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 第 249 页/共 1860 页

○甲子。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遣官祭先医之神。   ○命邻省敦拯恤。以佐转输。谕、天时有雨旸。地土有高下。而年岁之丰歉因之。以天下之大。疆域之殊。歉于此者或丰于彼。全赖有无相通。缓急共济。在朝廷之采买拨协。固自有变通之权宜。断无有于米谷短少之处。而强人以粜卖者、若有收之地。商贾辐辏。聚集既多。价值自减。则穷黎易于得食。此邻省之相周。与国家赈恤之典。相济为用者也。我皇考与朕。俱曾屡颁遏籴之禁。惟是地方官民、识见未广。偏私未化。虽不敢显行遏籴之事。靡不隐图自便之私。群相禁约。有司又从而偏袒之。遂视邻省为秦越矣。用是再颁谕旨。著各省督抚、各行劝导所属官民。毋执畛域之见。务敦拯恤之情。俾商贩流通。裒多益寡。以救一时之困厄。将来本地或值歉收。又何尝不于邻省是赖。并将此晓谕官民共知之。   ○吏部议准、山东巡抚晏斯盛奏称、诸城县南龙湾巡检。已奉文裁并信阳镇巡检兼管。应请换给南信司海口巡检司印信。从之。   ○准噶尔部人三都布、卓特巴、托克托木、达赉、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   ○乙丑。大学士等遵旨议奏、和硕庄亲王允禄等奏称、仰蒙圣鉴。以丹陛大乐。本朝虽有乐章。而音节未经考定。全不相符。特命臣等酌量更改。钦定乐章。与音节相比。定期于今岁冬至日举行。但查向来廷臣三跪九叩头时。并于赞叩之后。廷臣首俛而下。则丹陛乐作。九叩毕。则乐止。为时太迫。乐难终阕。伏思礼行乐奏。自必趋进趋退。协其珩璜之节。申其肃敬之心。庶礼与乐相比附。乐与礼相终始。向例惟于叩头时用乐。实属无义可寻。请于赞礼排班声止之后。乐作。赞退之后。廷臣趋至仗末之时。乐止。乐凡五节。以一节为趋进。三节为三跪九叩头。一节为趋退。如有进表宣表礼仪。则于第一节乐阕、廷臣已跪之后。进表宣表毕。乐再作。如此、则行礼迟速。易于与乐相应。应如所请。豫令乐部演习。即于今岁冬至举行。并行文在京各衙门遵照。从之。   ○大学士等议奏、办理耗羡一事。曾奉谕旨、命九卿、翰林、科道、及外省各督抚等、直抒所见陈奏。今据陆续覆到。查诸臣所奏。俱称耗羡归公。法制尽善。不可复行更张。众议佥同。其间有一二异议者。皆系不揣事势。不量出入。但执偏见。断难施行之论。伏思耗羡一项。由来已久。弊窦渐生。世宗宪皇帝俯允臣工所请。定火耗归公之例。将州县一切陋习。皆为革除。惟将各该省旧存火耗。提解司库。为各官养廉、及地方公事之用。从此上官无勒索之弊。州县无科派之端。而小民乃无重耗之累。盖以天下之财。为天下之用。于国家毫无所私。诚为法良意美。可以久远遵行。应勿庸轻改旧章。至总督高斌、孙嘉淦等、俱请耗羡通贮藩库。令督抚察核。仍复年终报部之例。查各省动用存公银。款项繁多。若未悉情形。概行饬驳。势必掣肘。若竟听其任意费用。则侵滥之弊。无从剔除。惟送部查核。庶诸弊可厘。应如所请行。得旨、钱粮之有耗羡。盖经国理民。事势之必不能已者。未归公以前。耗羡无定制。有司之贤者。兢兢守法。不敢踰闲。不肖者。视为应得之项。尽入私囊。一遇公事。或强民输纳。或按亩派捐。滥取横徵。无所底止。且州县以上官员。养廉无出。于是收受属员之规礼节礼。以资日用。而上官下属之间。时有交际。州县有所藉口。恣其贪婪。上官瞻徇而不敢过问。甚至以馈遗之多寡。为黜陟之等差。吏治民生。均受其弊。我皇考俯允臣工之请。定耗羡归公之法。就该省旧收火耗之数。归于藩司。酌给大小官员养廉。有余则为地方公事之用。