。
○谕、朕阅四译馆所存外裔番字诸书。虽分类音译名物。朕所识者。西番一种。已不无讹缺。因思象胥鞮译。职在周官。輶轩问奇。载于汉史。我朝声教四讫。文轨大同。既有成编。宜广为搜辑。加之核正悉准重考西番书例、分门别类。汇为全书。所有西天及西洋各书。于咸安宫就近查办。其暹罗、百夷、缅甸、八百、回回、高昌等书。著交与该国附近省分之督抚。令其采集补正。此外如海外诸夷、并苗疆等处。有各成书体者。一并访录。亦照西番体例。将字音与字义、用汉文注于本字之下。缮写进呈。交馆勘校。以昭同文盛治。著傅恒、陈大受、那延泰、总理其事。
○又谕、御史赵青藜、上年典试湖南。复命时朕曾召见。觉其两耳重听。昨自山东查赈回京召见。则重听更甚。而精神亦觉涣散。且查赈四人中。尤属不尽心称职。著原品休致。
○癸亥。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幸圆明园。
○命直省布按两司照旧奏事。谕、朕恭阅实录。仰见皇考在御。以辟门明目为务。各省督抚及两司。皆令密摺陈事。道府中奏请者。亦派大臣接奏。以收兼听并观之效。又恐有洩漏互商之弊。丁宁告诫。至再至三。朕临御以来。道府等官。未有陈请具摺奏事。朕亦未有特命具摺奏者。诚以道府官职尚卑。自可不必。而两司为督抚之佐。任重事繁。仍准照常具奏。上年因言官有言、两司不当以地方应行之事。摭拾入奏。如实有事属应行。为督抚所格。许叙入摺内奏闻。部覆允行。自此而两司奏摺。遂渐寒蝉。夫督抚果能公正自矢。毫无欺隐。固不待旁人之纠察。若使稍有未协。而两司均得据实入告。则督抚亦有所防检而不敢恣。此亦互相觉察之一道也。两司方面大员。岂可缄默自容。仅以博督抚之欢心耶。即如塞楞额薙头一事。其本意竟欲始终隐讳。经杨锡绂屡次札商。以为不可隐讳。始行奏闻。塞楞额之事。有目共睹。何所容其掩饰。即不自奏。终必败露。然不因杨锡绂之固执。则彼终无具奏之意。假使虑及两司摺奏。伊亦知其必不能掩。或尚不致终于隐讳也。又闻尹继善夏间病疟。具摺请医。兼求解任调理。后闻有申饬谕旨。复于途次追回。此虽无甚关于政务民生。而居心之不诚。奏事之不实。即此可见。督抚之操纵由已。漫无畏惮。亦即此可见矣。两司奏事之例。并未降旨停止。应陈奏者。即照常具奏。但不得因此将应与督抚商办之事。率意入告。致与督抚意见参差。遇事龃龉。其陈奏之事。非批令告知督抚者。更不得私自洩漏。启通同徇隐之弊。总之皇考圣训。如日在天。朕不敢不勉。亦愿内外诸臣。时时提撕警省。以共襄朕不逮。
○又谕曰、吴士端所奏、各省战船。届大小修时。请令营弁办料鸠工。会同就近同知通判监修一摺。此奏虽为节省帑项起见。亦不无庇护文员之意。所谓知其一不知其二。即如所云商人一船。可经二三十年。营船九年。率即不可应用。不知国家立法。自应为人留余。不过戒其已甚焉足矣。讵可如商船自较锱铢耶。即如河工岁费。数至钜万。河员何尝不仰给于此。亦以当用而用。节省岂非美事。而朝廷立政。则当权宜。明季于一切经费。皆裁减靳惜。此如山西富户之固吝。有何足取。究之饱中贵之贪壑。今其寺墓林立。非取给于此乎。诚使各该管官留心稽核。工归实用。毋兹浮冒。则亦可矣。但各督抚不过照例核销。未必实心督察。嗣后著慎简干员。以察积弊。承修之例仍旧贯。吴士端摺并发。
○谕军机大臣等、据按察使吴士端具奏、浙省钱价昂贵。请增添炉座。购买铜觔一摺。钱文为民生日用所必需。吴士端在浙言浙。或该省炉座实须增添。铜觔不难就近购买。著传谕巡抚方观承、详察地方情形。如商铜除交官领价外。所有余铜犹可供局采办。及民间废铜器具。官可设厂收买。听其自行交易。并无妨碍。而官局成本。合之平兑价值。又可通融补苴。总不出一两之数。即应酌量办理。以平市价。以惠闾阎。著将吴士端原摺钞发。令方观承酌其可行与否。定议奏闻。此等事件。最宜秘密。即如京师钱文一事。甫交大臣筹办。尚未定议。而外间已有浮论。遂致市侩居奇。钱价转加昂贵。方观承于此事。尤宜加意斟酌。慎密办理。毋致洩漏。
