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47 页/共 1860 页
○户部议准、江西巡抚陈宏谋奏称、通省孤贫口粮额数。请量为增减。计南昌、新建、高安、庐陵、吉水、安福、永新、临川、南城、贵溪、赣县、等十一县。原额一千八百八十七名。共应裁一百七名。所裁口粮。解司归入起运。奉新、宜春、万载、峡江、龙泉、宜黄、广昌、泸溪、玉山、广丰、都昌、彭泽、上犹、崇义、雩都、信丰、龙南、瑞金、石城、长宁、等二十县。原额二百六十七名。共应加一百七名。所加口粮。以癸亥年为始。即于各该县地丁银内动支。造入该年地粮奏销册内。具题查核。从之。
○己酉。上御紫光阁。覆阅中式武举射。
○诣皇太后宫问安。
○还宫
○赈河南永城、鹿邑、夏邑、柘城、上蔡、新蔡、西华、商水、郾城、郑州、新郑、淮宁、沈邱、等十三州县。水灾饥民。其不成灾之新野、汝阳、西平、遂平、项城、扶沟、等六县、俱缓徵钱粮。
○旌表守正捐躯之直隶省定州民张文臣妻王氏。
○庚戌。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中式武举一甲贾廷诏等三人。武进士及第。二甲周廷凤等十人。武进士出身。三甲张珍等九十七人。同武进士出身。
○辛亥。上视顺懿密太妃病。
○壬子。定满洲外用、先行考试例。谕曰、朕览给事中杨二酉条奏、内称满洲用为外任。恐伊等于子民之道。多未讲习。一日驱为民牧。有失闲检。顿罹参处。殊为可惜等语。夫天之生才。原不因地而异。从前满洲之未用府县者。因人数不多。仅足敷京员之用。今教养已及百年。人才数倍于前。登用之途。因而壅滞。夫内任外任。莫非王事。除授守令。正可使通民情。习吏治也。岂在京刑名钱谷之属。无一不办。而独不可办郡县之事乎。且在外督抚司道。皆可胜任。而独至郡县。乃不可乎。今之狡黠者。又谓朕之此举。为满洲生计起见。而满洲中之卑陋者。亦安于此而不以为耻。此实不喻朕意之至矣。今杨二酉称、以为满洲未谙子民之道。独不思汉人中、或系膏粱纨裤。徒事轻肥。或学究单寒。专心时艺。如农夫之菑畬耕获。商贾之懋迁有无。以及催科弭盗。听讼察奸。讲律令。防书吏、诸务。头绪纷繁。情伪百出。岂能一一通晓。亦不过延请幕宾。随时学习而已。朕每当月选。引见进士举贡等官。其中衰老迟钝者甚多。朕不过择其龙钟颓惫。全不省事者二三人。或令休致。或改教职。此外各员。因其需次多年。未有过失。不忍概令废弃。姑且试用。此等人岂能熟练政治。胜民社之寄。称循良之选。今所用之满洲。比之此等胜甚。况居官者。果能随地留心。即仕为学。识见自日增长。未有学养子而后嫁。此非圣人之明训哉。且满员之例。其用为道府者。先由堂官保举。用为州县者。皆系科甲出身。而考试履历时。朕必阅其文理。带领引见时。朕又看其人材。再三详审。可用者用之。不可用者仍复留京。岂至铨选非人。为地方之累耶。杨二酉又称、喀尔吉善参奏齐拉浑、宝平、一案。虽营弁非亲民之官。然地方治体。殊无二致。欲培植之。不可不求所以成全之。又称、督抚身任地方。固不可满汉歧视。稍示姑容。而于此等初任满员。必加意训勉。俾知鼓励。倘怙终不悛。当仍登白简。以儆官邪等语。杨二酉一人之奏。前后自相矛盾。盖彼胸中先有歧视满汉之见。故持论不得其平若此。如谓督抚护庇满洲。则喀尔吉善、满洲也。而参劾满属员。其不敢护庇。亦已显然。如因满洲有齐拉浑、宝平、之劣员。