小民止各循其旧有之常。有轻减。无加益也。而办公有资。捐派不行。有司之贤者。固无所用其矫廉。而不肖者亦不能肆其贪取。此爱养黎元。整饬官方之至意。并非为国用计。为此举也。且以本地之出产。供本地之用度。国家并无所利于其间。然通天下计之。耗羡敷用之处。不过二三省。其余不足之处。仍拨正供以补之。此则臣民未必尽知者。此十数年中办理耗羡之梗概也。朕御极以来。颇有言其不便者。朕思古人云。琴瑟不调甚者。则解而更张之。此事若宜变通。何可固执。是以留心体察。并于今年廷试。以此策问诸生。乃诸生奏对。不过敷衍成文。全无当于实事。旋降旨询问九卿翰林科道、并各省督抚等。今据诸臣回奏。大抵皆以为章程一定。官民久已相安。不宜复议更易。众论佥同。其中偶有条陈一二事者。不过旁枝末节。无关于耗羡归公之本务也。朕再四思维。耗羡在下。则州县所入既丰。可以任意挥霍。上司养廉无出。可以收纳馈遗。至于假公以济私。上行而下傚。又不待言矣。则向日朕所闻者。未必不出于愿耗羡之在下、以济其私者之口。传曰、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若之何。朕日以廉洁训勉臣工。今若轻更现行之例。不且导之使贪。重负我皇考惠民课吏之盛心乎。此事当从众议。仍由旧章。特颁谕旨。俾中外臣民知之。余著照大学士等所议行。   ○吏部尚书公讷亲奏、前据两淮盐政准泰、所称两淮盐务道一缺。系于雍正十一年添设。乾隆六年复裁。但添设既已数年。章程已定。旋经裁缺。一切委办诸务。未免稍费周章。虽分隶常镇、淮扬、徐、三道兼辖。而常镇道、遥隔江南。淮扬、徐、二道。兼司河工。伊等既各有专司。盐务并非职掌。呼应不灵。现在淮、扬、海、一带地方场灶。俱系淮扬道所属。其通州地方场灶。亦与该道所属毗连。请将盐务道所有统辖各属缉私火伏。及盐义仓盐场河道各事宜。俱责成淮扬道管理。青山头专营守备。三江营陆路守备。及各营弁兵。并原设巡役二百名。俱听钤束。并于该道敕书内、添设管理盐务事宜。从之。   ○户部议准、漕运总督顾琮奏称、各省漕白粮到淮。臣即亲往。督同参、游、大员。逐船签量。及严查受贿勒索诸弊。嗣缘粮艘盛行之际。参、游、不敷委用。每年春初。檄调附近卫备数员来淮。协同签盘。节年循行无误。今给事中陆尹耀奏言、嗣后应檄调附近卫备。兼委同城文员协同漕标营将。秉公签验。互相纠举。分别议处议叙。立法未为不善。第文员与武职。既同住淮城。今若于办漕时。互相纠举。其平居和好者。不无徇私。其意见不合者。难免挟嫌诋诬。似未便定以议处议叙之条。应请嗣后、责令淮安府粮捕通判。并参、游、都、守、及檄调之卫备。分头查验签盘。倘米数稍未得实。即另委臣标中军副将覆签。臣再加核实。如有弊、即行指参。从之。   ○工部议准、江西巡抚陈宏谋奏称、南昌、新建、二县。地势低洼。本年七月被水。圩堤冲溢。田禾被淹。亟宜修筑。豫为春耕之计。除些须残缺。工程无多。及工程稍大、而原处尚未被灾者。督令民力修筑外。其工程浩大。灾民难以修筑者。请动充公银。照以工代赈之例。加以夯硪。一律兴修。或须补筑。或须建坝。或须改筑石工。务于农隙修完。得旨、依议速行。   ○豁免福建崇安县、荒地未完加徵银一千七百一十七两有奇。未完加徵米一百九十三石有奇。   ○准噶尔部人铿泽、图伦、来降。命赏给安插如例。   ○丙寅。上御乾清门听政。   ○谕军机大臣等、广州将军阿尔赛、现在来京。副都统高文涵、又现丁忧。只有副都统安化一人。著寄谕庆复、于一切事务。留心协同办理。   ○丁卯。户部议覆、御史明德奏称、访有殷实奸商。希图重利。在锦州等处私囤粮石。藉边外敖汉、奈曼、土默特、等处蒙古人等。进关贩卖米粮之便。搀载进关。运至临榆县属。沿海有船地方。潜载他处。