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48 页/共 1860 页

○福建海坛镇总兵黄锡中奏、阅视官兵情形。得旨、所奏俱悉。然闽省武备。甚属废弛。兵丁不守法纪。汝应加意整饬可也。   ○又奏、督巡期满。海疆宁谧。得旨、所奏俱悉。平日亦应留心。不可以满巡期而有懈也。   ○湖北巡抚范璨奏、黄梅、广济、一带。毗连江省。为流民入境之所。原应照例赈济。但楚省本境。亦被偏灾。仓粮不敷拨赈。应将制钱照银折给。俾在本处买食。统俟事竣。动云公项报销。其有愿回本籍者。照例资送。不愿回籍者。赈至来岁三月终。随地安插。庶流民不致失所。而本境办理画一。亦无人众滋事之虞。得旨、所办虽妥。然须查察属员。使无冒滥方可。   ○湖北巡抚许容奏、及时督修被水堤塍情形。得旨、办理甚妥。知道了。   ○河南巡抚雅尔图奏。接准部咨。令拨粟米二十万石。运赴江南备赈。臣思若专在各属派拨。恐存贮无几。明岁借粜无资。有妨本地民食。谨按各属积贮多寡。拨谷碾米。共足前数。以十五万石、运贮颍州各属。五万石、拨给凤阳各属。至豫省运过仓粮。应俟明春麦收后。酌动正项。买麦收贮。易谷还仓。如一时未能买齐。亦于秋成后买还。得旨、所办甚妥。知道了。   ○山东巡抚晏斯盛奏、兖州府属、被水灾民。今虽得赈。仅资目前糊口。必须先期采买麦种。俟播时借给。至兖、沂、等属。本境内现有被水灾黎。而时届隆冬。江省饥民。复纷纷来集。不惟一邑仓廪有限。且恐滋事。应将被水最重之鱼台、滕县、各留养二百名。以次之金乡、济宁、峄县、各留养三百名。其余州县。俱留养五百名。如留养已足。即令该州县给以口粮。移送接壤之邻邑。邻邑数盈。再移送未盈之邻邑。统俟春融。资送回籍。得旨、所见甚妥。难为你甚。应实力办理。   ○又奏、临清关所徵之铜补、商补、二项。系于正补外加增。并非原额则例所有。亦无题准增收之案。请长远革除。以苏商困。得旨、俟汝至京时。与部臣面议。   ○河东河道总督白钟山、奏报趱堵石林口情形。得旨、知道了。今年挑浅。不比往年。石林之水。恐碍运道。可寄信与顾琮等、一切应留心、以慰朕忧。   ○又奏、泇河厅属之运河纤道。现在水渰弥漫。应设法修垫。其微山湖、临湖土石工程。水退后难免残塌。应酌量修补。黄河南岸胡家屯、黑堽、二处。溜近堤根。应加帮里戗。北岸荆隆、杨家桥、等处。最险要。应多贮料物。以备修防。得旨、所奏俱悉。   ○又奏、济宁以北运河。今岁原应照例、于十一月初一日煞坝小挑。但淮、徐、等属。现拨运赈米。酌缓十日。定期于十一月十一日煞坝。犹恐米船来迟。至期未能全数过济。已严饬各员趱运。至今岁虽系小挑之年。因伏秋汶河各山水涨发。淤淀颇多。必须一律深浚。俾重运遄行无误。得旨、知道了。应如是办理者。   ○山西巡抚喀尔吉善奏、晋省舟楫不通。今值丰收。应广为储备。现共添买加买谷一十七万石。于节年耗羡项下动给。得旨、所奏俱悉。应如是留心者。   ○护理西安巡抚署布政使帅念祖奏、延安府丰收粮贱。应及时采买。其余各府州所属。收成八分以上者。如有旧欠仓粮。及应采买粮石。即催买完备。其收成五六分者。均请暂缓。俟来岁麦熟后、酌量催徵采买。