而遂谓满洲不可外任。则累年以来。汉人之以劣迹被参者。不知凡几。亦将谓汉人不可用乎。朕君临天下。一本大公。满汉臣工。视为一体。栽培倾覆。悉视乎人之自取。初无所容心于其间。即现任之督抚。亦未必有庇护满洲者。但岁月久长。贤愚不等。倘用出之满州。有沾沾以生计为念。而簠簋不饬者。朕必重治其罪。该督抚若稍有瞻顾徇情之意。即非公忠体国之大臣。朕一有见闻。必加以严谴。并将满洲外用之例停止。为督抚者。谅不肯以已身之功名。而博他人感悦。并阻将来满洲仕进之阶。是非爱之。实以害之也。杨二酉既有此奏。或将来应用府州县之员。其中有不谙文义。恐被幕友所欺者。亦未可知。著吏部于伊等未用之先。每年考试一次。朕派大臣检阅。分别优劣。进呈御览。记名候缺。其文理不通者。不准外用。如此、庶于吏治人材。均有禆益矣。朕恐内外臣工。不识朕意。特行宣谕。俾共知之。杨二酉原奏并发。
○宗人府奏、宗室副理官弘暹、天性乖张。事多悖谬。应严加处分。得旨、这所参奏甚是。著依议。不但宗人府之宗室官员。凡宗室之内。该衙门俱应不时稽察。如实不孝不弟之人。即照此严行参奏。以为宗室等戒。教训宗室。虽系朕躬之事。但朕日理万几。又安得有此暇耶。且宗人府即有族长之职。嗣后务体朕教养宗室之至意。时加稽察。严行管束。断不可怠忽。
○兵部奏、壬戌科武进士。补授侍卫。得旨、一甲一名贾廷诏、授为头等侍卫。二名李世菘、三名白钟骧、授为二等侍卫。二甲周廷凤、等十名。授为三等侍卫。三甲张珍、等十七名。授为蓝翎侍卫。
○免江南山阳、阜宁、清河、桃源、安东、淮安、大河、等七县卫、水灾地粮银三万二千七百四十四两有奇。
○赈直隶蓟州、鸡泽、西宁、三州县水灾饥民。
○赈山东邹县、续被水灾饥民。
○旌表守正捐躯之广东省增城县民、卢永振妻单氏。
○癸丑。定南漕耗赠、长免停支例。谕、前据漕运总督顾琮具奏、江南漕米耗赠。宜免停支一案。朕交大学士、会同该部议奏。旋据议称、停支之例。相沿有年。应仍照浙省之例办理。今顾琮摺奏、浙江与江南。情事种种不同。江省此案。始以军兴而议裁。继以欠粮而请复。自复给之后。已三十余年。现在全支。尚多拮据。若行裁减。则丁力既绌。转运维艰等语。旗丁挽运办公。朕所轸念。此漕耗一项。既有历年支领之成规。著照旧给领。永免停支。俾兵力宽纾。转漕无误。他省亦不得援以为例。该部即传谕漕运总督等知之。
○又谕、巡视南漕都隆额、著即速前往淮安。一应查年事宜。协同顾琮办理。
○又谕、保祝未到任之前。直隶提督印务。著宣化总兵官李质粹、前往署理。
○户部议准、闽浙总督那苏图奏称、近年台湾米贵。又遇偏灾。从前题定、每年拨运金、厦、漳、泉、米一十六万余石。递年压欠。积二十余万石。业经奏准、分三年运足。实缘内地需米孔殷。拨协必不可少。今给事中杨二酉、奏先实台仓。俟台仓既盈。再买运内地。将兵糈民食。无从措办。应仍照前拨运。毋庸更改。从之。
○礼部奏、十一月二十五日。恭遇皇太后圣寿节。应行庆贺典礼筵宴。得旨、奉皇太后懿旨。今年停止行礼筵宴。余依议。
○以通政使司右通政刘纶、为左通政。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励宗万、为右通政。
○以镶红旗满洲协领清保、为熊岳左翼副都统。
○赏恤广西遭风溺毙兵丁。