应令奉天将军府尹、嗣后严饬西锦州副都统所属之锦州、义州、等城。并锦州知府所属之锦县等处。如有此等奸商。即查拏从重治罪。米粮入官变价。如果边外蒙古人等。米粮进关粜卖者。应进何边。令该边门章京。声明呈报西锦州副都统。该副都统详查果确。给与印文为凭。行文沿途各卡官兵。并山海关副都统。查验放行。如无西锦州副都统印文。即属私贩。米粮一体入官。将车户蒙古人等。交该管治罪。其直隶等处。如果遇歉收。奏明应需若干。移咨拨给。应如所请行。至囤积一事。奉天与各省。本属一例。虽不必概行禁革。而如遇歉收。或发卖官米。或平粜仓粮。该地方官原可随时禁止。应饬奉天将军府尹。转饬遵照办理。从之。   ○工部议准、浙江巡。抚常安奏称、玉环山城垣。于乾隆六年七月。遭飓风坍坏城身垛口城楼。该地孤悬海外。非同内地。城垣最关紧要。亟宜修整。以资捍卫。请动支玉环经费银兴修。从之。   ○以翰林院侍讲学士张映辰、充日讲起居注官。   ○考察在京八旗军政。卓异官九十五员。不谨官三员。罢软官十七员。年老官十员。有疾官二十五员。才力不及官八员。分别升赏处分如例。   ○戊辰。圣祖仁皇帝忌辰。遣官祭景陵。   ○上诣奉先殿行礼。   ○己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吏部议奏、嗣后满员。除应用知县之科甲出身。并应用道府之正途出身人员。俱无庸考试外。其由别途出身。应用道府者。臣部于未用之先。汇齐人数。定期考试。奏请钦点大臣。于午门内给卷。试以时务策一道。试题。由钦点大臣、择关于吏治民生之事拟出。试卷交该大臣等、秉公校阅。分别优劣。进呈御览。仍将该员等、交臣部带领引见。其奉旨记名以道府用者。臣部注册。仍照定例。挨俸升迁。未经记名者。俟下次考取记名。再行照例升用。得旨、正途之人。亦著考试。余依议。   ○户部议准、闽浙总督那苏图、巡抚刘于义、奏称、闽省接济鼓铸。应收买商铜三万二千四百余觔。计价银五千六百七十三两零。至配铸尚需白铅二万六千九百余觔。应照前次委员赴楚采买。计价银、及水脚银、一千六百一十二两零。均请在乾隆六年地丁银内动给。从之。   ○又议准、山西巡抚喀尔吉善疏称、长治县民。互首欺隐地、二共丈出一十四亩零。照例入官变价。招种承粮。应于乾隆七年起科。入额徵解。仍于该年地丁册内、造报查核。从之。   ○工部议准、两江总督宗室德沛奏称、镇江府添设之船政通判。应建衙署。查有入官房屋五十五间。披厦七间。原估价银三百一十五两。应请拨改。从之。   ○予故一等子署散秩大臣孟可、祭葬如例。   ○赏恤福建台湾遭风溺毙兵丁。   ○庚午。大学士等议覆、大学士陈世倌奏称、上下两江被水州县。应令及时疏浚。倘今冬水势不消。入春水发冰融。不特春麦失望。即秋田亦不能种。国家发帑赈济。已至八百余万。将来赈恤。正未有艾。何以支给。伏查高、宝、兴、盐、之下河等处。各有入海故道。暨石林口决下之水。亦有由灌口、板浦、等入海之路。其有无淤浅。俱应勘估兴修。再宿、灵、等十数州县、连年积水之区。若徒以洪泽湖为会归之地。则水势过大。今黄河大溜。现注微山湖。正流不过十分二三。似可趁此河浅时。于祥符闸口附近处。将黄河挑浚。与堤内相平。再培补卑薄堤岸。以防冲溃。并修复归仁堤闸座。以时启闭。使睢河诸水。尽引入黄等语。复据刑部尚书张照奏称、陈世倌所奏。第以水不得涸。来岁犹烦赈恤为虑。而未筹及目前经理之法。查赈饥以分散为上。即以工代赈。亦必各处兴工为上。应择有收地方。派干员分管饥民若干户口。就近兴工。其工价比常例多给。俾足养赡妻孥。倘地方有乐施之人。计工价之多寡。照捐例题请议叙。再从来治河之要法。曰毋与水争。曰弃地与水。请将被水州县。择其地势最低下处。转加挑浚。潴而为泽。其旧有之支河。转加深阔。