得旨、所奏俱悉。   ○陕西凉州镇总兵王廷极奏、与抚臣黄廷桂会商事宜。一、边储为河西第一要务。必当先事绸缪。一、番夷界址。宜急为清理。一、边地民情。当于抚绥中寓以理法。一、边隘险要。不可擅议开通。得旨、所奏俱悉。   ○甘肃巡抚黄廷桂奏、甘省市集谷多。已将原派采买数目买足。伏思积贮最要。今既谷多价贱。自当不拘原数广买。俟价昂、即停止。得旨、所见甚是。嘉慰览之。   ○又奏、口外地方。多藉牧养为生。查安西所属。自沙州、赤金、迤南山、等处。距镇远城。远者二百余里。近或百里、数十里。水草甚多。北则各卫所地方。广有湖滩。俱可牧放。今安西兵粮。需用浩繁。供支不易。已动项采买羊一万只。发五卫所牧养。俟三五年后。孳生蕃息。择口齿老者。酌量按季搭放兵粮。便可扣存粮石。以资储备。得旨、甚善之举。妥协为之。   ○驻防哈密安西提督永常奏、夷使吹纳木喀等、自哈密起程赴京。所带货物。恳恩准其在肃交易。并派文武大臣照料。得旨、军机处已议准矣。汝查办可也。于伊回去时。将朕恩晓谕之。   ○四川巡抚硕色奏、口外乍了所属地方。番民共一百八十六户。所种青稞。俱被雪霜打坏。虽不能同内地编氓。一体优赈。然久经向化输诚。亦应就近酌动军需银两。分别赏恤。得旨、口外难夷。随时酌赏。亦无不可。但郭罗克近经抢夺行旅。而汝等不能讨。恩威并用之谓何。与松潘总兵等、共留心料理。以靖地方。毋姑息以酿害。毋欲速以偾事。慎之。   ○广西巡抚杨锡绂奏、民间晚稻登场。得价即行粜卖。不知多留有余。而有力之家。又藉此屯积。至来岁青黄不接时。图重利卖与客商。已檄饬各属。劝民珍重盖藏。亦不得屯积居奇。再种稻之外。并不知兼种杂粮。每多旷土。亦责成各地方官劝种。其缺乏耔种者。酌量借给。得旨、谷乃民天。应如是留心者。   ○又奏、缉获桂平县奸民施广盛等、煽惑愚民。敛银给劄。已加严讯。务获余党。得旨、是。此等恶风。所宜严禁。   ○署云南总督印务巡抚张允随奏、会勘金沙江通川河道。实可开修。得旨、既可开通。可详酌妥协为之。以成此善举。   ○又奏、滇省丰收。劝民各崇节俭。以裕盖藏。得旨、览奏曷胜欣慰。至节奢禁耗。尤为有年之要务也。   ○贵州总督兼管巡抚张广泗奏、酌筹采买屯苗余粮事宜。一、各屯军收获余米。请照时价。官为收买。每户一石。约计年可得米八九千石。一、各屯百户、总旗、小旗等、年给米石。折给银两、将米石存支兵米。年可得米四千余石。一、各屯户每年上纳屯粮。亦官为收买。凑支兵食。年又可得米一千余石。一、新疆各苗人。数年来每种粳米杂粮。可就近收买。且苗疆兵丁。亦有能食糯米者。亦可酌买。搭支兵食。年又可得米数千石。如此多方筹画。每年共可获米二万余石。再现议新疆共裁减兵一千六百余名。俟一二年内。裁减足额。又可节省月粮五千七百余石。嗣后楚、粤、二省。每年祗须运米一万余石。即敷供支。现在动项试买。俟买获若干石。即飞咨楚、粤、二省。于来年额运四万石内。照数减运。如此递年采买。祗视上年买获若干。以定下年减运之数。帑项既可节省。于苗疆邻省。两有禆益。俟再行之数年。苗疆日益奠定。兵食尚可酌减。且屯户生齿日繁。种植益广。则产米渐多。收买自易。苗疆兵粮。即就苗疆筹济。