○甲寅。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工部议准、湖广总督孙嘉淦奏称、湖北连年水灾。现在亲行各郡查勘。自武昌一带民堤。多踞高而远水。故工程稳固。偶有残缺。俱令照例承修。其自安陆、至武昌、堤皆临水。自潜江以下、至沔阳、汉川、交界。二百里内。处处卑薄。必倍加培筑。今百姓现被水灾。力有不胜。若欲酌给口粮。以工代赈。不惟目前所需浩繁。且恐百姓之心。易生觊觎。将来应修工程。转致观望迟延。应令地方官分别确查。其未经被水、与被水稍轻、以及田少堤多之处。俱令照旧派夫。加筑坚固。其田多堤少、而又被水稍重者。量其夫工数目。即动支雍正七八等年、汉商公项余银二万二千两。借给修理。于明秋徵追还项。从之。
○又议准、湖广总督孙嘉淦奏称、湖北荆门州之关庙、郑家潭、等处。沙洋大堤二十余里。为荆州、安陆、二郡各州县保障。于本年六月溃决。臣亲往查勘。该处堤工。多有大溜顶冲之所。即将新溃之口。加意堵塞。以一线之堤。与大溜抗衡。终非万全。迤南一二里外。尚有古堤一道。长二十里。其上十里。当关庙之后。堤身尚皆高厚。可以缓修。下十里。适当郑家潭溃口之后。本身浅薄。况大堤新溃。更宜保护。必大加修筑。一律高厚。现今各处民堤。既奏请借支商捐余银二万二千两帮修。计此项借给外。尚有余剩。即修理此堤。如再不敷。现有武昌关口岸银。每年亦有余剩。可以动给。从之。
○命革职福建巡抚王士任、往军台效力。
○旌表守正捐躯之安徽省和州民蒋成科妻左氏。
○乙卯上诣寿皇殿行礼。
○诣皇太后宫问安。
○是月。都察院左都御史杭奕禄、理藩院左侍郎勒尔森、署直隶总督史贻直、会奏、奉命查彻庄头典卖地亩。共计一千二百余案。年岁久远。其中情事不一。如有应行变通之处。当商酌妥办。务使旗民两得其平。得旨、所见甚是。和衷详酌为之。
○署直隶总督史贻直奏、今岁直隶丰收。恐民间不知撙节。别图厚利。私开烧锅。现饬各属、遍加晓谕。得旨、欣悦览之。重谷禁耗。教撙节。惜物力。皆为政之最要者。与各属实力行之。至今年直隶虽属有收。而南方水灾特甚。朕岂敢不敬承天戒。而遽以此小稔为侈耶。
○直隶提督新授陕西巡抚塞楞额奏、采办陵糈米石。与其运至蓟州。莫若运至遵化。可省运价银四千余两。且自遵化运至陵寝。较蓟州亦捷。办理尤便。得旨、览。妥当之极。咨史贻直照所议办理。
○钦差刑部侍郎周学健、直隶总督高斌、江南河道总督完颜伟、会奏、查勘下江被水地方。俱陆续涸出。可令补种。得旨、览奏稍慰朕怀。所幸今岁节令稍迟。可以补种秋麦。然耔种为要。可与督抚等竭力妥办。
○钦差直隶总督高斌、江南河道总督完颜伟、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石林口漫水。现由微山湖导入运河。俱系清水。不致淤运。并开通竹络坝。分流入黄。宣洩甚畅。骆马湖水、亦渐消退。得旨、所奏俱悉。其运河挑浅事宜。白钟山宜回东速办。况石林口将次堵筑。可以无庸在工所矣。
○又奏、石林口已紧赶进埽。因口门收窄。逼水汹涌。复汕刷四十余丈。臣等急将刷通处、趱筑坚固。不使刷宽。仍从东坝进埽。约十一月方能告竣。得旨、汝三人同在彼。而尚致有此失。朕为汝等羞焉。
○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奏、接读河臣完颜伟恭录谕旨。以臣等屡次摺奏。有归咎河臣之意。恐未能和衷共济。致妨公事。臣与河臣完颜伟、并无意见不合。且完颜伟到扬。臣尚语以上殿相争。下殿不失和气。始为事君交友之道。完颜伟亦以为然。缘臣初任两江。受事后即值水患。未知河工向来办理之法。此实臣之无知处。若必归咎河臣。臣身任地方。又安能辞其责。得旨、览。必如韩富之忠诚有识。然后可语此。岂人人所可假者也。若不勤理政务。实力拯救灾黎。而空谈道学。实属无益也。