引高原之水入之。则下者既下。高者自然涸出。既减在内之水势。则外河通海之处。自必渐平。目前虽有伤田赋原额。异日民间。必收陂泽之利。有此工作。百姓又可就本地以工代赈。统入赈项奏销等语。查今岁水灾非常。工程难于兼顾。必当筹其缓急。其陈世倌所称、入海故道。可否仍循旧制疏修之处。难以臆断。应将此奏、交与钦差大臣、江南山东督抚总河、会同详议具奏。至张照所称、饥民以分散为上。应于各处兴工代赈。并相度地势。择加挑浚。原属地方应行之事。惟在措置得宜。亦应将此奏、交钦差大臣、及该督抚总河、一并查议具奏。得旨、依议速行。   ○予故二等伯散秩大臣马哈达、祭葬如例。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八 大清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九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 文华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刑部户部三库事务世袭骑都尉军功加十九级随带加二级又加二级臣董诰内大臣户部尚书镶蓝旗满洲都统军功纪录五次寻常纪录十四次臣德瑛经筵讲官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纪录六次臣曹振镛等奉敕修   乾隆七年。壬戌。十一月。辛未。上御懋勤殿。勾到朝审情实罪犯。停决斩犯九人。绞犯六人。余十八人予勾。   ○壬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大学士等奏、南郊大典。皇上前期诣斋宫。请御凉步辇。得旨、是。著该部议奏。寻议奏、臣等伏思礼莫重于郊祀。仪莫盛于车旗。今蒙皇上特允大学士等所请。冬至前一日。御凉步辇诣斋宫。次日飨祀南郊。动合古礼。肃将明禋。诚千载一时盛典也。谨遵旨酌定仪节。恭呈睿览。本月二十五日。銮仪卫使、督所属将卤簿大驾。全行依次陈设于午门外。奉辇官校、进凉步辇。至太和门阶下祗候。不陪祀王以下各官。俱朝服于午门外跪送。本日巳刻。太常寺堂官、恭请皇上乘礼舆。出太和门。降舆升辇。銮仪使奏请发銮驾。警跸。午门鸣钟。十大臣前引而出。驾发之后。侍卫随从诸臣。照例于应乘马处乘马。左右翊护。近辇随行。随至南郊。由西天门入。至昭亨门外降辇。入黄幄次少憩。前引十大臣、对引官、恭导皇上由昭亨左门入。至内壝。遂引至圜丘。视坛位。原派出之分献大臣、分诣神库视笾豆。神厨视牲。毕。十大臣、对引官、仍导引由御路出。至升辇处升辇。诣斋宫。从祀各官。蟒袍补服。分翼排列。于斋宫门外迎接。候皇上降辇。升礼舆。入斋宫。是夜。严更宿卫。警跸环巡。交兵部会同各该衙门办理。次日大祀。从祀太常寺堂官。遵奉谕旨。于日出前五刻请驾。乘礼舆。出斋宫门外升辇。至铺设棕荐处降辇。前引十大臣。赞引官。对引官。恭导皇上入更衣幄次。俟安奉神位毕。礼部太常寺堂官。奏请皇上具礼服。出幄次。前引十大臣。赞引官。对引官。导引由棂星左门入。诣坛位前行礼。祀礼既毕。出昭亨左门外升辇。侍卫随从夹引拥护。悉如来仪。其不陪祀王以下各官。俱朝服。于午门外排班跪迎。午门鸣钟。驾至太和门。銮仪使、奏请降辇。升礼舆。入太和门。还宫。臣等管见。酌定仪节。是否有当。伏候钦定施行。得旨、是。依议。   ○赏恤江南佃湖营遭风溺毙兵丁。   ○旌表守正捐躯之湖北公安县民刘克侯妻李氏。   ○癸酉。谕、朕御极以来。广开言路。凡臣工条奏。有当于事理者。无不见诸施行。其在可行可止之间者。则发交部议。外廷皆共知之。至于陈奏错误乖舛。必不可行者。