○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傅恒等奏、查典籍浩繁。博综匪易。伏读御制盛京赋。义蕴既富。字数复多。应即以盛京赋清汉正文。缮写各家篆体。并请特简大臣。经理其事。遴选满汉儒臣。给之笔札。敬谨缮录进呈。得旨、我朝国书。音韵合乎元声。体制本乎圣作。分合繁简。悉协自然。唯篆体虽旧有之。而未详备。宝玺印章。尚用本字。朕稽古之暇。指授臣工。肇为各体篆文。儒臣广搜载籍。援据古法。成三十二类。且请以朕制盛京赋。缮成清汉篆文既广国书。并传古篆。足以昭示来许。著允所请即以傅恒、汪由敦、充总裁官。阿克敦、蒋溥、充副总裁官。慎简校对人员。速竣厥事。
○甲子。谕内阁学士董邦达丁忧回籍。将逾一年。著照从前尚书梁诗正之例来京在内廷行走。给与俸禄。服阕遇缺补用。
○谕军机大臣等、讷亲、张广泗调取来京。已令傅尔丹护理总督印务。军中一切机宜。督提二臣自应商同办理。但傅尔丹、岳钟琪、皆系弃瑕起用之人。今膺此重任。恐其各存意见于军务甚有关系。且总督任内。政务本繁。傅尔丹一人或有不能兼顾之处。尚书班第、原系命赴军前办事之员。于川省情形已熟。可即传谕令其即赴军营同办军务。务当留心调剂。令军营大臣等。协力同心。和衷任事。凡已有所见于军机有裨者竭力赞襄。不可稍分彼此。其巡抚事务亦即带至军前办理。惟查审案件。听其酌委司道代理粮运事宜。亦可就近与兆惠一同调度。其内大臣班第等、及侍卫人员。已降旨悉听傅尔丹节制调遣。可再传谕伊等。俾知师克在和。众心齐一。则大功易就。如班第等少有参差。即深负朕特派满洲大臣前往本意。所当共体朕怀。相度机宜。乘时奋勇。如能捣巢获丑。即可协同筹办善后事宜。周详妥协。以图久远宁谧。一并传谕知之。
○户部等部议覆、原任湖广总督塞楞额奏称、湖广民田。多系滨江。每一洲涨出。争执构讼。请嗣后凡业户坍地。报官勘明注册。遇淤涨沙洲。如系附靠某户之地涨出者。不得即令某户据为已有。仍令报官查明原坍若干。照数补足。此外余地。不许概行霸占。如从前并未报坍。即不准给拨。至隔江遥远之户。果系报坍有案。即将多余涨地。秉公拨补。若报坍户多。按先后以次照拨。倘坍户均已补足。尚有余剩。许召无业穷民。具呈认垦。给与印照。按则升科。以上俱令季终造报。俟五年大丈之期。再行履勘。造册报部。以定升除。倘未经报坍。与虽经报坍。而遇有淤洲。不行报官查拨。私自霸占者。除将淤洲入官外。仍将该户照盗耕官田律治罪。地主官不查丈明确。以致坍少补多。坍多补少。舛错不公者。查出将该州县官照官吏不用心从实检踏律议处。应如所请。至所称止许以本处之涨。补本处之坍。毋得隔县牵混之处。似未妥协。应令嗣后报涨报坍之案。如此属淤涨之地。实系彼处坍塌之数。上下对岸。显有形迹可据者。即委员会同地方官据实勘验。秉公拨补。从之。
○以兵部左侍郎王会汾、知武举。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刘纶、为武会试正考官。翰林院侍读学士顾汝修为副考官。
○广东巡抚岳浚疏报、乾隆十二年。垦复广、雷、廉、琼、四府属、额内荒地三十顷九十二亩有奇。广、肇、潮、罗、嘉、五府州属、额外荒地三十三顷有奇。
○乙丑。铸给云南维西协副将剑川营参将关防。从总督张允随请也。
○命礼部侍郎齐召南、为续文献通考馆副总裁官。
○江宁副都统噶尔岱降调。以参领富昌为江宁副都统。
○丙寅。谕、嗣后管理旗务之王等。遇有本旗引见人员。著照常带领引见。如系会同别旗带领引见。王等不必进见。著副都统等随同进内。