庶楚、粤、二省。稍可息肩。得旨、所见甚属妥协。然行之苗疆。尤应酌其轻重。而不可徒为节省之见。则善矣。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七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八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七年。壬戌。十一月。丙辰朔。谕、戴临从前因其懒惰。朕曾降旨永行停俸。今著赏给原俸。嗣后若仍然懒惰。不思黾勉供职。不但停俸。必将伊从重治罪。   ○大学士等奏、陆续恭进明史纲目稿本。谨先纂辑明史前纪。自元至正十五年起。迄二十八年闰七月止。凡二卷。恭呈睿览。臣等愚见。以前纪之作。虽为明祖追叙。以著王业所由。实亦与续纲目并行。以补元纪之缺。事可参观。义须互见。兹于分书事迹。一一详核。行文用追叙体。总称明祖。若其始为大元帅。及自立为吴国公。大书皆从僭号之例。以其时元季玉步未改。天王正朔有归。明虽兴王。何逃名分。盖既别为一书。则体例无嫌小变。而不恕其僭号。则褒辞弥则大公。伏候圣明裁定。再自洪武元年以后。纲目正文。事关胜国遗踪。盛朝殷鉴。凡主德之隆替。国是之善败。物力之衰旺。民风士习之淳漓。纪载并务详明。褒贬尤宜矜重。查现在各分修官稿本。次第就绪。臣等递加点勘。陆续进呈。兹先具洪武元年八月迄十月止。拟定纲目凡三卷。并呈睿览。嗣后每次进呈。拟以十年、或二十年为率。缘臣等虽裁取众长。虚心檃括。而体追笔削。自信良难。惟我皇上远绍经心。夙精史鉴。增损予夺。随宜训示。俾得以次酌改。统归至当。用成完书。垂示无极。又史氏之疎。不惟挂漏。或冗或复。所在有之。故有一事当分见数条者。有数事当并入一条者。有后事当豫为立案者。有前事当从后追叙者。是必统观全书。乃可施以别择。臣等于陆续进呈稿本之外。倘有所见。另摺奏闻。得旨、朕材谢知古。学未通经。当此史笔之公。实恐目光之眩。至明祖前纪体例。诸卿所见。与朕意同。盖大君臣子。名分不可逃于天地间。僭号兴王。予夺严乎辞语内。敢曰继春秋之翼道。于此昭来兹之鉴观。我君臣其共勉之。   ○又奏、土默特蒙古。生计艰难。多有典出地亩。应酌筹久远资生之计。从前喀尔吉善、请令民人纳粮。分给蒙古。并将未垦之地。招民耕种。经臣等议令该抚、会同该将军都统、妥议具奏。今该都统吉当阿等会议、以量徵官银。为数无多。不敷散给。转启民人久远侵占之弊。惟当定以年限彻还。使民人不致亏本。而蒙古得复原业。应如所议。按原价定限退还。均匀分给蒙古。自后不许复行典卖。违者按例治罪。再土默特地土。本系恩赏游牧。从前既未均派。任有力者多垦。则侵占既多。无力之人。不得一体立业。今吉当阿等、议以地多之人。酌量拨出。分给穷苦之家。据称官兵喇嘛等。俱各悦服。亦应如所议。令地多者量拨五千顷。将家口众而地亩少、及无地之蒙古等。按口分给。立业耕种。将来年满。彻回再行均分。至未垦草地。原恐其荒弃。是以招民垦辟。今既称土默特两旗蒙古。并各喇嘛沙弼那尔等。牧厂不甚宽裕。且各扎萨克游牧处之民人蒙古。及喀尔喀贸易之马驼牲畜。皆赖此牧放。