往往姑容。留中未发。又或所言近是、而尚须缓酌者。或有陈奏之件。出于浅识曲见。朕明知其无益。即敕交该部、亦必不议行者。或有剿袭规勉之陈言。而不达事情。无补政治者。如此等类。俱在留中之内。此朕略陈奏之是非。寓隐扬之深意。正以导之使言。惟恐伊等有所顾忌、而甘于缄默也。乃近日御史中、有谓一切条奏。皆不应留中者。一人所奏如此。众人未必不存此见。竟似朕不乐闻谏。将应施行之事。故为中寝。此则不知朕意之甚者矣。特颁此旨。晓谕言路诸臣知之。   ○又谕、近年以来。外省保送年满千总。似觉过多。伊等一时不能得缺。未免转致壅滞。嗣后著各省督抚提镇、于保送时。留心拣择。如果才技优长。及有军功劳绩者。方可咨部引见。毋得滥行保送。   ○户部议准、四川巡抚硕色奏称、德阳等一十三县。额盐俱不敷食。而蓬溪等处、水陆盐引。共有二千二百五十一张。商本消耗。无力承办。又苦滞引难销。应请就近改拨。倘蒙俞允。即将某处商人、认销某处各若干。造册送部。照数行销。从之。   ○刑部议准、甘肃巡抚黄廷桂奏称、瓜州五堡。安插土鲁番回民。本属外夷。与内地民人不同。凡所犯军流徒罪。若照内地民人之例。一体佥配。在回民于摆站充徒。既无实用。而迁徙他所。言语不通。饮食各异。恐难存活。殊非仰体圣朝矜恤外夷之意。请嗣后照苗疆办理之例。准折责枷号完结。仍抄招送部查核。从之。   ○停徵直隶沧州、九女河等村庄、水灾灶课银一百八十八两有奇。并未完带徵银五十七两有奇。又停徵严镇场、胡家庄、等村庄、水灾灶课银六十二两有奇。   ○命署陕西布政使帅念祖、署广东布政使托庸、署广西布政使唐绥祖、署安徽按察使苏昌、署广西按察使李锡秦、俱实授。   ○甲戌。湖南巡抚许容参奏、粮道谢济世、踰闲荡检。负恩溺职各款迹。得旨、谢济世系获重罪之人。蒙皇考格外宽宥。朕复加恩。从戍所召还。仍授监察御史。伊旋以母老。请改就近州县。便于迎养。朕复用为湖南督粮道。凡稍有人心者。皆应感激奋勉。倍加淬励。况谢济世平日、托名理学。自附正类者乎。今巡抚许容、以踰闲荡检。负恩溺职题参。朕览全本。见贪纵淫酗。劣迹种种。谢济世若果如此。则玷名教而败官常。莫此为甚。而不可留于天地间矣。谢济世著革职。其本内各款。及有名犯证。著孙嘉淦、前往湖南。会同许容、严审定拟具奏。该部知道。   ○大学士等议准、湖广总督孙嘉淦奏称、提标、镇筸、永州、龙阳、辰州、沅州、澧州、临武、宜章、桂阳、九溪、常德、永定、常水师、十四标营。俱支折色。每米一石。折银六钱。在当日米贱时。原可敷用。今两湖生齿日繁。兼以各处采买。粮价日昂。折银六钱。不能买米一石。兵丁日食维艰。不可不为筹画。但向徵折色之处。若改徵本色。则边氓苦累。若增给兵米折价。则标营繁多。经费有定。臣酌量变通。应将停运黔米。分派给兵。并将兵米折价银豫给。买米搭放。至湖北本折兼支之督、抚、谷城、等十九标营。并全支折色之抚标技勇兵丁、及施南、远安、二营。每石折银七钱。较湖南虽稍宽裕。但时价仍有不敷。北省又无闲款米石。可以通融。应将全支折色之营。每年豫给二季折银。本折兼支之营。每年豫给一季折银。令各该营弁、于秋成时购买。不必另建仓廒。即囤放于将弁公廨。次年米贵时。按月支放。并扣还豫支银。俟通省米价平减。即停止。从之。   ○考察在京八旗军政。年老官四十员。分别留任休致、及赏给全俸半俸、有差。   ○工部议准、浙江巡抚常安奏称、山阴、会稽、二县交界之宋家溇土塘。地处兜江。潮汐冲刷。以致护沙坍卸。土塘卑薄危险。急须修筑护塘埽工、一百四十丈。以卫正塘。从之。   ○又议准、甘肃巡抚黄廷桂奏称、宁夏惠农渠之西。原有西河一道。自宁夏县属河西寨起。至平罗县属砚瓦池。计长二百五里。又砚瓦池迤北、至石嘴子。计长一十六里七分。应挑挖河身。建造桥关飞槽。从之。