○谕军机大臣等、据尚书蒋溥具奏、常平仓谷分别积贮一摺。所称山僻处所。量为加贮。及积欠之区。豫为筹画。稍增旧额。并邻省彼此通融。互为协济之处。似亦因地制宜。俾兵糈民食。有备无患之意。著钞寄各督抚、令其各就该处情形。详酌妥议。具摺奏闻。
○又谕、吏部前将阿里衮题请调简之原任兖州府知府董承勋、带领引见。朕虽准其调补武定府知府。但看其人尚属去得。今该员请训。经朕召见。询以巡抚因何将汝调简。据云兖州府地当冲要。上年灾伤颇重。办理实有不能周到之处。案件亦不无丛积。巡抚据事稽核。是以题请改调等语。及问朕看汝尚能办事。巡抚将汝改调。是否失当。伊惟称察吏乃抚臣之责。甚属允当。可见该员胸中。尚非漫无分寸者。阿里衮平日识见。于知人一事。颇不惬朕意。上司之于属员。必黜陟公明。劝惩允协。然后足励群材而兴政教。若稍任意见。或为旁人所欺朦。致赏罚不合其宜。虽事在一人。而所属各员。皆不免志气隳颓。精神沮丧。此所关于用人良非浅鲜。著传谕阿里衮、嗣后务须留心。勉为公明。以副委任。并将董承勋调简缘由。附便奏闻。至外省督抚举劾属员。或一二人不孚公论。亦常有之事。总在平时加意慎重。毋致轻率取咎。朕因董承勋之事。偶尔论及。原无他意。阿里衮不必因此又生疑虑。即一并谕令知之。
○又谕、据索拜等奏、郡王珠尔默特那木扎勒呈称、准夷两次由阿哈雅克来藏。近又探得于阿哈雅克见有贼人踪迹。虽并无确信。不可不令兵丁防范。愿带经过战阵旧人。前往喀喇乌苏地方。训练彼处兵丁。防范一切。已令其前往等语。朕派大臣驻藏。特为藏地距京遥远。一切事宜。俾得就近妥协办理。唐古忒人遇有禀商事件。亦应酌其可否。确示遵行。从前索拜以猝闻硕翁土库尔踪迹。轻率办理。朕已屡经训饬。今果并无事端。而伊此奏、转若有意掩饰前非。况向日索拜尚以唐古忒人往往无事造端为言。则此次传言。安知非其捏造。乃竟不察虚实。隳其术中乎。索拜驻藏办事年久。此等情节。并不详审。糊涂乖谬已极。但已令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前往。无庸置议。索拜不必前往金川。著即速来京。副都统拉布敦、初到藏地。此事与伊无涉。嗣后益当用心办理。其有应指示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者。悉心指示。俾得遵循。务宜详慎体察。安辑地方为要。
○户部议、八旗大臣官员。赏给职衔。酌定食俸章程。一、凡经赏给职衔。派有差使。有自备资斧效力等字样者。均毋庸给俸。一、奉旨署任各员。无本任俸者。照署任给与。一离任候旨各员。旋经派有差使。令该旗将作何给俸处请旨。若系获罪降革。奉旨委办事务。未赏职衔者。停给。一、现任经制文员。赏兼大衔者。向照大衔支给正俸。兼支本任恩俸。应照旧办理。从之。
○以江苏苏松道陶士僙、为福建按察使。
○以直隶天津镇总兵傅清、为古北口提督。
○裁直隶九关台同知。从总督那苏图请也。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四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二十五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
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十三年。戊辰。九月。丁卯。上诣畅春园、问皇太后安。
○谕曰、黄廷桂著来京陛见。甘肃巡抚员缺。著瑚宝署理。从前张广泗因在军营。陕甘二省事务。不能遥制。曾令黄廷桂暂行料理。今瑚宝署理巡抚。著照黄廷桂之例。兼办总督事务。该部即行文该督等知之。