若将草地陆续招垦。必致侵占牧所。于蒙古未便。仍当禁其耕种。亦应如所请。从之。   ○兵部议准、署直隶总督史贻直奏称、天津镇标中军游击。兼管左营。并辖汛务。实属纷繁。其兵马钱粮。军火器械。应将左营夏口守备。彻回管理。所遗夏口河务漕务。令右营派出外委把总一员。并酌留夏口汛马兵五名。驻劄催趱。就近归并右营管辖。其余夏口汛马守兵三十三名。彻回天津差遣。至左营所属盐山、南皮、薛冯、等汛。拨归右营游击管辖。其右营原管之马厂、青县、兴济、三汛。拨归左营四党口守备。就近管辖。仍将各汛改归管辖事宜。造报备核。从之。   ○停徵山东济宁、滕县、峄县、金乡、鱼台、邹县、临清、等七州县卫、水灾旧欠钱粮。其本年漕粮。及改徵黑豆。俱缓徵。   ○加赈湖北汉川、沔阳、天门、荆门、云梦、江陵、监利、襄阳、枣阳、谷城、宜城、光化、等十二州县、水灾饥民。并酌借耔种。   ○丁巳。户部议准、河南巡抚雅尔图奏称、本年起运明岁蓟粮。轮值山东。豫省若必拘泥向例。令东省运往。恐误江南民食。已檄饬粮道、在豫省运通漕粮项下。照应运蓟粮额数运江。并咨东省、将应运蓟粮。改运通仓。甲子年蓟粮。令东省补运。至蓟粮定额。每年四万七千二十余石。今运江四万石。尚存七千二十余石。若另运赴蓟。则款数畸零。且需专员押运。伏思江南赈济。需粮孔多。而古北口一带丰收。添买甚易。谨照原额。于运通粮石内。拨出四万七千二十余石运江。所有不敷陵糈七千二十余石。恳交古北口提臣买补。得旨、依议速行。   ○兵部议奏、先经前任漕运总督常安奏称、应禁运丁收养军犯。以免累丁误运。并请敕下外省督抚、各就本省情形。将发配军犯、作何收管养赡之处。奏明请旨等语。臣部移咨有漕之江南、山东、河南、江西、浙江、湖北、湖南、等省督抚。令各将本省情形奏报。今据陆续覆到。查各省立法。互有同异。均未斟酌尽善。惟乾隆二年七月内。九卿议覆、原任福建巡抚卢焯条奏内称、嗣后收到军流等犯。不分新旧。均派各州县安插。如年逾六十。不能食力。拨入养济院。按名给孤贫口粮。或年未六十。成笃疾者。一体拨给。其挟有微资。习有手艺者。听各自谋生。交地保收管查点。若少壮军犯。实系贫穷。又无手艺者。初到配所。各地方官、就近酌量安插管束。按该犯本身及妻子女。每名每日、照孤贫例给口粮。以一年为止。于各州县仓谷项下支销。一年后、该犯于风土人情渐熟。不难自食其力。再此辈年力强壮。尽可使用。各州县有驿递之处。一切应用人夫。酌拨少壮、并无资财手艺者充当。给应得工食。交夫头管束。该管官仍行查点。无驿地之州县。公用夫役。均令一体充当。日给工价。毋许胥役克扣。如此、则安置得所。就近亦易稽查等语。覆准在案。是军流各犯。若何管束养赡之处。闽省例极周详。现在直隶省、已照此办理。而山东、河南、湖广、江西、江南、浙江、各督抚所议。俱有请照闽省之例之说。应即令仿照画一办理。其所需酌给米粮。有存贮仓谷者。在仓谷项下开销。无存贮仓谷者。在存公项下支给。并于每月朔日、该管官查点一次。则军犯既无失所。运丁亦不致派累。俟命下。移咨各省遵行。从之。   ○戊午。御史熊学鹏奏、兵部常有大学士等封寄各省督抚书字。随到随发。仅该司员一登草簿。并不汇数稽查。日久恐滋弊端。