○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安徽巡抚张楷奏、前奉谕旨。甄别所属知府。今会同察核。分别更调降改、及应留原任。据实奏闻。得旨、知道了。若谓奉行一次上谕故事。则非朕澄清吏治之怀矣。岂此后之知府。有不称职者。汝等即可不留心乎。
○江苏巡抚陈大受奏、淮、扬、徐、海、等属。现办正赈。东省拨协漕米十万石。已运赴灾邑趱给。所需赈银。请先动库项。拨解淮、徐、两府备用。俟江西、浙江、拨项归款。得旨、所奏俱悉。
○又奏、淮、扬、上下河。积水已退。酌借耔种。并令广种杂粮野菜。以佐艰食。得旨、如此留心办理。甚慰朕饥溺之怀。
○又奏、严缉藉灾贩私之枭徒。暨密察积枭窝藏处所。豫为处置解散。至各处流民。有过江赴丰稔地方趁食者。饬各属听其自便。随地安插稽查。得旨、所奏俱悉。
○漕运总督顾琮奏、筹办漕运事宜。一、饬州县亲收漕粮。以免胥役藉端累民。一、杜卖富签贫。包丁代运之弊。一、受兑未经开行之帮船。速催开行。一、粮船过淮之后。分员催趱。以速漕运。一、河道旧有横浅。豫为疏浚。以免阻滞。一、严催疲玩丁舵逗遛。一、汛地绵长之处。酌添浮汛。一、各闸俱照漕规。随时启闭。一、江、广、漕船。携带竹木。限地解卸。一、回空三升八合余米。速给副丁。以济回时食用。得旨、如此留心。方是。仍须妥酌实力为之。
○江南苏松镇总兵张天骏奏、海外汛兵。非同内地有保甲之稽。关津之诘。全藉巡哨船只防范。不可概行彻回。得旨、所奏俱悉。实力稽查可也。
○江南狼山镇总兵陈伦炯奏、江省查赈事宜。已通饬被水各营。协助有司料理。勤加巡逻。臣俟水势平定。地方稍宁。即赴淮扬一带巡阅。得旨、诸凡俱属妥协。已授汝为浙江提督矣。汝其勉之。至一应料理之事。告之新任林祖成、令其照此加意实力为之。
○江西布政使彭家屏奏、通省平粜、及拨运米石。本年应行买补。共三十七万六千五百七石零。惟时价日昂。若听州县官畏难不买。则仓谷空虚。若必令照先年定价。则实属不足。累官必至累民。惟饬令斟酌时价。据实从公。与民间交易。务期官民两全。储贮充实。得旨、所见甚是。妥协为之。
○又奏、查赈南昌一带情形。得旨、所奏俱悉。此等奏报。惟应以实。不可稍有粉饰也。
○浙江巡抚常安奏、传奉谕旨。以臣办理诸事。不能振作。闻命渐悚。窃思补过。得旨、勉力为之。非章奏所可了事。亦非一番振作。应承奉旨故事。所能胜任而愉快者也。
○又奏、提标中军参将杨世元、经原任提臣裴鉽题参。兵丁争送米粮。积至四十余石。象山协副将李士宏、于案内附参。铺户亦欲为之罢市。臣已饬地方官、速查确实。严行审拟。得旨、所见甚是。此风皆德沛酿之。不可不革。
○又奏、缉获私贩内米七十八石赴洋之奸民。得旨、是。应如是留心稽查者。
○福建布政使张嗣昌奏、福、兴、泉、漳、四府。上年暨本年平粜。未经买补各谷、约共四十六万五千九百余石。现在设法买补。尚缺二十万石有奇。然明春青黄不接之时。尚可稍资接济。得旨、所奏俱悉。地方有司。视积谷为畏途。若汝等再不留心。则仓谷无足额之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