○谕军机大臣等、据准泰奏、东省节年出贷仓谷。自乾隆五年起。至十三年。除应停缓外。共应徵谷九十七万余石。本年正赋既蒙蠲免。当此禾黍告登之候。应令各属视收获之厚薄。谕令借户踊跃争完。不致随手花费。如果民力实不能全完。仍恳将未完之数。准至来岁收成清理。并请高梁与谷兼收等语。此亦因时制宜之一策。惟是东省连年歉收。上年被灾较重。多方赈济。始获安全。今岁秋成虽庆丰收。恐元气一时未能骤复。若令将数年积欠谷石。一时完纳。民力未免拮据。可传谕准泰、令其酌看地方情形。如果民力充裕。乘此丰收。及时完纳。以免日后追呼之扰。则令善为办理。若积歉之后。虽获有年。未能清偿积欠。则当据实奏明。酌量妥办。不得稍有勉强。再该省历年因灾出借口粮耔种数目。究系若干。亦令分晰查明。将来应如何办理之处。具摺奏闻。
○又谕、朕已降旨令黄廷桂来京。以瑚宝署理巡抚事务。将来黄廷桂陛见后。朕意欲授伊为两江总督。可传旨密谕令其知之。至地方一切武备。及重大事务。均关紧要。瑚宝初经署理巡抚。又兼管督务。恐其未能谙悉机宜。黄廷桂交代时。须将作何办理始能妥协之处。详悉告知。俾其有所遵守。不至贻误。朕看瑚宝人尚可用。但甘省边陲重任。是否能胜。并令黄廷桂据实具摺奏闻。寻奏、臣屡任边陲。于东南绝少经练。两江冲剧。恐难胜任。至瑚宝为人和平。任事实心。在甘年久。熟悉边隘情形、营伍兵防。但巡抚有刑名钱谷。抚辑化导之责。瑚宝果能细心讲求。稍加习练。亦可胜任。得旨、览奏俱悉。见朕后自有谕旨。
○又谕、前据索拜奏报、瞭望卡外行尘踪迹。即行知各边豫备。此事朕早决其不可凭信。后知果出于索拜之轻率妄报。甚属荒唐。已降旨令将各边豫备军储防范之处。速行停止。今索拜奏覆全属子虚。则边庭尤宜静镇。不可将此事复存于心。可再传谕黄廷桂、令其通行各边。使知前事果属讹传。毫无影响。各相相忘于无事。毋得稍有形迹。致生疑衅。
○兵部议准、调任宁古塔将军阿兰泰疏覆、巡察黑龙江等处郎中善宁奏称、黑龙江协领。照各省例兼管佐领一摺。请将宁古塔、白都讷、牲乌拉等处。俱照盛京、黑龙江、二省之例办理。至拉林、阿勒楚喀、若令协领兼佐领。实不敷用。应毋庸兼管。从之。
○额鲁特扎萨克多罗郡王额驸色布腾旺布故。赐祭如例。
○戊辰。上幸静宜园驻跸。至辛未、皆如之。
○谕军机大臣等、上下两江从前被灾地方。所贷耔种口粮。均经该督抚等题明分年缓带。但该处连年歉收。带徵之项。递年积累。为数孔多。今秋幸获丰登。其应徵银两米谷。势必并集一时。小民既须措纳本年地丁漕项。及积欠粮银。又应交还带徵借项。恐其力有不逮。或致拮据。朕甚为廑念。著传谕该督抚详察地方情形。如本年应徵缓带之数。尚属有限。民间犹可输将。自应照常办理。倘欠项积累。一年不能悉完。或当量为斟酌查办。俾无追呼之扰。而有完公之实。庶为妥协。并令将数年所贷耔种口粮细数、及缓带年分。开具清摺。一并奏闻。
○太仆寺奏、本年驾幸山东。派出八旗官员。领过本衙门并八旗驼只。中途倒毙。请勒限赔补。得旨、今岁前往山束。时至春令。行走甚急。较之别次不同。太仆寺八旗未赔驼只。著加恩宽免。
○大理寺少卿齐达色传旨。自后凡遇养亲事毕字样。俱写应补之日。
○贷云南云南、赵州、宾川、邓川、浪穹等五州县被水贫民。
○己巳。上阅兵。
○谕、国朝宝玺。朕依次排定。其数二十有五。印文向兼清汉。汉文皆用篆体。清文则有专用篆体者。亦有即用本字者。今国书经朕指授篆法。宜用之于国宝。内青玉皇帝之宝。本系清字篆文。乃太宗时所贻。自是以上四宝。均先代相承。传为世守者。不宜轻易。其檀香皇帝之宝以下二十一宝。则朝仪纶綍所常用者。宜从新定清文篆体。一律改镌。该衙门知道。
○调甘肃提督李绳武、为固原提督。以山西太原镇总兵海亮、为甘肃提督。
○调广州副都统霍启、为宁夏副都统。以参领曹瑞、为广州副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