请敕下该部、将每月寄书字若干件。某日某件。封发某处。或照常飞递。或昼夜兼行。逐月缮摺进呈。得旨、如所请行。下部知之。   ○停徵奉天承德、辽阳、海城、锦县、广宁、等五州县、水灾额赋。   ○停徵湖北沔阳、均州、嘉鱼、汉阳、汉川、黄陂、孝感、黄梅、广济、武昌、武左、蕲州、等十二州县卫、水灾额赋。   ○赈浙江瑞安、平阳、二县。及温、台、玉环、沿海地方。双穗场荡地。水灾饥民。并借给耔种。其瑞安、平阳、双穗场荡地。田禾损伤。停徵本年地丁场课。及南米本折钱粮。   ○加赈湖南湘阴、长沙、益阳、巴陵、华容、武陵、龙阳、沅江、安乡、等九县水灾饥民。   ○己未。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以广东按察使潘思榘、为浙江布政使。江苏粮道李学裕、为广东按察使。   ○庚申。谕、国家设兵。所以卫民。而将弁则又管辖兵丁者也。各宜整饬营伍。操练骑射。修葺器械。精熟技艺。且时时训诫。俾之有勇知方。凛遵法度。一切地方事务。不得越俎干预。斯为能称厥职。乃闽省向来武备废弛。兵丁久染恶习。而武弁又复袒护姑容。遂至肆无忌惮。即如漳浦县杀死知县一案。子龙小刀会内。即有兵丁连结。此则干犯法纪之尤甚者。朕又闻得彼地积习。如会盟结党。逞凶聚殴。并造作匿名揭帖等事。或有兵丁串通。或系兵丁诬捏。凡属百姓之作奸犯科者。多有兵丁在内。至参、游、都、守、等官。并不将如何训练。禁约兵丁之处。禀报该上司。惟将地方琐屑之件。朦混具禀。以为挟制有司之具。无怪乎兵气日骄。目无国宪。重为官民之害也。著该督抚提镇等、严饬各将弁。自今以后。务令约束兵丁。申明条教。俾洗心涤虑。痛改前非。倘再有百姓不法之案。营兵在内指使牵连者。发觉之日。将该管弁员、即行紏参。从重议处。决不宽贷。该部即行文闽省。使众知之。   ○太常寺奏、向例大祀圜丘坛。于祭期日出前九刻请驾。今十一月二十六日冬至大祀。前期一日。驾诣斋宫。祭日由斋宫诣坛。或于日出前三刻四刻请驾之处。请旨遵行。并拟于请驾前一刻。恭请神位。皇上由斋宫乘辇。不入更衣幄次。至铺设棕荐处。降辇升坛。祭毕。出昭亨门乘辇。得旨、南郊之日。著于日出前五刻请驾。即于是刻、恭请神位。朕于斋宫仍入更衣幄次。候安奉毕。诣坛行礼。余依议。   ○辛酉。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太和殿、皇上升座。所设中和韶乐。祗有笙四。箫二。笛二。殿廷高敞。惟闻钟鼓之声。查明会典所载乐器。笙十六。箫十二。笛十二。较多数倍。虽损益随宜。不必举前代为例。但金革二音。独出众乐之上。余并不扬。应请笙用八。箫用四。笛用四。庶几克谐。歌工二名。亦似太少。请增为四名。并请宫内应用中和韶乐之处。一体添设。其乐器或交与造办处。或交与工部成造。即发与律吕正义馆、校正音律。现今尚未成造之前。内外互相借用添足。得旨、依议。乐器著律吕正义馆成造。   ○王大臣等议奏、前议拨满洲兵一千名。往拉林、阿勒楚喀、耕种。所有办理起程。建造房屋、仓廪、垦荒、积谷、设立虚职骁骑校、乡长、管辖。已酌定六款。交钦派之侍郎三和、副都统巴灵阿等、前往办理。今三和、巴灵阿、会同该将军鄂弥达、酌议应办事件。二年内可结。所有移驻之满洲等。俟九年秋季。令其起程。并胪列七条具奏。一、请将此一千满洲。分为左右十六村。就各庄分给地亩。每村凿井四眼。再共建官署二十一间。副都统、住房三十六间。地十二顷。协领、住房十八间。地八顷。满兵住房五千间。即拨白都讷、三姓、二处兵三百名营造。派协领一员。章京九员监修。其匠役工食银、照伊屯地方兵房之例。每间银三两三钱。一、建造之木料。即令派出之白都讷、三姓、兵丁等。于本年十月间。在拉林河源处砍伐。明年河冰融化。即顺流运致。茅草、亦于拉林河口附近处割取。至伐木及建造各员弁。每人月给盐菜银二两。兵丁等日给盐菜银三分。一、给与满洲地亩。前经王大臣议、遣吉林闲散余丁。与驿站壮丁等开垦。吉林等处余丁。多年幼不能耕种。驿站壮丁。各有差使。请派吉林乌拉兵八百名。阿勒楚喀兵二百名。驿站夫五百名开垦。日给口粮盐菜银四分。并择熟悉耕作之吉林官五员。领催三十名。官员月给盐菜银二两。领催日给盐菜银三分。一、垦地兵丁站夫等一千五百名。应采买耕牛一千五百头。额外采买一百头。疲病补给。请自本年十二月初一日买起。至明年正月三十日止。照例每头价银七两。日饲草二捆。料一升。用时加料三升。俱照时价采买。每牛三头为一具。共计五百具。初年可开田一千二百顷。次年仍耕成熟地亩。每具止用牛二头。计剩牛六百头。再派六百人加垦。约得五百顷。俟移驻之满洲到时。每人按所垦地亩匀给。并与耕牛。其余地亩。随力开垦。一、移驻之满洲。既归入阿勒楚喀八旗。每旗补委虚职骁骑校一员。每庄补放七品乡长一员。请给虚职骁骑校地各五顷。乡长地各四顷。过三年后。遇有本旗骁骑校缺出。将虚职骁骑校、与本处领催等。一体补放。虚职骁骑校缺出。于七品乡长内拣放。乡长缺出。于移驻之满洲内拣放。此一千人内。如有情愿当差者。亦过三年后。俟各佐领下披甲人缺出。与彼处闲散幼丁、一体挑取。一、养牛五百具。初年可得谷四五万石。下年耕种熟田。又可得谷八九万石。再六百人加垦。约可得谷二万石。请照吉林乌拉永宁仓例。建仓一百二十六间。一、移驻之满洲。如遇红白事。未免拮据。请动吉林库银一万两。交殷实才能官员。每月生息一分五厘。俟移驻满洲到时。本利并交副都统生息。照吉林等处例赏给。其赏余银。遇年谷丰登。一时不能粜卖。即照时价籴谷贮仓。以备荒歉。均应如所请。从之。   ○壬戌。谕、今年畿辅地方。秋成丰稔。米粮饶裕。正当撙节爱养。以备将来之用。朕闻私开烧锅者颇多。盖愚民无知。止贪目前小利。而不计日后之匮乏。著署督史贻直、严饬所属。实力禁止。毋得视为具文。其他省丰收地方。该督抚应一体遵行。   ○加赈山东胶州、平度、兰山、郯城、安化、诸城、昌邑、潍县、高密、德州卫、等十州县卫、水灾饥民。并借给耔种。缓徵旧欠钱粮。其本年应徵钱粮。各按被灾分数。分年带徵。   ○旌表守正捐躯之山西省阳曲县民宋发富妻刘氏。   ○癸亥。赈甘肃狄道州、皋兰县、西宁县、雹灾饥民。并赈狄道州、通渭县、水灾饥民。   ○准噶尔部人特霍通、寨音察克、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